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5AA60101504)
- 作品数:3 被引量:43H指数:3
- 相关作者:李根保刘永定沈银武卢兰兰胡明明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 溶藻细菌DC-L5的分离、鉴定及其溶藻特性被引量:20
- 2009年
- 从滇池蓝藻水华集聚区分离获得一株溶藻细菌DC-L5,通过形态及16S rDNA测序分析鉴定为短小芽孢杆菌。用小白鼠进行生物安全实验,小白鼠无中毒症状。研究表明当细菌处于对数生长期时溶藻效果最强,共培养5d使铜锈微囊藻的叶绿素a含量下降83.33%,使惠氏微囊藻、绿色微囊藻、水华束丝藻和水华鱼腥藻4种蓝藻叶绿素a下降率最高为67.6%,最低为58.5%,平均为62.25%。离心沉降后,发现沉淀菌体和无菌上清液对铜锈微囊藻都有溶藻效果,但溶藻效果不及原菌液,推测DC-L5可能是通过直接接触使藻细胞凝聚下沉及进一步的生物降解,同时存在抑制藻细胞生长的胞外分泌物。高温热处理后菌液溶藻作用不明显,推测高温可能使菌体或胞外分泌物质失活。
- 卢兰兰李根保沈银武胡明明刘永定
- 关键词:溶藻细菌芽孢杆菌蓝藻水华微囊藻
- 溶藻细菌DC-L14的分离、鉴定与溶藻特性被引量:18
- 2009年
- 从滇池蓝藻水华集聚区分离获得一株溶藻细菌DC-L14,经16SrDNA序列分析鉴定为Lysinibacillus fusiformis;小白鼠毒性试验初步显示该菌株未产生小白鼠中毒毒素;该菌能使铜锈微囊藻905聚集成团,沉于瓶底,最终黄化;该菌作用4d,使惠氏微囊藻107、绿色微囊藻102、水华束丝藻和水华鱼腥藻的叶绿素a下降率最高为70.1%,最低为65.5%,平均为67.2%;当细菌处于稳定生长期时溶藻效果最强,共培养4d能使铜锈微囊藻905的叶绿素a含量下降82.1%;离心沉降后检测,发现菌体本身无溶藻效果,而无菌上清液与原菌液溶藻效果相同,高温处理后的菌液溶藻能力增强,推测该细菌是通过分泌溶藻物质溶藻,该物质可能为非蛋白质类,高温可能有利于溶藻物质的释放.
- 卢兰兰李根保沈银武刘永定
- 关键词:溶藻细菌蓝藻水华微囊藻叶绿素A滇池
- 滇池水华鱼腥藻(Anabaena flos-aquae)的毒性研究
- 许多的蓝藻藻株可产生毒素,毒素种类多,毒性作用广泛,严重危害环境安全和人类健康。鱼腥藻属的藻株是常见的产毒水华蓝藻。作者分离了滇池的常见水华种类水华鱼腥藻 (Anabaena flos-aquae),并首次对其毒性进行了...
- 潘晓洁常锋毅刘永定李敦海徐爱华沈银武黄泽波
- 文献传递
- 滇池和洱海鱼腥藻的形态特征和16S rRNA基因分析
- 滇池和洱海皆为云贵高原湖泊,具有相似的亚热带季风气候,鱼腥藻是两湖泊的常见藻类, 但两湖泊营养水平和鱼腥藻水华发生情况不同。为系统地描述两湖泊主要鱼腥藻种类,比较两高原湖泊鱼腥藻种类的差异,本文分析了从滇池和洱海分离的具...
- 潘晓洁常锋毅康丽娟李小燕李根保刘永定沈银武
- 关键词:滇池洱海鱼腥藻系统进化
- 文献传递
- 洱海鱼腥藻优势种的形态鉴定与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被引量:7
- 2008年
- 分别在2004年、2005年和2006年洱海鱼腥藻水华暴发时期,分离优势种,获得藻株EH-A、EH-B和EH-C,通过形态学特征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了藻株的种类。选用藻丝的形态、气囊的存在与否、异形胞和孢子的位置、各种细胞的形状以及营养细胞、异形胞和孢子的大小等传统的分类特征描述藻株的形态。依据形态特征,初步判断这3个藻株可能为卷曲鱼腥藻(Anabaena circinalis)或A.crassa株系成员。利用16S rRNA基因序列构建邻接树分析了藻株间的系统进化关系,分析表明:藻株EH-A、EH-B和EH-C序列的同源性达到100%,且与A.circicular和A.crassa藻株组成一个群(cluster),其藻株间的序列相似度高达100%,进一步说明藻株EH-A、EH-B和EH-C为相同的物种,且均为卷曲鱼腥藻(A.circinalis)或A.crassa。
- 潘晓洁常锋毅康丽娟李根保卫志宏沈银武刘永定
- 关键词:洱海优势种系统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