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600290)

作品数:6 被引量:22H指数:3
相关作者:方炜钱家麒倪兆慧林爱武戴慧莉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血管
  • 3篇细胞
  • 3篇腹膜
  • 2篇血管生成
  • 2篇血管生成素
  • 2篇血管新生
  • 2篇生成素
  • 2篇酪氨酸
  • 2篇酪氨酸激酶
  • 2篇激酶
  • 2篇甲基乙二醛
  • 2篇腹膜透析
  • 2篇高糖
  • 2篇氨酸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生成
  • 1篇新生血管
  • 1篇新生血管化
  • 1篇新血管形成
  • 1篇血管发生

机构

  • 6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6篇方炜
  • 4篇倪兆慧
  • 4篇钱家麒
  • 3篇戴慧莉
  • 3篇林爱武
  • 2篇杭瑛
  • 2篇袁江姿
  • 1篇张贺
  • 1篇曹励欧
  • 1篇严豪
  • 1篇李振元
  • 1篇张小娟
  • 1篇黄丛洋
  • 1篇徐雅虹

传媒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华肾脏病杂...
  • 1篇老年医学与保...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高糖和甲基乙二醛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Ang-Tie2信号链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观察高浓度葡萄糖对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血管生成素2(Ang2)和酪氨酸激酶2受体(Tie2)表达的影响,探讨腹膜透析患者腹膜血管新生的可能机制。方法分别以4.25%葡萄糖(高糖组)、4.25%甘露醇(甘露醇组)和800μmol/L葡萄糖降解产物甲基乙二醛(MGO)(MGO组)对体外培养的HUVECs进行干预,设立空白对照组。以MTT比色法测定的D(490 nm)比较各组HUVECs干预后12、24、48 h时点的细胞增殖情况;分别采用Real-Time PCR技术、ELISA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HUVECs中Ang2和Tie2 mRNA表达、细胞培养上清液中Ang2分泌量及HUVECs中Tie2蛋白的表达。结果高糖组、甘露醇组和MGO组HUVECs干预后12 h时点的D(490 nm)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干预后24 h时点的D(490 nm)则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高糖组、甘露醇组和MGO组HUVECs中Ang2mRNA表达均明显上调,高糖组和甘露醇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Ang2分泌量均显著增加(P<0.05),MGO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Ang2分泌量则明显减少(P<0.05)。高糖组、甘露醇组和MGO组HUVECs中Tie2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透析液中的高浓度葡萄糖可能通过刺激内皮细胞增殖和上调Ang2表达而促进腹膜血管新生;葡萄糖具有独立于其高渗透压之外的促血管新生作用。
徐雅虹方炜袁江姿戴慧莉倪兆慧钱家麒
关键词:血管生成素
血管新生及其相关因子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08年
新血管形成有三种机制:血管发生(vasculogenesis)、动脉生成(arteriogenesis)和血管新生(angiogenesis)。血管发生指南内皮祖细胞分化形成血管,最初发现于胚胎发育期,目前成熟动物体内亦有发现。动脉生成指新形成或原有的血管沟重塑形成更大并肌组织化的小动脉和侧副管。其在心肌缺血动物模型和冠状动脉疾病患者中均有发现。
杭瑛方炜
关键词:血管新生血管发生动脉生成新血管形成胚胎发育期细胞分化
透出液中白介素6和血管生成素受体Tie-2水平与腹膜溶质高转运的关系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腹透)患者透出液中白介素6(IL-6)和血管生成素受体Tie-2水平与腹膜高通透性的关系。方法将60例稳定的持续性非卧床性腹膜透析(CAPD)患者,根据腹膜平衡试验中4 h透出液肌酐与血浆肌酐的比值(D/Pcr)分为L/A组(D/Pcr<0.65,n=39)和H/A组(D/Pcr≥0.65,n=21)。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患者透出液中IL-6和Tie-2的质量浓度,分析IL-6和Tie-2水平与D/Pcr的相关性。结果 H/A组患者透出液中IL-6和Tie-2的质量浓度分别为(21.71±8.88)pg/mL和(1.23±0.43)ng/mL,均显著高于L/A组患者的(13.94±5.43)pg/mL和(0.95±0.43)ng/mL(P<0.05)。单因素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透出液中IL-6和Tie-2水平均与D/Pcr呈正相关(r=0.366,P=0.004;r=0.402,P=0.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透出液中IL-6和Tie-2水平是影响D/Pcr的独立危险因素(β=0.007,P=0.026;β=0.162,P=0.006)。结论腹膜高转运的CAPD患者存在较明显的腹腔局部炎症和血管新生。透出液中IL-6和Tie-2水平是影响腹膜通透性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腹腔局部炎症和血管新生与腹膜通透性的改变有关。
杭瑛方炜林爱武戴慧莉倪兆慧钱家麒
关键词:白介素6TIE-2血管新生
可溶性酪氨酸激酶2融合蛋白对尿毒症腹膜透析大鼠腹膜形态和功能的影响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研究可溶性酪氨酸激酶2融合蛋白(sTie-2-Fc)对尿毒症腹膜透析大鼠腹膜血管新生、溶质转运和超滤功能的影响。方法32只雄性Wistar大鼠按数字随机法分为假手术组、尿毒症组、尿毒症腹透组和sTie-2-Fe干预组(均n=8)。尿毒症腹透组和sTie-2-Fc干预组大鼠经腹透管每天2次腹腔灌注4.25%葡萄糖透析液(3ml/100g体质量)共4周,sTie-2-Fc干预组大鼠每次灌注时在透析液中加入1μg sTie-2-Fc。各组大鼠处死前行腹膜平衡试验,检测腹膜转运和超滤功能,取大网膜标本行抗CD31免疫组化染色并计血管数。结果与假手术组大鼠相比,尿毒症组大鼠的2h腹透液和血肌酐比值(D/Pcr)增高(0.78±0.05比0.70±0.09,P=0.028),腹透液2h与0h葡萄糖比值(D/D0)降低(0.69±0.05比0.76±0.07,P=0.033),腹膜超滤量(UF,ml)减少(2.29±0.50比4.58±1.64,P=0.005),腹膜血管数量增加[(5.8±3.0)/HP比(1.6±0.5)/HP,P〈0.01]。尿毒症腹透组大鼠的溶质转运较尿毒症组大鼠进一步增高(D/Pcr:0.89±0.05比0.78±0.05,P〈0.01;D/D0:0.47±0.09比0.69±0.05,P〈0.01),UF(ml)减少(0.40±0.59比2.29±0.50,P=0.005),腹膜血管数量增多[(16.7±1.2)/HP比(5.8±3.0)/HP,P〈0.01]。干预组大鼠使用sTie-2-Fc后,UF(ml)较尿毒症腹透组大鼠显著增加(1.56±0.48比0.40±0.59,P=0.014),腹膜血管数量显著减少[(9.2±1.2)/HP比(16.7±1.2)/HP,P〈0.01],但两组大鼠的D/Pcr和D/D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sTie-2-Fe使尿毒症腹透大鼠腹膜血管新生减少,超滤增加,有利于保护腹膜结构和功能,可能是防治腹透后腹膜结构和功能改变的另一靶点。
严豪方炜李振元林爱武曹励欧袁江姿倪兆慧钱家麒
关键词:尿毒症腹膜透析新生血管化病理性
腹膜超滤衰竭机制新进展被引量:1
2010年
张贺方炜
关键词:腹膜透析超滤衰竭终末期肾脏疾病透析患者转运功能
高糖和甲基乙二醛对血管周细胞增殖及Ang-1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研究高糖和葡萄糖降解产物甲基乙二醛(MGO)对血管周细胞增殖及血管生成素-1(Ang-1)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体外培养的第3代人脑血管周细胞作为实验细胞,在细胞培养液中分别加入1.5%、2.5%和4.25%葡萄糖(设立相应浓度的甘露醇对照组)及400μmol/L和800μmol/L MGO进行分组干预,以不含血清DMEM培养的细胞作为正常对照组。于处理后12、24、48和72 h,应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D490 nm)。于处理后6 h和12 h,Real-time PCR法检测细胞Ang-1 mRNA表达;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Ang-1蛋白表达。结果4.25%葡萄糖组和甘露醇对照组、800μmol/L MGO组各时间点D490 nm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除1.5%葡萄糖和甘露醇对照组外,其余各干预组Ang-1 mRNA表达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各干预组相应时间点Ang-1蛋白表达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干预后6 h均低于干预后12 h;葡萄糖各浓度组均低于甘露醇对照组;800μmol/L MGO组低于400μmol/L MGO组;4.25%葡萄糖组低于1.5%和2.5%葡萄糖组;以上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糖和MGO以浓度依赖方式抑制体外培养的血管周细胞增殖,并下调Ang-1表达。
张小娟方炜黄丛洋林爱武戴慧莉倪兆慧钱家麒
关键词:高糖甲基乙二醛血管生成素-1血管周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