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中国科学院全面战略合作项目(2011B090300039)

作品数:3 被引量:5H指数:2
相关作者:秦姣刘全生苏欠欠田伟金向左甫更多>>
相关机构:广东省昆虫研究所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中国科学院全面战略合作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麦角
  • 2篇卡麦角林
  • 1篇乳酸脱氢酶
  • 1篇生长发育
  • 1篇鼠害
  • 1篇酸性磷酸酶
  • 1篇子代
  • 1篇睾丸
  • 1篇磷酸酶
  • 1篇酶活
  • 1篇酶活力
  • 1篇米非司酮
  • 1篇黄毛鼠
  • 1篇繁殖
  • 1篇非司酮
  • 1篇不同剂量米非...
  • 1篇成活率
  • 1篇雌性
  • 1篇存活

机构

  • 3篇广东省昆虫研...
  • 1篇中南林业科技...
  • 1篇中国科学院新...

作者

  • 3篇刘全生
  • 3篇秦姣
  • 2篇苏欠欠
  • 1篇郭明昉
  • 1篇黄小丽
  • 1篇向左甫
  • 1篇田伟金

传媒

  • 3篇兽类学报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不同剂量米非司酮对雌性小鼠繁殖的影响被引量:3
2013年
为确定米非司酮抑制害鼠繁殖的效力及适宜剂量,每2周对雌鼠灌服不同剂量的米非司酮1次,检测给药期间和停药后小鼠繁殖及幼鼠的生长状况。结果发现,给药期间米非司酮抑制小鼠繁殖效果存在一定的量效关系。按体重小于1.25mg/kg剂量的米非司酮对小鼠繁殖无显著抑制作用;2.5mg/kg以上剂量能降低小鼠的产仔率;5mg/kg剂量能显著降低产仔率和胎仔数;10mg/kg以上剂量能使小鼠完全不育。停药后雌鼠繁殖能力的恢复与之前用药剂量负相关,给药组第一胎平均胎仔数仍显著少于对照组,且第一胎分娩时间也被延迟;至第二胎时平均胎仔数趋于恢复。该结果表明多次给予米非司酮能够有效抑制雌鼠繁殖,停药后仍有一定的持效期,因此具有作为害鼠不育剂的良好潜力。
黄小丽刘全生秦姣郭明昉田伟金
关键词:米非司酮鼠害繁殖
卡麦角林处理哺乳期小鼠对子代存活和生长的影响被引量:3
2013年
哺乳期是兽类繁殖成功的关键阶段之一,本实验以不同浓度卡麦角林油溶液对哺乳早期雌性小鼠连续灌胃3 d,检测雌性小鼠体重和幼鼠存活及体重变化,以此确定卡麦角林对哺乳雌性小鼠繁殖成功的影响。结果发现,卡麦角林对雌性小鼠在哺乳期的体重相对增长率无显著影响,但处理组幼鼠出现部分死亡,0μg/kg、50μg/kg、100μg/kg、200μg/kg、400μg/kg组幼鼠死亡率分别为1.30%、3.85%、4.08%、7.38%、21.19%,幼鼠死亡数和剂量呈正相关,400μg/kg组幼鼠成活率显著下降到78.8%,其他剂量组幼鼠成活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给药后7 d存活幼鼠的生长发育显著被抑制,之后处理组幼鼠体重变化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上述结果表明卡麦角林处理哺乳早期雌性小鼠可降低幼鼠成活率并抑制存活幼鼠的生长发育,进而有可能降低雌性小鼠及其子代的繁殖成功率。
苏欠欠向左甫秦姣刘全生
关键词:卡麦角林成活率生长发育
卡麦角林对黄毛鼠睾丸组织结构及四种标志酶活力的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为探讨卡麦角林剂量和处理后时间对雄性黄毛鼠睾丸组织结构和相关酶活力的影响,以50μg/kg和100"g/kg卡麦角林连续3 d灌胃雄鼠,在处理后第7 d和24 d镜检睾丸组织并分析组织中酸性磷酸酶(Acid phosphatase,ACP)、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KP)、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的活力。结果发现:卡麦角林可使曲细精管内生精细胞、间质细胞和支持细胞受损,脱落解体。100μg/kg卡麦角林可降低ACP酶活力,处理后24 d时恢复;处理后AKP酶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处理组LDH酶活力显著增加,但剂量增加导致LDH活力增加幅度下降,且处理后24 d时恢复。100μg/kg卡麦角林处理后24 d时,GSH-Px酶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且高于同浓度处理组第7d时的酶活力。处理后相同时间检测的GSH-Px活力高于50μg/kg处理组。结果表明卡麦角林对雄鼠生殖系统有一定的影响,可明显影响睾丸标志酶的活力。
秦姣苏欠欠刘全生
关键词:黄毛鼠卡麦角林睾丸酸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