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Z2000E01)
- 作品数:24 被引量:474H指数:15
- 相关作者:张祖陆刘恩峰姜鲁光沈吉聂晓红更多>>
- 相关机构:山东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济宁市水利局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农业科学更多>>
- 济南城市土地利用的圈层结构分析被引量:15
- 2003年
- 利用1986年和2000年两个时相的航空影像进行城市土地利用解译,通过MapInfo、ArcView等GIS软件对矢量化的解译成果进行空间分析与查询统计。研究表明:济南市建成区内的土地利用结构可分为三个圈层,但与传统的圈层模式相比,又具有鲜明的特点。内圈层功能以居住和商业金融服务为主,且居住用地比重偏大;中间圈层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比较均衡,随时间变化较平稳;外层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明显,工业用地比重较大。
- 姜鲁光张祖陆
- 关键词:城市土地利用圈层结构
- 莱州湾南岸咸水入侵区晚更新世以来的古环境演变被引量:34
- 2005年
- 莱州湾南岸是我国典型的咸水入侵区,古环境变化构成了现代咸水入侵发生的背景.本文通过对潍河下游地区A1、A5孔岩芯系统的孢粉、有孔虫、粒度、14C及热释光测年资料的分析,结合100余个钻孔的沉积特征,论述了莱州湾南岸地区晚更新世以来的古环境演化特征.本区经历了三次明显的冷暖气候波动,三次显著的暖湿期为85~76kaBP、50~24kaBP、10~4kaBP,为海陆过渡相沉积环境,这三个时期分别与晚更新以来的三次海侵相对应,与相邻区域相比,全新世海侵开始早、结束晚;两次冷干期为76~50kaBP、24~10kaBP,分别对应于早大理冰期、晚大理冰期,为陆相沉积环境.
- 张祖陆聂晓红刘恩峰辛良杰
- 关键词:咸水入侵晚更新世古环境演变海侵测年
- 南四湖表层底泥重金属污染及其风险性评价被引量:57
- 2003年
- 通过对南四湖表层底泥中的重金属元素浓度分析,揭示出南四湖不同湖区重金属污染物空间分布特征.利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和地质积累指数(Igeo)两种指标相结合的方法对表层底泥中重金属污染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南四湖上级湖的重金属污染主要以汞为主,并依据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将南四湖上级湖分为三个生态风险功能区: 昭阳湖轻污染区;独山湖中等污染区和南阳湖重污染区.
- 杨丽原沈吉张祖陆朱育新孙庆义
- 关键词:南四湖表层底泥重金属污染湖泊
- 南四湖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元素的污染分析被引量:24
- 2005年
- 对南四湖不同湖区的20个表层底泥样品的重金属浓度做了实验分析,并对底泥重金属元素进行了研究,揭示出南四湖不同湖区重金属元素空间分布的特征。结果表明,整个南四湖的上级湖已经受到Hg,As,Pb和Mn等重金属元素的污染。其中南阳湖的Hg污染严重,铅、砷等较次之;独山湖的As,Pb和Mn污染较重;昭阳湖污染较轻。
- 王晓军潘恒健杨丽原沈吉孙庆义张祖陆
- 关键词:南四湖表层底泥重金属
- 莱州湾南岸潍河下游地区咸水入侵灾害成因及特征被引量:23
- 2004年
- 通过对莱州湾南岸咸水入侵较严重地潍河下游地区晚更新世以来沉积特征及现代自然环境条件变化的分析,探讨了沉积相对咸水入侵产生及空间范围特征的环境机理。晚更新世以来的三次海平面升降变化造成了潍河下游地区海陆沉积环境交替,形成了巨厚的海陆交互相沉积层。海进时期,大面积的滨海平原被淹没,在近海平原洼地滞留的海水经过蒸发、浓缩变为卤水,成为咸水入侵的物源;海退后陆源碎屑在滨海地区沉积形成了巨厚的古河道砂层。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随着对地下淡水的过度开采,淡咸水水头压力差减小,卤水通过古河道砂层快速南侵。通过对潍河下游地区100余个地质钻孔水化学连续监测资料分析,阐明了咸水入侵的特征,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咸水入侵的防治措施。
- 刘恩峰张祖陆沈吉宋俊峰
- 关键词:咸水入侵环境演变沉积相
- 南四湖湿地面临的威胁及其可持续利用对策被引量:11
- 2002年
- 在介绍南四湖湿地资源现状的基础上 ,重点分析了湿地面临的人为破坏与水环境污染、泥沙淤积和湖区的围垦 ,提出了制止湿地环境恶化 ,实现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与措施 .
- 孙娟张祖陆彭利民
- 关键词:湿地资源南四湖围垦可持续利用水环境污染
- 张夏黄土组成特征及其成因分析被引量:8
- 2005年
- 大沙河沿岸阶地、山麓地带广泛发育厚度不一的黄土层堆积,笔者对张夏黄土剖面研究后认为,张夏黄土物质来源复杂,既有西风漂流、西北气流、莱州湾气流搬运来的物质,又有近地生成的颗粒,堆积期间又经过明显的水流作用。张夏黄土、古土壤的堆积、发育与晚更新世气候变化相吻合,同时又受到当地微地貌的影响,缺失黑垆土和全新世堆积。张夏、淄博均在山东省中部,其黄土成分较细,使山东黄土在宏观上没有规律可循,更加显示出黄土的复杂多样。
- 辛良杰
- 关键词:黄土微地貌晚更新世古土壤全新世黑垆土
- 山东小清河流域湖泊的环境变迁被引量:22
- 2004年
- 小清河流域为西起济南 ,东至渤海湾 ,南缘泰鲁沂山地北麓 ,北界黄河之间的区域。在史前及历史时期 ,小清河流域湖泊广布 ,在地层沉积记录和古文献记载中均得以证明。这些湖泊形成于早全新世 ,在中全新世达到鼎盛 ,晚全新世以来湖泊逐渐衰退与消亡 ,如原来存在的鹊山湖、浒山湖、清水泊等湖泊 ,这在古文献中也多有记载 ,现已在平原上消失。本文着重对麻大湖、锦秋湖、白云湖等的历史演变进行了探讨。通过查阅历史文献、地层剖面分析、地名考证等多种途径和方法对小清河流域的湖泊消失的原因进行了研究和分析。认为在气候变干的大背景下 ,湖泊消失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一是黄河泛滥所造成的小清河流域的泥沙淤积 ;二是疏浚河道、围湖造田、过渡利用水资源等人类活动的影响。研究本区湖泊的形成与消亡 ,对恢复古环境。
- 张祖陆聂晓红卞学昌
- 关键词:小清河流域古湖泊环境变迁地层沉积
- 莱州湾南岸滨海平原晚更新世以来古环境演变的孢粉记录被引量:33
- 2004年
- 依据莱州湾南岸A1钻孔孢粉分析 ,结合14 C、热释光测年、沉积物粒度、岩性等资料 ,对A1钻孔自下而上划分为 7个孢粉组合带 ,并概括它们的主要特征。利用孢粉组合 ,探讨了 12 0kaB P 以来莱州湾南岸咸水入侵区的植被发展以及气候的冷暖、干湿交替变化。在 85~ 76kaB P 、 5 0~ 2 4kaB P 和 10~ 4kaB P 出现三次暖湿期 ,分别对应于“羊口海侵”、“广饶海侵”和“垦利海侵”。在三次暖湿期中发生海陆交互相滨岸沼泽或湖泊相沉积 ,植被类型为落叶阔叶林或针阔叶混交林滨岸草原。在 76~ 5 0kaB P 和 2 4~ 10kaB P 两次冷干期为陆相沉积环境 ,前者出现以针叶林为主的草原植被类型 ,后者出现干冷的针叶林干旱草原或荒漠草原植被类型 ,它们分别对应于早大理亚冰期和晚大理亚冰期。
- 刘恩峰张祖陆沈吉
- 关键词:晚更新世孢粉古环境演变
- 济南市南部山区生态恢复与重建途径探讨被引量:18
- 2003年
- 济南市南部山区是济南市的城市生态屏障,城区泉群的地下水补给区。但近年来,南部山区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土地质量下降,植被毁坏严重,水土流失强烈。为了恢复与重建一个高效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该文建议以生物措施为主,辅以工程措施,自然恢复与人工恢复相结合,调整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提高生态建设科技含量,加强社会管护,建立健全生态治理实施系统。
- 王琳张祖陆
- 关键词:生态恢复生态重建水土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