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236008)

作品数:16 被引量:73H指数:4
相关作者:洪慧金红光刘启斌张浩杨敏林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东莞理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动力工程及工...
  • 4篇电气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6篇太阳能
  • 4篇化学链
  • 3篇性能研究
  • 3篇热力
  • 3篇化学链燃烧
  • 3篇发电
  • 3篇辐照
  • 2篇太阳能驱动
  • 2篇能源
  • 2篇中温太阳能
  • 2篇互补发电
  • 2篇化学回热
  • 2篇发电系统
  • 2篇电系统
  • 1篇电能
  • 1篇多目标
  • 1篇多目标优化
  • 1篇蓄能
  • 1篇液-液
  • 1篇载氧体

机构

  • 12篇中国科学院
  • 11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东莞理工学院
  • 1篇湖南大学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神华国华(北...

作者

  • 8篇洪慧
  • 7篇金红光
  • 3篇刘启斌
  • 3篇张浩
  • 2篇蒋润花
  • 2篇杨敏林
  • 2篇范峻铭
  • 2篇王赵国
  • 2篇隋军
  • 2篇许璐
  • 2篇高健健
  • 1篇王宏圣
  • 1篇孙杰
  • 1篇徐勇军
  • 1篇黄斯珉
  • 1篇李洪强
  • 1篇张国强
  • 1篇张筱松
  • 1篇赵雅文
  • 1篇孔慧

传媒

  • 11篇工程热物理学...
  • 2篇中国电机工程...
  • 1篇热能动力工程
  • 1篇电力系统自动...
  • 1篇Fronti...

年份

  • 1篇2020
  • 3篇2018
  • 3篇2017
  • 5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太阳能与燃煤互补系统变工况热力性能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针对新疆昌吉地区典型330 MW燃煤机组提出了一种利用抛物面槽式太阳能聚光集热器进行互补发电的改造方案。依据昌吉地区的气象条件及燃煤电站全年实际运行性能参数,通过对互补系统在不同太阳辐照强度及不同汽轮机负荷下变工况性能的模拟分析,获得了互补系统在典型日及典型年的热力性能,揭示了关键运行及性能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互补系统年均净发电效率为15.0%,优于现有单一太阳能热发电技术。本文对传统燃煤电站的互补方案的设计和实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许璐赵雅文洪慧金红光
关键词:太阳能变负荷热力性能
(CoO+1.0%PtO_2)/CoAl_2O_4化学链燃烧反应性能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用溶解法制备了添加助剂PtO2和Rh2O3的Co基载氧体,并对其进行化学相组成和结构强度的分析,通过H2程序升温还原实验可以发现,添加助剂后,载氧体的还原反应温度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说明反应能力均有所增加。在热重实验台上,详细研究了载氧体与燃料二甲醚(dimethyl ether,DME)的还原反应性能,结果表明,添加助剂后载氧体还原反应速率均显著提高,可以计算出(CoO+1.0%Rh2O3)/CoAl2O4和(CoO+1.0%PtO2)/CoAl2O4与DME还原反应的平均活化能分别为109和85kJ/mol,均低于CoO/CoAl2O4的活化能,且(CoO+1.0%PtO2)/CoAl2O4的反应性能要更好一些。另外,研究了助剂含量与反应速率关系,理想的PtO2含量应为1.0%左右。最后,在固定床实验台上对载氧体与DME之间的化学反应动力学实验表明,DME流量和载氧体粒径均对反应速率有较大影响。
王赵国洪慧金红光韩涛贺凤娟
关键词:化学链燃烧载氧体反应速率
Solar fuel from photo-thermal catalytic reactions with spectrum-selectivity: a review被引量:3
2017年
太阳的燃料是精力以后采购的理想之一。相片和热效果的协同作用在相对温和的条件下面导致一条新途径到更高太阳的燃料生产。这份报纸从光谱选择的相片热的合作催化作用为太阳的燃料生产考察不同途径。评论以光谱选择和相片热的催化作用的合作效果,和机制的意思开始。从一个技术观点,然后,很多个试验性或理论的工作被化学反应和使用的牺牲的试剂排序。另外,这些工作基于操作条件,光谱选择,材料,和生产率被总结并且公布。讨论最后与光谱选择有关相片热的催化反应的未来开发被介绍。
Sanli TANGJie SUNHui HONGQibin LIU
太阳能化学链燃烧的固体燃料蓄能分布式系统被引量:1
2016年
提出了一种中温太阳能与化学链燃烧(CLC)整合的固体燃料蓄能新方法及冷热电联产(CCHP)新系统。以DME的Co基CLC为例,探究了变工况条件下蓄能对燃料化学能梯级利用与中温太阳热品位提升的作用,揭示了系统设计工况特性及全年热力性能,并比较了有蓄能和无蓄能时各自在四季典型日的性能规律。结果表明,有蓄能时年均太阳能净发电效率可达22.4%。本研究给出了一种中低温太阳能热化学固体燃料蓄能新方法。
张浩洪慧高健健金红光
关键词:中温太阳能化学链燃烧
基于化学链燃烧生物质煤互补的天然气动力联产系统研究被引量:8
2017年
针对传统煤制天然气过程存在的能量利用不合理、碳捕集能耗过高等技术瓶颈,本文探索了一种能实现CO_2零排放的基于化学链燃烧的生物质煤互补天然气动力联产系统。生物质与煤互补从气化源头调节了合成气中H2/CO比例,有利于甲烷化反应过程,化学链燃烧实现了零能耗的CO_2捕集。研究结果表明:系统总能效率(η_(en))为57.03%,效率(η_(ex))为54.65%,系统能源节约率高达18.6%,实现了系统CO_2零排放。分析了关键参数如氧气碳比(O/C)、蒸气碳比(S/C)、生物质煤互补比例和未反应气循环倍率对系统热力学性能的影响。),异辛烷与醇类(包括丙醇、戊醇、己醇、庚醇)的黏度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计算值与实验值之间的总体平均绝对偏差为1.00%,最大偏差为9.75%。
范峻铭洪慧金红光
关键词:生物质天然气电能
变面积槽式太阳能卡琳娜循环热力性能研究
2016年
本文研究了变面积槽式太阳能卡琳娜循环的热力性能,用以解决低辐照无法利用以及变辐照条件下卡琳娜循环变工况运行的问题。新系统主要包括两部分:可变镜面积抛物槽式太阳能集热器和可变流程卡琳娜循环。随太阳辐照强度减小,集热温度不变,透平入口温度不变,通过改变扩展聚光镜有效集热面积,维持集热量不变,减少变工况运行;当扩展聚光镜已经全部展开至主聚光镜两侧,而太阳辐照强度继续减小,需降低集热温度和传热介质进出口温差,降低透平入口温度,调整卡琳娜循环流程和主要参数。结果表明,新系统能够增大可利用的太阳辐照强度范围,维持集热场有效热能不变,减少系统变工况运行。
高健健洪慧孙杰张浩
关键词:太阳能
中温太阳能驱动甲烷化学链重整冷热电系统及性能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针对高温太阳能与天然气热化学互补分布式能源系统存在聚光比高、互补反应温度高、变工况性能不稳定的技术瓶颈,本文探索了一种能实现主动调控的中温太阳能与天然气互补的化学链重整冷热电联产系统。利用约500℃太阳热能驱动天然气基-氧化镍化学链重整,生成合成气太阳能燃料,通过燃气轮机冷热电联产系统,实现中温太阳能与天然气综合梯级利用.研究结果表明:在设计点工况条件下,系统的总能效率可达到80.9%,太阳能集热面积节约率达到53.2%,太阳能净发电效率可达27.3%.分析了关键参数如NiO和甲烷摩尔比(Ni/C)和太阳辐照强度(DNI)对系统热力学性能的影响。
范峻铭洪慧洪慧张浩
关键词:甲烷中温太阳能
分布式冷热电联供系统变工况性能实验研究被引量:7
2016年
在分布式冷热电联供系统试验平台上,实验分析了系统各单元设备及系统随内燃机输出功率变化的变工况运行特性。该实验平台动力机采用柴油机,额定功率为50 k W,随着柴油机输出功率的增加,系统一次能源利用率和相对节能率先增加后减少,存在最大值。当柴油机输出功率为40 k W左右,一次能源利用率达到最大为76.0%,相对节能率最大达到29.5%;当负荷过低时,相对节能率为负值,系统相对于分产系统不节能。探讨了提高冷热电联供系统变工况性能的措施。
蒋润花黄斯珉尹辉斌杨敏林
关键词:变工况冷热电联供系统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能源利用率
双轴跟踪太阳能驱动甲醇分解的动力系统研究被引量:4
2020年
提出了一种双轴跟踪的中低温太阳能甲醇分解与化学回热耦合的动力系统。集热单元采用双轴跟踪的抛物槽式集热器;利用导热油吸收中低温太阳能和烟气余热从而间接分解甲醇;所生成的合成气进入燃气轮机燃烧作功,烟气驱动制冷和供热,实现冷热电输出。镜场采用双轴跟踪,余弦损失消除,集热效率得以提升。通过系统集成,将烟气余热和中低温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能量品位提高,并且化学回热作为中低温太阳能的备用能源技术,有利于系统稳定运行,延长系统运行时间。在设计工况下,系统的一次能源利用率为78.55%,太阳能净发电效率达22.61%。研究结果为高效利用太阳能提供了有效途径。
王肖禾刘启斌方娟刘泰秀
关键词:化学回热
考虑气候条件及建筑类型等因素的分布式冷热电三联产系统的多目标优化及评估被引量:26
2016年
基于能源、环境、经济评价标准,结合层次分析法,在以电定热运行策略下,以原动机额定容量及蓄热设备额定容量为优化变量,考虑气候条件、建筑类型等影响因素,对中国5个气候区(温和地区、夏热冬暖地区、夏热冬冷地区、寒冷地区、严寒地区)的5个代表城市(昆明、广州、长沙、北京、哈尔滨)的3类公共建筑(宾馆、办公、学校教学楼)的冷热电三联产系统进行优化及评估。结果表明:气候条件、建筑类型对楼宇级冷热电三联产系统均有显著影响,在以电定热运行模式下,楼宇级冷热电三联产的系统性能在热需求大的气候区较优于冷需求大的气候区:哈尔滨>北京>昆明>长沙>广州;系统性能在同一气候区的不同建筑类型排序为:宾馆>学校教学楼>办公楼。
蒋润花曾蓉李洪强张国强杨敏林徐勇军
关键词:分布式能源多目标建筑负荷气候条件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