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9BAI78B06)

作品数:60 被引量:391H指数:11
相关作者:梁幼生汪伟戴建荣李洪军邢云天更多>>
相关机构: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安徽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云南省地方病防治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经济管理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0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3篇血吸虫
  • 43篇吸虫
  • 28篇虫病
  • 27篇血吸虫病
  • 27篇吸虫病
  • 20篇钉螺
  • 15篇日本血吸虫
  • 11篇吡喹酮
  • 9篇氯硝柳胺
  • 8篇抗药
  • 8篇抗药性
  • 6篇尾蚴
  • 6篇毛蚴
  • 5篇湖北钉螺
  • 3篇血吸虫病防治
  • 3篇研究网络
  • 3篇疫情
  • 3篇色谱
  • 3篇色谱法
  • 3篇生物学

机构

  • 38篇江苏省血吸虫...
  • 16篇安徽省血吸虫...
  • 5篇云南省地方病...
  • 3篇皖南医学院
  • 2篇卫生部
  • 2篇四川省疾病预...
  • 2篇南昌市疾病预...
  • 2篇江苏省人民政...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大理学院
  • 1篇俄亥俄州立大...
  • 1篇安徽省立医院
  • 1篇四川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南京市疾病预...
  • 1篇南京市人民政...
  • 1篇扬州市人民政...
  • 1篇镇江市疾病预...
  • 1篇镇江市人民政...
  • 1篇西昌市血吸虫...

作者

  • 33篇梁幼生
  • 30篇汪伟
  • 28篇戴建荣
  • 22篇李洪军
  • 19篇邢云天
  • 17篇曲国立
  • 16篇李幼子
  • 13篇张世清
  • 13篇魏剑英
  • 12篇操治国
  • 10篇汪天平
  • 8篇陶永辉
  • 6篇钱科
  • 6篇杨卫平
  • 6篇洪青标
  • 5篇朱磊
  • 5篇孙乐平
  • 5篇杨振坤
  • 5篇贾悦
  • 4篇冯锡光

传媒

  • 33篇中国血吸虫病...
  • 10篇热带病与寄生...
  • 6篇中国病原生物...
  • 2篇海洋科学
  • 2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预防医学情报...
  • 1篇中国媒介生物...
  • 1篇医学研究生学...
  • 1篇中国预防医学...
  • 1篇寄生虫病与感...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6篇2014
  • 10篇2013
  • 11篇2012
  • 18篇2011
  • 8篇2010
6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江苏省实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的新策略与新技术被引量:31
2012年
目的本文围绕国家预防控制血吸虫病中长期规划要求,结合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的实际情况,阐述了该省自2004年以来,以控制和消灭感染性钉螺为突破口,依靠科技创新所取得的新技术,通过采取重点地域综合治理、重点人群重点防治及重点水域监测预警等防控新策略,全省血吸虫病疫情持续下降,到2010年底,提前5年实现全省血吸虫病传播控制的目标。
梁幼生黄轶昕洪青标杨坤孙乐平戴建荣杨国静余传信田增喜葛均吴红辉高琪
关键词:血吸虫病
2009~2012年安徽怀宁县血吸虫病疫情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 了解安徽省怀宁县血吸虫病疫情变化情况,为制订血吸虫病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09~2012 年怀宁县血吸虫病疫情监测报表、年报表及有关螺情、病情资料,分析血吸虫病流行状况和特点.结果 2009~2012 年,该县省级血吸虫病监测点人群感染率显著下降,2012 年全县三类村和四、五类村血吸虫病血检阳性率较2009 年分别下降了45.54%和51.41%,2012 年现存晚期血吸虫病人为313 例,4 年间未发现急性感染病人.2009~2012 年全县耕牛感染率分别为1.5%、1.48%、0.88%和0.71%,呈逐年下降趋势;4 年中全县有螺面积降幅不明显,但感染性钉螺面积和密度明显下降;2012 年未查获感染性钉螺.结论 大力推进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性防治策略是有效控制血吸虫病疫情的治本之策.
许宁杨年宝洪毅坚操治国
关键词:血吸虫病疫情
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喷雾剂的研究 Ⅰ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喷雾剂的研制及效果评价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研制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喷雾剂,并探索其性能和预防牛感染日本血吸虫效果。方法对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助溶剂、渗透剂、乳化剂等进行筛选,根据筛选结果配制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喷雾剂;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含量,并观察其稳定性。通过体外杀尾蚴试验和小鼠防护试验观察其防护效果。结果筛选获得的配方为:将1%氯硝柳胺乙醇胺盐溶于18%二甲基亚砜助溶剂中,加入1%氮酮渗透剂和2%司盘乳化剂等混匀,再加入78%乙醇定量,制成1%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喷雾剂。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喷雾剂为金黄色均匀液体,含氯硝柳胺乙醇胺盐1%(W/W),pH7.4~7.8,冷、热贮稳定。尾蚴接触1.00mg/L喷雾剂,2min死亡率为100%;浓度为0.50mg/L时,5min死亡率为100%;浓度为0.10mg/L时,30min死亡率为100%;<0.05mg/L时对尾蚴无明显毒性。采用0.5ml1%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喷雾剂对小鼠腹部进行喷洒,1、3d后在喷洒部位贴片法感染血吸虫,小鼠不被感染,防护率为100%;5d后小鼠保护率为40%,虫负荷下降率为65.87%;10d后小鼠100%感染血吸虫,保护率为0,但虫负荷下降率为51.98%;5d与10d时小鼠虫负荷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喷雾剂是一种液体牛用血吸虫病防护剂,理化性能稳定,具有快速杀灭血吸虫尾蚴和预防血吸虫感染的作用。
戴建荣邢云天李洪军汪伟陶永辉曲国立李幼子魏剑英梁幼生
关键词: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喷雾剂血吸虫病尾蚴
钉螺对氯硝柳胺抗药性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研究氯硝柳胺在现场长期使用后,钉螺对其产生抗药的可能性。方法捕捉安徽省铜陵县胥坝乡长期使用氯硝柳胺进行灭螺地区的钉螺作为实验螺,以该乡未使用过氯硝柳胺灭螺地区的钉螺作为对照螺。将氯硝柳胺用脱氯自来水配成有效浓度为2.0000、1.0000、0.5000、0.2500、0.1250、0.0625和0.0313mg/L的药液,在(24±1)℃下对实验和对照钉螺进行室内浸杀试验,观察钉螺死亡情况,计算半数致死浓度(LC50)等指标。结果浸杀24、72和120h后,实验组钉螺LC50分别为0.337、0.175和0.136mg/L,对照组钉螺的LC50分别为0.165、0.090和0.061mg/L;氯硝柳胺浓度为0.0625~0.0250mg/L时,实验组钉螺的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氯硝柳胺在现场长期使用后,钉螺可能对其产生抗药性。
操治国汪天平张世清田学根朱磊章乐生姚光秀金伟杨卫平
关键词:氯硝柳胺钉螺抗药性
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喷雾剂的研究Ⅱ预防耕牛日本血吸虫感染效果的现场观察
2012年
目的现场观察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喷雾剂预防耕牛日本血吸虫感染的效果,为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策略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血吸虫病流行区江西省永修县吴城镇160头耕牛为实验对象,对实验耕牛逐一编号,收集牛粪采用顶管孵化法检查耕牛血吸虫感染情况。在给予吡喹酮治疗后,全部粪检阴性实验耕牛随机分成A、B、C 3组:A组每隔15 d采用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喷雾剂对耕牛全身喷药1次,剂量为每次500 ml/头;B组每隔30 d采用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喷雾剂对耕牛全身喷药1次;C组为对照组,每隔15 d采用不含氯硝柳胺乙醇胺盐的空白剂对耕牛喷药1次。试验期间,每隔30 d采用顶管孵化法检查全部试验耕牛血吸虫感染情况。结果持续喷药90 d后,喷药组A、B及对照组耕牛血吸虫病患病率分别为4.00%、4.08%和24.49%;与对照组相比,喷药组A和喷药组B耕牛血吸虫病患病率分别下降83.67%和83.34%。结论采用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喷雾剂对耕牛进行全身喷药可预防耕牛感染日本血吸虫,降低耕牛血吸虫病患病率。
戴建荣邢云天李洪军汪伟陶永辉宁安高袓禄吴有彩王美龙梁幼生
关键词: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喷雾剂日本血吸虫耕牛
湖沼型林业血防工程区钉螺细胞色素氧化酶I基因差异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分析安徽省湖沼型血吸虫病流行区林业血防工程区钉螺细胞色素氧化酶Ⅰ(COⅠ)基因的差异性,探讨林业血防工程中不同生态环境对钉螺生态的影响。方法采集长江安徽段上游安庆、中游铜陵、下游无为等3地林业血防工程区和草滩对照点钉螺,提取DNA,PCR扩增COⅠ基因并测序。采用blast对COⅠ基因比较相似性。采用微小钉螺、双脐螺COⅠ基因序列作为外群参照序列,Kimura双参数法计算遗传距离,MEGA 3.1软件非加权组平均法(UPGMA)和邻近法(NJ)构建系统发生树。结果 PCR扩增获得的COⅠ基因约为700 bp(含两端引物)。各地林业工程区之间,各林业工程区与其草滩对照点之间的COⅠ基因相似性均较高,均≥98%;安庆、铜陵、无为等3地林业工程区之间遗传距离为0.003~0.012,3地林业工程区与草滩对照点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003、0.019、0.007。2种方法构建的进化树拓扑结构基本一致。进化树分2大分支,双脐螺独立成一大支,其他的成一大支(在这大支中微小钉螺又成一支),3地的林业工程区与对照草滩钉螺基因差异比较小。结论长江安徽段上、中、下游林业血防工程区钉螺COⅠ基因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下可能已存在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但分化程度较低。
徐玉梅张世清朱传刚
关键词:钉螺林业血防生态环境
基于Web of Science的吡喹酮抗药性文献计量学分析被引量:16
2010年
目的从文献计量学角度分析2000~2009年吡喹酮抗药性研究状况。方法以美国ISI Web of Science的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SCIE)引文数据库为检索对象,检索2000~2009年间SCIE收录的有关吡喹酮抗药性的文献,分别对不同国家、机构、著者的发文量、被引频次,文献来源期刊及论文学科分布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0~2009年间共有吡喹酮抗药性文献212篇,分布于79种期刊,主要学科分布为寄生虫学(50.47%)、热带医学(32.08%)及公共、环境和职业卫生学(16.98%)。发文数量居前3位的国家分别为美国(32.08%)、英国(19.81%)和瑞士(14.62%),总被引频次居前3位的国家分别为美国(1189次)、瑞士(1032次)和英国(645次)。发文量居前3位的作者分别为来自瑞士热带病研究所的Utzinger J(20篇)、Tanner M(18篇)和意大利国家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的Cioli D(14篇),文献总被引频次居前3位的作者依次为Utzinger J、Tanner M和Cioli D,总被引频次分别达到565次、493次和358次。10年间,中国共发文30篇,总被引频次为622次。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肖树华10年间共发文13篇,总被引频次为329次,篇均被引频次达到25.31次。结论发达国家在吡喹酮抗药性领域占据绝对优势,中国为推动吡喹酮抗药性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应进一步加大日本血吸虫对吡喹酮抗药性研究的力度。
汪伟李洪军李幼子邢云天曲国立魏剑英戴建荣梁幼生
关键词:血吸虫病吡喹酮抗药性SCIENCE文献计量学
安徽省预防控制血吸虫病中长期规划中期效果评估被引量:15
2011年
目的评价安徽省预防控制血吸虫病中长期规划中期效果。方法采取以人畜筛查化疗、钉螺控制、健康教育及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实施预防控制血吸虫病中长期规划,评价防治效果。结果 2004-2009年全省共治疗血吸虫病人750798人次,扩大化疗547069人次。治疗病畜8462头次,扩大化疗117023头次。累计开展药物灭螺面积30532.0hm2,环境改造灭螺面积13979.5hm2。开展健康教育3173.1万人次。40%的重点村落实了传染源控制措施。至2009年,人群感染率降至0.51%,急性血吸虫感染发病率降至0.30/10万,耕牛感染率降至1.25%。钉螺面积徘徊在29065.4~29740.3hm2,钉螺和感染性钉螺密度呈总体同步下降趋势。期间全省达到了疫情控制标准,其中4个县达到了传播控制标准,4个县达到了传播阻断标准。结论实施以人畜筛查化疗、控制钉螺、健康教育及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性防治策略效果显著。
何家昶汪天平张世清高风华张功华杨卫平汪昊虞贝贝
关键词:血吸虫病
不同模式林业血防工程对钉螺AST、ALT、ALP和SDH的影响
2013年
目的阐明不同模式林业血防工程对钉螺AST、ALT、ALP、SDH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分别选择全垦间种、全垦不种及不垦不种3种不同模式林业血防工程环境,同时在邻近区域各选择1块未实施林业血防工程的草滩或芦苇滩环境,采集各不同环境钉螺,分别测定各环境钉螺AST、ALT、ALP、SDH酶活性。结果林地环境钉螺谷丙转氨酶(AST)、谷草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均明显高于草滩或芦苇滩环境钉螺,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均低于草滩或芦苇滩环境。不同模式林业血防工程,钉螺AST、ALT、ALP、SDH活性水平均以全垦间种环境最高、其次为全垦不种,不垦不种最低。结论林业血防工程生态环境的改变,对钉螺体内酶组织化学产生一定的影响,干扰了钉螺体内的能量代谢,从而影响钉螺的生存繁殖。全垦间种林业血防工程模式对钉螺体内酶活性水平影响最大,其控制钉螺的效果将更明显。
张世清徐玉梅操治国金伟杨卫平
关键词:钉螺酶活性
云南省洱源县血吸虫病达传播控制标准后小兽感染血吸虫调查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调查洱源县血吸虫病达传播控制标准后流行区小兽及其他终末宿主感染血吸虫情况,探讨其在云南省高原山区血吸虫病传播中的作用。方法 2010-2011年采用夹夜法在洱源县村庄周围农耕区有螺环境内捕获小兽,分类鉴定后解剖观察和检查粪便,了解血吸虫感染情况;同时采用常规方法开展人、畜血吸虫病及螺情调查。结果捕获小兽3目3科4属6种307只,捕获率为12.79%,以斯氏家鼠和齐氏姬鼠为主,分别占捕获总数的53.75%和20.85%,解剖检查305只,1只斯氏家鼠感染血吸虫,感染率为0.61%(1/165),小兽感染率为0.33%(1/305),斯氏家鼠EPG(x)为0.291,小兽群EPG(x)为0.157;调查点自然村人群、牛、马和犬感染率分别为1.01%(6/597)、0.83%(5/599)、0.58%(1/173)和5.91%(13/220),人群、牛群、马群和犬群EPG(x)分别为0.009-0.010、0.005、0.007和0.080,其他家畜未查出血吸虫感染;小兽与犬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339,P〈0.05),小兽与其他宿主感染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钉螺密度不断下降,未检出阳性。结论采集点小兽血吸虫感染率较低,在传播控制达标地区仍需进一步监测调查。
邵宗体冯锡光董毅熊孟韬施学文李雄斌吴明寿高子厚杨文灿杨卫东毛桂林张云黄鹏刘榆华董兴齐
关键词:小兽日本血吸虫感染率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