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772060)

作品数:9 被引量:25H指数:4
相关作者:雍永宏许迪姚静曹克将陆凤翔更多>>
相关机构: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心室
  • 5篇心脏
  • 5篇起搏
  • 5篇超声
  • 5篇成像
  • 4篇心动图
  • 4篇心脏起搏
  • 4篇右室
  • 4篇超声心动图
  • 3篇心室功能
  • 3篇心室收缩
  • 3篇早搏
  • 3篇室性
  • 3篇室性早搏
  • 3篇速度向量
  • 3篇速度向量成像
  • 3篇左心
  • 3篇左心室
  • 3篇斑点追踪显像
  • 3篇不同部位起搏

机构

  • 9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江苏大学附属...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9篇姚静
  • 9篇许迪
  • 9篇雍永宏
  • 6篇陆凤翔
  • 5篇曹克将
  • 4篇季玲
  • 4篇庄燕
  • 2篇徐亮
  • 2篇陆美娟
  • 2篇陈莉
  • 2篇洪牮
  • 2篇陈银花
  • 2篇周春蕾
  • 1篇杨荣
  • 1篇王璎瑛
  • 1篇周蕾
  • 1篇李相权
  • 1篇盛燕辉

传媒

  • 5篇中华超声影像...
  • 3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中华医学超声...

年份

  • 2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右室不同部位起搏对左室收缩同步性及心功能影响的超声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及其定量技术,分析右室不同部位起搏即刻左室收缩同步性和收缩功能的变化。方法:建立犬右室心尖部(RVA)(n=6)和右室流出道(RVOT)(n=6)起搏模型,分别采集窦性心律(SR)、RVA及RVOT起搏3种状态下经胸超声心动图实时三维全容积图(RT-3DE)。应用左室定量容积分析软件,获取左室整体及16节段容积时间曲线,分别计算16节段、12节段(中间段和基底段)、6节段(基底段)最小收缩容积到QRS波起始点时间(Tmsv)的标准差(Tmsv-SD)和最大差值的绝对值(Tmsv-Dif)及其占心动周期的百分比(Tmsv-SD%,Tmsv-Dif%)、左室舒张末容积(EDV)、左室收缩末容积(ESV)、左室每搏输出量(SV),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与SR组比较,RVOT起搏组各参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RVA起搏组Tmsv-16SD%、Tmsv-12SD%、Tmsv-6SD%、Tmsv-16Dif%、Tmsv-12Dif%、Tmsv-6Dif%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LVEF明显降低(P<0.05),EDV及SV减小、ESV增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VA起搏组与RVOT起搏组比较Tmsv-16SD%、Tmsv-12SD%、Tmsv-6SD%、Tmsv-16Dif%、Tmsv-12Dif%、Tmsv-6Dif%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LVEF降低明显(P<0.05),EDV、SV降低,ESV增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室流出道起搏时左室收缩同步性优于右室心尖部起搏,且对左室收缩功能的影响小。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可用于评价左室心肌收缩同步性和心功能。
徐亮许迪姚静雍永宏洪牮陆美娟李相权
关键词: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心功能起搏部位
右心室流出道起源室性期前收缩患者左心室收缩同步性及时序的研究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 分析正常人及右室流出道(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RVOT)起源室性期前收缩(premature ventricular complexes,PVCs)患者收缩期应变达峰时间,探讨RVOT起源PVCs患者心肌收缩同步性及时序规律.方法 应用斑点追踪成像(speckle tracking imaging,STI)技术测量30例RVOT起源PVCs患者在窦性心搏、室性心搏时及30例正常人纵向(TsL)、环周(TsC)、径向(TsR)收缩期应变达峰时间,分别计算标准差,并分析室性心搏时各方向应变达峰时间时序分布规律.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RVOT起源PVCs患者在室性心搏时TsL、TsC、TsR标准差均增大,窦性心搏时TsC、TsR标准差增大.室性心搏时,TsL、TsR从心尖至基底的不同层面间差异显著;TsL、TsC在不同室壁间差异显著.结论 RVOT起源PVCs患者在窦性心搏及室性心搏时均存在失同步状态,其中室性心搏时各方向应变达峰时间时序分布存在规律.
姚静许迪陆凤翔雍永宏庄燕季玲曹克将
关键词:室性早搏复合征心室功能斑点追踪成像
速度向量成像对右室起源室性期前收缩左心室收缩期旋转运动的研究被引量:8
2008年
目的应用速度向量成像(velocity vector imaging,VVI)技术分析正常人及右室起源室性期前收缩(premature ventricular contraction,PVC)二联律患者不同层面心肌旋转参数,探讨窦性心律及右室起源PVC时左室心肌力学变化规律。方法应用VVI技术对10例右室起源PVC二联律患者窦性、室性心搏及12例健康志愿者胸骨旁左心室短轴观二尖瓣、心尖水平的心肌旋转角度及解旋启动时间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正常人左室二尖瓣水平呈顺时针旋转,心尖水平呈逆时针旋转,内膜旋转角度大于外膜(P〈0.01);右室起源PVC二联律患者窦性心搏时各水平心肌旋转角度较正常组降低(P〈0.05),解旋启动时间前移(P〈0.05);右室PVC二联律患者室性心搏时旋转曲线呈双向,收缩早期与正常组及PVC窦性心搏呈反向旋转。结论心肌旋转参数可用于评价不同激动时序时心肌运动力学状态,VVI技术可为该研究提供方法学基础。
姚静许迪陆凤翔雍永宏季玲曹克将
关键词:超声心动图描记术室性早搏复合征速度向量成像
单心动周期成像技术在室性早搏容积变化模式分析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正常人及频发右室流出道(RVOT)起源室性早搏(PVCs)患者左心室容积收缩及舒张模式。方法应用单心动周期全容积成像技术获取29例RVOT起源PVCs患者在室性早搏、窦性心搏时及30例正常人左室容积收缩、舒张波序...
姚静许迪陆凤翔雍永宏陆美娟洪牮徐亮
关键词:超声心动图描记术室性早搏
文献传递
超声心动图在心脏电生理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1年
心脏的泵血过程涉及3种生理活动:(1)心肌兴奋,为电学活动,包括细胞膜除极-复极周期性规律,形成心电周期;(2)心肌舒缩,为机械运动,包括肌纤维收缩-舒张周期性规律,形成心动周期;(3)心腔血液流场分布,属血流动力学范畴。
许迪姚静
关键词:心脏电生理超声心动图血流动力学生理活动
速度向量成像评价DDD起搏前后心室收缩功能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应用速度向量成像(velocity vector imaging,VVI)技术分析DDD起搏前后心室心肌运动速度、应变、应变率变化规律,初步探讨VVI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7例DDD起搏患者于术前术后采用VVI技术检测心室各节段心肌收缩期纵向运动速度、应变、应变率和径向运动速度、环向应变及应变率,并比较术前术后差异。结果术前术后左、右心室各室壁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收缩期纵向峰值运动速度依次递减,基底段的速度最大,心尖段的速度最小;收缩期纵向应变、应变率在基底段、中间段及心尖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左心室各室壁收缩期径向峰值运动速度、环向应变及应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右室后间隔与游离壁术前、术后平均峰值运动速度与应变率和术后平均应变均高于左室后间隔与侧壁,术后右室平均应变及应变率均高于左室。与术前相比,术后左室平均应变显著降低。结论VVI技术能准确地定量评价DDD术前后节段性室壁功能及其变化。
周春蕾许迪陆凤翔姚静季玲陈莉雍永宏曹克将
关键词:心脏起搏速度向量成像
右室不同部位起搏时左室收缩时序及同步性的超声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右室间隔部起搏与右室心尖部起搏对左心室心肌收缩时序及同步性影响的应用价值。方法:获取右室间隔起搏组(9例)、右室心尖起搏组(15例)、正常对照组(13例)心尖四腔观、二腔观、左心室长轴观,胸骨旁左室短轴二尖瓣水平、乳头肌水平和心尖水平的图像,测量左室各节段收缩期纵向应变达峰时间(TsL),胸骨旁短轴观测量收缩期径向应变达峰时间(TsR)和径向应变率达峰时间(TsrR),并计算节段达峰时间的标准差(TsL-SD,TsR-SD,TsrR-SD)及任意两节段间达峰时间最大差值(TsL-d,TsR-d,TsrR-d)作为左室收缩不同步性指标。通过分析收缩期纵向应变达峰时间,评估各组内左室机械收缩时序。结果:右室心尖起搏组纵向与径向收缩不同步性指数高于正常对照组及右室间隔起搏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右室间隔起搏组与正常对照组纵向与径向收缩不同步性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右室间隔起搏组左室收缩时序与正常对照组类似,右心室心尖起搏组的左心室壁收缩时序较正常对照组发生改变,左室整体收缩达峰时间较正常对照组及右室间隔起搏组延迟,多数节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室心尖起搏较右室间隔部位起搏左室心肌在纵向、径向上均存在显著的收缩不同步,提示与异常的电机械激动顺序相关。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可用于右室不同部位起搏对左室心肌收缩同步性及收缩时序影响的评价。
陈银花许迪姚静庄燕雍永宏
关键词:心肌收缩斑点追踪显像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前后右室应变及应变率的变化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运用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技术评价经皮房间隔封堵术前后患者右心室运动速度、应变及应变率的急性期变化。方法:检测25例房间隔缺损患者封堵术前、术后第3天的常规心脏二维多普勒超声参数,并运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对患者的右心室运动速度、应变及应变率进行分析,以探讨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对右心室运动的影响。25例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房间隔缺损患者术前的右心室游离壁的运动速度较正常对照显著加快(P<0.05),而封堵术后出现了明显的下降并且接近正常对照的运动速度(P>0.05)。在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前,右心室游离壁的应变较正常对照升高(P<0.05),右心室游离壁的应变率较正常对照升高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封堵术后,右心室游离壁的峰值应变及应变率出现下降趋势,但是较术前而言差异不显著(P>0.05)。较正常对照而言,房间隔缺损患者术前室间隔的运动速度及峰值应变显著升高(P<0.05),并且在术后出现显著的降低(P<0.05)。而室间隔部位的应变率则未发现类似变化,无论和正常对照比较还是和术前比较,均未发现明显变化(P>0.05)。结论:经皮室间隔缺损封堵术通过迅速减轻右心室的容量负荷而影响右心室的运动速度、应变及应变率。其中右心室的形变参数对右心室容量负荷的急性变化不敏感,而右心室的运动速度受负荷改变的影响明显。
雍永宏庄燕姚静杨荣盛燕辉周蕾许迪曹克将
关键词:房间隔缺损应变率斑点追踪显像
速度向量成像评价DDD起搏前后左心室收缩同步性的初步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速度向量成像(velocity vector imaging,VVI)技术评估DDD起搏前后左心室心肌收缩同步性的应用价值。方法13例DDD起搏患者,于手术前后应用VVI在系列心尖长轴及胸骨旁短轴观上显示左室速度向量图。心尖长轴观测量各节段收缩期纵向速度达峰时间(Tvl)和纵向应变达峰时间(Tsl),胸骨旁短轴观测量收缩期径向速度达峰时间(Tvr)和环向应变达峰时间(Tsc),并计算节段达峰时间的标准差(Tvl-SD,Tsl-SD,Tvr-SD,Tsc-sD)及任意两节段间最大达峰时间差值(Tvl-d,Tsl-d,Tvr-d,Tsc-d)。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左室收缩不同步指标Tvr-SD,Tsc-SD,Tsl-d,Tvr-d,Tsc-d均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DD起搏后左室心肌在纵向、径向和环向上均存在显著的收缩不同步。VVI技术可准确评价DDD起搏前后左室心肌收缩的同步性。
周春蕾许迪陆凤翔王璎瑛姚静季玲雍永宏陈莉曹克将
关键词:速度向量成像
右心室不同部位起搏时左心室总体及节段心肌收缩功能的超声评估
2010年
目的应用斑点追踪显像技术评价右心室不同部位起搏对左心室总体及节段心肌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获取右室间隔起搏组(9例)、右室心尖起搏组(15例)、正常对照组(13例)心尖左室长轴观、胸骨旁左室短轴观图像,测量各节段峰值纵向应变(SL)、峰值径向应变(SR),计算左室总体峰值纵向应变(GSL)、总体峰值径向应变(GSn)。结果右室心尖起搏组GSL[-(18.29±2.67)%]低于正常对照组[一(21.07±2.08)Voo]及右室间隔起搏组[-(20.54±2.29)%],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室间隔起搏组与正常对照组G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右室心尖起搏组GSRE(26.85±7.73)%]与右室间隔起搏组GSK[(28.59±6.06)%]均低于正常对照组[(36.26±9.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起搏组间GS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但右室心尖起搏组GSR有进一步降低趋势。两起搏组邻近起搏位点的左室节段心肌S。及sR较正常对照组相应节段明显降低,但右室间隔起搏组保持了与正常对照组相似的左室内应变分布,右室心尖起搏组左室内应变分布异常。结论斑点追踪显像技术可定量评价右室不同部位起搏时左室总体及节段心肌收缩功能变化。
陈银花许迪陆凤翔姚静庄燕雍永宏
关键词:心脏起搏心室功能斑点追踪显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