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SCX2-YW-N-003)

作品数:42 被引量:741H指数:21
相关作者:王全九吴忠东毕远杰张岁岐雪静更多>>
相关机构:西安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山东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2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5篇农业科学
  • 7篇生物学

主题

  • 21篇土壤
  • 15篇水分
  • 13篇小麦
  • 11篇入渗
  • 11篇土壤水
  • 11篇灌溉
  • 10篇冬小麦
  • 8篇水盐
  • 8篇含水率
  • 7篇土壤水盐
  • 7篇紫花
  • 7篇苜蓿
  • 6篇水分胁迫
  • 6篇喷灌
  • 6篇紫花苜蓿
  • 6篇胁迫
  • 6篇根系
  • 5篇盐分
  • 5篇盐量
  • 5篇含盐

机构

  • 29篇中国科学院
  • 25篇西安理工大学
  • 9篇山东理工大学
  • 8篇西北农林科技...
  • 5篇河南大学
  • 4篇河南科技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山东省农业科...
  • 2篇中国科学院植...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甘肃省农业科...
  • 1篇西安工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遗...
  • 1篇黄土高原土壤...

作者

  • 25篇王全九
  • 13篇吴忠东
  • 10篇张岁岐
  • 8篇毕远杰
  • 7篇李文娆
  • 7篇康跃虎
  • 7篇雪静
  • 6篇山仑
  • 4篇姚素梅
  • 4篇刘海军
  • 3篇上官周平
  • 3篇王卫华
  • 2篇张彤
  • 2篇樊军
  • 2篇张新果
  • 2篇山颖
  • 2篇万书勤
  • 2篇李银心
  • 2篇吕国华
  • 2篇孙泽强

传媒

  • 11篇农业工程学报
  • 6篇农业机械学报
  • 5篇干旱地区农业...
  • 3篇灌溉排水学报
  • 2篇作物学报
  • 2篇生物工程学报
  • 2篇草地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山东农业科学
  • 1篇土壤
  • 1篇河南大学学报...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水资源与水工...
  • 1篇中国植物生理...
  • 1篇中国植物学会...

年份

  • 1篇2011
  • 12篇2010
  • 18篇2009
  • 12篇2008
  • 6篇2007
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玉米根系吸水能力细胞水平的杂种优势被引量:4
2009年
在人工气候室水培条件下,以玉米(ZeamaysL.)杂交种F1代户单4号及其母本天四和父本478为材料,用细胞压力探针技术研究了正常供水和PEG-6000模拟–0.2MPa水分胁迫条件下,玉米根皮层细胞水分关系参数的基因型差异。结果表明,根皮层细胞的直径、长度和体积均为F1代>母本>父本;正常供水条件下3个玉米品种的根皮层细胞膨压均在0.6MPa左右且品种间差异不显著,水分胁迫抑制了细胞的延伸生长且F1代和母本的细胞膨压显著高于父本;根皮层细胞壁体积弹性模量均为父本>母本>F1代,水分胁迫条件下的品种间差异显著;与正常供水条件相比,水分胁迫条件下细胞膨压显著降低,而弹性模量则大幅度提高;在两种水分条件下,水分跨细胞膜运转的半时间均为父本>母本>F1代,且半时间在水分胁迫条件下均显著高于正常供水条件下;HgCl2处理引起了半时间的延长,2-巯基乙醇则部分逆转了HgCl2的效应;在两种水分条件下,根皮层细胞水导均为F1代>母本>父本且品种间差异显著,水分胁迫则显著降低了细胞水导。试验证明杂交种F1代的细胞水平根系吸水能力优于亲本,体现了杂种优势。
刘小芳张岁岐杨晓青山仑
关键词:细胞水分胁迫根系吸水杂种优势
微咸水连续灌溉对冬小麦产量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被引量:36
2010年
为了合理开发和利用黄淮海平原浅层地下微咸水,2003~2005年在中科院河北南皮生态实验站连续以3 g/L的微咸水对冬小麦进行田间灌溉试验,分析了微咸水灌溉对土壤含盐量、土壤溶液盐分含量、电导率以及冬小麦产量的长期影响,为建立华北地区冬小麦微咸水灌溉的合理灌溉制度和微咸水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连续利用3 g/L的微咸水灌溉,会造成土壤表层盐分的累积,尤其在降水量偏少的年度会使作物受到盐分胁迫。微咸水灌溉比旱作增产,灌溉三次比灌溉两次产量高,降水量偏少的年份应尽量避免连续用微咸水进行灌溉。
吴忠东王全九
关键词:冬小麦土壤含盐量电导率
紫花苜蓿根系水分吸收机制及耐旱性研究
干旱逆境对根系的主要影响是导致其吸水阻力的增加,继而表现为根系水力学导度(简称水导,Lp)的下降。在过去对苜蓿根系的研究中,认为苜蓿具有强大的根系,因而具有很好的水分吸收能力,但对于根系水分吸收与传输特性在维持植株整体水...
李文娆张岁岐山仑
文献传递
不同倍性小麦材料对水分和密度条件的响应被引量:3
2009年
以栽培一粒(2n)、栽培二粒(4n)和长武134(6n)为材料在大型活动防雨棚条件下研究不同倍性小麦材料在不同密度和水分条件下的产量适应性变化。结果发现,在两种水分条件下随着染色体倍性从2n→6n的增加,产量、千粒重、水分利用效率(WUE)和收获指数均呈增加趋势,在水分胁迫下各材料穗粒数和穗数则呈降低趋势,而在正常供水下穗粒数则呈增加趋势。在水分胁迫下栽培一粒、栽培二粒和长武134最高产量分别出现在中、低、高密度群体,而同一材料不同密度群体间变异系数分别为6.73%,1.98%,9.07%;不同倍性材料千粒重均随着密度增加而减小,而穗数则逐渐增加,二倍体的穗粒数以中密度最高,四倍体的穗粒数随着群体密度的增加而减小,六倍体则相反;三种材料WUE和收获指数分别以低、高、低密度最高。正常供水下随着染色体倍性从2n→6n的增加,三个倍性材料最高产量分别出现在高、低、低密度群体,而同一材料不同密度群体间变异系数分别为6.01%,17.12%,2.46%;千粒重表现为中密度>低密度>高密度,而穗粒数均以低密度群体最高,二倍体和四倍体以高密度群体最低,六倍体则以中密度群体最低,穗数则随着密度群体增加而增加;二倍体WUE以高密度群体最大,中密度最小,四倍体和六倍体随着群体密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二倍体收获指数以低密度最高,中密度最低,四倍体和六倍体表现为低密度>中密度>高密度。上述研究结果为干旱半干旱地区小麦节水高产栽培和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刘立生张岁岐王征宏
关键词:水分
微咸水入渗水量对土壤水盐运移特征的影响被引量:16
2010年
通过室内3 g/L微咸水的入渗试验,分析了不同微咸水入渗水量对土壤剖面含水率、含盐量、脱盐效率和阳离子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3 g/L的微咸水进行垂直一维积水入渗,入渗水量较小时,基质势是水分运动的主要动力,入渗量继续增大时,重力势逐渐取代基质势成为水分运动的主要动力;采用3 g/L的微咸水入渗,可以使上层土壤脱盐,但使湿润锋处的含盐量急剧增加且达到最大值;湿润锋处含盐量与入渗水量符合指数函数关系,主根区的脱盐效率随着累积入渗量的增加而减小。在利用微咸水进行农田灌溉时,一方面要考虑盐分的淋洗效果,另一方面要兼顾脱盐效率,才能使土壤可持续利用。
吴忠东王全九
关键词:含水率含盐量
喷灌与地面灌溉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分配和运转的比较研究被引量:60
2008年
以中优9507为材料,采用大田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喷灌和地面灌溉条件下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分配和运转状况。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地面灌溉相比,在冬小麦生长的中前期(分蘖期~拔节期),喷灌条件下冬小麦地上部干物质总量较小,但是在冬小麦生长的中后期(抽穗期~成熟期),喷灌有利于植株对干物质的积累,其干物质总量明显高于地面灌溉条件下;在抽穗前,喷灌和地面灌溉条件下各器官干物质的分配率差异不显著,在抽穗后的灌浆期,喷灌条件下叶片、籽粒中的干物质分配率提高,其茎鞘的干物质分配率则降低;喷灌条件下叶片、颖壳、茎鞘贮藏物质的转化率均低于地面灌溉,其抽穗后生产的干物质对籽粒的贡献率较地面灌溉显著提高;喷灌条件下冬小麦的结实率、千粒重、产量分别较地面灌溉提高了5.9%1、.23 g、491.4 kg/hm2,差异在处理间均显著;喷灌条件下冬小麦的耗水量小于地面灌溉,水分利用效率高于地面灌溉。
姚素梅康跃虎刘海军
关键词:喷灌地面灌溉冬小麦干物质
水分胁迫和复水对紫花苜蓿幼苗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英文)被引量:15
2007年
利用PEG-6000模拟水分胁迫(ψs=-0.2MPa,胁迫时间:48 h,复水48 h),研究了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品种陇东苜蓿和阿尔冈金叶片叶绿素荧光特性和光合色素含量的变化,旨在探讨紫花苜蓿水分胁迫条件下的光合反应机制。结果表明:光化学淬灭系数(qP)和PSII线性电子传递的有效量子产额(YIELD)以及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和表观光合电子传递效率(ETR)在胁迫前后随光合有效辐射(PAR)的变化规律分别可用公式:Y=aLn(X)+b(Y:qP或YIELD,X:PAR,X≠0)和Y=aX2+bX+c(Y:qN或ETR,X:PAR)来表示;在受到干旱胁迫后,PSII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PSII潜在活性(Fv/Fo)和光合色素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在任意光强下的qP、YIELD和ETR值也极显著低于对照的相应值,qN值则极显著高于对照的相应值;同时,和对照相比,qN和ETR光响应曲线顶点所对应的光强值在受到胁迫后亦明显下降,表明光抑制初始点的降低和最大光保护能力的减弱,甚至光抑制的提前到来。干旱胁迫使得PSII反应中心结构和功能遭到破坏而部分关闭,光合电子传递受阻,光能利用与光化学转化与能力下降,吸收的光能更多的以热能形式耗散。复水后,虽然有光保护机制的存在,但除陇东苜蓿光合色素含量及阿尔冈金类胡萝卜素外,各参数均未能恢复到对照水平,因此旱后复水不能完全解除干旱对PSII反应中心所带来的伤害。紫花苜蓿幼苗对干旱胁迫较为敏感。供试品种相比,陇东苜蓿耐旱性优于阿尔冈金。
李文娆张岁岐山仑
关键词:水分胁迫复水叶绿素荧光特性光合色素含量
耐盐药蒲公英(Taraxacum officinale Weber)愈伤组织筛选及生理生化特性分析被引量:8
2008年
为获得耐1.5%NaCl的药蒲公英(Taraxacum officinale Weber)愈伤组织,以药蒲公英叶片外植体为材料诱导愈伤组织。以NaCl为选择因子,从愈伤组织直接筛选。在选择培养基上,大部分愈伤组织褐化死亡,个别褐化死亡的愈伤组织周围有少量新的细胞团长出,将其转接到新鲜的选择培养基上,每3周继代一次,经3个月继代筛选获得了耐1.5%NaCl的药蒲公英细胞团。以普通愈伤组织为对照,发现随着NaCl浓度升高,耐盐愈伤组织的相对生长率下降但显著高于对照;且随着盐胁迫处理时间延长持续升高,而普通愈伤组织对照几乎停止生长,说明耐盐愈伤组织具有相对稳定的耐盐性。在蛋白水平上,耐盐愈伤组织与对照愈伤组织差异明显,SDS-PAGE分析显示:耐盐愈伤组织比对照多出一条34kD大小的蛋白带,且30kD、18kD左右的蛋白带明显上调。相同处理条件下耐盐愈伤组织脯氨酸的增加幅度高于对照。盐胁迫条件下,耐盐愈伤组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 oxidase dimutase,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明显高于对照,且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和盐浓度的增加呈现升高的趋势,而对照则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结果说明耐盐愈伤组织一方面通过小分子有机溶质如脯氨酸的方式调节其渗透平衡,另一方面还可通过提高抗氧化能力降低盐分造成的次级伤害。积累蛋白也可能是耐盐愈伤组织调节渗透平衡的一种方式。通过生理生化分析确定我们获得的耐盐愈伤组织为耐盐变异体。
张新果陈显扬姜丹李银心
关键词:耐盐性
淡水与微咸水入渗特性对比分析被引量:26
2010年
为了研究淡水与微咸水连续和间歇入渗特性的差异,采用矿化度1.33 g/L的淡水与矿化度3 g/L的微咸水,在黏质土壤条件下进行了一维积水连续入渗及间歇入渗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微咸水入渗可以改变土壤的结构特性,从而增大土壤的入渗能力;利用一维代数入渗模型对试验资料进行处理,结果表明模型可以比较精确地描述微咸水入渗过程;入渗水为淡水时,间歇入渗减渗,而入渗水为微咸水时,间歇入渗增渗;间歇入渗的循环率不同,其减渗效果及增渗效果都略有差异。
毕远杰王全九雪静
关键词:淡水间歇入渗
苜蓿叶片及根系对水分亏缺的生理生化响应被引量:24
2007年
利用PEG-6000模拟研究水分胁迫(ψs=-0.2 MPa)48 h,后复水48 h,阿尔冈金和陇东苜蓿(Medicago sati-vaL.)品种幼苗根系与叶片的渗透调节作用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叶片的渗透调节能力及抗氧化酶活性均强于根系;受到水分胁迫后,叶片与根系水势、渗透势及饱和渗透势明显下降并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但抗氧化酶(SOD、POD和CAT)活性显著增强并随着胁迫的延续而保持高活性;细胞膜相对透性在胁迫中后期逐渐增大,MDA开始累积;叶片脯氨酸、可溶性糖、K+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亦逐渐累积,根系可溶性糖含量逐渐显著升高,脯氨酸含量没有明显变化,而可溶性蛋白和K+含量呈现下降趋势;复水后产生一定的恢复补偿效应,但叶片生理代谢未能恢复到正常水平;陇东与阿尔冈金苜蓿抗氧化酶活性间存在差异,且二者对水分胁迫的适应能力亦略有差别。
李文娆张岁岐山仑
关键词:紫花苜蓿氧化酶活性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