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204065)

作品数:9 被引量:18H指数:2
相关作者:方芳方铉王晓华魏志鹏李金华更多>>
相关机构:长春理工大学南昌大学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电子电信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理学
  • 2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3篇发光
  • 2篇原子层沉积
  • 2篇纳米
  • 2篇光学
  • 2篇ALD
  • 1篇氮化
  • 1篇氮化铝
  • 1篇电纺
  • 1篇电纺丝
  • 1篇电学
  • 1篇电学特性
  • 1篇修饰
  • 1篇溶胶
  • 1篇溶胶-凝胶
  • 1篇柔性衬底
  • 1篇三维视觉
  • 1篇生长速率
  • 1篇生长温度
  • 1篇实例分析
  • 1篇透明导电

机构

  • 6篇长春理工大学
  • 4篇南昌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长...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无锡太湖学院

作者

  • 6篇魏志鹏
  • 6篇王晓华
  • 6篇方铉
  • 6篇方芳
  • 5篇楚学影
  • 5篇李金华
  • 4篇房丹
  • 4篇唐吉龙
  • 3篇王双鹏
  • 3篇赵海峰
  • 3篇马晓辉
  • 2篇刘国军
  • 2篇徐莉
  • 2篇陈芳
  • 1篇吕珊珊
  • 1篇肖丽
  • 1篇王菲
  • 1篇浦双双
  • 1篇李霜
  • 1篇王佳琦

传媒

  • 3篇光谱学与光谱...
  • 2篇发光学报
  • 2篇现代电子技术
  • 1篇红外与激光工...
  • 1篇Chines...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扩散掺杂的p型ZnO薄膜的光学性质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采用原子层沉积技术(atomic layer deposition)在InP衬底上生长ZnO薄膜,并在不同温度下(500和700℃)进行热退火处理,将P掺杂进入ZnO,得到p型ZnO薄膜。样品的光学特性通过光致发光光谱(photoluminescence,PL)来测定,得出热退火温度是影响P扩散掺杂的重要因素,低温PL光谱中,700℃热退火1h样品的光谱展现出四个与受主相关的发射峰:3.351,3.311,3.246和3.177eV,分别来自受主束缚激子的辐射复合(A°X)、自由电子到受主的发射(FA)、施主受主对的发射(DAP)以及施主受主对的第一纵向声子伴线(DAP-1LO),计算得到受主束缚能为122meV,与理论计算结果一致。通过热扩散方式实现了ZnO薄膜的p型掺杂,解决了制约ZnO基光电器件发展的主要问题,对ZnO基半导体材料及其光电器件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陈芳房丹王双鹏方铉唐吉龙赵海峰方芳楚学影李金华王菲王晓华刘国军马晓辉魏志鹏
关键词:P型ZNO原子层沉积光致发光
表面修饰的ZnS:Mn量子点的发光性质及其对生物分子的检测被引量:6
2013年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ZnS:Mn量子点,探讨了掺杂离子浓度对ZnS:Mn量子点的晶体结构和发光性质的影响。通过荧光光谱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掺杂离子的摩尔分数达到2%时,ZnS:Mn量子点在595 nm附近的发光最强;继续增加掺杂浓度反而出现荧光猝灭的现象。本文还研究了表面修饰对量子点形貌和发光性质的影响。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样品的形貌,发现经过3-巯基丙酸(MPA)修饰后的样品表面团聚现象得到改善,并且尺寸单一、单分散性较好,平均粒径约为5 nm。经过修饰后的样品减少了表面非辐射性缺陷中心,使掺杂Mn2+所引起的595 nm附近的发射峰强度增大。将MPA修饰后的ZnS:Mn量子点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分子进行生物偶联,并利用BCA法对偶联上的蛋白含量进行定量检测,结果显示经过修饰后的量子点偶联蛋白的能力更强。
杜鸿延魏志鹏李霜楚学影方铉方芳李金华陈新影王晓华
关键词:ZNSMN表面修饰发光
柔性衬底上ALD法低温制备的ZnO薄膜的光学和电学特性(英文)被引量:2
2012年
以二乙基锌和水分别作为金属前驱体和反应物,利用原子层沉积方法(ALD)在柔性衬底上生长ZnO薄膜,讨论了生长温度对薄膜特性的影响。用AFM、XRD和HALL等对薄膜的表面形貌、晶体结构和电学性质进行表征,并且用PL光谱表征了其光学特性。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生长温度(低温下)的升高,薄膜的晶体质量和光学特性得到改善。当生长温度为170℃时,薄膜呈现良好的c轴择优取向,且具有较高的电子浓度(5.62×1019cm-3)和电子迁移率(28.2 cm2·V-1·s-1)。
李晓妮方芳方铉陈新颖魏志鹏李金华楚学影王晓华
关键词:ZNOALD生长温度柔性衬底
PEALD沉积温度对AlN的结构和表面特性的影响(英文)被引量:2
2016年
研究通过等离子增强原子层沉积(PEALD)在不同沉积温度下生长的A1N温度对其特性的影响。前驱体是NH3和TMA,在300oC、350oC和370oC沉积温度下分别沉积了200、500、800、1000、1500周期的A1N层,并讨论了A1N薄膜的生长速率、结晶化和表面粗糙度。结果表明,在300—370℃范围内,随着温度的上升薄膜的沉积速率和结晶化增加,而薄膜表面粗糙度减小。
陈芳方铉王双鹏牛守柱方芳房丹唐吉龙王晓华刘国军魏志鹏
关键词:氮化铝生长速率结晶化沉积温度
Influence factors and mechanism of emission of ZnS:Cu nanocrystals
2015年
Copper-doped Zn S(Zn S:Cu) nanocrystals are synthesized by the sol–gel method.The average size of the Zn S:Cu nanocrystals is 3.1 nm.The x-ray diffraction indicates that increasing the Cu-dopant concentration results in a large shift in the diffraction angle.The effects of the dopant concentration,the reactant ratio,and aging temperature on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Zn S:Cu nanocrystals are also investigated.The fluorescence emission mechanism is analyzed by peak deconvolution using Gaussian functions.We find that the emission of the Zn S:Cu nanocrystal is composed of different luminescence centers at 430,470,490,526,and 560 nm.The origins of these emissions are discussed and demonstrated by controlled experiments.
楚学影王欣浓李金华姚丹方铉方芳魏志鹏王晓华
关键词:纳米晶铜硫化锌纳米晶体发光中心
基于3D打印技术的老年家居产品设计系统开发被引量:3
2021年
针对当前社会老龄化所出现的各类问题,提出一种基于3D打印技术的产品设计系统,以满足老年人在脱离工作后可以独立生存,提高自身的个人生存能力。采用智能化现代技术,引入3D打印技术进行老年居家产品系统设计,让老人可以更加方便地使用家居产品。对老人而言,不管是心理还是生理都是一种极大的帮助。结果表明,该设计系统可以更好地实现老人的基本需求,方便推广及应用。
肖丽魏开伟陈奇峰
关键词:3D打印实例分析
以PVP纳米纤维为模板采用原子层沉积法制备MgxZn(1-x)O纳米纤维及其光学性质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采用静电纺丝方法制备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纳米纤维,并以其为模板采用原子层沉积(ALD)方法制备不同Mg掺杂浓度的MgxZn1-xO纳米纤维。研究了不同Mg掺杂浓度对复合纳米纤维结构和光学性质的影响。利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光致发光(PL)和紫外-可见光(UV-Vis)吸收谱对样品测试并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Mg元素的掺入并没有改变ZnO纳米纤维的形貌,所有样品的表面形貌极其相似,只是掺杂后纤维直径有所增大;随着Mg掺杂浓度的增加吸收边逐渐发生蓝移,表明所制备MgxZn1-xO纤维的带隙具有可调节性。与此同时,在PL谱中可以观察到样品的紫外(UV)发光峰从377nm移动至362nm,且与不掺杂的样品相比,MgxZn1-xO纳米纤维的UV发光强度明显增强。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合成组分可控的MgxZn1-xO纳米纤维。在ZnO中掺入Mg元素可以有效地提高ZnO-PVP纳米纤维的禁带宽度以及UV发射强度。
贾慧民唐吉龙方铉王双鹏赵海峰房丹王晓华方芳李金华楚学影魏志鹏马晓辉徐莉
关键词:PVP纳米纤维静电纺丝ALD
基于三维视觉图像分析的路径规划系统设计被引量:2
2021年
传统路径规划系统未进行路径视觉分析,导致规划效果不佳。为此,提出并设计基于三维视觉图像分析的路径规划系统。首先,标定立体相机,采集区域图像,对图像进行预处理和校正,生成视差图,完成图像的视觉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三维点云和OpenGL显示重建三维视觉图像。输入真实背景信息,与重建得到的三维视觉图像融合,对视觉图像进行旋转、平移等位置调整操作,交互放置,完成路径规划系统设计。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的路径规划精度高达95%,且虚拟景观与背景融合误差较低,能够获取很好的路径规划效果,应用于实际路径规划领域。
徐曼唐非江
关键词:路径规划三维视觉图像重建图像融合系统设计
MgxZn1-xO/Au/MgxZn1-xO夹层透明导电薄膜的制备及光电性质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采用操作简单的溶胶-凝胶法和射频磁控溅射法在石英衬底上分别制备了MgxZn1-xO薄膜和MgxZn1-xO/Au/MgxZn1-xO夹层结构的透明导电薄膜并对样品进行退火处理。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X射线衍射仪、光致发光、霍尔效应测试对在不同退火温度下薄膜的晶体结构、光学和电学性质进行表征分析,并研究退火温度对其影响。测试结果表明:所制备的薄膜样品均具有良好的c轴(c-axis)取向并呈现出六角纤锌矿结构。Mg组分的增加使得ZnO基薄膜的光学带隙逐渐增大,PL发光谱和吸收光谱的谱线出现了明显的蓝移现象,但薄膜的电学特性有所降低。而在MgxZn1-xO/Au/MgxZn1-xO夹层结构的薄膜样品中,Au夹层的存在使薄膜的光学性质变差,在紫外区域透光率约为60%。但薄膜的电学性质得到明显改善,相比MgxZn1-xO薄膜,其电阻率和迁移率显著提高。此外通过高温退火处理可以有效提高所制备薄膜的晶体质量,进一步提高样品电学特性,其中经过500℃退火后的薄膜迁移率达到了40.9cm2·Vs-1,电阻率为0.005 7Ω·cm。但随着退火温度的进一步升高,薄膜晶体尺寸从25.1nm增大到32.4nm,从而降低了该薄膜的迁移率。因此该夹层结构的MgxZn1-xO/Au/MgxZn1-xO薄膜对于促进ZnO基透明导电薄膜在深紫外光学器件中的应用有重要作用。
吕珊珊方铉王佳琦方芳赵海峰楚学影李金华房丹唐吉龙魏志鹏马晓辉王晓华浦双双徐莉
关键词:溶胶-凝胶退火温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