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171229)

作品数:16 被引量:23H指数:3
相关作者:孙筱放何文茵何文智欧展辉刘维强更多>>
相关机构:广州医科大学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9篇干细胞
  • 8篇多能干细胞
  • 6篇细胞
  • 6篇基因
  • 5篇诱导多能干细...
  • 5篇分化
  • 3篇诱导性多能干...
  • 3篇造血
  • 3篇拷贝数
  • 3篇拷贝数变异
  • 2篇多能干细胞系
  • 2篇羊水
  • 2篇杂合性
  • 2篇杂合性缺失
  • 2篇造血分化
  • 2篇造血干
  • 2篇重编程
  • 2篇自然科学基金
  • 2篇癫痫
  • 2篇小脑

机构

  • 12篇广州医科大学
  • 5篇广州医学院第...

作者

  • 17篇孙筱放
  • 7篇何文茵
  • 7篇何文智
  • 5篇范勇
  • 5篇陈欣洁
  • 4篇黎青
  • 4篇骆玉梅
  • 4篇欧展辉
  • 4篇刘维强
  • 4篇李洁亮
  • 3篇余波澜
  • 3篇宋兵
  • 3篇魏君
  • 3篇牛晓华
  • 3篇范荻
  • 2篇岳磊
  • 2篇曹定娅
  • 2篇马晓燕
  • 2篇陈玉嫦
  • 2篇张慧敏

传媒

  • 4篇中国组织工程...
  • 3篇中华医学遗传...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分子诊断与治...
  • 1篇中国细胞生物...
  • 1篇第十二次全国...

年份

  • 6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培养体系下iPS细胞分化为造血干细胞差异的研究
2016年
目的:探讨不同培养体系条件下诱导多能干细胞(iPS)体外分化为造血干细胞的能力差异。方法:比较2种无滋养层培养液——E8和mTESR及经典ES培养体系下培养的iPS细胞,在体外与小鼠骨髓基质细胞OP9细胞共培养,诱导iPS细胞分化为造血干/祖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及实时定量PCR方法分别检测造血特异标志物的表达,比较3种培养液对iPS体外造血分化的影响。结果:3种不同培养液培养的iPS均可分化为造血干细胞,经典ES培养体系培养的iPS诱导造血效率达28.4%,明显高于无滋养层E8和m TESR培养体系。结论:iPS与OP9共培养可分化为造血干/祖细胞,且使用经典ES培养液培养iPS更有利于其向造血系的分化。
范荻何文茵牛晓华欧展辉陈玉嫦孙筱放
关键词:诱导多能干细胞
细胞重编程前后基因组的动态稳定性
2014年
背景:研究表明,人类早代诱导多能性干细胞发生拷贝数变异多于晚代、体细胞及人类胚胎干细胞。目的:分析重编程过程是否危及基因组稳定性,进一步探讨诱导多能性干细胞建系的有效性。方法:利用高分辨率的Affymetrix Cytoscan HD芯片检测遗传性癫痫先证者的体细胞及早代诱导多能性干细胞,分析重编程后基因组拷贝数变异及杂合性缺失的变化。结果与结论:与遗传性癫痫患者体细胞相比,其早代诱导多能性干细胞的杂合性缺失未发现明显差异,而存在更多的拷贝数变异,且均为微重复,涉及致癌基因。结果证明重编程过程中基因组稳定性动态变化,需要动态监测诱导多能性干细胞保证其基因组稳定性及临床安全性。
曹定娅李洁亮刘维强何文茵何文智骆玉梅范勇孙筱放
关键词:重编程拷贝数变异杂合性缺失遗传性癫痫
全基因组SNP-array在超声异常胎儿产前遗传学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评价全基因组SNP-array在超声提示胎儿结构异常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至2014年度本院产前诊断科超声提示胎儿结构异常样本共237例,进行系统分类;所有样本采用Affymetrix 750K芯片分析并同时进行核型检查。对芯片异常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芯片共检出拷贝数变异(CNV)49例(20.7%),其中19例为染色体数目异常(8.02%),包括16例非整倍体和3例三倍体,与核型结果相符;30例(12.66%)为核型正常而芯片提示存在CNV,其中22例(9.28%)为致病性CNV;8例CNV(3.38%)临床意义暂不明确。各组CNV异常检出率不同,中枢神经系统结构畸形芯片阳性率最高,检出率50.00%(5/10),其次为多发畸形,阳性率38.50%(5/13),再次为心血管系统,占29.3%(12/41),检出率最低的是消化系统异常和单一软指标异常。结论全基因组SNP芯片相对传统核型能明显提高超声提示结构异常胎儿产前诊断阳性检出率;胎儿发生中枢神经系统异常、多发畸形时建议行SNP-array检查。
刘维强魏君余国就张慧敏何文茵孙筱放
关键词:超声异常
以4种基因诱导产前诊断绒毛细胞建立诱导性多能干细胞被引量:1
2013年
背景:诱导性多能干细胞因具有多能性特征,可以诱导分化为特定的细胞,包括神经细胞、造血细胞等。目的:建立产前诊断绒毛细胞来源的诱导性多能干细胞。方法:运用反转录病毒介导4种基因hOct4、hSox2、hc-Myc、hKlf4诱导产前诊断绒毛细胞,对建立的诱导性多能干细胞进行多能性、体内外分化能力、核型等鉴定。结果与结论:建立的诱导性多能干细胞能维持自我更新状态,在蛋白和mRNA水平上高表达全能性的标志基因,具有体内、外分化潜能;在体外长期培养能维持正常核型。说明4种全能性基因转入绒毛细胞可获得具有多能性的诱导性多能干细胞,这为胎儿的细胞自体移植治疗提供理想来源,为产前诊断疾病机制研究提供很好的细胞模型。
骆玉梅范勇陈欣洁岳磊黎青余波澜何文智马晓燕孙筱放
关键词:干细胞诱导性多能干细胞绒毛细胞产前诊断
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在构建动物疾病模型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6年
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是一种新的基因编辑技术,可以在靶基因位点直接进行基因组编辑。它由一条导向RNA(shortsingleguideRNA,sgRNA)指导Cas9核酸酶识别和切割双链DNA,诱发非同源末端连接或同源重组,从而实现在目的DNA上进行随机的突变、特定DNA片段插入或内源性突变修复等基因编辑。该技术已成功被用于包括人类体细胞在内的多种细胞、植物及动物上进行基因编辑。本文主要对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构建动物疾病模型的应用进行综述。
欧展辉孙筱放
关键词:同源重组动物模型
X染色体倾斜失活人胚胎干细胞的拷贝数变异
2013年
背景:倾斜性与随机X染色体失活的人胚胎干细胞拷贝数变异是否存在差异不清楚。目的:在全基因组水平分析倾斜性X染色体失活的人胚胎干细胞的拷贝数变异情况,分析其涵盖基因及其对细胞功能产生的影响。方法:3株倾斜性X染色体失活细胞为研究组,两株随机X染色体失活细胞为对照组。运用美国Affymetrix公司Cytogenetics Whole-Genome2.7M芯片对其进行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分析,数据经ChAS软件、OMIM等工具分析,在3株倾斜性X染色体失活细胞中寻找相同拷贝数变异区域及其涵盖基因。结果与结论:①研究组中大于50kb的拷贝数变异数均超过130个,高于对照组的平均36个,两组中拷贝数变异改变均以重复为主(>70%)。②研究组中共发现9个共同拷贝数变异区域,分布于1q22、1p34.1、6q16.3、7q31.32、11q13.1、16q12.2、19p13.12、Xp22.33及Xq26.2,均为3个拷贝的重复,总共涵盖19个基因。对照组中这些区域及基因均为正常2个拷贝。③拷贝数变异涵盖基因多与DNA及核苷酸结合等功能相关,Xq26.2区域的GPC3基因突变与倾斜性X染色体失活可能有关联。结果表明倾斜性X染色体失活细胞相对随机失活细胞具有更多的微小基因组改变,拷贝数变异涵盖的重要基因可能对人胚胎干细胞功能产生不利影响。
刘维强何文智曹定娅李洁亮郭丽媛黎青孙筱放
关键词:干细胞拷贝数变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利用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研究习惯性流产患者基因组微失衡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寻找不明原因习惯性流产夫妇基因组微失衡变化,包括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s,CNVs)及杂合性缺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LOH)。方法 :提取1对不明原因习惯性流产夫妇基因组DNA,利用高分辨率的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array-based 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aCGH)进行检测。结果:在本研究中的习惯性流产夫妇基因组上,未发现可能致病的LOH;而在习惯性流产女方基因组上,我们发现其12号染色体13.31区域有一个392kb大小的4拷贝的CNV,涉及的基因有CLEC4A,POU5F1P3,ZNF705A,FAM66C,FAM90A1,FAM86FP,LOC389634,CLEC6A,CLEC4D,其中CLEC4A,CLEC6A,CLEC4D等在人胎盘滋养层细胞中可检测到表达,主要分布在滋养层细胞表面,早孕期的绒毛及足月胎盘中也可检测到,足月胎盘中表达减少,考虑与炎症及免疫反应,细胞黏附,细胞间信号转导,糖蛋白转运有关。另外,其在胎盘滋养层细胞上的受体可能与HCV,HIV胎盘宫内感染有关。结论:研究表明,基因组的CNVs可能是不明原因习惯性流产的一个原因,高分辨率的aCGH芯片检测技术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李洁亮何文茵魏君陈欣洁何文智孙筱放
关键词:习惯性流产拷贝数变异杂合性缺失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
羊水1q12.1微缺失细胞的诱导多能干细胞系的建立
2015年
目的建立1q21.1微缺失的多能干细胞系,为进一步探讨该疾病的发病机制提供模型。方法采用逆转录病毒介导4种基因(Oct4、Sox2、Klf4、c-Myc,简称OSKM)诱导1q21.1微缺失羊水细胞,建立1q21.1微缺失羊水诱导性多能干细胞系(human amniotic fluid-derived cells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cells,hAF-IPsCs),并对其进行多能性、核型、芯片、体内外分化能力等鉴定。结果所建立的1q21.1微缺失的hAF-iPSCs在体外能维持自我更新和多能性的状态,可表达多能标志基因,在体外长期培养能维持正常核型,在体内、体外均可向三个胚层分化。芯片结果显示仍具有1q21.1微缺失。结论1q21.1微缺失hAF-iPSCs具有正常多能干细胞所有的各种特性。可用于体外定向诱导分化,模拟疾病发病过程,可为1q21.1微缺失疾病机制的研究提供模型。
龚亚飞李颖宋艳琴孙筱放宋兵孙雯陈欣洁
关键词:诱导性多能干细胞多能性
诱导多能干细胞在血液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6年
造血干细胞移植(hem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SCT)用于血液系统疾病的治疗已取得迅猛发展。但由于供体有限及配型效率不高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因此,人们迫切地寻求更为安全、经济和有效的造血干细胞的资源。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 PS)在体外可被诱导分化为多种细胞,其中对体外诱导分化为造血干细胞的研究尤为深入。该文就i PS细胞在体外定向分化为造血干细胞及移植研究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范荻孙筱放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诱导多能干细胞造血分化
建立非基因整合iPSCs体系及提高体外造血分化体系的研究
2016年
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 PSCs)在体外可被诱导分化为多种细胞,该项技术在细胞治疗、药物筛选及疾病研究上具有广阔的前景。体外定向诱导其向造血分化可为临床上使用的造血干细胞提供一种新的来源,提高i PSCs的造血分化效率将是i PSCs临床前治疗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该研究采用非整合型病毒重编程正常人的外周血来源的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derived mononuclear cells,PBMCs),诱导生成i PSCs后对其进行体外造血分化实验。结果显示,通过此种方法进行重编程的i PSCs可稳定传代,体内外均可向三胚层分化。使用OP9细胞与i PSCs共培养可分化为造血干/祖细胞,且添加细胞因子可有效提高分化效率。该研究为进一步提高i PSCs造血分化效率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
范荻何文茵宋兵牛晓华欧展辉陈玉嫦孙筱放
关键词:诱导多能干细胞重编程造血分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