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035002)

作品数:18 被引量:57H指数:4
相关作者:尹周平孙道恒吴德志郑高峰胡兴旺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工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电子电信
  • 6篇化学工程
  • 4篇一般工业技术
  • 3篇机械工程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冶金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5篇电纺
  • 4篇电纺丝
  • 4篇英文
  • 4篇纳米纤维
  • 4篇静电纺
  • 4篇静电纺丝
  • 4篇纺丝
  • 3篇纳米
  • 2篇电纺纳米纤维
  • 2篇压电
  • 2篇压电陶瓷
  • 2篇乳液
  • 2篇视觉定位
  • 2篇流体动力
  • 2篇聚丙烯
  • 2篇RFID
  • 2篇丙烯
  • 2篇ELECTR...
  • 1篇等温结晶
  • 1篇等温结晶动力...

机构

  • 11篇华中科技大学
  • 7篇厦门大学
  • 2篇厦门理工学院
  • 2篇武汉工程大学
  • 2篇美国加州大学
  • 1篇广东出入境检...

作者

  • 7篇孙道恒
  • 7篇尹周平
  • 5篇吴德志
  • 4篇周兴平
  • 4篇解孝林
  • 3篇郑高峰
  • 3篇刘益芳
  • 3篇陈建魁
  • 3篇胡兴旺
  • 2篇郑净植
  • 2篇王凌云
  • 2篇秦海辰
  • 2篇邱小椿
  • 2篇李文望
  • 2篇黄翔宇
  • 2篇何广奇
  • 2篇林立伟
  • 1篇郑建毅
  • 1篇孙燕华
  • 1篇李文龙

传媒

  • 4篇纳米技术与精...
  • 3篇光学精密工程
  • 2篇中国机械工程
  • 2篇现代电子技术
  • 1篇制造业自动化
  • 1篇现代制造工程
  • 1篇高分子材料科...
  • 1篇复合材料学报
  • 1篇Chines...
  • 1篇中国图象图形...
  • 1篇Scienc...

年份

  • 7篇2014
  • 5篇2013
  • 6篇2012
  • 2篇2011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微隧道式加速度计的最优控制被引量:1
2013年
为了扩大隧道式加速度计(MTA)的动态测量范围并通过降低系统中的主要噪声来提高器件的性能,本文为隧道式加速度计(MTA)设计了线性二次高斯(LQG)控制器。推导了微隧道式加速度计的线性化状态-空间方程;依据分离定理,设计了卡尔曼滤波器和最优状态反馈控制器;最后,在Matlab/Simulink中构建了由卡尔曼滤波器和最优状态控制器串联的LQG仿真系统并进行了动态和静态测试。仿真结果表明,LQG最优控制系统能够将微隧道式加速度计的带宽从2×103 rad/s扩大到3×106 rad/s。通过LQG最优控制,静态测试结果显示其静态隧道电流的波动从1nA~2.95nA降到0.73nA~1.14nA;动态实验数据表明其在方波加速度信号的作用下能够将隧道间隙维持在1nm。
刘益芳吴德志郑高峰杜晓辉孙道恒
关键词:控制器设计LQG控制器
超细电纺纳米纤维的直接制备(英文)被引量:1
2011年
采用装配有疏水铜网的新型喷头研究了超细纳米纤维的制备.静电纺丝实现之前,首先对铜网进行了疏水处理,并将其安装于喷头前端.静电纺丝过程中,聚合物溶液由精密注射泵输送至喷头处.安装于喷头的铜网可将管道内的聚合物溶液分成多股细流从铜网网孔中流出.从铜网网孔流出的溶液细流受电场力作用被拉伸成多股独立射流,并从喷头携带走聚集的正电荷.受铜网表面疏水性和射流间电荷排斥力的影响,从铜网喷射出的多股射流都将保持其独立的轨迹而不会产生聚集.疏水铜网有利于减小纺丝射流的初始直径,并获得均匀的超细纳米纤维.利用新型的电纺丝喷头成功制备了直径20~80 nm的聚氧化乙烯(PEO)和聚乙烯醇(PVA)超细纳米纤维.实验结果表明,超细纳米纤维的直径随着电纺丝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变大.
李文望郑高峰王翔左文佳张玉龙李磊孙道恒
关键词:静电纺丝喷丝头铜网
连续的旋转电极式无针尖静电纺丝(英文)被引量:2
2013年
连续供液的旋转电极式无针尖静电纺丝采用圆柱滚筒电极代替喷丝头实现了高产量纳米纤维制造.该方法避免了喷丝头的堵塞问题,同时也实现了纳米纤维的连续生产.本文利用扫描电镜(SEM)探讨了该制作过程中的关键参数,如溶液浓度、偏置电压、旋转速度以及溶液厚度等对纳米纤维直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纳米纤维的平均直径随溶液浓度、圆柱滚筒电极旋转速度和溶液厚度的增大而增大,但随着偏置电压、圆柱滚筒电极直径的增大而减小.圆柱滚筒电极长度为12 cm、直径为60 mm时制备的纳米纤维产量高达8.7 g/h,且纳米纤维的直径均小于500 nm.
孙道恒邱小椿许志钦胡兴旺何广奇林立伟吴德志
关键词:纳米纤维
采用凸点识别的RFID微小芯片定位算法研究
2014年
实现微小芯片的凸点和基板天线的互连是射频识别(RFID)电子封装设备的关键技术,其中芯片上凸点的定位是精密操作中的难点之一。研究RFID标签封装设备中芯片上凸点的视觉定位,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的SUSAN(Smallest Univalue Segment Assimilating Nucleus)角点检测的算法。用改进的SUSAN角点检测算法提取凸点特征,根据凸点特征计算出凸点的中心坐标,以此得到凸点的位置信息,实现芯片上凸点的精确定位。目前提出的算法已成功应用到RFID封装设备HEI-DIII上,实验结果表明,与常规的特征匹配算法相比,所提出的凸点识别的RFID微小芯片定位算法耗时短,定位精度较高,对扰动和芯片的大角度旋转不敏感。
熊志武陈建魁尹周平
关键词:射频识别SUSAN算法角点检测视觉定位
Electrohydrodynamic direct-writing of conductor–insulator–conductor multi-layer interconnection被引量:1
2014年
A multi-layer interconnection structure is a basic component of electronic devices, and printing of the multi-layer interconnection structure is the key process in printed electronics. In this work, electrohydrodynamic direct-writing(EDW)is utilized to print the conductor–insulator–conductor multi-layer interconnection structure. Silver ink is chosen to print the conductor pattern, and a polyvinylpyrrolidone(PVP) solution is utilized to fabricate the insulator layer between the bottom and top conductor patterns. The influences of EDW process parameters on the line width of the printed conductor and insulator patterns are studied systematically. The obtained results show that the line width of the printed structure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flow rate, but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applied voltage and PVP content in the solution. The average resistivity values of the bottom and top silver conductor tracks are determined to be 1.34×10-7?·m and 1.39×10-7?·m, respectively. The printed PVP layer between the two conductor tracks is well insulated, which can meet the insulation requirement of the electronic devices. This study offers an alternative, fast, and cost-effective method of fabricating conductor–insulator–conductor multi-layer interconnections in the electronic industry.
郑高峰裴艳博王翔郑建毅孙道恒
关键词:流体动力多层互连
一种面向芯片转移的对心检测方案设计
2014年
芯片倒装键合工艺中需要完成的拾取、转移和贴装等过程,对芯片对接转移的对位精度有较高要求,常规对心操作和检测方案并不满足自动化、精密测量工况。提出一种基于单视觉系统的对心检测方案和装置,该方案通过双视角采图和偏差反求的方式,实现芯片对接中两目标对心偏差的求取和补偿。通过RFID标签倒装键合装备实验验证,该对心检测方案在不影响被测对象运动和布局的情况下切实提高了芯片对接转移的对心精度。
叶晓滨陈建魁尹周平
关键词:视觉系统
电纺氧化锌纳米纤维乙醇、丙酮气敏传感器被引量:13
2014年
研究了用静电纺丝技术制造微纳气体传感器的方法。采用PVP(Polyvinyl Pyrrolidone)/Zn(Ac)2和PEO(Polyoxyethylene)/Zn(Ac)2两种混合溶液作为原料,通过电纺喷射获得了复合前驱体纳米纤维;在空气中加热至500℃去除聚合物,并使Zn(Ac)2受热分解、氧化获得ZnO纳米纤维;利用X射线衍射术(XRD)对ZnO纳米纤维进行成分表征;最后实验检测了ZnO纳米纤维气敏传感器对乙醇和丙酮气体的传感特性。结果显示:以PVP/Zn(Ac)2、PEO/Zn(Ac)2复合纳米纤维为前驱体制得的ZnO纳米纤维平均直径分别为308nm、184nm;这种纳米纤维经加热氧化可获得高纯度ZnO纳米纤维;在室温条件ZnO纳米纤维气敏传感器对目标气体传感响应时间小于1s,其传感灵敏值随着气体浓度的增大而升高。另外,以PEO/Zn(Ac)2为前驱体制得的ZnO纳米纤维表面粗糙、比表面积大,具有较高的传感灵敏值,对于乙醇、丙酮两种目标气体的最高灵敏值分别为215.69和118.13。得到的结果表明:静电纺丝技术的引入为半导体微纳气敏传感器的集成制造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郑高峰何广奇刘海燕郑建毅李文望孙道恒
关键词:气体传感器高温氧化
微隧穿式陀螺仪检测模态的线性二次高斯控制被引量:1
2012年
为了将微隧穿式陀螺仪(MTG)的隧尖与检测电极之间的隧道间隙及其变动量分别维持在1nm和0.1nm并降低系统噪声和扩大带宽,本文为其检测模态设计了线性二次高斯(LQG)闭环反馈系统。在利用微小量法对呈指数规律的隧道效应进行线性化的基础上,建立了MTG检测模态的线性化模型,并将哥氏加速度和电子隧道1/f噪声分别当作主要的过程噪声和输出噪声,设计了由最优状态估计器和线性二次(LQ)状态调节器组成的LQG控制器。搭建了仿真系统和实际的LQG控制电路并进行动态测试。仿真结果显示,LQG控制在将系统的信噪比提高24dB的同时,能够将两个隧道电极之间的间隙的变动量控制在10-4 nm。实验曲线表明,隧道电流噪声的峰峰值为0.4nA,LQG反馈控制系统在动态加速度信号的激励下可维持恒定隧道间隙为1nm。
刘益芳王凌云孙道恒吴德志
关键词:隧道检测陀螺仪
纯电力加载下压电陶瓷内环迟滞特性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以典型压电陶瓷堆叠执行器为研究对象,对纯电力加载作用下压电陶瓷的内环迟滞行为进行了实验研究和分析。实验采用Sawyer-Tower方法获得了执行器的极化强度,利用高精度电容式位移传感器测量了执行器的输出位移,结合外围实验设备,通过计算得到了堆叠执行器在输入电压频繁折返过程中的电压-极化和电压-应变曲线。从压电陶瓷内部晶体的电畴转向角度出发,对其行为特性的产生机理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压电陶瓷堆叠执行器的建议工作区域。
秦海辰尹周平
关键词:压电陶瓷执行器
SiO_2-聚合物杂化微球改性聚丙烯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被引量:12
2013年
将原位乳液聚合制得的SiO2-聚合物杂化微球与聚丙烯熔融共混制备了SiO2/聚丙烯(SiO2/PP)复合材料,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SiO2/PP复合材料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行为。结果表明,SiO2-聚合物杂化微球具有明显的异相成核效应,提高了PP的结晶温度和结晶速率,同时降低了PP的结晶度,提高了PP的结晶活化能。运用Mo法处理纯PP和SiO2/PP复合材料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结果显示SiO2-聚合物杂化粒子降低了聚丙烯在单位结晶时间内达到一定结晶度时所需的降温速率。
郑净植周兴平解孝林
关键词:原位乳液聚合SIO2差示扫描量热法非等温结晶动力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