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2YJC190029)

作品数:7 被引量:60H指数:4
相关作者:汪祚军陈红霞刘磊鑫陈彬刘翠翠更多>>
相关机构:宁波大学贵州师范学院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社会学经济管理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哲学宗教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 1篇医药卫生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2篇情绪
  • 2篇自我
  • 1篇心理
  • 1篇心理机制
  • 1篇心理健康
  • 1篇意志
  • 1篇有意
  • 1篇有意识
  • 1篇实效
  • 1篇实效性
  • 1篇旁观
  • 1篇旁观者
  • 1篇偏好
  • 1篇情绪评估
  • 1篇中职
  • 1篇中职生
  • 1篇自我接纳
  • 1篇自我评价
  • 1篇违背
  • 1篇无意

机构

  • 7篇宁波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贵州师范学院

作者

  • 7篇汪祚军
  • 2篇原献学
  • 2篇陈红霞
  • 2篇袁博
  • 2篇刘翠翠
  • 2篇陈彬
  • 2篇刘磊鑫
  • 2篇赵珍珍
  • 1篇李纾
  • 1篇陈林林
  • 1篇潘鑫
  • 1篇魏荟荟
  • 1篇郭杨
  • 1篇李银玲
  • 1篇柳艳

传媒

  • 2篇应用心理学
  • 2篇宁波大学学报...
  • 2篇心理科学进展
  • 1篇中国健康心理...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5
  • 3篇2013
  • 1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中职生自我接纳心理健康的关系被引量:15
2013年
目的探讨中职生自我接纳水平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采用自我接纳量表(SAQ)和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SSMHS)对264名在校中职生进行团体施测。结果①中职生自我接纳状况处于中等水平,男生显著高于女生(t=2.102,P<0.05);②不同心理健康水平的中职生在SAQ总分上存在显著差异(F=4.195,P<0.05);③中职生心理健康水平与SAQ及自我接纳因子呈显著负相关(r=-0.226,-0.304;P<0.001);强迫症状因子与自我评价因子呈显著正相关(r=0.122,P<0.05);SAQ与偏执、人际关系紧张和敏感等因子呈显著负相关(r=-0.195,P<0.01;r=-0.311,P<0.001)。结论中职生的自我接纳处于中等水平;自我接纳、自我评价因子与心理健康存在一定的相关;自我接纳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心理健康水平。
陈红霞潘鑫陈林林汪祚军
关键词:心理健康自我接纳自我评价中职生
意志研究新进展:无意识目标追求
2013年
意志行为能在无意识条件下自动发起和执行,此种无意识意志行为被称为无意识目标追求。无意识目标追求具有类似于意识目标追求的某些特征和功能,但却有着相对独特的产生机制:其发生依赖于目标表征的可及性和目标状态的渴求性。无意识目标追求与意识目标追求可能产生相互作用:当两者兼容时,效果相互增强,呈叠加效应;两者冲突时,呈相减效应。
原献学陈彬刘磊鑫刘翠翠汪祚军
关键词:意志
群体情绪凝聚及其产生机制被引量:5
2015年
群体情绪凝聚是指,随着时间推移,群体中群体成员的情绪体验趋于一致的现象。以往研究主要从群体规范、群体身份诱发、情绪渲染,以及情绪比较来对群体情绪凝聚现象进行解释。此外,研究表明,群体成员的个人特质、群体特质(例如群体成员间的关系、情绪表达倾向的组合、共同经历等)等因素均可能影响群体情绪的凝聚。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1)情绪比较和情绪渲染各自在群体情绪凝聚中的作用;(2)不同规模,特别是大规模群体中的情绪凝聚;(3)不同强度及类型(基本情绪、社会性情绪)情绪的凝聚;(4)结合群体情绪凝聚和群体情绪强度变化两个方面系统地对群体情绪进行考察。
赵珍珍唐辉一魏荟荟袁博汪祚军
群体共享情绪的放大效应被引量:15
2017年
相比独自经历情绪事件,在群体中与他人共享情绪事件会放大个体的情绪体验,该效应被称之为群体共享情绪的放大效应。以往研究为群体共享情绪放大效应提供了部分间接的实验证据,但以往的理论,如群体共同关注理论和情绪传染理论,并不能对该效应做出很好的解释。基于社会评估理论和共享现实理论提出的评估–证实–放大模型可较好地解释群体共享情绪的放大效应。未来研究可在真实互动的群体情境中检验群体共享情绪放大效应及评估–证实–放大模型。
汪祚军侯怡如匡仪唐辉一赵珍珍陈红霞
关键词:情绪评估
不确定性决策违背“确定事件原则”的心理机制再探被引量:2
2012年
不确定性决策违背"确定事件原则"的心理机制再探从决策理由切入,在现实情境中考察了违背确定事件原则(sure-thing principle)的心理机制,检验了基于理由(reason-based)的假设。研究结果表明,违背确定事件原则的被试在不确定条件下知觉到的理由冲突程度显著高于遵循确定事件原则的被试在不确定条件下知觉到的理由冲突程度;违背确定事件原则的被试在不确定条件下知觉到的理由清晰程度显著低于其在两种确定条件下知觉到的理由清晰程度,而遵循确定事件原则的被试在不确定条件下知觉到的理由清晰程度则介于其在两种确定条件下知觉到的理由清晰程度之间。研究结果支持了基于理由的假设。
汪祚军李纾
关键词:不确定性
现行公共场所垃圾分类方式的实效性及改进方案:基于语义层次网络模型的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本研究旨在考察现行公共场所垃圾分类方式(分为"可回收"、"不可回收"和"其他")的实效性,并在此基础上基于经典的语义层次网络模型探索新的更有效的垃圾分类方式。结果表明:在认知层面上,普通民众对哪些垃圾属于"可回收"垃圾,哪些垃圾属于"不可回收"垃圾缺乏清晰的认识(研究1);在行为层面上,民众并未按照"可回收"和"不可回收"进行垃圾分类(研究2);基于语义层次网络模型提出的新型垃圾分类方式[塑料、纸质类(除纸巾)、其他]能更有效地促进垃圾分类(研究3A、研究3B)。本研究结果对于政府及社会管理部门制定垃圾分类方式,以及相关政策法规提供了科学依据。
柳艳吕飒飒刘东煜匡仪李银玲郭杨汪祚军袁博
关键词:垃圾分类可回收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自我-他人决策的理性差异及其机制被引量:21
2013年
生活充满抉择,由于知识经验的局限,人们常需寻求他人建议,抑或直接请他人代己决策。诸多研究探讨了自我决策、向他人建议,以及代他人决策之间的差异。探究这种差异的动因之一在于考察何种条件下的决策更优或更"理性"。以往研究表明,自我决策或他人决策(向他人建议或代他人决策)均有可能更易违背理性决策原则,隐含着他人决策优于自我决策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一传统智慧有一定的边界条件。研究者一般从认知(建构水平理论)、情绪(类型和卷入度),以及动机(调节聚焦理论)三种视角对自我-他人决策差异进行解释。本文作者提出基于理由的决策(reason-based account)假设来解释自我-他人决策在理性程度上的差异。未来研究可从决策过程及脑机制上深入考察自我-他人决策差异及其机制。
刘翠翠陈彬刘磊鑫原献学汪祚军
关键词:风险偏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