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0991053)

作品数:3 被引量:11H指数:2
相关作者:潘英华张强熊海燕余建平李自超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大学广西农业科学院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农科院基本科研业务专项广西农业科学院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 2篇理学
  • 1篇生物学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主题

  • 2篇水稻
  • 2篇晶体
  • 2篇晶体结构
  • 2篇基因
  • 2篇ER
  • 1篇等温
  • 1篇等温截面
  • 1篇电性能
  • 1篇新化合物
  • 1篇衍射
  • 1篇野生
  • 1篇野生稻
  • 1篇育种
  • 1篇三元化合物
  • 1篇射线衍射
  • 1篇水稻育种
  • 1篇穗长
  • 1篇穗粒
  • 1篇穗粒数
  • 1篇相关基因

机构

  • 3篇广西大学
  • 2篇广西农业科学...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吉林省农业科...
  • 1篇广西中医学院
  • 1篇教育部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2篇潘英华
  • 1篇曾令民
  • 1篇朱汝财
  • 1篇梁云涛
  • 1篇陈业青
  • 1篇严嘉琳
  • 1篇李自超
  • 1篇陈成斌
  • 1篇梁世春
  • 1篇黄娟
  • 1篇徐志健
  • 1篇韦相忠
  • 1篇余建平
  • 1篇曾华忠
  • 1篇熊海燕
  • 1篇刘陈
  • 1篇张强

传媒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广西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0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野生稻优异基因挖掘及其在水稻育种中的利用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3年
野生稻为水稻的野生近缘种,由于生长在自然环境中,未受到人为选择,其中蕴含着大量栽培稻已丢失的优异基因,是重要的基因宝库。长期以来,各国科学家不断努力挖掘野生稻的优异种质,探索其优异性状的内在遗传规律,用于水稻育种改良。从野生稻优异基因挖掘和利用的角度出发,系统回顾了近几年野生稻的不育性、抗病虫性以及抗逆性等优异性状的研究进展,并对现存的问题和采取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潘英华陈成斌梁世春黄娟徐志健曾华忠梁云涛
关键词:野生稻不育抗虫抗逆
Er-Co-Al体系三元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能研究
<正>RE-Co-Al(RE=稀土)体系蕴藏着具有各种晶体结构和丰富磁电性能的三元金属间化合物,是人们探索新型磁性功能材料的宝库;另一方面,该体系是重要的稀土基块体非晶合金体系的组成部分,近年来得到了众多的研究。在研究E...
温振伟刘陈许耀平周开文曾令民李静波严嘉琳
文献传递
Dy-Co-Al三元系合金相图500℃部分等温截面
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等手段测定了Dy-Co-Al三元系500℃部分等温截面相图(0-33.3 at.%Dy)。证实在所研究的范围存在3个三元化合物DyCo0.75-1.2A11.25-0.8、Dy2Co...
胡少莉杜花伟李志铮韦修勋严嘉琳庄应烘
关键词:等温截面X射线衍射晶体结构
水稻穗粒数相关基因的初步定位被引量:8
2013年
利用穗粒数和穗长差异较大的2个粳稻品种日本晴与大穗型粳稻种质B0801组配群体,对水稻穗粒数、穗长和着粒密度等穗部性状进行数量基因位点检测,共检测到11个QTL,分布于第1,2,5,7以及9号染色体上,QTL的贡献率范围为0.21%~68.20%。其中,4个控制穗粒数的QTL分别位于第1,2,7,9号染色体,其贡献率为0.21%~25.06%。第9号染色体RM1328~RM3533标记区间的控制穗粒数性状的qGNP9-1位点,为主效QTL;控制穗长的QTL 4个,4个QTL分别位于第1,2,5,9号染色体。其贡献率范围为0.28%~61.19%,其中qPL9-1的LOD值为31.88,对表型变异的贡献率为68.19%,为主效QTL。控制着粒密度的QTL 3个,位于第1,2,9号染色体,其贡献率为0.43%~6.91%。qSD1-1增效等位基因来自大穗亲本,基因作用方式为加性。
潘英华余建平张强熊海燕朱汝财李自超
关键词:水稻穗长穗粒数QTL
新化合物Er_5Co_6Sn_(18)的结构与磁电性能
2010年
对合成的三元化合物Er5Co6Sn18进行了研究。用X射线粉末衍射技术和Rietveld全谱图拟合法获得了化合物Er5Co6Sn18的晶体结构,该化合物为四方晶系,空间群为I41/acd,a=1.353 44(1)nm,c=2.699 28(2)nm,Z=8,Dcalc=8.807 g/cm3,为Tb5Rh6Sn18结构类型。在5~300 K温度范围对Er5Co6Sn18的磁性进行了测量,得到该化合物的顺磁居里温度约为-87.8 K,有效顺磁磁矩为12.8μB。电阻测量得到它的剩余电阻率为2.0。
韦相忠陈业青严嘉琳曾令民
关键词:晶体结构电性能磁性能X射线衍射技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