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1125001)

作品数:8 被引量:210H指数:6
相关作者:李新车涛晋锐王树果马明国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2篇遥感
  • 2篇水文
  • 2篇流域
  • 2篇机载
  • 2篇河流域
  • 2篇黑河流域
  • 1篇遥感观测
  • 1篇影像匹配
  • 1篇预处理
  • 1篇生态水文
  • 1篇试验区
  • 1篇数据同化
  • 1篇数字高程
  • 1篇数字高程模型
  • 1篇水分
  • 1篇水分研究
  • 1篇水文结构
  • 1篇水文模型
  • 1篇水文气象
  • 1篇水循环系统

机构

  • 6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西南大学
  • 1篇西北师范大学
  • 1篇中国林业科学...
  • 1篇西南林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3篇李新
  • 3篇车涛
  • 2篇王树果
  • 2篇晋锐
  • 2篇马明国
  • 2篇王维真
  • 1篇庞勇
  • 1篇李增元
  • 1篇柳钦火
  • 1篇刘绍民
  • 1篇张彦丽
  • 1篇郭建文
  • 1篇冉有华
  • 1篇盖迎春
  • 1篇祁元
  • 1篇肖青
  • 1篇李弘毅
  • 1篇朱高峰
  • 1篇岳彩荣
  • 1篇闻建光

传媒

  • 3篇地球科学进展
  • 2篇遥感技术与应...
  • 1篇Scienc...
  • 1篇中国科学:地...

年份

  • 1篇2016
  • 3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陆地表层系统模拟和观测的不确定性及其控制被引量:28
2013年
不确定性是定量认识陆地表层系统的最大挑战之一.本文讨论了陆地表层系统中不确定性的来源及减小和控制不确定性的可能途径.从模型模拟的角度,不确定性的首要来源是影响陆地表层的参数、状态变量和近地表大气状态等边界条件的高度异质性.从观测的角度,我们首先用代表性误差的概念统一了由尺度代表性所引起的误差.代表性误差也主要来源于空间异质性,对于定点观测,它指将模型单元的模型状态映射到某一观测在其所代表性空间上的观测值时的误差,对于遥感观测,它是将地表变量映射到遥感原始观测的误差.从控制和减小系统不确定性的角度论证了模型和观测互补的重要性,提出应以随机的观点对待复杂的陆地表层系统;并通过对两种现代数据同化方法的介绍,说明数据同化是如何通过最大限度地融合模型和观测信息,来处理和控制不确定性,从而增强系统的可预报性和可观测性的.我们认为,新一代模型应描述动力学系统的统计分布,而观测应捕捉空间异质性,度量观测的代表性误差.
李新
关键词:不确定性数据同化可观测性可预报性遥感
黑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综合遥感观测联合试验总体设计被引量:109
2012年
介绍了"黑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综合遥感观测联合试验"的背景、科学目标、试验组成和试验方案。试验的总体目标是显著提升对流域生态和水文过程的观测能力,建立国际领先的流域观测系统,提高遥感在流域生态—水文集成研究和水资源管理中的应用能力。由基础试验、专题试验、应用试验、产品与方法研究和信息系统组成。其中,①基础试验:搭载微波辐射计、成像光谱仪、热像仪、激光雷达等航空遥感设备,开展一系列关键生态和水文参量的观测;发展遥感正向模型及反演和估算方法。形成覆盖全流域的水文气象综合观测网,为流域生态—水文模型研究提供更有代表性的模型参数、驱动数据及更高精度的验证数据。构建无线传感器网络,度量生态水文模型所需的若干关键的驱动、参数和模型状态的空间异质性。开展航空遥感定标和地基遥感试验。依托传感器网络,并辅之以地面同步和加密观测,开展遥感产品真实性检验。②专题试验:开展"非均匀下垫面多尺度地表蒸散发观测试验",采用密集的涡动相关仪、大孔径闪烁仪与自动气象站的观测矩阵,为揭示地表蒸散发的空间异质性,实现非均匀下垫面地表蒸散发的尺度扩展,发展和验证蒸散发模型提供基础数据。③应用试验:在流域上、中、下游分别开展针对积雪和冻土水文、灌溉水平衡和作物生长、生态耗水的综合观测试验,将观测数据和遥感产品用于上游分布式水文模型、中游地表水—地下水—农作物生长耦合模型、下游生态耗水模型,通过实证研究提升遥感在流域生态—水文集成研究和水资源管理中的应用能力。加强试验将在2012年5月起按中游、上游、下游的顺序展开,全流域持续观测期为2013—2015年。在各类试验的支持下,开展全流域生态—水文关键参量遥感产品生产,发展尺度转换方法,�
李新刘绍民马明国肖青柳钦火晋锐车涛王维真祁元李弘毅朱高峰郭建文冉有华闻建光王树果
关键词:生态水文黑河流域航空遥感水文气象
基于WorldView-2制备大野口流域高分辨率DEM及精度分析被引量:7
2013年
在全野外GPS地面控制点基础上,对WorldView-2影像自带RPC文件进行校正,利用数字摄影测量软件系统在立体模型上通过影像自动匹配技术快速提取黑河流域上游大野口子流域1∶5 000比例尺数字高程模型(DEM)。由于区域地形复杂、交通不便,研究区南部无地面控制点覆盖。基于立体模型交互式操作,匹配60个均匀分布高精度影像连接点,提高了DEM自动提取精度。并在对阴坡森林覆盖区、大野口水库等重点区域进行DEM编辑基础上,辅助地形特征点和线数据提高了成果精度。由15个外业控制点、12个模型保密点组成的检查点进行定量DEM验证,结果表明:两组高程中误差最大为1.9m,达到该比例尺山地一级精度2.5m的要求。
张彦丽李丑荣王秀琴张鹏吉
关键词:影像匹配数字高程模型
黑河流域中游人工水循环系统在分水前后的变化被引量:3
2014年
介绍了黑河流域中游人工水文循环过程及其中各系统之间的关系,目标是为黑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模拟提供一套较准确的数据集。利用张掖市水利年报、莺落峡水文站资料以及张掖市水资源管理年报等调查数据分析了黑河分水前后,2000年和2010年黑河流域中游引水、输水和用水系统的变化过程,得出以下结论:①人工水文循环过程通过引水系统、输水系统、储水系统和用水系统来影响农业水资源在时空上的分配,它是人类活动影响下的中游水文循环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②2010年比2000年引水口门减少了26处,渠道综合水利用率提高了3.6%;③与2000年相比,2010年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在空间上产生了很大变化,地表水引水量减少了1.05亿m3,地下水开采量增加了1.64亿m3。最后,从径流、地下水、大气水方面分析了人工水循环过程对自然水循环过程的影响。
盖迎春李新田伟张艳林王维真胡晓利
关键词:黑河流域水文模型灌溉
联合机载PLMR微波辐射计和MODIS产品反演黑河中游张掖绿洲土壤水分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土壤水分是气候、水文学研究中的重要变量,微波遥感是获取区域地表土壤水分的重要手段,而L波段更是微波土壤水分反演的最优波段。依托HiWATER黑河中游绿洲试验区的地面观测及机载PLMR微波辐射计亮温数据,利用微波辐射传输模型L-MEB,并将MODIS地表温度产品(MOD11A1)和叶面积指数产品(MYD15A2)作为模型及反演中的先验辅助信息,借助LM优化算法,通过PLMR双极化多角度的亮温观测,针对土壤水分、植被含水量(VWC)和地表粗糙度这3个主要参数,分别进行土壤水分单参数反演、土壤水分与VWC或粗糙度的双参数反演以及这3个参数的同时反演。通过对不同反演方法的比较可以得出结论,多源辅助数据及PLMR双极化、多角度信息的应用可以显著降低反演的不确定性,提高土壤水分反演精度。证明在合理的模型参数和反演策略下,SMOS的L-MEB模型和产品算法可以达到0.04 cm3/cm3的反演精度,另外无线传感器网络可以在遥感产品真实性检验中起到重要作用。
李大治晋锐车涛Jeffrey Walker高莹耶楠王树果
关键词:MODIS绿洲农田
机载AISA Eagle Ⅱ高光谱数据处理——以额济纳旗试验区为例被引量:5
2016年
机载AISA EagleⅡ传感器为"黑河综合遥感联合试验(HiWATER)"额济纳旗试验区提供航空高光谱影像。介绍了高光谱原始数据的辐射定标、几何校正、大气校正等预处理过程。根据研究区地形差异以及数据使用目的的多样性,几何校正中可选择是否加高精度DEM产品,大气校正的选择策略可分为平坦地形无DEM的大气校正和起伏地形添加DEM大气校正。本试验数据采用加载高精度DEM的几何校正和平坦地形大气校正方法,经过预处理后的高光谱数据产品,其地理坐标与高分辨率的CCD影像对比,地理位置信息较为准确;与实测地物光谱对比,影像光谱能较好地体现地物光谱的特性,数据可用作定量遥感进一步的研究。
荚文庞勇岳彩荣李增元车涛马明国
关键词:EAGLE预处理
Characterization,controlling, and reduction of uncertainties in the modeling and observation of land-surface systems被引量:17
2014年
Uncertainty is one of the greatest challenges in the quantitative understanding of land-surface systems.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ources of uncertainty in land-surface systems and the possible means to reduce and control this uncertainty.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odel simulation,the primary source of uncertainty is the high heterogeneity of parameters,state variables,and near-surface atmospheric state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observation,we first utilize the concept of representativeness error to unify the errors caused by scale representativeness.The representativeness error also originates mainly from spatial heterogeneity.With the aim of controlling and reducing uncertainties,here we demonstrate the significance of integrating modeling and observations as they are complementary and propose to treat complex land-surface systems with a stochastic perspective.In addition,through the description of two modern methods of data assimilation,we delineate how data assimilation characterizes and controls uncertainties by maximally integrating modeling and observational information,thereby enhancing the predictability and observability of the system.We suggest that the next-generation modeling should depict the statistical distribution of dynamic systems and that the observations should capture spatial heterogeneity and quantify the representativeness error of observations.
LI Xin
关键词:陆面空间异质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