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1125002)

作品数:10 被引量:71H指数:6
相关作者:刘绍民朱忠礼徐自为刘寿东焦其顺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 3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篇生态系统
  • 2篇通量
  • 2篇土壤
  • 2篇流域
  • 2篇河流域
  • 2篇黑河流域
  • 1篇地球
  • 1篇地统计
  • 1篇地统计学
  • 1篇遥感
  • 1篇叶片
  • 1篇宇宙
  • 1篇宇宙射线
  • 1篇玉米
  • 1篇水分
  • 1篇水汽
  • 1篇碳通量
  • 1篇探地
  • 1篇探地雷达
  • 1篇土壤含水量

机构

  • 6篇北京师范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南京信息工程...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北京市气象局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环境遥感与数...
  • 1篇中国科学院西...

作者

  • 4篇刘绍民
  • 3篇朱忠礼
  • 3篇徐自为
  • 2篇刘寿东
  • 1篇温学发
  • 1篇金华
  • 1篇张蕾
  • 1篇苏永红
  • 1篇鞠英芹
  • 1篇吴月茹
  • 1篇卢俐
  • 1篇晋锐
  • 1篇乔晨
  • 1篇冯起
  • 1篇郭伟
  • 1篇孙睿
  • 1篇徐同仁
  • 1篇王维真
  • 1篇鱼腾飞
  • 1篇高胜国

传媒

  • 2篇江苏农业科学
  • 2篇高原气象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遥感技术与应...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Journa...

年份

  • 3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haracteristics of dew events in an arid artificial oasis cropland and a sub-humid cropland in China被引量:1
2016年
Dew is an important source of water which significantly influences the physiological status of vegetation and the microclimate environment. For quantify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ew events and analyzing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 of dew formation in different ecosystems, we measured, based on the flux-profile method, the amount, frequency and duration of dew events in two croplands, an arid artificial oasis cropland in Zhangye, Gansu province and a sub-humid cropland in Luancheng, Hebei province in Chin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ew events were observed in a total of 69 days in Zhangye, which accounted for 59% of the growing season(from 28 May to 21 September, 2012), while 128 days in Luancheng, which accounted for 79% of the growing season(from 5 April to 13 September, 2008). The frequencies of dew events were 2.8 and 2.4 times of those of precipitation in Zhangye and Luancheng, respectively. In addition, the dew amount reached up to 9.9 and 20.2 mm in Zhangye and Luancheng, which accounted for 9.5% and 4.1% of precipitation, respectively. The average amount of dew was 0.14 and 0.16 mm/night in Zhangye and Luancheng, respectively and the duration of dew events ranged from 0.5 to 12.0 h in the two study sites. Dew amounts were associated with the gradient of atmospheric water vapor concentration and dew duration(P<0.001) in both the two sites. The result implies that dew events play a more important role in crop growth in arid areas in comparison to sub-humid areas considering the dew occurrence frequency and the amount per night.
MENG YaoWEN Xuefa
大孔径闪烁仪观测中的相似理论适用性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利用2009年馆陶站(1-12月)和阿柔站(1-6月和10-11月)的大孔径闪烁仪LAS相关数据,分析了LAS观测中莫宁—奥布霍夫相似理论MOST理论的适用性,并探讨了MOST理论适用性的定量判断方法。结果表明:(1)在不稳定条件下,大尺度涡旋运动、大气湍流发展状况和温度尺度都能对MOST理论适用性产生显著影响;(2)确立了两种新的MOST理论适用性判断方法,即因子分析法和温度结构参数法,并验证了这两种判断方法是合理、可靠的。
郭伟刘寿东刘绍民徐自为
探地雷达在监测地表土壤水分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17年
探地雷达(ground penetrating radar,GPR)作为监测中小尺度或田块尺度地表土壤含水量的一种极有潜力的技术,在近几年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介绍探地雷达测量地表土壤含水量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总结探地雷达在地表土壤含水量监测中的应用进展,主要包括反射波法、地面波法和地表反射系数法。同时,结合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分析每种方法的特点,讨论每种方法的测量精度以及测量的代表深度。最后,对探地雷达在地表土壤含水量监测方面的应用进行展望。
高胜国翁海腾朱忠礼
关键词:探地雷达土壤水分反射波法卫星遥感
张掖灌区玉米农田生态系统CO_2通量的变化规律和环境响应被引量:10
2014年
采用涡动相关法对张掖灌区玉米农田生态系统生长季(6—9月)CO2通量进行了连续观测,分析了玉米农田生态系统CO2通量变化特征及其对环境的响应。结果表明:CO2通量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白天以碳吸收为主,夜间以碳排放为主,CO2吸收的最大值出现在灌浆期,峰值为-1.426 mg·m-2·s-1;农田生态系统在4个生育期均表现为碳吸收,但吸收CO2能力存在显著差异,日吸收总量灌浆期>拔节期>成熟期>苗期。利用Michaelis-Menten方程和指数曲线拟合方法,分别分析了光合有效辐射对白天CO2通量的影响,及温度对夜间生态系统呼吸的影响。结果表明:白天CO2吸收强度随着光合有效辐射的增大而增大,在低光阶段,光照是控制光合作用的主导因子,之后随着光合有效辐射的增大,净吸收量增加减缓;玉米的光量子利用效率变化范围为0.00098~0.0022 mg·μmol-1。夜间生态系统呼吸与温度呈显著的指数关系,不同生育期的主导因子不同,苗期土壤温度是主导因子,其余生育期气温是主导因子。
张蕾孙睿乔晨刘绍民徐自为唐侥郝虑远张荣华
关键词:CO2通量光合有效辐射
基于MODIS数据的黑河流域土壤热惯量反演研究被引量:15
2012年
热惯量法在土壤水分反演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以MODIS数据为基础,选用真实热惯量模型,反演得到了黑河流域的土壤热惯量,为进一步研究流域土壤水分提供可靠的方法和数据。利用地面实测数据对模型参数及反演结果进行了验证,并分析了地表昼夜最大温差、地表反照率及土壤热惯量的季节性变化规律,同时对比了真实热惯量模型与表观热惯量模型反演结果与土壤水分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地表温差、地表反照率及土壤热惯量都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特征;真实热惯量模型相对于表观热惯量模型更有利于土壤水分的反演,且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马春锋王维真吴月茹欧阳斌庄金鑫
关键词:MODIS数据黑河流域
宇宙射线快中子法在农田土壤水分测量中的研究与应用被引量:16
2013年
区域地表土壤水分的获取是长期以来的研究难点。近年来,利用宇宙射线快中子法测量区域地表土壤含水量的研究得到了长足发展。作为一种新型的中尺度土壤水分无损测量方法,宇宙射线快中子法能够获得半径300 m左右源区内的土壤水分,较大的测量源区使其填补了传统点观测和遥感大面积观测尺度之间的空白。利用宇宙射线土壤水分观测系统(COSMOS)、无线传感器网络对张掖绿洲农田下垫面的土壤水分进行观测。研究结果表明COSMOS观测数据很好地反映了农田尺度下土壤水分的变化趋势。COSMOS土壤水分主要受源区内灌溉和降水的影响,源区内不同地区灌溉顺序的不同使观测的COSMOS土壤水分呈现明显的双峰变化趋势。利用COSMOS源区内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对观测结果进行了验证,灌溉期受地面积水的影响,COSMOS观测结果偏高,剔除灌溉期数据后两者一致性较好,均方根误差(RMSE)由0.037 m3/m3降低到0.028m3/m3。宇宙射线土壤水分观测系统能够有效测量高异质性状况下的农田区域土壤水分,为遥感反演的土壤水分提供真正意义上的面状地面验证数据。
焦其顺朱忠礼刘绍民晋锐杜帆
关键词:土壤含水量农田尺度黑河流域
黑河中游春玉米叶片水δD和δ^(18)O的富集过程和影响因素被引量:6
2016年
植物水的稳定同位素分馏过程是水在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中循环的重要环节。以往研究由于叶片水18O同位素比值(δ^(18)O l,b)和氘(D)同位素比值(δDl,b)(合称δl,b)实测数量少只能作为模型验证数据,导致δl,b富集机制研究多集中于模型研究,缺乏基于野外试验条件的δl,b富集的控制机制研究。叶片水δDl,b和δ^(18)O l,b的富集程度(ΔDl,b和Δ18O l,b,合称Δl,b)通常表示为δl,b与茎秆水D同位素比值(δDx)和18O同位素比值(δ^(18)Ox)(合称δx)之差,即Δl,b=δl,b–δx。该研究以黑河中游沙漠绿洲春玉米(Zea mays)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重点采集和分析了季节和日尺度δl,b和δx数据,配套开展了大气水汽δ^(18)O和δD(合称δv)等辅助变量的原位连续观测,探讨了季节和日尺度上的δl,b富集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叶片水δl,b和Δl,b的季节变化趋势不明显,而受蒸腾作用影响表现出白天富集夜间贫化的单峰日变化特征。对于D来说,无论季节尺度上还是日尺度上,大气水汽δv和相对湿度是δDl,b和ΔDl,b的主要环境控制因素;而对于18O来说,无论季节尺度上还是日尺度上,相对湿度是δ^(18)O l,b和Δ18O l,b的主要环境控制因素。由于D和18O在热力学平衡分馏上有约8倍差异,直接分析叶片水ΔDl,b和Δ18Ol,b与影响因素的差异性,有助于理解叶片水δD和δ^(18)O富集过程以及对模型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王小婷温学发
关键词:大气水汽相对湿度
胡杨林净生态系统CO_2交换特征被引量:7
2017年
文中使用2014年生长季两个胡杨林通量观测样地的数据,分析了黑河下游荒漠河岸胡杨林净生态系统CO_2交换(F_(NEE))的变化特征、影响因素以及冠层内CO_2储存通量(F_S)对F_(NEE)的贡献。结果表明:(1)2014年生长季总的F_(NEE)为-198.85g·C·m^(-2),5-10月F_(NEE)分别为-24.45,-46.10,-60.48,-50.70,-34.30和17.18g·C·m^(-2)·mon^(-1)。日最小F_(NEE)为-2.97g·C·m^(-2)·d^(-1),日最大F_(NEE)为1.69g·C·m^(-2)·d^(-1)。(2)各月F_(NEE)的日变化过程明显不同,白天吸收和夜间释放CO_2的强度随生长过程而变化,7月F_(NEE)的日变化幅度最大。(3)各月冠层内CO_2储存通量(FS)的日变化过程基本一致且季节变化不明显,半小时尺度上FS对F_(NEE)的影响较大,然而在月、季节尺度上FS对F_(NEE)的贡献太小,可以忽略不计。(4)F_(NEE)主要受光合有效辐射(PAR)和叶面积指数(LAI)的影响:日尺度上F_(NEE)与PAR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上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月尺度上F_(NEE)的值随着LAI的增大(降低)而降低(增大)。
马小红马小红苏永红冯起金华
关键词:碳通量
贝叶斯最大熵及其在地球科学领域的应用进展被引量:2
2017年
贝叶斯最大熵方法(bayesian maximum entropy,简称BME)是现代时空地统计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方法采用统计学中的贝叶斯理论和信息论中熵的概念来认识和处理时空变量,可以将所研究时空要素的软数据和硬数据系统合理地综合到对该要素的空间估计和分析制图过程中。本文首先结构化梳理贝叶斯最大熵方法的原理,对理论较深奥、公式较复杂的贝叶斯最大熵方法及该方法的特点加以概括,同时归纳与总结贝叶斯最大熵方法在地球科学领域内多个方向的应用研究进展,最后对该方法及其应用作总结与展望。经国内外学者多年的研究和实践,贝叶斯最大熵方法已被证明在地球科学领域有着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高胜国翁海腾朱忠礼
关键词:地统计学
农田和草地下垫面上附加阻尼kB-1变化特征的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利用2010年阿柔站(草地)和馆陶站(农田)的观测资料,运用阻尼法估算不同下垫面的热传输附加阻尼(kB-1),分析日变化特征,探讨用一个固定kB-1值来估算感热通量,最后将估算值与M_1958、M_1963、M_1982、M_1989、M_1998、M_2002和M_2007七种参数化方案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不同下垫面上,kB-1变化明显。除玉米下垫面、玉米和裸地混合下垫面外,其余下垫面kB-1均有抛物线型日变化,与地气温差具有相关性。在植被下垫面,可用中值或均值的kB-1计算感热通量。将不同参数化方案计算的感热通量与观测值之间进行比较发现,在裸地下垫面,与观测值最接近的参数化方案是M_1998方案;在混合地表则为M_1958、M_1963和M_2007方案。
鞠英芹徐自为刘绍民卢俐徐同仁刘寿东
关键词:涡动相关仪参数化方案感热通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