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6BJL045)
- 作品数:12 被引量:16H指数:3
- 相关作者:海春兴张修江郝润梅张富其其格更多>>
- 相关机构:内蒙古师范大学赤峰学院国土资源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农牧交错带以农为主区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对农用地面积变化的影响——以武川县为例
- 2009年
- 以农牧交错带北部边缘地区的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武川县为研究区,从县域规模水平上对武川县农用地利用变化的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的驱动因子及其作用机理和过程进行分析,并利用多元统计学方法建立了武川县农用地面积变化的驱动力模型.结果表明:近10年间武川县农用地面积整体上趋于减少;促使农用地面积发生变化的社会发展因子包括农业机械总动力、柴油使用量、第一产业值、第二产业值、第三产业值、房地产业、城镇居民消费、农业贷款;促使农用地面积发生变化的科技进步因子包括农用薄膜使用量、化肥使用量、机电排灌面积、农药使用量、机电井数、水果产量、乡村务农人口.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农用地面积变化与柴油使用量、农业贷款、农药使用量、水果产量、机电井数有较大相关性.
- 张修江郝润梅其其格张富海春兴
- 关键词:农牧交错带农用地驱动力
- 农牧交错带生态退耕以来农村社会发展实证研究——以武川县为例被引量:2
- 2010年
- 武川县是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交错带的核心地区。通过入户调查,我们了解了到其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现状,研究结果表明:自生态退耕以来,农村外出打工人员增加,农民收入大幅增加,农民意识得到一定提高,有超过一半的农民仍愿意继续种地,承包、转包、租用的土地使用方式共存。农业政策更有利于农民增收,生态环境没有明显改善,旱、虫灾严重;农资投入比例明显增大,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农业技术推广普及率低。实证研究结论可为当地政府在制定农牧业科技、灾害防治规划等方面提供一定的依据。
- 郝润梅张修江其其格
- 关键词:农牧交错带实证研究
- 农牧交错带牧区科技进步对农业用地变化过程的影响——以四子王旗为例
- 2010年
- 农业用地的面积和分布变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有自然因素也有人文因素,而更直接的影响因素是人类土地利用活动。通过对四子王旗农业用地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近十年来四子王旗农业用地面积基本保持不变,占总面积的94.3%。旱地、天然草地和未成林造林地三者变化面积占四子王旗土地变化面积的96.67%。科技进步在农业用地变化中主要表现在大中型机械的使用,其数量的变化是农业用地变化过程的主要驱动力。
- 张富海春兴
- 关键词:农业用地主成分分析驱动力
- 四子王旗社会发展实证研究
- 2010年
- 笔者以农牧交错带核心区内蒙古四子王旗为研究区,通过入户调查对禁牧政策实施前后牧民家庭状况、牧业生产,科学技术在牧业中的应用情况、草场生态环境与自然灾害等方面进行比对,得出以下结论:禁牧政策实施后,牧民年收入有所增加,外出打工人员增多;牧业生产投入加大;禁牧政策仅能改善部分草场现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草原退化问题;草原生态环境没有明显改善,自然灾害仍较严重;牧业生产缺乏科学技术的指导。
- 周瑞荣张富海春兴
- 关键词:农牧交错带
- 农牧交错带以农为主区土地利用方式变化过程研究——以武川县为例被引量:2
- 2010年
- 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对地区土地利用方式变化有影响。运用土地利用变化变更数据,结合实地考察,对内蒙古自治区武川县的土地利用方式的动态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15年来耕地数量持续减少,林地、交通用地、水利设施用地和其它农用地处于增加趋势,牧草地、独立工矿及居民点和未利用土地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波动趋势;1996-2006年耕地、林地、牧草地、建设用地面积变化区域差异非常明显;从2001-2005年减少的耕地主要变为林地、牧草地、独立工矿及居民点用地和未利用土地。因此,保护耕地、调整农用地结构,使土地利用方式更加合理应是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
- 张修江郝润梅海春兴
- 关键词:农牧交错带
- 科尔沁沙地农牧交错区典型村域土地利用现状及动态变化分析——以敖汉旗母子山村为例被引量:4
- 2008年
- 科尔沁沙地农牧交错区生态环境脆弱,土地利用不合理。以生态环境、人口和经济上具有典型性的母子山村为依托,根据遥感影像解译数据及实地调查数据,从微观角度对村域土地利用现状及动态变化进行定量分析。研究表明近17年母子山村耕地面积呈波动变化,由1988年的836.53hm2增加到2000年的1011.01hm2,2005年耕地面积降为651.23hm2;牧草地面积呈减少趋势,由1988年的1437.15hm2降到2005年的675.8259hm2;草地覆盖度降低,高覆盖度草地1988年占草地面积的13.58%,2005年降为0;森林覆盖率呈快速增长的趋势,比重由1988年的17.6%上升到2005年的53.1%;沙漠化土地面积锐减,比重由1988年的13%降到3%。母子山近17年中,土地利用程度变化指数为9.35,人类改变土地的程度在增强,人与土地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土地利用的程度由低级别向高级别转变。其原因主要是人口和牲畜的变化及国家政策的调整的结果。
- 欧阳玲刘广通包秀艳
- 关键词:农牧交错区土地利用
- 农牧交错带牧区土地利用方式变化过程研究——以内蒙古自治区四子王旗为例被引量:6
- 2008年
- 农牧交错带牧区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关系到农牧交错带草原生态环境的稳定和区域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其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根据1997-2006年内蒙古自治区四子王旗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运用土地动态度和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模型,对其近1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近10年四子王旗大部分土地类型面积发生了变化;旱地的减少量最大,减少了56 445.4 hm2,未成林造林地的增加量最大,增加了77 287.1 hm2,菜地的年平均变化率最大,年增加率达39.59%,人工草地、独立工矿用地、荒草地均有所增加;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逐年上升,说明四子王旗土地利用系统日趋无序.
- 张富海春兴郝润梅其其格张修江
- 关键词:农牧交错带牧区土地利用方式
- 农牧交错带以农为主区科技进步对农业用地变化影响——以武川县为例
- 2010年
- 笔者以农牧交错带的核心地区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武川县为研究区,利用多元统计学方法建立了武川县农业用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模型,对武川县农业用地利用变化的科技进步驱动因子及其作用机理和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十年间武川县农业用地面积变化整体上处于减少趋势,科技进步是武川县农业用地面积变化的主导因素。通过线性回归分析,农业用地面积变化与农药使用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水果产量呈显著负相关。
- 郝润梅海春兴张修江
- 关键词:农牧交错带农业用地驱动力
- 农牧交错带偏农区建设用地变化驱动因子梯度分析——以武川县为例
- 2010年
- 以农牧交错带核心区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武川县为研究区,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建立了武川县建设用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模型,从县域规模水平上对武川县建设用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子及其作用机理和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96-2005年武川县建设用地面积年均增加39 hm2。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得到武川县的驱动因子,人口类指标的驱动作用明显大于经济类指标。第一产业对武川县建设用地的驱动力较明显,非农业人口与建设用地的相关系数最为密切,说明近几年武川县非农业人口增长与建设用地的增长幅度最为一致。
- 张修江郝润梅海春兴
- 关键词:农牧交错带建设用地驱动力
- 农牧交错带牧区土地利用方式变化过程及其社会发展驱动机制研究——以四子王旗为例
- 2010年
- 一个区域的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不但受制于自然因素,而且社会因素对其也产生重大影响。近十年来四子王旗6.9%的土地利用方式发生了变化。旱地、天然草地和未成林造林地三者变化面积占四子王旗土地变化面积的96.67%。对1997-2002年的土地变化流向进行了分析,旱地和天然草地主要流向了未成林造林地。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因素、农牧业发展因素和政策因素是四子王旗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 张富海春兴
- 关键词:土地利用方式主成分分析驱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