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076032)

作品数:2 被引量:29H指数:2
相关作者:黄朋李安春李艳方海超孙家文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沉积物
  • 1篇端元
  • 1篇源识别
  • 1篇重矿物
  • 1篇重矿物组合
  • 1篇矿物
  • 1篇矿物组合
  • 1篇表层沉积物
  • 1篇沉积环境

机构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国家海洋环境...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国家海洋局

作者

  • 2篇李安春
  • 2篇黄朋
  • 1篇于永海
  • 1篇孙家文
  • 1篇方海超
  • 1篇李艳

传媒

  • 2篇海洋地质与第...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1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大连湾近海表层沉积物重矿物组合分布特征及其物源环境指示被引量:23
2011年
对大连湾近海表层沉积物进行了重矿物的分离和鉴定,探讨该区沉积物中重矿物来源,并对沉积环境及其主控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区沉积物中普遍出现的碎屑重矿物共有29种,其中普通角闪石含量最高,绿帘石和钛铁矿次之。重矿物特征指数及不稳定矿物/稳定矿物比值被用来协助划分矿物组合区,结合重矿物分布特征,研究区可划分为3个矿物组合区,对应3个沉积环境区。近岸浅水区,物质来源单一,动力分选是控制重矿物分布的首要因素,重矿物主要来源于辽东半岛的沿岸冲刷;中部台地及二级岸坡之上,属于相对静水环境区,重矿物分布的主控因素是长途搬运过程中的分选作用,主要是研究区东部海域物质经过较远的距离搬运而来;南部深水区,重矿物分布受到物源、搬运距离以及水动力条件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而且源区含有较多稳定矿物,可能与周边海域较强潮流带动下沉积物的再悬浮有关。
李艳李安春黄朋
关键词:重矿物沉积环境
鸭绿江端元粒度分级样品常量元素控制因素分析及物源识别被引量:6
2019年
对鸭绿江河口表层沉积物陆源组分进行了水动力敏感粒度分级,以消弱"粒度效应"对沉积物地球化学组成的影响。通过多元统计方法,对不同粒级样品内常量元素含量特征、控制因素、源区特征等内容进行了探讨,并与全样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源区化学风化程度是控制常量元素分布的主要因素,"粒度效应"和表生环境下的自生作用对常量元素的分布也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但"粒度效应"主要控制8μm以下样品内元素分布;源区目前处于以斜长石风化为主的中等化学风化程度阶段,风化产物未遭受钾交代影响;Al2O3、Fe2O3、MgO、MnO、TiO2、P2O5六种元素在>63μm、32~63μm和8~32μm 3个粒级内含量相近,8μm以下样品随粒级减小元素含量显著增加,CaO、Na2O两种元素在各粒级内含量分布特征与上述6种元素相反,高K2O含量且未受"粒度效应"控制,可作为鸭绿江端元的指示性元素。根据流域岩性特征分析,>2μm粒级样品可能主要来自鸭绿江中下游地区变质基底和花岗质侵入体的风化产物;而<2μm粒级样品则可能主要来自鸭绿江上游地区基性侵入体的风化产物。此外,对比分析还表明,全样测试结果仅相当于分粒级样品的均值水平,极大地掩盖了不同粒级内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的差异性和规律性。因此,在利用全样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物源示踪时需综合考虑。
方海超黄朋黄朋孙家文于永海
关键词:表层沉积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