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11YD18082)

作品数:9 被引量:29H指数:4
相关作者:李建彬王金之张英杰王玮戚焕鹏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省肿瘤医院济南大学泰安市肿瘤防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肿瘤
  • 8篇食管
  • 6篇食管肿瘤
  • 6篇体积
  • 5篇食管癌
  • 5篇肿瘤体积
  • 5篇疗法
  • 5篇瘤体
  • 5篇放射疗法
  • 4篇大体肿瘤体积
  • 3篇胸段
  • 3篇胸段食管
  • 3篇胸段食管癌
  • 3篇靶区
  • 2篇肿瘤靶区
  • 2篇重合度
  • 2篇放疗
  • 2篇包含度
  • 1篇胸部
  • 1篇胸部肿瘤

机构

  • 7篇山东省肿瘤医...
  • 2篇济南大学
  • 2篇泰安市肿瘤防...
  • 1篇常州市第一人...
  • 1篇济南市儿童医...

作者

  • 9篇李建彬
  • 7篇张英杰
  • 7篇王金之
  • 6篇王玮
  • 5篇戚焕鹏
  • 4篇邵倩
  • 4篇尚东平
  • 3篇徐敏
  • 3篇范廷勇
  • 3篇丁昀
  • 2篇刘同海
  • 2篇马志芳
  • 1篇于金明
  • 1篇王伟
  • 1篇王素贞
  • 1篇刘勇

传媒

  • 4篇中华放射肿瘤...
  • 2篇中华放射医学...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中药药理与临...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5篇201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放射治疗中食管癌原发肿瘤靶区位移及其影响被引量:5
2013年
放射治疗是食管癌非手术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三维适形放疗(three—dimensional conformalradiotherapy,3D-CRT)和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为主的精确放疗现已成为食管癌放疗的主流技术。
王金之张英杰李建彬于金明
关键词:食管肿瘤放射疗法
胸段食管癌原发灶靶区位移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基于4DCT扫描探讨胸段食管癌原发肿瘤靶区(GTV)三维方向位移及其影响因素。方法65例胸段食管癌患者在自由呼吸状态下完成4DCT、3DCT模拟定位,获取呼吸周期中GTV左右(LR)、前后(AP)和上下(sI)方向位移,记录GTV上下缘与主动脉弓及隆突下缘、双侧膈顶距离。依据年龄、性别、肿瘤部位、病理类型、体积和长度分组,分析上述因素对GTV位移的影响及肿瘤上下缘位置差异与位移相关性。结果GTV在LR、AP、SI方向位移分别为0.15、0.12、0.34cm,胸下段GTV在LR及AP方向位移明显大于上、中段(P=0.036、0.014),SI方向相似(P=0.123)。性别、年龄及体重指数差异对GTV位移无影响(PLR=0.46、0.96、0.73,PAP,=0.924、0.594、0.865,Psl=0.955、0.264、0.139),肿瘤长度差异仅对LR方向位移有影响(P=0.014);GTV位移与淋巴结存在与否无相关性(P=0.502、0.665、0.815),但与其上下缘距离气管隆突距离呈负相关(P=0.000—0.014)。结论平静呼吸状态下胸段食管癌GTV的sI方向位移最大,而年龄、性别、体重等及纵隔转移淋巴结存在与否并不影响靶区外扩范围,靶区分次内外扩范围应参照肿瘤分段及食管癌与气管隆突的毗邻关系。
王玮李建彬戚焕鹏邵倩张英杰范廷勇徐敏王金之
关键词:食管肿瘤放射疗法影响因素
基于放疗中重复4D-CT扫描胸段食管癌肿瘤靶区体积变化的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靶区确定及适应性修正是食管癌精确放疗的核心环节。放疗过程中靶区体积及位移变化是靶区修改和计划修正的依据,相对于三维CT(3D—CT),四维CT(4D—CT)扫描既可以获得不包含运动信息的肿瘤靶区,如基于单时相图像勾画所得大体肿瘤体积(GTV),又可以获得包含放疗分次内全部运动信息的肿瘤靶区,
王金之李建彬王玮戚焕鹏马志芳张英杰范廷勇邵倩徐敏
关键词:胸段食管癌肿瘤靶区体积变化大体肿瘤体积靶区确定靶区体积
川芎嗪对胸部肿瘤放射治疗后放射性肺损伤的干预作用研究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观察研究川芎嗪对胸部肿瘤放射治疗后放射损伤的干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我科室收诊疗并采用放射性治疗的胸部肿瘤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在行放射治疗的的同时给予川芎嗪预防放射性损伤,对照组患者不做特殊处理,记录并分析治疗后两组患者放射治疗后放射肺损伤情况。结果:治疗6周后观察组患者放射性肺炎发生率及放射性肺纤维化发生率分别为(16%、14%)均优于对照(40%、36%),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浆TGF-β浓度为5.75±3.24ng/ml优于对照组11.8±5.58ng/ml,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1月后观察组炎症因子TNF浓度为1.48±0.75ug/L优于对照组2.91±1.52ug/L,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4观察组治疗4周及6周后IL-1、IL-4浓度分别为(31.38±15.27、40.18±21.03;121.42±56.24、118.52±39.94)ng/L,均优于照组(72.52±39.7、76.69±42.72;160.03±63.10、225.17±47.30)ng/L,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川芎嗪对胸部肿瘤放射治疗后放射损伤有一定干预作用,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刘勇李建彬
关键词:川芎嗪胸部肿瘤放射治疗干预作用
基于4D-CT扫描放疗中食管癌靶区空间位置及重合度的变化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 基于四维CT(4D-CT)模拟定位扫描,探讨放疗疗程中不同时段胸段食管癌原发肿瘤内靶区及计划靶区空间位置及重合度的变化.方法 33例胸段食管癌患者,分别于放疗前及放疗10次、20次时行4D-CT模拟定位扫描,分别在每次扫描各时相图像上勾画食管癌大体肿瘤体积(GTV),并构建内靶区(ITV)及计划靶区(PTV).结果 放疗疗程中ITV及PTV体积均呈递减趋势,两靶区中心点位置变化均不明显.初始各靶区对疗程中各靶区包含度ITV分别为0.85、0.77(Z=-3.10,P<0.05),PTV为0.86、0.82(Z=-2.49,P<0.05).疗程中不同时段各靶区匹配指数ITV分别为0.77、0.70(Z=-3.16,P<0.05),PTV为0.82、0.76(Z=-2.49,P<O.05).疗程中ITV及PTV各自体积比值变化与其初始靶区对疗程中靶区包含度变化均呈正相关(rITV=0.71、rPTV=0.77,P<0.05),疗程中ITV及PTV各自体积比值变化与各自匹配指数变化呈正相关(rITV=0.47、rPTV=0.59,P<0.05).ITV及PTV三维运动矢量与各自匹配指数呈负相关(rITV=-0.52、rPTV=-0.36,P<0.05).放疗疗程中若以初始PTV制定放疗计划,则放疗10次、20次时分别有8.80%和6.37%的靶区漏照(Z=-0.55,P>0.05),11.45%和18.49%的正常组织受照射(Z=-2.49,P<0.05).结论 胸段食管癌原发肿瘤常规剂量分割放疗时,内靶区及计划靶区空间位置变化均<0.6 cm;放疗疗程中靶区退缩致使靶区包含度及匹配指数不同程度下降,导致不同程度脱靶及正常组织受照射.
王金之李建彬王玮张英杰丁昀刘同海尚东平
关键词:肿瘤体积包含度
胸中段食管癌临床靶体积构建方法对计划靶体积影响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比较胸中段食管癌临床靶区不同勾画方法对计划靶体积(planningtargetvolume,PTV)的影响。方法:选择胸中段食管癌患者15例。1)PTV-30法:在层厚3mm定位加强CT片上勾画食管病灶为大体肿瘤体积(grosstumorvolume,GTV),上下外放30mm,左右、前后均外放lOmm定为CTV-30,CTV-30均外放5mm为PTV-30。2)PTV-15法:沿着食管GTV上下方向继续勾画15mm为GTV-15,GTV-15上下外放15mm,其余外放10mm为CTV-15,CTV-15均外放5Film为PTv-15。3)PTV-6法:沿着食管GTV上下方向继续勾画24mln为GTV-24,GTV24上下外放6mm,其余外放10mm为CTV-6,CTV-6均外放5mm为PTV-6。4)PTV-0法:沿着食管GTV上下方向继续勾画30mm为GTV-30,GTV-30上下外放0mm、其余外放10mm为CTV-O,CTV-O均外放5mm为PTV-0。在治疗计划系统TPS中显示各PTv的体积,比较PTV-30、PTv-15、PTV-6和PTV-0的体积。结果:15例食管癌患者的GTV长度为3.O~14.7cm,平均(7.27±3.03)cm;GTV最大横径为3.O~6.8cm,平均(4.46±1.11)cm;GTV体积为13.71~161.20cm3,平均(55.16士43.23)cm3。PTV-30为(392.51土123.32)cm3,PTV-15为(366.07±112.78)cm3,PTV-6为(346.55±103.70)cm3,PTV-0为(342.36±108.65)cm3。PTV-30与PTV-15(t=0.895)、PTV-6(t=4.791)和PTV-0(t=6.2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PTV-15与PTV-6(t=4.318,P〈0.001)、PTV-0(t=5.097,P〈O.00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TV-6与PTV-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95,P=0.386。除PTV-6与PTV-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食管癌靶区不同的勾画方法对PTV有显著影响,建议采用PTV-6或PTV-0的方法勾画靶区。
邵倩李建彬尚东平王素贞王伟戚焕鹏
关键词:肿瘤靶区临床靶区计划靶区
增强扫描对基于4DCT胸段食管癌GTV勾画及IGTV构建的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 探讨增强扫描与否对基于4DCT勾画的胸段食管癌原发肿瘤各时相GTV差异及对IGTV构建的影响.方法 25例胸段食管癌患者,胸上段8例、胸中段9例、胸下段8例,自由呼吸状态下序贯完成普通4DCT与增强4DCT扫描,同一勾画者按照同一标准先在平扫4DCT各图像上勾画GTV并构建相应IGTV.1个月后同一勾画者再在增强4DCT图像上勾画GTV并构建相应IGTV.结果 基于增强扫描图像勾画的靶区变异系数小于平扫图像勾画的(P=0.000),但胸上、下段食管癌患者二者的GTVz轴长度、GTV、IGTV均相近(P=0.529、0.110;P=0.158、0.416;P=0.147、0.615),而对胸中段食管癌患者二者的GTV z轴长度、GTV、IGTV不同(P=0.005、0.035、0.021).结论 对胸中段食管癌患者,增强4DCT扫描可减小靶区勾画误差并可构建相对精确的IGTV,而对胸上、下段食管癌患者靶区勾画及IGTV构建无显著影响.
王金之李建彬戚焕鹏张英杰王玮马志芳丁昀尚东平
关键词:大体肿瘤体积
基于4DCT探讨放疗中食管癌GTV50及IGTV空间位置及重合度变化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 基于4DCT模拟定位增强扫描探讨放疗不同时段胸段食管癌GTV50、IGTV空间位置及重合度变化.方法 对33例胸段食管癌患者于放疗前及放疗10次、20次时行4DCT模拟定位增强扫描,分别在每次扫描各时相图像上勾画食管癌GTV50并构建IGTV.比较不同时段靶体积大小、DI和MI.结果 疗程中GTV50、IGTV体积均呈递减趋势,两靶区中心点位置变化均不明显.初始靶区对放疗10次、20次GTV50的DI分别为0.75、0.63(P =0.000),IGTV的分别为0.79、0.66(P=0.000);GTV50的MI分别为0.61、0.56(P=0.002),IGTV的分别为0.68、0.58(P =0.005).两靶体积比变化与初始各靶区对疗程中各靶区DI变化均呈正相关(r=0.632,r =0.783),与MI亦均呈正相关(r =0.387,r =0.483),三维运动矢量与MI均呈负相关(r=-0.455,r=-0.438).结论 胸段食管癌原发灶常规剂量分割放疗时GTV50、IGTV空间位置变化均<0.8 cm,同时放疗中靶区退缩致使靶区DI及MI出现不同程度下降.
王金之李建彬王玮张英杰丁昀刘同海尚东平
关键词:大体肿瘤体积包含度
基于放疗中重复四维CT的食管癌大体肿瘤体积位移变化的比较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 基于重复四维CT (4DCT)模拟定位增强扫描探讨放疗中胸段食管癌原发肿瘤分次放疗内靶区位移变化.方法 29例胸段食管癌患者分别于放疗前及放疗10、20、30次时行4DCT模拟定位增强扫描,获得各时相原发肿瘤大体肿瘤体积(GTV)及内大体肿瘤体积(IGTV).比较同次4DCT扫描所得胸上、中、下段食管癌GTV三维方向位移差异,各时段4DCT扫描所得同段食管癌GTV间同一方向位移差异及疗程中IGTV空间位置和体积变化.结果 胸中段患者初次及放疗20次时GTV位移在左右、前后、上下方向均不同(P=0.000 ~0.016),放疗10次时GTV位移上下与左右、前后方向均不同(P =0.000 ~0.006);胸下段患者初次及放疗10、20次时GTV位移上下与前后方向也不同(P=0.004~0.013);放疗疗程中不同治疗时段间GTV同一方向位移均相似(P=0.102 ~0.823).疗程中IGTV空间位置变化不明显(P =0.689 ~0.999),而其体积在放疗20次时缩小最明显(P =0.012~0.029).结论 放疗疗程中不同时段同一部位食管癌同一方向位移变化并不明显,尽管放疗20次时IGTV明显缩小但疗程中其空间位置变化不大.
王金之李建彬戚焕鹏王玮张英杰范廷勇邵倩徐敏
关键词:食管肿瘤放射疗法大体肿瘤体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