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C2005000724)
- 作品数:4 被引量:3H指数:1
- 相关作者:曹翠丽马常升郝庆卯张智琴李学平更多>>
- 相关机构:河北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促进大鼠正中隆起细胞凋亡
- 2012年
- 目的:观察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大鼠发病不同时期正中隆起凋亡细胞的变化,探讨该室周器官在EAE病程中的意义。方法:以豚鼠脊髓匀浆和完全弗氏佐剂及百日咳杆菌制备免疫抗原,建立大鼠EAE模型,利用TUNEL技术检测大鼠正中隆起及第三脑室侧壁在EAE不同时期凋亡细胞的变化。结果:接种后不同时期正中隆起和第三脑室侧壁均可见凋亡细胞,且14d组〉7d组〉21d组〉对照组;除对照组外,其他各组正中隆起的凋亡细胞数均多于第三脑室侧壁。结论:在EAE不同时期正中隆起的凋亡细胞变化比第三脑室侧壁突出,与临床病情呈一致性,正中隆起是脑内免疫反应敏感部位。
- 刘梅曹翠丽马常升王丽梅
- 关键词: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第三脑室凋亡细胞
- 糖尿病大鼠正中隆起室管膜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
- 2012年
- 目的:观察糖尿病大鼠不同时期正中隆起的室管膜细胞形态学变化。方法:应用扫描、透射电镜对2、4、8、11周的糖尿病大鼠及正常大鼠的正中隆起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对照组分泌颗粒的分布有明显区域特异性,表面光滑,且漏斗隐窝处的分泌颗粒密集,呈片状、散在分布。2周组,分泌颗粒大小、分布均匀,交界区可见多个吞噬细胞样室管膜上细胞。4周组,分泌颗粒减少且漏斗隐窝处分泌颗粒粘附在一起聚集成团状。8周组,交界区出现大量的分泌颗粒。¨周组,分泌颗粒集中在正中隆起中间部,呈窄长带状分布。透射电镜下模型组分泌颗粒稀疏,体积较小,微绒毛稀疏。结论:糖尿病大鼠发病不同时期正中隆起处分泌颗粒的分布区域有明显差异,且室管膜细胞分泌功能下降。
- 张智琴马常升曹翠丽郝庆卯
- 关键词:糖尿病室管膜细胞扫描电镜透射电镜
- 核转录因子-κB在糖尿病大鼠正中隆起室管膜细胞的表达
- 2013年
- 观察核转录因子-κB(NF-κB)在糖尿病大鼠不同时期正中隆起室管膜细胞的表达差异。方法:免疫组织化学观察NF-κB在2、4、8、11周的糖尿病大鼠及正常大鼠正中隆起处细胞内的表达情况。结果:NF-κB在2周组阳性表达水平最高,与正常对照组、4周、8周、11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周、8周组表达水平下降,但与11周、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周与正常组织之间无差异。结论:糖尿病时正中隆起处NF-κB阳性表达不同时期有差异,提示正中隆起作为敏感部位在糖尿病早期时,该处的NF-κB就被激活,参与了神经内分泌及神经免疫调节。
- 张智琴郝庆卯马常升柳河曹翠丽
- 关键词:核转录因子-ΚB室管膜细胞糖尿病
- 第四脑室外侧隐窝室管膜与哺乳关系的形态学观察被引量:3
- 2005年
- 目的观察哺乳期雌性小鼠第四脑室外侧隐窝室管膜形态的变化与哺乳之间的关系。方法HE染色和扫描电镜法。结果光镜下对照组外侧隐窝室管膜细胞单层稀疏排列,哺乳早、中期外侧隐窝室管膜细胞密集,常呈双层或多层排列,在室管膜细胞增厚区上可见均质的絮状物,以哺乳中期最明显,此改变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的差异(P<0.05)。扫描电镜下对照组外侧隐窝处纤毛稠密,呈簇状分布;哺乳早期纤毛黏连成束,纤毛肿胀增粗,室管膜表面可见到密集的、大小不一的分泌囊泡;哺乳中期分泌囊泡比早期小,囊泡在室管膜表面黏连在一起,成层分布;哺乳末期室管膜细胞的纤毛和微绒毛与对照组相似。结论小鼠第四脑室外侧隐窝室管膜细胞有旺盛的分泌现象,这种改变与哺乳周期密切相关。
- 郝庆卯马常升许力军曹翠丽李学平杨天祝
- 关键词:第四脑室外侧隐窝室管膜细胞扫描电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