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市科委科技攻关项目(08dz1206002)

作品数:2 被引量:38H指数:2
相关作者:成永旭吴楠吴婷婷魏华万全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海洋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委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螯虾
  • 2篇克氏原螯虾
  • 1篇毒性
  • 1篇血细胞
  • 1篇氧化物歧化酶
  • 1篇歧化酶
  • 1篇溴氰菊酯
  • 1篇细胞
  • 1篇免疫
  • 1篇免疫功能
  • 1篇菊酯
  • 1篇急性毒性
  • 1篇过氧
  • 1篇过氧化
  • 1篇过氧化氢酶
  • 1篇包囊
  • 1篇丙二醛
  • 1篇超氧化物
  • 1篇超氧化物歧化...

机构

  • 2篇上海海洋大学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合肥工业大学

作者

  • 2篇成永旭
  • 1篇魏华
  • 1篇吴旭干
  • 1篇杨筱珍
  • 1篇赵维信
  • 1篇陆剑锋
  • 1篇万全
  • 1篇吴婷婷
  • 1篇吴楠

传媒

  • 2篇水产学报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9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溴氰菊酯对克氏原螯虾的氧化胁迫效应被引量:28
2010年
为了解溴氰菊酯对克氏原螯虾的毒性及致毒机理,采用24h换水式生物试验研究了溴氰菊酯对克氏原螯虾的96h急性毒性,分光光度法检测了6、12、24和48h后0.01、0.02和0.04μg/L溴氰菊酯对肝胰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力和丙二醛(MDA)的含量等氧化胁迫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24、48和96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0.1560、0.0993和0.0562μg/L,安全浓度为5.62ng/L;在整个暴露过程中,溴氰菊酯各个处理组都引起了氧化胁迫相关指标的变化。SOD和CAT活力的变化趋势相同,都呈抑制-诱导-抑制的变化规律,MDA含量则一直高于对照组。暴露6h后,0.01μg/L浓度组MDA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0.04μg/L浓度组MDA含量约为对照组的1.98倍(P<0.05);暴露12h后,MDA仍保持较高水平,0.02μg/L浓度组MDA含量约为对照组的1.76倍(P<0.05);暴露24h后,各浓度组CAT活力分别比对照组上升了70.98%、73.05%和66.67%(P<0.01);暴露48h后,0.01、0.02μg/L浓度组的SOD活力分别下降了60.38%和45.60%(P<0.01);各指标变化没有明显的剂量相关效应。结果提示,溴氰菊酯对克氏原螯虾毒性极强,在48h内可以通过氧化损伤途径对机体产生毒性作用。鉴于对溴氰菊酯的高度敏感特点,克氏原螯虾也可以被用作水环境中菊酯类农药污染有效的指示生物。
魏华吴楠沈竑成永旭吴婷婷
关键词:克氏原螯虾溴氰菊酯急性毒性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丙二醛
克氏原螯虾血细胞及免疫功能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0
2009年
甲壳动物血细胞在宿主免疫应答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中包括识别、吞噬、包囊黑色素形成、胞毒作用和胞间的信息传递。不同类型的血细胞其防御机制不同,因此血细胞的形态和分类是甲壳动物免疫学的基础。通常情况,十足目甲壳动物的血细胞类型主要依据细胞质中颗粒物质的有无和颗粒物质的相对大小进行分类。研究采用Giemsa染色法、H.E染色法和电子显微技术法对克氏原螯虾血细胞进行分类,观察到3类血细胞:透明细胞、小颗粒细胞、大颗粒细胞,它们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9.9%,46.1%,34.1%。在电镜下,这3类血细胞的超微结构极为容易辨识。透明细胞通常在3类细胞中最小,核质(N/C)比最高,但无明显的颗粒;相比之下,小颗粒细胞和大颗粒细胞内部的颗粒数量逐渐增多。利用体内和体外培养技术研究克氏原螯虾血细胞对外源体(以SephadexA-25色谱硅珠作为抗原)的包囊作用,初步探讨克氏原螯虾血细胞在对外源体免疫应答过程中的识别机理。将SephadexA-25色谱硅珠植入克氏原螯虾体内,抗原物周围被大量血细胞包囊,通过切片技术观察到抗原物周围的血细胞绝大部分为小颗粒细胞,证实在包囊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血细胞是小颗粒细胞,即小颗粒细胞在包囊反应中比较活跃。研究结果为以后进一步研究克氏原螯虾的细胞免疫机制和提高其抗病能力提供了科学依据。
陆剑锋万全吴旭干杨筱珍赵维信成永旭
关键词:克氏原螯虾血细胞免疫包囊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