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1273115)

作品数:24 被引量:446H指数:11
相关作者:傅京燕曹翔胡瑾赵春梅张春军更多>>
相关机构:暨南大学广东南华工商职业管理学院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经济管理
  • 10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理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7篇碳排放
  • 6篇交易
  • 5篇减排
  • 5篇
  • 4篇碳交易
  • 3篇碳市场
  • 3篇面板数据
  • 3篇减排成本
  • 3篇边际减排成本
  • 2篇制造业
  • 2篇碳交易市场
  • 2篇碳排放权交易
  • 2篇排放权
  • 2篇竞争力
  • 2篇环境保护
  • 2篇环境规制
  • 2篇交易市场
  • 2篇放权
  • 2篇CO_2排放
  • 2篇出口

机构

  • 24篇暨南大学
  • 1篇广东南华工商...
  • 1篇广东环境保护...

作者

  • 23篇傅京燕
  • 5篇曹翔
  • 1篇邹海英
  • 1篇刘钧炎
  • 1篇赵春梅
  • 1篇冯会芳
  • 1篇李存龙
  • 1篇吴丽敏
  • 1篇黄芬
  • 1篇胡瑾
  • 1篇林志英
  • 1篇徐淑华
  • 1篇张春军

传媒

  • 5篇中国人口·资...
  • 3篇环境保护与循...
  • 2篇国际贸易问题
  • 2篇科技管理研究
  • 2篇经济学家
  • 2篇中国工业经济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消费经济
  • 1篇广东社会科学
  • 1篇中国能源
  • 1篇财贸经济
  • 1篇热带地理
  • 1篇产经评论
  • 1篇环境经济研究

年份

  • 1篇2019
  • 4篇2018
  • 5篇2017
  • 6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碳减排政策对内外资企业竞争力的影响比较被引量:15
2017年
一方面,由于我国内外资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碳排放效率差距较大,不同的碳减排政策势必会对内外资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带来不同的影响;另一方面,已有文献大多在完全竞争的框架下对不同减排政策的实施效应进行分析,而事实上我国碳减排政策所覆盖的产业大多是不完全竞争甚至是寡头垄断。由此,我们基于内外资企业存在低碳技术差距这一新的研究视角,通过构建两阶段博弈模型来比较分析相同碳强度减排目标下强制减排、碳税与碳交易等三种减排政策对内外资企业产量、市场份额及其社会总产量的影响,从而有利于我国从妥善处理内外资关系的角度制定更有针对性的减排政策。结果表明:(1)三种减排政策都降低了内资企业的产量和市场份额,且内外资企业低碳技术差距越大时内资企业的市场份额下降越多。(2)强制减排降低了社会总产量,碳税和碳交易同等幅度地减少了社会总产量。(3)最优税率仅仅是减排目标的增函数。(4)市场出清的碳交易价格和碳税税率相等,且其数值仅与减排目标正相关,而与碳排放权的分配无关。(5)碳交易比碳税更有利于"保护"内资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相关政策启示如下:(1)尽快确定普适的碳排放核算标准,核算出各行业内外资企业的低碳技术差距;(2)尽快在全国范围内启动碳交易机制,建立促进缩小内外资企业低碳技术的机制;(3)在碳交易市场条件不成熟的行业可以率先推出碳税政策;(4)政府应该根据内外资企业低碳技术差距来对不同行业采取最适宜的减排政策,而非"一刀切"。
曹翔傅京燕
关键词:碳税碳交易
不同来源FDI、环境规制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被引量:69
2018年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既包括了经济增长,又涵盖了能源与环境,用GTFP来衡量经济发展绩效,更为全面和准确,也更符合当代绿色发展的要求。本文首先使用SBM方向性距离函数与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测算2004—2014年中国各省、市、区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其次基于中国各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从不同来源外商直接投资(FDI)视角研究FDI对GTFP的影响,并进一步引入FDI与环境规制的交互项研究环境规制对这一影响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整体上,FDI对GTFP的影响并不显著;不同来源的FDI对GTFP的影响不同:中国香港FDI对GTFP有显著的正向作用,日本FDI对GTFP有显著的负向作用,而美国和韩国FDI对GTFP有不显著的负向作用,新加坡FDI对GTFP有不显著的正向作用;环境规制始终能正向调节FDI对GTFP的影响。招商引资应区别对待不同来源FDI,综合考虑外资的投资行业、规模和技术差距,并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和环境发展需求,以期助力地区实现绿色发展。
傅京燕胡瑾曹翔
关键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环境规制交互效应
碳交易的减排及绿色发展效应研究被引量:85
2019年
面临来自全球气候变化加剧及国内环境污染恶化的双重压力,中国逐步明确了采用市场化手段来提高气候、环境治理水平,碳交易便为其典型代表,然而目前统筹考虑碳交易的碳减排及绿色协同发展效应的研究却相对欠缺。为此,本文以碳交易试点政策为例,区分碳交易的减排及区域绿色发展效应,分别构建碳排放强度和非期望产出包含全域排放物及区域污染物的曼奎斯特—卢恩伯格指数,基于2008—2015年30个省级行政区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并进一步检验了协同路径和作用机制。结果发现:①中国碳交易政策在促进了试点地区碳排放强度下降的同时,还促进了试点地区整体绿色发展;②中国碳交易政策的区域污染物协同减排效果主要通过协同减排SO_2实现;③中国碳交易政策实现碳减排及区域绿色发展的主要作用机制为技术升级。这些结论说明:应继续扎实推进全国碳交易市场建设,在实现全球碳减排的目标框架下同时促进区域环境改善;充分考虑碳交易与排污权交易的协同作用,在进行温室气体和区域污染物的"协同减排控制"中,综合考虑协同效应和减排成本,以达到用最低成本实现碳减排和区域污染物减排的双重目标;多手段并行推动绿色发展,除积极吸取碳交易试点阶段经验教训外,还应联合其他多项环境保护政策共同协作、相互补充,充分发挥"看不见的手"的市场调节作用和政府的总体把控能力,共同促进区域全面绿色高质量发展。
任亚运傅京燕
关键词:碳交易双重差分
国际贸易、碳泄漏与制造业CO_2排放被引量:25
2014年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外贸易的不断拉动,但在贸易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碳排放总量也在迅速增长。本文根据中国1996-2010年的分行业面板数据,测算了27个制造业的碳排放量,并根据碳排放强度将制造业分为低碳制造业和高碳制造业,对其碳排放趋势进行了分行业研究,在此基础上,利用FGLS回归方法验证制造业碳排放EKC的存在性并在模型中加入一些控制变量对结果进行检验,然后在回归方程中加入贸易和工业增加值的交互项考察碳泄漏问题。所得结论如下:整个制造业和低碳制造业无论是人均碳排放还是总的碳排放均符合EKC曲线,而高碳制造业却存在着线性关系;贸易减少了整个制造业和低碳制造业的碳排放,但却增加了高碳制造业的碳排放,总体来说贸易量的增加对于制造业人均碳排放量和总碳排量的影响是有利的;在碳泄漏问题上,制造业和低碳制造业不存在碳泄漏的问题,而高碳制造业则相反,但整体上"污染避难所"假说这一结论在我国不成立,对外贸易对中国制造业碳排放的总体影响是有利的,中国不需要因为减少CO2排放而去限制制造业的对外贸易。但是制造业未来仍将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因此,我国应制定有效的低碳政策,引进先进技术,并加大对低碳技术的研发投入,对原有的旧设备进行升级和改造,改变落后的生产方式。针对制造业中高碳制造业的高排放强度,我国应努力做大产业规模,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和研发资金投入,加快技术进步,达到减排的效果。
傅京燕张春军
关键词:国际贸易碳排放EKC
中国居民消费的间接用能碳排放测算及驱动因素研究——基于STIRPAT模型的面板数据分析被引量:11
2015年
本文利用环境投入产出分析和消费品生命周期分析方法,测算了1996-2011年中国居民消费的间接用能碳排放,并利用STIRPAT模型研究了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化工及医药制品、建筑建材及非金属矿物、金属加工制品、交通运输、仓储及信息服务等部门对居民消费间接用能碳排放的影响最大;此外,部门人均产出、能源强度和能源结构是居民消费间接用能碳排放的主要驱动因素。提高各部门能源利用效率,倡导居民向绿色和低碳消费模式转变是降低居民消费维度碳排放的有效举措。
傅京燕李存龙
关键词:居民消费STIRPAT模型
污染产业转移能够兼顾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吗?——来自广东省的经验证据被引量:7
2016年
环境压力的与日俱增使得产业转移效应理应同时考虑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双重目标。那么,污染产业转移究竟能否兼顾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为此,采用产业转移相对量指标以及粘性指标对广东省2000~2014年污染密集产业的转入和转出情况进行了测度,并通过构建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污染产业转移对转入地、转出地及全省的环境经济综合效应。结果发现:(1)广东省污染产业转移无法兼顾转入地的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却可以兼顾转出地的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2)工业二氧化硫和烟尘重污染行业在各地级市的转移无法兼顾全省的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但工业废水重污染行业在各地市的转移可以兼顾全省的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3)工业经济规模与环境污染呈现"倒N型关系",并且技术进步可以显著抑制环境污染。
曹翔傅京燕
关键词:污染产业转移经济增长环境污染
供给侧要素投入的“增长红利”与“增长尾效”研究被引量:9
2016年
本文构建了包括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劳动力、能源和土地资源等生产要素在内的阻尼效应模型,然后测算了2000—2012年中国及其四大区域供给侧要素投入的阻尼效应及其变化趋势,以期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化解经济增长下行压力提供决策依据。结果发现:(1)供给侧要素投入总体上表现为"增长红利"但呈现衰减趋势;(2)劳均人力资本带来的"增长红利"占据主导地位,非化石能源占比也带来了一定的"增长红利"但相对有限;劳均土地资源和碳强度约束均带来了"增长尾效"且后者作用更大;(3)化石能源碳排放系数在全国层面、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表现为"增长红利",而在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表现为"增长尾效";(4)劳均人力资本、碳强度对"增长红利"的衰减负主要责任,劳均土地资源则作用较小;(5)化石能源碳排放系数抵消了"增长红利"的部分损失,但相对有限;6、非化石能源占比在全国、东部、西部以及东北地区均较大程度地抵消了"增长红利"损失,而对中部地区"增长红利"带来了损失。
曹翔傅京燕
碳价格对我国工业部门竞争力及减排效应被引量:4
2017年
通过构建扩展的投入产出模型,模拟评价中国各部门因碳价格引入所承受的短期影响,并量化评估为缓解能源密集型和贸易暴露型部门的竞争力影响所采取的补偿减缓措施的效应。分析表明,短期内引入与发达国家相同水平碳价格会对我国产业竞争力产生严重损害,能源强度和碳排放强度高的部门承担了所有工业部门中的主要成本负担,能源密集型且高碳排放的行业因碳价格额外成本导致的价格水平上涨幅度和产出下降幅度更大,贸易暴露型部门如大部分制造业的出口下降幅度也较大;缓解措施模拟情景下,对关键部门的减缓效应达到原竞争力损失的70%左右,降低了对价格、产出和出口的负面影响,但产生的节能减排效果会有所削弱。因此,应结合我国不同部门的成本承受能力、需求价格弹性及对不同碳价格水平的反映程度进行调整,制定合适的碳价格策略或采取相应的缓解和补偿措施。
傅京燕邹海英
关键词:减排效果
气候变化政策的协同收益研究述评被引量:6
2018年
区域大气污染与温室气体的产生具有同根同源性,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将是未来重要的低碳减排路径,因此需要从协同效应的角度出发寻找协同收益的影响因素。本文对协同收益的内涵及其经济学特征进行了界定,之后从理论以及实证和核算标准方面对气候政策协同收益进行了综述。本文发现已有的协同效益研究虽已表明温室气体减排与区域空气质量有高度的关联性,但针对多种污染物协同治理的研究缺乏对二者协同效应的方向和大小等基础性问题的回答。当前气候政策的协同收益研究也存在不足,包括忽视了地方政府间的竞争,缺少有关地方政府间在公共管理领域合作的研究等。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从经济学的视角考量协同治理的成本-收益机制;如何在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原则下解决跨界大气污染问题,构建起可持续的区域生态补偿机制。
傅京燕刘佳鑫
关键词:气候政策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碳排放驱动因素、减排贡献与潜力被引量:16
2017年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低碳经济方面的差异性使中国在推进绿色"一带一路"战略时面临着投资领域及投资国的倾向性选择问题。采用普通回归和分位数回归等方法分析了1992―2011年"一带一路"沿线50个国家碳排放的驱动因素,并通过构建指标量化评价了这些国家的历史减排贡献与潜力。均值回归结果表明:人口、人口城市化水平、工业产值占比、非可再生能源占比和人均GDP对碳排放的增长作用依次减弱;分位数回归结果显示:人口数量和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对中等排放国家的碳排放影响最大,人口城市化水平和非可再生能源占比越高对高排放国家的碳排放影响越大,人均GDP增长越快对高排放国家的影响越小。从减排贡献来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碳排放的产出效应、减排努力和脱钩指数都<1,大多数年份的减排努力都小于产出效应,并且脱钩指数在大部分年份甚至都<0,即这些国家在低碳经济方面几乎没有发生过脱钩效应。从减排潜力来看,高达28%的国家已经挖掘的减排潜力尚未达到全球平均水平,大部分国家具有较大的减排潜力,因而对这些国家采取针对性的碳减排举措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傅京燕司秀梅
关键词:一带一路碳排放减排潜力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