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SK13YB045) 作品数:8 被引量:2 H指数:1 相关作者: 胡金 乔玥 刘佳 乔明 更多>> 相关机构: 桂林理工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广西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语言文字 文化科学 更多>>
广西少数民族语言接触与双语类型变化调查研究 被引量:1 2014年 语言接触和双语现象是语言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二者在广西少数民族区域较为普遍。广西壮族自治区有丰富的少数民族语言资源,包括瑶语、壮语、侗语、苗语等。该地区各种语言和方言的分布和使用情况相当复杂,不少民族群体长期兼用母语以外的另一种语言。本文对广西各少数民族语言的接触所引发的双语类型转换现象进行调查,从中分析其成因和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语言维护计划。 刘佳 胡金关键词:广西少数民族 语言接触 桂林方言在语码转换中的作用 2014年 语码转换是语言接触和跨文化交际中的一种普遍现象。本文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调查分析桂林方言在语码转换中的作用,发现桂林方言在双语和多语交际中具有交流便捷、亲和力强、避免尴尬和文化传承等作用。 乔玥 胡金关键词:语码转换 社会语言学 龙胜地区典型少数民族双语类型转换现象调查及其成因探究 2014年 桂林龙胜各族自治县有瑶语、壮语、侗语、苗语等典型少数民族方言,其分布和使用情况相当复杂,不少民族群体长期兼用母语以外的另一种语言,双语类型转换是一种较为普遍的语言现象。本文对广西龙胜地区少数民族典型方言的双语类型转换现象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其成因和影响。 刘佳 胡金生态语言学角度下的双语现象浅析 2013年 生态语言学旨在把语言作为物种,研究其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从生态语言学角度可将双语现象解释为语言群体中多样化的语言使用导致了语际间的竞争和共存,造成语言的寄生和共生。双语现象在语言生态环境中形成的因素包括外在生态因素和内在生态因素,二者的共同作用导致两种不同的语言物种在语言群落中形成相互影响、互利共生的关系。 刘佳关键词:生态语言学 双语现象 语言接触 中西贵族精神差异比较及启示 2014年 贵族古已有之,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其内涵意义也不断发展变化。文章旨在对中西方贵族精神的差异进行比较,并简要分析原因,希望对中西文化学习有进一步启迪与帮助。 乔明关键词:贵族精神 歌词语篇Someone like you及其汉译本的系统功能语言学探究 2015年 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是一种普通的语言学理论,并拥有相当完整的思想与理论体系。其构建该语言学的目的之一是为语篇分析提供一个理论框架,可以帮助人们认识语言的性质、功能,以及语言的使用规律。用系统功能语言学分析歌曲《Someone like you》歌词语篇及其汉译版本,可以得出结论:英文歌曲抒情较为直接,多次运用第一人称直抒胸臆,而汉译本具有较浓的中国文化及汉语言的特点,弱化"我"的主体地位。 乔玥关键词:系统功能语言学 译本 SOMEONE LIKE YOU 社会语言学视角下新词的表达效果分析 被引量:1 2014年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新词不断涌现。这些新词不但填补了原有词汇的空白,使得语言不断更新和丰富,也渐渐融入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表情达意不可或缺的部分。从社会语言学视角对新词的表达效果进行分析,有助于对新词的理解及正确使用。 乔玥关键词:新词 社会语言学 广西三江地区侗语与汉语语言类型调查研究 2014年 文章实地调查分析广西三江侗语和汉语的接触情况,发现汉语在词汇、语法、语音和语调等方面对三江侗语已经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旨在进一步了解汉语对广西少数民族语言影响的深度和广度,目的是如实记录和保护少数民族方言。 梁双新 胡金关键词:语言接触 语言类型 侗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