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702061)

作品数:2 被引量:27H指数:2
相关作者:殷建军唐伟黄芬曹建华汪进良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西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所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地下河
  • 2篇岩溶
  • 2篇
  • 1篇外源
  • 1篇降雨
  • 1篇降雨条件

机构

  • 2篇西南大学
  • 2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2篇黄芬
  • 2篇唐伟
  • 2篇殷建军
  • 1篇汪进良
  • 1篇曹建华
  • 1篇曹敏
  • 1篇林玉石
  • 1篇康志强

传媒

  • 1篇中国岩溶
  • 1篇地球与环境

年份

  • 2篇2011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外源水对岩溶碳汇的影响--以桂林毛村地下河为例被引量:22
2011年
以桂林毛村地下河为对象,研究了外源水对岩溶碳汇的影响。观测计算结果表明:外源水进入岩溶区后,由于内外源水相互混合,提高了岩溶水的溶蚀能力,以致DIC含量不断升高,其碳酸盐饱和指数也逐渐增加,SIc由不饱和达到饱和,增加了岩溶碳汇的通量。2010年9月至2011年3月仅以位于地下河上游的小龙背的外源水补给量和地下河出口的HCO3-浓度进行计算,岩溶碳汇通量由2.28×105 g增加至2.04×106 g,增加了近10倍。碳汇通量的增加固然与沿途大气降水、植被及土地利用等可能产生的CO2输入有关,但更与外源水加入形成的混合溶蚀作用有关。因此,在岩溶碳汇通量计算中外源水的影响作用不容忽视。
黄芬唐伟汪进良曹建华殷建军
关键词:地下河
降雨条件下岩溶碳汇的动态变化特征——以桂林毛村地下河为例被引量:5
2011年
2010年6月13日至6月17日期间,对桂林毛村岩溶地下河出口HCO-3与流量对降雨的响应进行了高分辨率的监测,实时监测降雨量和地下河出口河水水位、水温、pH值、电导率、重碳酸根,结合计算地下河水方解石饱和指数(SIc)与二氧化碳分压(pCO2)的基础上,分析了降雨条件下岩溶碳汇的动态变化特征。相关数据表明,(1)岩溶地下河水位、水温与流量随降雨强度暴涨暴落,其pH值、HCO-3、SIc与pCO2对降雨响应迅速;(2)降雨后岩溶作用产生的碳汇量明显增加,并随降雨强度的不同而变化;(3)通过旱季与雨季毛村地下河出口碳汇通量对比发现,岩溶作用对大气CO2与土壤CO2的吸收(岩溶碳汇)随季节而变化,总体表现为雨季大于旱季,雨季岩溶作用产生的CO2汇增加了约两倍,研究表明岩溶区存在较大的固碳增汇潜力。
唐伟康志强殷建军林玉石黄芬曹敏
关键词:降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