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72446)

作品数:4 被引量:20H指数:3
相关作者:刘克玄温仕宏李云胜李偲刘颖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东药学院中山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再灌注
  • 4篇再灌注损伤
  • 4篇缺血
  • 4篇灌注
  • 4篇灌注损伤
  • 3篇缺血再灌注
  • 3篇肠缺血
  • 3篇肠缺血再灌注
  • 2篇缺血再灌注损...
  • 1篇心肌
  • 1篇心肌缺血
  • 1篇心肌缺血预处...
  • 1篇源性
  • 1篇远程缺血预处...
  • 1篇鼠脑
  • 1篇通路
  • 1篇内源
  • 1篇内源性
  • 1篇内源性保护
  • 1篇内源性保护机...

机构

  • 4篇中山大学附属...
  • 2篇广东药学院
  • 1篇中山大学

作者

  • 4篇温仕宏
  • 4篇刘克玄
  • 3篇李偲
  • 3篇李云胜
  • 2篇姚溪
  • 2篇黄文起
  • 2篇李毅
  • 2篇刘颖
  • 1篇吴贵云
  • 1篇李坤河
  • 1篇张旭宇
  • 1篇雷万龙
  • 1篇周军

传媒

  • 2篇中华麻醉学杂...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年份

  • 3篇2011
  • 1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JAK/STAT通路在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所致肠损伤中的作用被引量:12
2011年
目的:探讨Janus激酶/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子(JAK/STAT)通路在大鼠肠缺血再灌注(I/R)所致肠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雄性健康SD大鼠40只,体重230~255 g,随机分为5组(n=8):假手术组(sham组),仅分离肠系膜上动脉(SMA)但不夹闭;肠缺血再灌注组(I/R组),采用阻断SMA 60 min后开放120 min的方法制备肠I/R损伤模型;AG490(JAK特异性抑制剂)组,于夹闭SMA前30 min在大鼠侧腹部皮下注射8 mg.kg-1AG490,余同I/R组;雷帕霉素(STAT特异性抑制剂)组(RPM组),于夹闭SMA前30 min在大鼠侧腹部皮下注射0.4 mg.kg-1 RPM,余同I/R组;二甲基亚砜组(DMSO组),于夹闭SMA前30 min侧腹部皮下注射2μmol.kg-1DMSO,余同I/R组,DMSO系AG490和RPM的溶剂。所有大鼠均于再灌注120 min后取小肠观察肠黏膜形态学变化并行Chiu's评分,同时取肠黏膜组织检测髓过氧化物酶(MPO)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和乳酸(LD)含量,采集动脉血检测血清二胺氧化酶(DAO)活性及15-F2t-isoprostane、内皮素-1(ET-1)和血栓烷素B2(TXB2)浓度。TUNEL法检测肠上皮细胞凋亡情况并计算凋亡指数;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磷酸化的JAK2(p-JAK2)及STAT3(p-STAT3)的表达水平。结果:与sham组比较,其余各组的Chiu's评分和肠黏膜细胞凋亡指数均显著升高(P<0.05);而I/R组和DMSO组的LD和MDA含量、DAO活性、MPO活性、15-F2t-iso-prostane浓度、ET-1浓度及TXB2浓度均显著升高,p-JAK2及p-STAT3蛋白表达量也显著升高,SOD活性显著降低(P<0.05)。与I/R组和DMSO组比较,AG490组和RPM组的DAO活性、MPO活性、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指数、ET-1浓度、p-JAK2及p-STAT3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SOD活性则显著升高(P<0.05)。结论:JAK/STAT信号通路的激活参与了肠I/R所致的肠损伤的发生,其作用与促进氧化应激损伤、中性粒细胞的聚集和肠黏膜细胞凋亡有关。
李毅李坤河温仕宏李偲李云胜刘颖张旭宇姚溪刘克玄
关键词:JAK/STAT通路AG490雷帕霉素缺血再灌注损伤
肠远程缺血预处理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0年
近年来,利用机体自身抗损伤机制和耐受性从而提高机体自身保护能力的观点13益受到人们关注。自1986年Murry等提出心肌缺血预处理(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C)的概念后,后续研究表明缺血预处理是机体的一种内源性保护机制。
温仕宏姚溪刘克玄
关键词:远程缺血预处理心肌缺血预处理内源性保护机制
15-F2t-isoprostane在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评价异构前列腺素15-F21-isoprostane在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32只,体重230~255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4组(n=8):假手术组(S组)、肠缺血再灌注组(I/R组)、血栓烷A2(TXA2)受体拮抗剂SQ-29548组(SQ组)和二甲基亚砜组(DMSO组)。采用阻断肠系膜上动脉60min,再灌注120min的方法制备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SO组及DMSO组分别于夹闭肠系膜上动脉前30in腹部皮下注射SQ-29548或二甲基亚砜2μmol/kg。于再灌注120min时取肠段,观察肠粘膜形态学,并行Chiu评分,取肠粘膜组织,检测髓过氧化物酶(M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乳酸(LD)含量;采集动脉血样,检测血清二胺氧化酶(DAO)活性及15-F21-isoprostane、内皮素-1(ET-1)和血栓烷B2(TXB2)浓度。结果与S组比较,其余各组Chiu评分、DAO活性、15-F21-isoprostane及TXB2浓度均升高(P〈0.05),SQ组LD和MDA含量、MPO和SOD活性及ET-1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I/R组比较,SO组Chiu评分、LD含量、DAO和MPO活性及ET-1浓度降低,SOD活性升高(P〈0.05)。结论15-F21-isoprostane可通过激活TXA2受体,增加ET-1生成及促进中性粒细胞在肠粘膜聚集参与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
温仕宏李毅李偲李云胜刘颖黄文起刘克玄
关键词:再灌注损伤小肠
肠缺血再灌注对大鼠脑的影响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评价肠缺血再灌注对大鼠脑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成年SD大鼠64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2组(n=32):假手术组(S组)和肠缺血再灌注组(II/R组),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测定认知功能,随后II/R组采用夹闭肠系膜上动脉90min后再灌注的方法制备肠缺血再灌注模型,S组仅分离肠系膜上动脉,不夹闭。于再灌注2、6、12、24h时各组随机取8只大鼠,经心脏取血2ml后,取肠及脑组织,光镜下观察病理学结果,采用改良Chiu评分法评价肠粘膜损伤程度,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TNF—α和IL-6浓度,采用TUNEL法检测皮层脑组织细胞凋亡情况;于再灌注24h时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测试认知功能。结果S组大鼠肠及脑组织镜下结构未见异常,II/R组再灌注6h后可见明显肠道和脑损伤。与S组比较,II/R组再灌注2、6、12和24h时Chiu评分、血浆TNF-α及IL-6浓度升高,再灌注6、12和24h时细胞凋亡数增加,再灌注24h时大鼠潜伏期、游泳距离增加,穿越平台次数减少(P〈0.05或0.01),游泳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诱发大鼠脑损伤,引起认知功能减退,可能与炎性介质的释放及神经细胞凋亡有关。
周军黄文起李偲吴贵云李云胜温仕宏雷万龙刘克玄
关键词:再灌注损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