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2010ZDAXM008)

作品数:6 被引量:196H指数:5
相关作者:黄贤金揣小伟钟太洋彭佳雯赵雲泰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国土资源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土资源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经济管理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碳排放
  • 1篇地价
  • 1篇循环经济
  • 1篇中国能源
  • 1篇水环境
  • 1篇水环境质量
  • 1篇碳排放强度
  • 1篇土地利用
  • 1篇能源
  • 1篇农村
  • 1篇农村集体建设
  • 1篇农村集体建设...
  • 1篇主体功能区
  • 1篇协调发展
  • 1篇空间自相关
  • 1篇环境质量
  • 1篇基准地价
  • 1篇集体建设用地
  • 1篇建设用地
  • 1篇功能区

机构

  • 6篇南京大学
  • 1篇华北水利水电...
  • 1篇江苏省社会科...
  • 1篇国土资源

作者

  • 6篇黄贤金
  • 3篇揣小伟
  • 2篇钟太洋
  • 2篇陈志刚
  • 2篇赵雲泰
  • 2篇彭佳雯
  • 2篇赵荣钦
  • 1篇赖力
  • 1篇高珊
  • 1篇孙宇杰
  • 1篇徐慧
  • 1篇张墨逸
  • 1篇王婉晶
  • 1篇许益林

传媒

  • 1篇环境科学
  • 1篇地域研究与开...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经济地理
  • 1篇生态经济
  • 1篇地理科学

年份

  • 3篇2012
  • 3篇201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社会经济与水环境质量协调发展研究被引量:11
2012年
社会经济与水环境的协调发展是未来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利用江苏省社会经济统计数据、环境统计数据,分析了江苏省过去十年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以及水环境演变趋势,并量化研究了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立了回归方程;分别设计了三种不同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比较分析了不同模式对江苏省未来水环境产生的影响,结果显示:在保证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上,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并削减重点污染行业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保护水环境,是比较理想的发展模式。
揣小伟黄贤金王婉晶孙宇杰
关键词:水环境协调发展
基于DEA的中国农地非农化效率及其变化被引量:22
2011年
基于DEA和Malmquist TFP指数模型方法研究分析2000~2008年我国省域和区域层面农地非农化效率及其变化,为优化土地利用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1)省域层面各项平均效率水平一般,超过80%的省份农地非农化综合效率未达到有效状态;(2)农地非农化效率总体呈现东部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状态,区域差距呈现缩小趋势;(3)农地非农化平均综合效率的提升主要源于纯技术效率的贡献,而生产效率的明显改善得益于技术进步;(4)东部和东北地区农地非农化综合效率有所下降,中西部地区综合效率呈现上升趋势,西部地区上升显著。通过研究发现:现阶段我国农地非农化存在要素资源的利用不充分现象,效率提升潜力较大;西部地区农地非农化规模集聚能力与其他地区差距较大;东部地区存在农地非农化效率损失;虽然中西部地区农地非地化效率变化提升明显,但能否成为农地非农化指标增加的依据还值得进一步探讨。
赵雲泰黄贤金陈志刚彭佳雯
关键词:DEAMALMQUISTTFP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基准地价初步研究——以安徽省良玉村为例被引量:27
2012年
以安徽省良玉村为例,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地价内涵、估价方法、地价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并从6个方面选取了影响土地价格最为密切的17个因子,采用层次分析法定级,其定级综合分值位于0.35—0.65之间,土地等级被划分为四个,主要评价单元属于二级水平。考虑集体建设用地的特点,采用收益还原法、成本逼近法、市场比较法计算样点地价,并采用平均值法分别确定商业用地、住宅用地、工业用地的基准地价。结果表明:对于商业用地和住宅用地,一级土地和二级土地之间的价格差异最大,其余各级土地之间的地价差异依次递减,表明土地质量越好,价格反映越敏感。同级土地价格变化范围的差异:商业用地价格级差大于住宅用地,住宅用地大于工业用地,表明与城镇建设用地相同,集体建设用地地价对土地质量敏感性的反应也是商业用地>住宅用地>工业用地。
揣小伟黄贤金许益林
关键词:集体建设用地基准地价
1999~2007年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强度空间演变特征被引量:75
2011年
采用Theil指数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研究1999~2007年国家、区域和省际层面能源碳排放强度特征、区域差异水平和空间格局演变.结果表明,①1999~2007年,全国能源碳排放总量从0.91 Gt逐年上升至1.83 Gt,碳排放强度从0.83t.万元-1震荡下降至0.79 t.万元-1;②八大经济区域碳排放强度呈现三级分化趋势,东北、黄河中游和大西北地区历年碳排放强度均在1.0 t.万元-1以上;北部沿海、长江中游和大西南地区碳排放强度在0.7~1.0 t.万元-1之间;东部和南部地区碳排放强度在0.32~0.51 t.万元-1之间;③Theil指数分析表明区域内部碳排放强度水平相近,区域之间的碳强度分化是全国总体差异扩大的主要原因;④全局自相关Moran'sⅠ值从0.19上升至0.25,表明省域之间碳排放强度呈现正相关的空间集聚分布;碳强度的"冷点"区相对稳定,主要集中在东部和南部沿海地区;"热点"区从大西北转至黄河中游和东北地区.⑤碳排放强度的空间差异与区域资源禀赋、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和能源利用效率等因素密切相关.区域差异和空间自相关关系的探讨有助于深入了解我国能源碳排放强度的空间异质性和格局演变,也为国家制定差异化的区域碳减排目标和碳排放调控政策提供有益参考.
赵雲泰黄贤金钟太洋彭佳雯
关键词:碳排放强度THEIL指数空间自相关
基于主体功能区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推动不同主体功能区的循环经济发展是转变我国地区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一。以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与禁止开发区四大类型主体功能区为基础,根据各地方循环经济的具体实践,归纳不同区域范围内循环经济发展的类型、动力、特点及未来方向,并针对经济水平、资源禀赋等差异进一步细分为8种循环经济模式,有助于循环经济生产方式与国家宏观空间格局的适应与融合。
高珊黄贤金赵荣钦徐慧
关键词:主体功能区循环经济
南京大学土地利用碳排放研究进展被引量:58
2012年
土地利用是低碳经济和碳排放研究的重要切入点,也是进行碳排放调控的重要工具之一。开展土地利用碳排放研究,有助于从土地利用规划、产业结构调控及国土开发与整治等领域全面引导经济社会的低碳发展。2007年以来,南京大学在国内地理学界较早开展了土地利用碳排放研究,研究进程主要包括两个阶段:区域不同尺度碳排放核算及驱动机制研究、土地利用及其变化的碳排放效应及优化调控研究。经过文献梳理与分析,从区域碳排放核算、因素分析及减排潜力研究、土地利用及其变化的碳排放效应研究、区域土地利用及产业空间的碳足迹分析、面向低碳目标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城市系统碳循环及其土地调控研究等方面对南京大学土地利用碳排放的主要研究方向进行了总结和评述;结合南京大学学科发展优势,提出了土地利用碳排放研究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典型产业区碳排放研究、城市改造和环境设计与碳排放的关系研究、城市功能区碳排放研究、低碳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与应用、区域碳排放的土地调控机制与方法体系研究等。
赵荣钦陈志刚黄贤金钟太洋揣小伟赖力张墨逸
关键词:土地利用碳排放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