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03044503)

作品数:4 被引量:37H指数:3
相关作者:完海鹰张永生周涛吴坤悌刘玲更多>>
相关机构:合肥工业大学海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安徽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建筑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4篇半刚性
  • 3篇顶底角钢
  • 3篇双腹板
  • 3篇角钢
  • 3篇腹板
  • 3篇半刚性节点
  • 2篇滞回
  • 2篇滞回性能
  • 2篇静力
  • 2篇钢结构
  • 1篇低周
  • 1篇低周疲劳
  • 1篇地震
  • 1篇地震作用
  • 1篇应力应变
  • 1篇应力应变分析
  • 1篇受力
  • 1篇受力机理
  • 1篇拟静力
  • 1篇拟静力试验

机构

  • 5篇合肥工业大学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海南省气象科...

作者

  • 5篇完海鹰
  • 2篇张永生
  • 1篇黄光瑞
  • 1篇陈庭甫
  • 1篇程晓艳
  • 1篇周涛
  • 1篇张庆国
  • 1篇曹靖
  • 1篇陈剑波
  • 1篇阎红伟
  • 1篇刘玲
  • 1篇吴坤悌

传媒

  • 2篇钢结构
  • 1篇合肥工业大学...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6
  • 3篇2004
  • 1篇200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抗弯钢框架的低周疲劳性研究
通过分析抗弯钢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低周疲劳性能以及研究了各种参数对疲劳性能所产生的影响,讨论出现该疲劳性能的成因;并在此基础上建议了一种适用于受地震作用的钢结构的疲劳预测方法。该方法可以作为钢结构抗震设计的疲劳极限状态...
完海鹰陈剑波
关键词:低周疲劳地震作用钢结构
文献传递
双腹板、顶底角钢半刚性节点在周期荷载作用下的实验研究
连接节点在荷载作用下的荷载-变形曲线是其受力性能的综合反映,为此通过对双腹板、顶底角钢半刚性节点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研究该连接在周期荷载作用下的破坏机理,获得有关的性能参数,绘出该连接的弯矩—转角滞回曲线,研究试件在加载...
完海鹰曹靖
关键词:拟静力试验滞回性能
文献传递
半刚性节点研究综述及展望被引量:18
2006年
随着钢框架体系的广泛应用,其理论设计体系的研究更显突出,其中梁柱连接节点的半刚性连接是最重要的部分。《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中对半刚性连接提出了条文要求,但没有必要的理论支持。目前,关于半刚性节点的理论研究落后于工程实践,急待形成设计的理论体系,特别是需要建立弯矩和转角的本构方程用于工程设计。结合国内其他单位的研究成果,把本课题组从2000年至今5年来对半刚性理论与试验的研究进行总结分析,以推动实用理论的发展。
完海鹰周涛
关键词:半刚性节点初始刚度滞回性能
高层钢结构双腹板、顶底角钢半刚性连接的研究被引量:7
2003年
对高层建筑钢结构中采用的双腹板、顶底角钢半刚性连接进行了静力加载实验研究;针对不同尺寸的构件,研究了顶底角钢、腹板角钢、梁翼缘和腹板在荷载作用下的应力情况,确定了该种连接在静力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性能及破坏模式,得到了其M—θ曲线、极限承载能力Mu、极限转角、初始刚度Kl,初步分析了影响该种连接静力性能的因素以及影响程度。
阎红伟完海鹰程晓艳张永生
关键词:钢结构双腹板顶底角钢半刚性连接破坏模式静力性能
双腹板、顶底角钢半刚性节点试验与应力应变分析被引量:1
2004年
研究连接的受力性能并确定计算模型是研究半刚性节点的基础。为此对双腹板、顶底角钢半刚性节点的试验数据进行分析 ,绘出试件各组合件关键点的荷载 -应变关系曲线。荷载 -应变关系曲线是分析各细部的受力变形特征和试件在加载过程中受力缺陷 (如扭转 )的有效手段。通过数据分析 ,阐述了试件各组合件在静力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机理 ,验证了节点的计算模型 ,为进一步研究半刚性节点提供依据。
张永生完海鹰
关键词:半刚性节点腹板细部受力机理角钢应力应变分析
合肥城市发展对热岛强度的影响被引量:11
2008年
城市热岛强度与城市发展关系密切。以合肥市为研究对象,利用趋势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方法系统分析了合肥城市热岛变化及与城市发展的关系,结果表明:合肥城市热岛显著,年际变化总体呈上升趋势,平均值为0.58℃,变化速率为0.194℃/10 a;季节变化表现为冬季最强,夏季最弱,春、秋介于两者之间,热岛强度增长速率大小顺序依次是:冬季>秋季>春季>夏季,分别为0.1、0.081、0.068和0.049℃/10 a;同时选出9个城市发展指标,计算得出合肥城市发展的综合指标LU,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合肥城市发展与城市热岛强度之间的最佳回归模型为:y=0.563-0.027x+0.001x2-1.1E-05x3(相关系数R=0.8405,F=22.387)。
刘玲吴坤悌黄光瑞陈庭甫张庆国
关键词:城市发展城市热岛主成分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