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490260) 作品数:19 被引量:370 H指数:10 相关作者: 石广玉 石晓勇 高会旺 祝陈坚 张传松 更多>> 相关机构: 中国海洋大学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生物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理学 更多>>
深圳大气降水的化学组成特征 为了了解近年来深圳降水的化学特征与大气污染状况,连续2a采集了深圳降水样品,分析其化学组分。结果表明,和北京等中国北方内陆城市相比,深圳降水中离子浓度比较低,但降水的酸化程度和酸化频率非常高,雨量加权pH值在2004年和... 牛彧文 何凌燕 胡敏关键词:大气降水 PH值 化学组分 有机酸 文献传递 春季黄海溶解氧的平面分布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初探 被引量:27 2007年 通过对中国SOLAS计划2005年3月航次所获取的溶解氧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了黄海温度、盐度、溶解氧的平面分布,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溶解氧与盐度、温度等化学水文要素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春季黄海溶解氧的含量范围在10.16~13.71mg/L,平均为(12.07±1.03)mg/L,平面分布特征为:西部近岸较高,东部外海较低,北黄海较高,南黄海低,表中底三层分布比较均匀,等值线呈东北西南走向。(2)春季,影响黄海外海海域溶解氧分布的主要因素为温度和盐度,近岸的溶解氧分布主要受温度控制,与盐度无关。 宋国栋 石晓勇 祝陈坚关键词:溶解氧 春季 影响因素 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土壤和水系沉积物国家标准物质中砷 被引量:16 2009年 用王水浸提法和硝酸-高氯酸-氢氟酸混合酸消解法处理样品,原子荧光光度光谱法测定土壤和水系沉积物国家标准物质样品中的砷。方法检出限为0.02 mg/kg。两种前处理方法砷的测定值与标准值相符,均可以满足土壤和水系沉积物样品中砷含量的测定要求。单纯测定样品中砷含量时,王水浸提法更好;如果在测定砷同时还要测定其他元素,则可以选用混合酸消解法。 郭敬华 马辉 王水锋关键词:样品前处理 原子荧光光谱法 砷 水系沉积物 海气CO_2通量与涡动相关法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2006年 海气CO2交换速率及通量的测定、估算是碳循环研究的重要内容。测定、估算海气CO2交换速率及通量有多种方法,但都有其局限性,准确定量海气碳通量的大小仍是碳循环研究的热点问题。当前应用最广泛的海气界面分压差法需要通过间接手段测定海气交换速率,交换速率和风速的关系基于经验公式,不确定性较大;而涡动相关法(eddy covariance/eddy correlation)是一种直接测量方法,理论上不需要任何经验参数,在近年来取得较大进展。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CO2海气交换速率及通量的测定、估算方法的研究进展,并对各种方法的原理、应用、优缺点进行了分析,着重介绍了涡动相关法测量CO2通量的原理、国内外研究现状、相对传统方法的优缺点以及发展前景等,对未来海气CO2交换速率及通量研究发展趋势和研究方法作了展望。 鲁中明 戴民汉关键词:二氧化碳 海气交换 通量 海洋初级生产力的卫星遥感 被引量:7 2005年 从海水的光学特性入手,依据卫星探测海洋初级生产力的基本原理,详细讨论了大气校正过程,并较为全面地阐述了现有的一些海洋初级生产力模式。通过列举个例对这些模式进行分类讨论,并对模式应用中的一些问题作出了分析和讨论,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的方向。 檀赛春 石广玉关键词:海洋初级生产力 光学特性 大气校正 铜对两种海洋蓝藻的毒性效应研究 被引量:1 2010年 运用急性毒性实验方法,根据实验结果采用概率单位法确定了Cu抑制Synchococcussp1 QD和Synchococcussp2 QD两种蓝藻生长的48 h和96 h半效应浓度(48 h-EC50和96 h-EC50),并对各剂量方程进行了X2检验,结果真实可信。研究结果表明,Cu对藻类的抑制效应随Cu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Cu对S.sp1 QD生长的48 h-EC50和96 h-EC50均大于S.sp2QD,Cu与不同藻细胞的亲和性不同是导致其抑制两种蓝藻生长毒性差异的主要原因。 徐宗军 董树刚 吴以平 杨世民关键词:蓝藻 半抑制浓度 CU 毒性效应 深圳大气降水的化学组成特征 被引量:68 2008年 为了了解近年来深圳降水的化学特征与大气污染状况,连续2 a采集了深圳降水样品,分析其化学组分.结果表明,与北京等中国北方内陆城市相比,深圳降水中离子浓度比较低,但降水的酸化程度和酸化频率非常高,雨量加权pH值在2004年和2005年分别为4.48和4.68,酸化频率分别为88%和91%,降水酸化严重;相对中国内陆酸雨城市,深圳降水中SO42-对雨水酸性贡献相对较低,而NO3-和Cl-对雨水阴离子总量及降水酸性的贡献相对较大;Cl-和Na+对雨水阴阳离子的贡献较高,深圳降水受海洋的影响显著;SO42-、NO3-、NH4+等二次组分在雨水中占有很高比例,三者之和超过离子总量的40%,表明深圳大气环境中二次污染突出;降水中不同组分的来源差别较大,Cl-、K+、Na+主要来自海洋源,而SO42-、NO3-、Ca2+、Mg2+主要来自非海洋源;甲酸、乙酸和乙二酸是深圳降水中主要的有机酸,三者之和在2004年和2005年分别占检测到的有机酸总量的94%和99%. 牛彧文 何凌燕 胡敏关键词:大气降水 PH值 化学组分 有机酸 长江口外亚硝酸盐高值现象的形成机制 被引量:1 2010年 2006年6~7月对东海长江口及外海海域的调查数据显示,在所调查海域范围内32°N附近122°E~126°E之间存在NO2-N高值现象,NO2-N浓度最大值可达到2.38μmol/dm3,水深位于10 m以下。结合历史资料及不同季节调查数据分析:NO2-N高值现象春夏季存在,秋冬季消失。本文通过对NO2-N与温度、盐度、溶解氧、pH、表观耗氧量、颗粒有机碳及叶绿素之间的关系分析NO2-N高值现象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温度、盐度、密度跃层的存在是形成NO2-N高值现象的必要条件,亚硝化过程是NO2-N高值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秋冬季节强风的搅拌作用使NO2-N垂直分布中跃层现象消失,从表到底NO2-N浓度相近,但秋季浓度水平仍较高;冬季则恢复到正常水平。 张辉 石晓勇 张传松 宋国栋关键词:亚硝化 南黄海东部海域浮游生态系统要素季节变化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17 2006年 利用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垂直一维物理-生物耦合模式模拟研究了南黄海东部海域浮游生态系统要素垂直分布的季节变化。物理亚模型为一维POM模式(Princeton Ocean Model),基于文献结果对垂直混合系数Kh和Km进行了调整;生态亚模型为ERSEM模式(Eu-ropean Regional Sea Ecosystem Model),主要考虑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细菌、底栖碎屑和营养盐(氮、磷、硅)等状态变量。模拟结果表明,浮游植物出现一年双峰的态势和夏季次表层叶绿素最大值的现象,春、秋季水华期间,表层叶绿素峰值分别为3.25 mg/m3和0.71 mg/m3。浮游动物和细菌在春季水华后表层出现峰值,分别为143.6 mg C/m3和23.55 mg C/m3。硝酸盐、磷酸盐和硅酸盐的垂直分布均在5-11月呈现表层浓度低、底层浓度高的分布。通过计算碳通量可以看出,在春、夏季,浮游植物对无机碳的摄取量分别为58.944 g C.m-2.quarter-1和68.276 g C.m-2.quarter-1,高于细菌对非生命有机碳的摄取。在冬季,细菌对非生命有机碳的摄取超过浮游植物对无机碳的摄取量。浮游动物在冬季主要摄食细菌,占71%;春、夏季主要摄食浮游植物,可达67.5%。浮游植物对碳的释放主要是以DOC的形式,约占90%。 夏洁 高会旺关键词:生态系统生态学 海洋生态系统 数值模拟 亚洲沙尘的远距离输送及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37 2009年 亚洲沙尘是全球沙尘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环境效应已得到广泛关注,但至今对亚洲沙尘输送/沉降—海洋生态系统响应—辐射活性气体海气交换—间接气候效应这一过程的认识却是非常初步的。亚洲沙尘存在3个主要源区,对其排放强度的认识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亚洲沙尘可以通过长距离输送而影响到广大的北太平洋,其传输路径和影响范围决定于沙尘的来源、粒子谱分布与大气环流特征等因素。沙尘沉降是海洋营养物质和污染物质的来源之一,但沉降通量的估算结果仍有待进一步验证,而对海洋生态系统的作用机制及其反馈还缺乏足够的了解。论文在综述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亚洲沙尘与海洋生态系统"(Asian Dust and Ocean EcoSystem,ADOES)研究计划的科学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 高会旺 祁建华 石金辉 石广玉 冯士筰关键词:海洋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