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KJCX-4)
- 作品数:22 被引量:231H指数:10
- 相关作者:王昌燧毛振伟胡耀武朱剑冯敏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理学化学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 汝瓷成分的线扫描分析被引量:20
- 2002年
- 用SRXRF技术对汝瓷断面从釉到胎进行了十一种元素含量的线扫描分析 ,结果表明 :在汝瓷胎、釉之间的确存在一个元素含量与两者相差很大的中间层。我们认为这是汝瓷在烧制过程中 ,瓷釉在形成玻璃态的同时渗入了瓷胎表面而形成的 ,这个中间层在实体光学显微镜上能明显看出而在偏光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看不到。此工作不仅有助于研究汝瓷的结构和烧造工艺 。
- 朱剑毛振伟杨益民冯敏王昌燧孙新民郭木森黄宇营何伟
- 关键词:SRXRF汝瓷线扫描分析中间层考古汝窑
- 核分析技术在古陶瓷中的应用研究
- 古陶瓷是用瓷土加工后烧制的,它携带着的产地信息和反映古代不同时期加工工艺的年代特征,是分析和研究古陶瓷的科学依据.根据现代核分析技术的功能,阐述了它在古陶瓷研究中可发挥的作用和应用前景.
- 冯松林徐清冯向前雷勇程琳汪燕青
- 关键词:核分析技术古陶瓷
- 文献传递
- 宗日遗址人骨的稳定同位素分析被引量:43
- 2006年
- 利用C和N稳定同位素分析方法研究了青海宗日遗址先民的食谱,探讨了先民的经济模式以及食谱变化趋势。所有人骨骨胶原中的C,N含量以及C/N摩尔比,均表明样品保存较好,可用作食谱分析。骨胶原的1δ3C值和1δ5N值分析显示,先民主要以C4类植物为食,也摄取一定量的肉食,反映了以粟、黍等为主食而渔猎为辅的生活方式。性质未明墓葬与宗日墓葬之间存在的较大食谱差异,可能与其来自不同文化密切相关。宗日遗址在发展过程中,先民食谱中C4植物增加而肉食类减少,反映了农业加狩猎采集的混和经济模式向稳定农业模式转变的趋势。
- 崔亚平胡耀武陈洪海董豫管理翁屹王昌燧
- 关键词:稳定同位素分析
- 邛崃窑彩绘瓷彩绘工艺的SRXRF研究被引量:2
- 2006年
- 邛崃窑彩绘瓷的彩绘技法,是考古学家和陶瓷专家十分关心而又长期争论、至今未有定论的问题。文章采用SRXRF方法,对邛崃窑古瓷残片剖面进行了线扫描分析,着重探讨了彩料与瓷釉的相对关系,结果发现古代邛崃窑彩绘瓷器中既有釉上彩又有釉下彩,这对我国古代瓷器彩绘工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栾天毛振伟王昌燧
- 关键词:SRXRF线扫描分析
- 山东滕州西宫桥遗址人骨的线扫描分析被引量:3
- 2006年
- 采用SEM-EDS技术,分析了山东滕州西宫桥遗址出土的古代人骨。其骨组织的显微结构分析指出,成岩作用业已严重破坏了骨骼的哈佛氏系统结构。而骨剖面线扫描分析显示,骨剖面上的元素分布具有明显的差异,表明骨内外表面与中间部分的元素发生了富集或流失。该结果将对古代人类食谱分析的样品预处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胡耀武何德亮董豫王昌燧高明奎兰玉富
- 关键词:成岩作用SEMEDS
- 不同窑口古代青瓷产地特征的中子活化分析被引量:5
- 2005年
- 产地属性是科学鉴别遗址和墓葬中出土的古陶瓷产地的重要依据. 用仪器中子活化 (IN AA)有损分析了浙江寺龙口越窑、江西洪州窑和陕西耀州窑出土的古瓷碎片样品. 通过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 结果表明 3个窑口古瓷的元素组成具有各自的特征, 它们之间具有可以区分的依据, 寺龙口越窑与南方江西洪州窑的制胎原料关系较近, 与北方陕西耀州窑的关系较远. 这些试验结果将为古陶瓷地研究提供重要参数.
- 冯松林范东宇冯向前徐清程琳雷勇权奎山沈岳明张文江禚振西
- 关键词:古瓷耀州窑越窑古陶瓷
- 南宋低岭头窑青瓷与传统越窑青瓷和汝瓷关系的研究被引量:7
- 2008年
- 朱守梅毛振伟冯敏朱剑王昌燧沈岳明张仕定
- 关键词:越窑青瓷汝瓷南宋陶瓷工艺北宋时期
- 秦陵兵马俑矿料来源及烧结方式的初步研究被引量:6
- 2003年
- 岩相分析结果表明,兵马俑是夹砂陶。对这类陶器的产地分析,需做特殊处理,以去除陶胎中与粘土原料无关的沙粒。利用ICP-AE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技术测定兵马俑陶片中纯粘土部分的化学成分,并进行统计分析,其结果支持兵马俑原料取自骊山地区的看法。四块兵马俑残片的烧成温度数据高低相差260℃,不排除个别俑在开放状态下烧制的可能。
- 单洁周娟作王昌燧邱平张仲立朱君孝张颖岚
- 关键词:秦陵兵马俑岩相分析烧成温度
- 能量色散X射线探针技术对汝瓷成分的线扫描分析被引量:25
- 2003年
- 用能量色散x射线探针技术对汝瓷残片的剖面从釉到胎进行了主要成分含量的线扫描分析,结果表明:在釉胎之间的确存在一个中间层,在这中间层各元素从釉的含量变化到胎的含量,而且这种变化是连续的,每个元素含量变化的起点与终点略有不同,变化曲线也不一样.这是在汝瓷烧制过程中,瓷釉在形成玻璃态的同时渗入了瓷胎表面而形成的,这与在实体光学显微镜上能明显看出而在偏光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下看不到此中间层的情况相符合.
- 梁宝鎏毛振伟李德卉朱剑冯敏杨益民孙新民郭木森王昌燧
- 关键词:汝瓷线扫描分析中间层烧成温度呈色机理古陶瓷
- 陕西西岳庙古琉璃胎料来源的INAA研究及多元统计分析
- 用仪器中子活化分析研究了陕西立地坡明代地层和陕西西岳庙宋、元、明、清早期、清晚期4个地层出土的古琉璃胎中的主量和微量元素,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陕西西岳庙从宋到清早期古琉璃胎料很稳定,其原料可能来自本地...
- 程琳冯松林吕智荣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