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BYY086)

作品数:11 被引量:49H指数:4
相关作者:叶建军更多>>
相关机构:温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温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9篇糅合
  • 9篇句式
  • 3篇词汇化
  • 3篇V
  • 3篇X
  • 2篇语法化
  • 2篇同一性
  • 2篇主观
  • 2篇主观性
  • 2篇问句
  • 2篇法化
  • 2篇NP
  • 2篇Y
  • 1篇动因
  • 1篇询问
  • 1篇疑问句
  • 1篇疑问句式
  • 1篇语言接触
  • 1篇语义
  • 1篇语义范畴

机构

  • 11篇温州大学

作者

  • 11篇叶建军

传媒

  • 3篇通化师范学院...
  • 2篇古汉语研究
  • 2篇中国语文
  • 1篇语文研究
  • 1篇宁夏大学学报...
  • 1篇语言科学
  • 1篇汉语学报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 6篇2014
  • 2篇2013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X胜似Y”的来源、“胜似”的词汇化及相关问题被引量:32
2013年
"X胜似Y"最早见于宋代,是由差比句式"X胜Y"与平比句式"X似Y"糅合而成的,用以表达递进。在韵律制约、语义范畴变化、用频较高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糅合句式"X胜似Y"中的"胜似"最迟在南宋末期已词汇化了。从元代汉语直至现代汉语,"胜似"基本上表示差比,极少表示平比,差比义逐渐规约化了。伴随着"胜似"的词汇化,平比动词"似"语法化为引出差比对象的介词。由于类化机制的作用,糅合句式"X胜如Y"中的"胜如"也发生了词汇化,"如"也发生了语法化。句式糅合不仅会致使某个结构发生词汇化,而且会引起此结构中某个词语发生语法化,使之产生新的义项。
叶建军
关键词:词汇化语法化类化
从句式“拒不V_双”看“拒不”的词汇化倾向被引量:2
2014年
在现代汉语中句式"拒不V_双"使用频率极高,呈现出日益兴盛的趋势。在韵律和谐规则、高频使用、句式义影响等因素共同作用下,韵律词"拒不"有强烈的词汇化倾向。"拒不"与"拒绝"在句法功能上、主观性程度上存在明显的差异,"拒不"只能带谓词性宾语,且主观性极强。
叶建军
关键词:句式
“果真”的词汇化及其语法化被引量:2
2015年
"果真"先由一个句法结构词汇化为语气副词,再由语气副词语法化为假设连词。语气副词"果真"来源于糅合句式"(S)果真VP"中的语气副词"果"与"真"组合而成的跨层结构。"果真"词汇化为语气副词的动因是韵律规则、高频使用,机制是重新分析。语气副词"果真"不仅可以用于现实句,还可以用于虚拟句。在省略假设标记的虚拟句"(S)果真VP"中,语气副词"果真"吸收并逐渐固化了假设义,具有了假设连词的关联功能。"果真"由语气副词语法化为假设连词的动因是高频使用,机制是语境吸收。直至现代汉语,假设连词"果真"的语法化仍不彻底。
叶建军
关键词:词汇化语法化
“果不(其)然”的形成及其演变被引量:15
2016年
"果不其然"与"果不然"最早均出现于明末清初,均属于确认事实义句式。"果不(其)然"是由肯定形式的确认事实义陈述句式或感叹句式"果(其)然"与否定形式的确认事实义反诘句式"不其然乎"类糅合而成的,糅合的动因是凸显交互主观性。"果不(其)然"逐渐丧失反诘语气,成为确认事实义陈述句式或感叹句式,其中的"不"成了一个羡余的否定成分。到了现代汉语,"果不然"有副词化倾向,不过其词汇化程度不高。
叶建军
关键词:交互主观性副词化
《琵琶记》中是非问句的类型与特点
2014年
《琵琶记》中是非问句根据疑问程度可分为询问句、测度问句、反诘问句三类。是非询问句大多数使用疑问标记,即疑问语气词"么"、"那"、"乎",其中近代汉语新兴的"么"用频最高。是非测度问句只使用近代汉语新兴的测度疑问副词"莫是"、"莫不"、"莫不是"、"敢"、"敢是",句末不使用疑问语气词"么"。是非反诘问句大多数使用疑问标记,即近代汉语新兴的反诘副词"终不然"、"难道"及古已有之的反诘副词"岂"、"可"。《琵琶记》中还有一类特殊的是非问句,属于句式糅合现象,其是由是非询问句与否定陈述句糅合而成的。
叶建军
关键词:《琵琶记》是非问句询问反诘糅合
元代“因X(的)上头”类句式的普遍性与来源被引量:2
2018年
原因句式"因X(的)上头"类最初出现于元代,在反映元代语言面貌的文献中使用较为普遍,在非纯汉语文献和纯汉语文献中均有用例,尤其是在非纯汉语文献中用例更多。原因句式"因X(的)上头"类是在蒙古语与汉语接触背景下,由汉语前置词原因句式"因X(上)"类与蒙古语后置词原因句式的直译式或复制式"X(的)上头"类糅合而成的。糅合句式"因X(的)上头"类可以看作元代语言的鉴别标记。
叶建军
关键词:元代语言接触糅合
“被NP_施将/把NP_受VP”的生成机制与动因被引量:1
2014年
"被NP施将/把NP受VP"是近代汉语中出现的一种特殊句式,一般表示消极义。"被NP施将/把NP受VP"的生成机制是糅合,其由被动句式"(NP受)被NP施VP"与处置句式"NP施将/把NP受VP"糅合而成。"被NP施将/把NP受VP"的生成有必然性动因,即强化言者的主观性;也有或然性动因,即保持话题的同一性。
叶建军
关键词:被动句式主观性同一性
句式“X胜如Y”的形成及其演变被引量:2
2013年
句式"X胜如Y"最早见于宋代,是由差比句式"X胜Y"与平比句式"X如Y"糅合而成的。糅合句式"X胜如Y"的生成动因是递进的语用目的。当X与Y属于不同语义范畴时,"X胜如Y"的平比义更为显著;反之,"X胜如Y"的差比义更为显著。最迟在南宋末"X胜如Y"的差比义已规约化,到了现代汉语其差比义规约化程度更高。
叶建军
关键词:糅合语义范畴
从相关句式看“拒不V_双”的来源被引量:1
2014年
"拒不V双"是现代汉语中一种常见句式,其与"拒而不V单""拒不V单(O单)""拒O单不V单(O单)"及"拒绝不V单""拒绝不V双"属于同源句式,它们之间有着直接或间接的源流关系。"拒不V双"等句式在语义上均表示否定,它们均是由两个语义相近的否定句式糅合而成,糅合的动因是兼顾事件的客观性与行为的主观性。汉语句式糅合现象往往具有系统性。
叶建军
“被NP_施VPNP_受”的生成机制与动因被引量:9
2014年
近代汉语中具有被动意义的所谓零被句"被NP_施VPNP_受"往往表示消极义。从句式糅合的基本原则、同义句式的比较、主语羡余句式"NP_受被NP_施VPNP_受"的生成三个视角可以看出,"被NP_施VPNP_受"的生成机制是糅合,即由被动句式"(NP_受)被NP_施VP"与主动句式"NP_施VPNP_受"糅合而成。如果言者大脑中先浮现"(NP_受)被NP_施VP",后叠加"NP_施VPNP_受",那么"被NP_施VPNP_受"的生成动因是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反之,其生成动因是凸显言者的主观性,同时还有可能是保持话题的同一性。
叶建军
关键词:完整性主观性同一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