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276166)

作品数:12 被引量:50H指数:5
相关作者:王树荣朱玲君王誉蓉王相宇尹倩倩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浙江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理学化学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动力工程及工...
  • 3篇化学工程
  • 3篇理学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4篇生物油
  • 4篇生物质
  • 3篇热解
  • 3篇PYROLY...
  • 2篇蒸馏
  • 2篇汽油
  • 2篇裂化
  • 2篇分子蒸馏
  • 2篇SEPARA...
  • 2篇HZSM-5
  • 2篇催化
  • 2篇催化剂
  • 2篇BIO-OI...
  • 1篇选择性
  • 1篇乙醇
  • 1篇乙酸
  • 1篇乙酸甲酯
  • 1篇载体催化剂
  • 1篇制氢
  • 1篇色谱

机构

  • 8篇浙江大学

作者

  • 7篇王树荣
  • 3篇朱玲君
  • 2篇王相宇
  • 2篇尹倩倩
  • 2篇王誉蓉
  • 1篇张力
  • 1篇邱坤赞
  • 1篇郭金凤
  • 1篇王海霞
  • 1篇郭文文
  • 1篇张帆
  • 1篇郭祚刚
  • 1篇茹斌
  • 1篇殷实

传媒

  • 3篇Chines...
  • 2篇工程热物理学...
  • 1篇太阳能学报
  • 1篇燃料化学学报
  • 1篇物理化学学报
  • 1篇Chines...
  • 1篇应用基础与工...
  • 1篇Chemic...
  • 1篇Scienc...

年份

  • 1篇2020
  • 3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生物炭载体催化剂的生物油重整制氢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本文以柳按生物质为原料,通过热裂解手段制得生物油及其副产物生物炭。通过化学活化对生物炭的表面性质进行改善。采用扫描电镜进行表征,研究表明活化炭经处理后的表面出现了大量孔隙结构。采用氮气物理吸附检测表明活化炭的孔结构主要集中在10 nm以下,4 nm附近。将活性金属Ni负载于活化后的生物炭上制得重整催化剂,并在生物油模化物重整制氢中表现出了良好的反应活性。尤其在高温段,在700℃时氢气产率接近100%。
张帆殷实冷富荣朱玲君王树荣
关键词:生物炭生物油重整氢气
Structural evolution of chars from biomass components pyrolysis in a xenon lamp radiation reactor
2017年
The structural evolution of the chars from pyrolysis of biomass components(cellulose, hemicellulose and lignin)in a xenon lamp radiation reactor was investigated. The elemental composi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C content increased at the expense of H and O contents during the chars formation. The values of ΔH/C/ΔO/Cfor the formation of cellulose and hemicellulose chars were close to 2, indicating that dehydration was the dominant reaction. Meanwhile, the value was more than 3 for lignin char formation, suggesting that the occurrence of demethoxylation was prevalent. FTIR and XRD analyses further disclosed that the cellulose pyrolysis needed to break down the stable crystal structure prior to the severe depolymerization. As for hemicellulose and lignin pyrolysis, the weak branches and linkages decomposed firstly, followed by the major decomposition. After the devolatilization at the main pyrolysis stage, the three components encountered a slow carbonization process to form condensed aromatic chars. The SEM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hree components underwent different devolatilization behaviors, which induced various surface morphologies of the chars.
Haizhou LinShurong WangLi ZhangBin RuJinsong ZhouZhongyang Luo
关键词:热解行为氙灯
不同蒸馏压力下的生物油分子蒸馏分离特性研究被引量:14
2013年
采用分子蒸馏分离技术对热敏性生物油在不同蒸馏压力下的分离特性进行了研究。经过分子蒸馏分离后,生物油被分离为蒸出馏分油与残留馏分油,蒸出馏分油的得率随着压力的下降而显著增大,在700 Pa时达到了56.50%(质量分数)。在馏分油的物理性质方面,蒸出馏分油富集了生物油内的大部分水分,残留馏分油内水分得到了较好的脱除,其中,700 Pa下残留馏分油的水分含量降至4.20%(质量分数)。结合生物油及馏分油的GC-MS分析结果,对乙酸、苯酚、糠醛以及左旋葡聚糖等生物油内典型化合物在不同蒸馏压力下的分布特性进行了研究,获得了相应化合物在分子蒸馏过程中的富集规律。结合分离因子评估模型对生物油内14种代表化合物的富集特性进行了量化评价。
王誉蓉王树荣王相宇郭祚刚
关键词:生物油分子蒸馏
生物油中乙酸和乙醇共裂化获取汽油产物的研究(英文)
2014年
Acetic acid was selected as the model compound representing the carboxylic acids present in bio-oil.This work focuses the co-cracking of acetic acid with ethanol for bio-gasoline production.The influences of reaction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on the conversion of reactants as well as the selectivity and composition of the crude gasoline phase were investigated.It was found that increasing reaction temperature benefited the conversion of reactants and pressurized cracking produced a higher crude gasoline yield.At 400°C and 1 MPa,the conversion of the reactants reached over 99%and the selectivity of the gasoline phase reached 42.79%(by mass).The gasoline phase shows outstanding quality,with a hydrocarbon content of 100%.
王树荣王誉蓉蔡勤杰郭祚刚
关键词:汽油生产产生物生物油乙醇反应温度
生物质热解机理及选择性调控研究
通过快速热解技术可将储量丰富的农林废弃生物质直接转化为易储运、能量密度高的液体燃料生物油。然而,粗生物油品质较低,无法直接高品位利用。生物质热解机理的深入认识可为后续反应器设计、热解过程优化以及后续提质改性提供理论指导。...
戴贡鑫
关键词:生物质热解机理量子化学催化热解
文献传递
生物油酸酮类模化物与乙醇在HZSM-5上共裂化制备生物汽油被引量:6
2014年
生物油酸类和酮类化合物具有较高的裂化活性,而使用分子蒸馏技术能将这些组分富集到蒸出馏分中,因此蒸出馏分相比原始生物油具有更好的裂化特性.为了模拟实际蒸出馏分的组成,本文将生物油模化物(羟基丙酮(HPO)、环戊酮和乙酸)进行配比混合,在固定床反应器上对其与乙醇的共裂化行为进行了研究,考察了不同反应温度和压力对混合反应物的转化率、粗汽油相的选择性和组成的影响.研究发现,当反应温度在340℃时,乙酸和乙醇的转化率分别仅为67.9%和74.4%,同时得到的油相产物中烃类含量仅为59.8%,并含有大量的含氧副产物.常压裂化同样生成了低品质的油相产物,同时油相选择性仅为10.8%.提高反应温度能促进反应物的转化,提高裂化过程中的脱氧效率,而提高反应压力对液体烃类的生成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400℃和2MPa时,酸类和酮类都有良好的裂化表现,反应物接近完全转化,粗汽油相选择性达到31.5%,且全部由烃类组成,其中芳香烃含量高达91.5%.此外,反应后催化剂表征和稳定性测试结果表明,催化剂在较长时间反应后会失活,但通过催化剂再生能够很好地恢复催化剂活性.
王树荣蔡勤杰王相宇张力王誉蓉骆仲泱
关键词:生物油分子蒸馏
基于TG-FTIR分析的柳桉热解特性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以柳桉生物质为原料,利用红外光谱(FTIR)对其结构进行表征,获得主要官能团的分布信息。随后利用热重红外联用技术(TG-FTIR)研究柳桉的热解行为。柳桉主热解阶段存在由纤维素热解造成的主失重峰以及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热解引起的两个肩状峰。同时引入双高斯分布活化能模型(DG-DAEM)对柳桉的热解动力学参数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其表观活化能主要分布在第一高斯区间。此外通过在线FTIR分析进一步探讨了典型小分子气体产物的生成和演变机理。
茹斌王树荣林海周孙武星骆仲泱
关键词:生物质热裂解TG-FTIR
生物质经甲醇法和费托法制取汽油的生命周期评价被引量:6
2015年
对生物质费托(BIO-STG)法制汽油和生物质甲醇(BIO-MTG)法制汽油进行清单分析和生命周期评估,并在选取相同边界的前提下,比较两种方法制汽油的生命周期排放和能耗。两种方法的全球变暖潜值在计入生长过程吸收CO2的前提下均为负值,相差不大。其他生命周期排放的评价指标由于设计流程的相似性相差较小。在生命周期排放水平相近的前提下,处理相同质量的生物质秸秆,BIO-MTG法的总能耗比BIO-STG法高,BIO-MTG法的产油率比BIO-STG法高约14%,最终前者的单位能耗比后者略低。
郭金凤王树荣尹倩倩朱玲君骆仲泱
关键词:生物质甲醇制汽油费托合成生命周期评价
Cu/SiO_2催化剂结构对乙酸甲酯加氢性能的影响被引量:6
2015年
采用尿素水解法制备了Cu/Si O2催化剂,探究其用于乙酸甲酯(MA)加氢制取乙醇的催化性能,并通过N2物理吸附、X射线衍射(XRD)、程序升温还原(TPR)、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表征方法分析了催化剂的物理化学特性,探究了铜负载量和还原温度等对催化剂结构的影响,以及与催化活性之间的关系.发现在铜负载量分别为10%、20%和30%(质量分数,w)的催化剂中,铜负载量为20%的催化剂因具有较多且分散均匀的活性组分而表现出最佳的加氢效果.接着在铜负载量为20%的催化剂上研究了还原温度(270,350,450°C)对催化性能的影响,发现在350°C下还原的催化剂活性最高,在最佳的反应条件下,乙酸甲酯转化率达到97.8%,乙醇选择性达到64.9%(理论最大值为66.6%),主要归属于它具有较高的铜物种分散度,最合适的Cu0/(Cu0+Cu+)摩尔比例,同时实现了解离氢气和活化乙酸甲酯的功能.
邱坤赞郭文文王海霞朱玲君王树荣
关键词:乙酸甲酯加氢O2
生物质快速热裂解炭的分析及活化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采用化学(KOH)方法对两种具有代表性的生物质原料(花梨木和稻壳)的快速热裂解固体产物-热解炭进行了活化,并采用氮吸附、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FTIR)和扫描电镜(SEM)技术测试了热解炭的结构特性、表面特性以及物理化学性质.结果表明,这两种热解炭经过活化后可以获得许多优良的性质,固定碳含量增加,灰分含量减少.同时,活化后BET比表面积迅速增大,超过1100m2/g,而且热解炭的石墨化程度都有所加深.热解炭通过活化过程可以实现其高品质利用,有利于生物质热裂解技术的工业化发展.
尹倩倩王树荣
关键词:生物质热解炭活化石墨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