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825009)

作品数:6 被引量:75H指数:5
相关作者:王岳军范蔚茗刘汇川蔡永丰马莉燕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山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5篇年代学
  • 4篇新元古代
  • 4篇元古代
  • 4篇始新世
  • 4篇锆石
  • 3篇地球化
  • 3篇地球化学
  • 3篇岩浆
  • 3篇锆石U-PB...
  • 3篇花岗岩
  • 2篇地球化学证据
  • 2篇动力学意义
  • 2篇岩浆岩
  • 2篇同位素
  • 2篇基性
  • 2篇ND
  • 2篇HF
  • 2篇HF同位素
  • 1篇地球化学特征
  • 1篇定年

机构

  • 10篇中国科学院
  • 7篇中山大学
  • 6篇桂林理工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云南大学
  • 1篇宜昌地质矿产...
  • 1篇广东省地质过...
  • 1篇中国建筑材料...

作者

  • 8篇范蔚茗
  • 6篇蔡永丰
  • 6篇王岳军
  • 6篇马莉燕
  • 4篇刘汇川
  • 2篇邢晓婉
  • 1篇彭头平
  • 1篇刘雷
  • 1篇张春红

传媒

  • 4篇大地构造与成...
  • 1篇Scienc...
  • 1篇中国科学:地...
  • 1篇2016中国...

年份

  • 1篇2016
  • 7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09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盈江地区始新世岩浆岩年代学及地球化学证据的启示
盈江地区作为东喜马拉雅造山带一部分,鲜有涉及其与西藏关系。近日所获该区那邦变质带内出露的片麻状花岗岩及变基性岩相关信息为研究特提斯演化提供更多启示。盈江西部那邦地区具有代表性的片麻状花岗岩和浅色体的锆石结晶年龄为早始新世...
马莉燕王岳军范蔚茗蔡永丰刘汇川
那邦地区花岗片麻岩的锆石U-Pb年代学及Hf同位素组成特征被引量:4
2013年
摘要:滇西那邦地区三个花岗片麻岩样品的锆石u—P11定年分别给出了55.0±0.5Ma、50.4±1.3Ma以及51.6±1.1Ma的结晶年龄,其P。,(t)介于一6.7~+7.8之间,具有壳幔双源特征,对应的二阶段模式年龄为0.63~1.55Ga。上述年龄的获得表明滇西那邦地区原划为前寒武纪的混合岩和花岗片麻岩至少有相当一部分形成于新生代。经与邻近腾冲一梁河花岗岩带及西藏冈底斯岩浆带的年代学对比,认为沿冈底斯一那邦地区存在广泛的始新世岩浆事件,其成因可能与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的初始碰撞有关。
马莉燕范蔚茗王岳军蔡永丰刘汇川
关键词:锆石U-PB年代学HF同位素组成
盈江地区始新世岩浆岩年代学及地球化学证据的启示
<正>盈江地区作为东喜马拉雅造山带一部分,鲜有涉及其与西藏关系。近日所获该区那邦变质带内出露的片麻状花岗岩及变基性岩相关信息为研究特提斯演化提供更多启示。盈江西部那邦地区具有代表性的片麻状花岗岩和浅色体的锆石结晶年龄为早...
马莉燕王岳军范蔚茗蔡永丰刘汇川
文献传递
哀牢山构造带新安寨晚二叠世末期过铝质花岗岩锆石U-Pb年代学及Hf同位素组成研究被引量:27
2013年
对采自云南元阳新安寨花岗岩体东、西两侧的高钾过铝质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中的锆石进行了LA-ICP-MSU-Pb年龄测试,分别得到了251.9±1.4Ma和251.2±1.4Ma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说明新安寨花岗岩并非原先认为的形成于燕山期或者晚三叠世,而是晚二叠世-早三叠世的产物。样品的锆石εHf(t)分别介于-9.8~-6.2和-11.1~-3.1间,平均为-7.6和-6.9,其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分别为1.67~1.90Ga和1.47~2.00Ga,平均为1.76Ga和1.72Ga,推测源岩可能是元古宙哀牢山群变质杂砂岩。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新安寨花岗岩体形成于岛弧向陆陆碰撞转换或者同碰撞的构造环境,指示了哀牢山带的古特提斯支洋盆或弧后盆地在二叠纪和三叠纪之交(251.6Ma)可能已经基本闭合。
刘汇川王岳军蔡永丰马莉燕邢晓婉范蔚茗
关键词:HF同位素
哀牢山新元古代基性岩浆作用记录及其动力学意义
<正>已有的研究表明扬子板块西北缘、东南缘均发育大量新元古代岩浆岩,但其西南缘同时期的岩浆活动却少有报道。云南哀牢山带处于扬子板块西南缘,带内零星出露一些呈透镜状、豌豆状或碎片状的变基性岩,目前对它们的分布特征、形成时代...
蔡永丰王岳军范蔚茗冯佐海
文献传递
哀牢山新元古代基性岩浆作用记录及其动力学意义
已有的研究表明扬子板块西北缘、东南缘均发育大量新元古代岩浆岩,但其西南缘同时期的岩浆活动却少有报道。云南哀牢山带处于扬子板块西南缘,带内零星出露一些呈透镜状、豌豆状或碎片状的变基性岩,目前对它们的分布特征、形成时代、岩石...
蔡永丰王岳军范蔚茗冯佐海
Petrogenesis and tectonic implications of Late-Triassic high εNd(t)-εHf(t) granites in the Ailaoshan tectonic zone(SW China)被引量:12
2014年
High εNd(t)-εHf(t) granites are robust evidence for crustal growth. In this paper we report results of petrologic, geochronological and geochemical investigations on the Huashiban granites from the Ailaoshan tectonic zone in western Yunnan(SW China). Zircon grains separated from the two samples(10HH-119 A and 10HH-120A) yield the weighted mean 206Pb/238 U ages of 229.9 ± 2.0 Ma and 229.3 ± 2.3 Ma, respectively, interpreted as the crystallization ages of the granites. Based on our results,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existing U-Pb geochronological data for the Ailaoshan metamorphic rocks, we propose that the Ailaoshan Group might be a rock complex composed of the Mesoproterozoic, Neoproterozoic, Hercynian, Indosinian and Himalayan components, rather than a part of the crystalline basement of the Yangtze block. The zircon grains show highly depleted Lu-Hf isotope compositions, with positive εHf(t) values ranging from 8.4 to 13.1. The Huashiban granites have high SiO2(72.66 wt%–73.70 wt%), low Mg#(0.28–0.34) with A/CNK=1.01–1.05, and can be classified as peralumious high-K calc-alkaline I-type granites. A synthesis of these data indicates that the Ailaoshan tectonic zone had evolved into a post-collisional setting by the Late-Triassic(229 Ma). Genesis of the Huashiban high εNd(t)-εHf(t) granites involved into two processes:(1) underplating of the sub-arc mantle into the lower crust, and(2) remelting of the juvenile crustal materials in response to the upwelling of the asthenospheric mantle in the post-collisional setting.
LIU HuiChuanWANG YueJunFAN WeiMingZI JianWeiCAI YongFengYANG GuangLin
关键词:I型花岗岩HFND
湘西隘口新元古代基性-超基性岩墙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岩石成因及其构造意义被引量:25
2009年
湘西隘口地区基性-超基性岩墙锆石LA-ICP-MSU-Pb年龄为831.6±9.7Ma,与桂北、赣东北基性岩墙具有相似的形成时代(约830~825Ma),组成了扬子陆块南缘新元古代呈带状断续分布的基性岩墙群。隘口地区的基性-超基性岩墙化学成分上属于碱性系列,超基性岩具有比基性岩明显高的MgO、Cr和Ni含量,所有样品都展示出相似的稀土和微量元素配分模式,部分样品具有轻微的Nb的负异常和明显的P、Ti的负异常,表明岩浆在演化的过程中遭受过不同程度的地壳的混染。该区基性-超基性样品具有明显高的相似于软流圈地幔的εNd(t)值,则暗示其母岩浆来源于长期亏损的软流圈地幔。结合其微量元素及其对应的比值和εNd(t)值与板内裂谷碱性玄武岩和洋岛玄武岩非常相似的特征,以及扬子周缘大规模相同时代岩浆作用的特点,我们认为这些新元古代火成岩是地幔柱有关的裂谷岩浆作用的产物,地幔柱或超级地幔柱的作用导致了Rodinia超大陆最终的裂解。
张春红范蔚茗王岳军彭头平
关键词:新元古代扬子陆块
盈江地区始新世变基性岩锆石U-Pb年代学
<正>位于中缅边界的那邦变质带(向南,那邦变质带与缅甸东部高地抹谷变质带连接。境内,它被认为是腾冲地块的一部分,其西界为缅甸右旋实皆断裂,向东以高黎贡剪切带为界),在构造上属于东喜马拉雅造山系西边界,因独特的大地构造位置...
马莉燕王岳军范蔚茗刘汇川丁伟孙国洪
关键词:变基性岩锆石始新世
文献传递
哀牢山新元古代斜长角闪岩的形成时代、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大地构造意义被引量:12
2014年
哀牢山带内零星发育一些变基性岩,如斜长角闪岩、变辉长岩和变辉绿岩等,它们主要呈似层状、透镜状、豌豆状或碎片状分布于哀牢山群中。这些变基性岩对研究扬子板块西南缘的大地构造属性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关于它们的形成时代、岩石成因及其大地构造意义尚不明确。本文对采自哀牢山群中的斜长角闪岩进行了系统的地球化学分析和锆石 U-Pb 年代学测试。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表明,斜长角闪岩的 SiO2含量为46.85%~49.03%,具有较高的 FeOt(11.56%~13.09%)、MgO(6.83%~11.57%)和TiO2(1.71%~2.22%)含量,样品的全碱(K2O+Na2O)含量为1.61%~2.26%, Na2O/K2O比值为1.88~9.25。样品相对富集轻稀土元素,轻、重稀土元素分馏程度相对较强((La/Yb)N=6.55~7.52),稀土总量为112~130μg/g。样品的Sr、P呈负异常,无明显Eu异常(δEu=0.97~1.03);Nb、Ta亏损不明显, Nb含量变化于14.28~18.43μg/g,与世界上一些典型的富Nb玄武岩类似。定年结果显示斜长角闪岩的形成年龄为814±12 Ma,表明哀牢山带在新元古代时期(~814 Ma)存在基性岩浆活动。综合分析认为该富Nb岩石形成于弧后盆地环境,初步认为其岩石成因与新元古代俯冲体制下导致的弧后拉张作用有关。
蔡永丰王岳军刘汇川马莉燕邢晓婉刘雷
关键词:锆石U-PB定年新元古代斜长角闪岩弧后盆地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