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XMZ071)

作品数:12 被引量:64H指数:6
相关作者:王林钟溢颖潘善环廖国一李敏更多>>
相关机构:广西师范大学桂林旅游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广西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广西师范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天文地球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经济管理
  • 3篇文化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社会学

主题

  • 10篇旅游
  • 3篇文化变迁
  • 3篇旅游场
  • 3篇旅游场域
  • 3篇民族
  • 2篇遗产旅游
  • 2篇文化
  • 2篇旅游综合体
  • 2篇苗寨
  • 2篇民族村
  • 2篇民族村寨
  • 2篇景观
  • 2篇村寨
  • 1篇新业态
  • 1篇银器
  • 1篇银杏
  • 1篇人类学
  • 1篇人类学考察
  • 1篇少数民族
  • 1篇社会资本

机构

  • 9篇广西师范大学
  • 2篇桂林旅游学院

作者

  • 9篇王林
  • 2篇潘善环
  • 1篇廖国一
  • 1篇李敏
  • 1篇钟溢颖

传媒

  • 2篇旅游论坛
  • 1篇旅游科学
  • 1篇广西民族研究
  • 1篇广西社会科学
  • 1篇广西师范大学...
  • 1篇旅游学刊
  • 1篇柳州师专学报
  • 1篇贵州师范大学...
  • 1篇贺州学院学报
  • 1篇旅游研究

年份

  • 3篇2016
  • 3篇2014
  • 5篇2013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产业集聚与文化变迁:旅游场域中的民族手工技艺传承——以“靖西绣球”与“新华银器”为例被引量:7
2016年
本文对比分析"一带一路"和"珠江——西江经济带"区域发展背景下具有历史性、地方性手工技艺人们的社会群体活动,通过旅游场域中文化的资本化、产业化现象来研究民族手工技艺的传承与保护问题。广西靖西绣球产业规模较小,其传统手工艺还保持着相对原生态的状态,处于文化集聚的初级阶段,仅仅实现了"文化的资本化",动摇了工匠对技艺价值的认识,影响着靖西绣球传承的生境,需要进一步扩大发展空间与发展平台。云南鹤庆新华村由于银饰本身的财富象征和在旅游产业影响下银匠们的外扩经营,其运营规模也在发生着急骤变化,正在大踏步地实现"文化的产业化";由于过度追求商品利益最大化,工业化、标准化、机械化的规模化复制,使民族手工技艺简单化和程式化,淡化了核心技艺的手工性,对新华村白族银铜手工技艺可持续发展带来不可忽视的隐患。
王林李敏
关键词:产业集聚文化变迁
旅游场域下民族特色村寨文化变迁评价被引量:7
2014年
民族特色村寨文化评价体系是保护民族文化的重要量化手段,通过对评价因子的选定,给出评价文化变迁的指标体系。并运用AHP层次分析法确立各指标因子的权重,形成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最后用平安寨和旧州绣球街两个民族旅游地进行比较分析。
钟溢颖王林
关键词:民族文化旅游场域
民族村寨旅游场域中的文化再生产与重构研究——以贵州省西江千户苗寨为例被引量:7
2013年
在旅游场域这一背景中,民族村寨传统文化正在进行再生产、变迁、调适与重构。从西江千户苗寨的村民调研出发,本研究认为少数民族村寨传统文化重构体系分为传统文化惯习、有形文化遗产、展演类文化遗产、乡土观念、信仰与仪式生计文化、社会行为规范、旅游负面影响八大因子。民族旅游已经深深促进了当地民族文化的变迁,重构起了一个具有当地特色的新型"旅游文化"体系。
王林
关键词:文化资本文化再生产文化重构
传统经济转型背景下民族村寨的文化变迁及景观重构——以湖南省河路口镇为例被引量:4
2014年
传统经济转型一方面为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提供了良好的经济基础和广泛的客源市场;但另一方面,其所带来的城镇化也使传统民族文化渐行渐远。在工业经济和民族旅游发展的背景下,河路口镇瑶族村寨原有的房屋建筑、民族服装、语言文字等传统文化体系已经发生了较多的改变。民族村寨的旅游发展要考虑如何在经济转型影响下的社会表象中挖掘、加工、整合、转换传统民族文化,并透过这一系列文化符号,来构建当地新型的"民族旅游文化景观体系"。
王林
关键词:遗产旅游景观体系
阳朔县乡村旅游创意新业态与游客体验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实景演出、文化主题公园、乡村酒店、国际驿站等乡村旅游新业态的出现有力推进了阳朔乡村旅游的升级换代。在创意旅游发展的背景下,阳朔乡村传统文化资源被旅游开发主体进行挖掘、筛选和整合,形成"文化资本"。而这一重构的过程是以旅游者体验,激发创意潜能为基础的,阳朔借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的契机逐步发展成为国际知名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王林
关键词:文化创意新业态旅游体验网络文本
旅游对传统乡村景观的影响分析——以桂林海洋乡古银杏保护为例被引量:6
2013年
古银杏是一种珍贵的乡村景观,而"古树进城"、"大树进城"行为对传统乡村景观造成了毁灭性破坏。古银杏旅游在较深层面上影响了村民的景观价值和社区认同感,让村民对古银杏的遗产价值认知多元化,进而促进了对村落其他相关景观的保护。村民对古银杏乡村景观的保护认知经历了政府强制—政府主导—被动参与—主动参与—积极扩展,可见旅游是乡村景观遗产保护中有效途径之一。
王林
关键词:乡村景观古银杏旅游
“发髻”与地方形象:民族旅游地的文化符号建构分析——以广西黄洛瑶寨和贵州岜沙苗寨为例被引量:8
2016年
很多地方之所以成为旅游目的地,是与游客对其"真实"与"想象"的体验交织在一起的。在民族文化传承、演变、重构过程中,"发髻"的文化内涵在于它对民族历史记忆和对族群凝聚的形塑。广西黄洛瑶寨在"文化碎片化"过程中以"天下第一长发村"构建了最令游客直观感觉的"柔""情""爱""婚恋"的地方形象;贵州岜沙苗寨以独特"户棍"发髻、舞台化的成年仪式以及衍生出来的精神深层次的"树"崇拜和生死轮回的观念,建构了与现代文明格格不入的"原始而又神秘"的地方形象。黄洛瑶寨和岜沙苗寨利用"发髻"这一容易被认知、接受和解读的文化符号来标识其旅游地形象,建构了游客最直观想象的地方形象,也重构了当地民族文化体系。
王林
关键词:发髻民族旅游地文化符号
从困境到理性:村落遗产旅游中的自组织研究——以龙脊平安寨为例被引量:12
2013年
在村落遗产旅游发展中,村民易陷入集体行动的困境。本文以龙脊平安寨为典型案例,分析其遗产旅游从集体行动的"困境"到"理性"从而实现自组织的治理过程。结合公共池塘资源治理与自组织理论,本文提出,自组织整合社区资源,形成了集体的理性,其内发性、参与式发展可以有效地治理村落遗产旅游的公共事务,从而实现村落遗产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王林廖国一
关键词:自组织集体行动公共池塘资源遗产旅游
文化创意型旅游综合体开发理论模型研究被引量:7
2013年
文化创意型旅游综合体是泛旅游时代的产物,是一种崭新的产业业态,理论上是对既往各种文化旅游开发模式的融合创新,具有多产业、多功能、多目标、综合性等显著特点。文化创意型旅游综合体开发是一项复杂、系统的综合性创新工程,需要从现象中总结运行规律,在理论创新中寻求发展模式。文章梳理了文化创意型旅游综合体的实践背景及研究现状,初步构建了以定位为核心的文化创意型旅游综合体开发ALLTICCE(八大要素)理论模型,并对理论模型进行了分析研究。理论模型的构建可为中国文化创意型旅游综合体的理性投资开发提供新的思考空间。
潘善环
关键词:文化旅游
旅游综合体实践模式的理论思考被引量:1
2013年
旅游综合体是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实践模式,是一种崭新的产业业态。本文在对国内典型个案考察的基础上,诠释了旅游综合体的定义及基本内涵,提出旅游综合体实践模式的主要实现路径,旨在为理性开发旅游综合体提供理论支持。
潘善环
关键词:文化产业旅游产业旅游综合体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