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2XMZ076)

作品数:8 被引量:22H指数:3
相关作者:刘一萍卢明刘欣刘欣吴大洋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文化科学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文化科学
  • 1篇艺术

主题

  • 4篇非物质文化
  • 4篇非物质文化遗...
  • 3篇文化
  • 3篇纺织
  • 3篇纺织类
  • 2篇艺术特征
  • 1篇地理
  • 1篇地理环境
  • 1篇动物
  • 1篇扎染
  • 1篇植物染料
  • 1篇中国文化
  • 1篇人文
  • 1篇人文地理
  • 1篇人文地理环境
  • 1篇染料
  • 1篇自然地理
  • 1篇自然地理环境
  • 1篇文化内涵
  • 1篇文化探究

机构

  • 8篇西南大学

作者

  • 8篇刘一萍
  • 5篇卢明
  • 3篇刘欣
  • 2篇刘欣
  • 1篇吴大洋
  • 1篇吴晓丽

传媒

  • 1篇染整技术
  • 1篇纺织学报
  • 1篇蚕学通讯
  • 1篇重庆文理学院...
  • 1篇西安工程大学...
  • 1篇武汉纺织大学...
  • 1篇纺织服装教育
  • 1篇民艺

年份

  • 2篇2021
  • 3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3
  • 1篇201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贵州省舟溪镇亮布制作工艺被引量:1
2018年
为梳理和记录传统染织工艺的现代嬗变,以田野调查材料为基础,研究贵州省舟溪镇染制亮布所需的材料与工具.当地染制亮布所需的材料与工具,染液和浆料的准备及反复染、浆、洗、晒、槌打、汽蒸等制作工艺流程.研究发现,贵州省舟溪镇传统亮布制作技艺在所选用布料、染料、工艺等方面发生了较大变化,工业布替代了手工土布、化学染料染色替代了部分植物染料染色、工艺流程有所调整、机械击打替代了部分人工槌打.
刘一萍刘欣刘欣
关键词:植物染料
贵州省织金县歪梳苗蜡染的文化探究被引量:5
2012年
贵州省织金县歪梳苗蜡染是兼具实用与文化双重功能的服饰品。基于对当地多个代表性村寨的实地调研,从歪梳苗男子、女子服饰特征入手,阐述蜡染在歪梳苗民族文化中的地位,系统分析其主题纹饰、构图布局、色彩方面的艺术特征,总结归纳了蜡染图案浪花纹、方形、鸟纹、龙头鱼、石榴花、圈圈花凝聚的歪梳苗丰富的历史、文化习俗、宗教信仰等方面的意涵。服饰上精美的蜡染纹样体现着其艺术审美价值和歪梳苗妇女的艺术创作才能,也记录着歪梳苗的祖先、承载着他们的崇拜与信仰。
吴晓丽刘一萍
关键词:蜡染艺术特征
我国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纺织高等教育的路径探析被引量:9
2013年
我国纺织类非物质文化正面临衰退和变异。高等学校纺织类专业具有雄厚的学科背景、完善的实验研究条件、大量专业人才等显著优势,可以通过挖掘、整理优秀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构建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纺织高等教育的载体与平台,为其有效保护、传承和利用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刘一萍卢明吴大洋
关键词:高等教育
近代周城白族扎染图案的艺术特征与文化内涵被引量:4
2021年
依据对当地扎染进行的田野调查,按照周城白族扎染图案的历史发展轨迹,结合扎染工艺,将1984年划为周城白族扎染图案发展史的分水岭年。归纳分析了1984年前周城白族扎染图案传统基本花型的名称与形态,举例分析了自1984年后周城白族扎染图案的具体表现形式;结合构图学相关内容,总结出周城白族扎染图案的主要布局结构;揭示了在周城白族扎染图案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文化内涵的变化情况及促使变化产生的原因,以期能够抛砖引玉,丰富白族扎染的研究体系,进一步促进白族扎染技艺的保护与传承。
刘欣刘一萍
关键词:白族工艺特征文化内涵
区域地理环境对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以重庆市为例
2018年
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结合不同地区的地形、气候、生物环境等自然地理因素和民族传统与宗教风俗、区域的历史背景、情感文化等人文地理因素,综合分析地理环境对不同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影响过程和机制。研究表明,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是形成各地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各具特色的重要原因,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产生、发展和变化过程中,直接或间接的受到了地理环境的影响,其原始形态、选材用料、生产工艺和题材选择上主要受自然地理因素的影响,而发展和演变则较多受到人文地理因素的影响。
卢明刘一萍刘一萍
关键词: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环境
我国非物质文化资源融入“编织工艺学”课程教学的探索被引量:1
2017年
将非物质文化遗产部分内容作为课程资源融入相关课程的教学中,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课程教学都有着积极意义。根据"编织工艺学"课程需要对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筛选,选取蜀锦、北京宫毯、缂丝、编结、竹编作为课程资源,从这些资源的设计元素、制作技艺和文化内涵中汲取灵感、学习方法,并运用于编结、交织、编篮的教学实践中。依托我国丰富的非物质文化资源,结合现代流行元素和设计思潮,设计制作既具有中国文化风格又时尚现代的编织艺术作品。
刘一萍卢明
关键词:中国文化教学实践
重庆市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掘整理与活态保护被引量:1
2018年
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重庆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民族历史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田野调查和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探究重庆市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掘整理与活态保护,按照纺织产业链的顺序,梳理并对重庆市的国家级、市级和区县级三级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分类。基于重庆市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提出重庆市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保护模式,以期通过对纺织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系统发掘整理、研究、利用和活态保护,使其重新焕发生机。
卢明刘一萍刘一萍
关键词:活态保护产业链
周城白族扎染技艺主要传承人生活史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近三十年来,周城白族扎染技艺发生了明显的时代性变化。本文深入周城地区进行田野调查,针对周城白族扎染技艺主要传承人白族扎染技艺的产业化推动者张仕绅、白族扎染技艺的历史性推动者杨萃先、白族扎染文化的资本化推动者段树坤本人或其重要关系人进行深度访谈,通过对此三位白族扎染技艺主要传承人以及其重要关系人的个人生活史的描述与解读,还原了1984年至今传承人与周城白族扎染技艺之间的关系与发展。
刘一萍刘欣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个人生活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