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3CB036401)

作品数:32 被引量:160H指数:8
相关作者:覃光华梁川丁晶张泽慧卫仁娟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三峡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水利工程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1篇水利工程
  • 7篇天文地球
  • 4篇农业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主题

  • 7篇洪水
  • 5篇年径流
  • 5篇径流
  • 4篇年径流预测
  • 4篇丘陵
  • 4篇丘陵区
  • 4篇径流预测
  • 4篇COPULA...
  • 4篇川中丘陵
  • 4篇川中丘陵区
  • 3篇水库
  • 3篇水文
  • 3篇防洪
  • 3篇干旱
  • 2篇地震
  • 2篇云模型
  • 2篇泥沙
  • 2篇综合评价
  • 2篇网络
  • 2篇洪峰

机构

  • 27篇四川大学
  • 3篇三峡大学
  • 2篇中华人民共和...
  • 2篇南水北调中线...
  • 2篇广东石油化工...
  • 1篇河海大学
  • 1篇合肥工业大学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西南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国气象局成...
  • 1篇中国长江三峡...
  • 1篇四川水利职业...
  • 1篇中国电建集团...

作者

  • 11篇覃光华
  • 8篇梁川
  • 7篇丁晶
  • 7篇张泽慧
  • 3篇林鹏智
  • 3篇马海波
  • 3篇李红霞
  • 3篇卫仁娟
  • 2篇汪富泉
  • 2篇王文圣
  • 2篇牛凯杰
  • 2篇董晓华
  • 2篇彭辉
  • 2篇王朕
  • 2篇景楠
  • 2篇王伟
  • 1篇牛志攀
  • 1篇周泽江
  • 1篇罗晶
  • 1篇赵璐

传媒

  • 5篇四川大学学报...
  • 4篇长江科学院院...
  • 3篇灌溉排水学报
  • 2篇水文
  • 2篇水科学进展
  • 2篇水利水电科技...
  • 2篇水电能源科学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水利学报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人民黄河
  • 1篇灾害学
  • 1篇三峡大学学报...
  • 1篇水利科技与经...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南水北调与水...
  • 1篇水利规划与设...
  • 1篇成都工业学院...
  • 1篇工程科学与技...

年份

  • 2篇2018
  • 2篇2017
  • 8篇2016
  • 7篇2015
  • 9篇2014
  • 4篇2013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AHP-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水资源评价研究被引量:12
2017年
本文采用AHP-模糊综合评价方法,以崇州市为例,选取评价指标体系,分析层次结构,计算模糊隶属度,评价其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潜力。由评价结果得出崇州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的结果处于中等水平,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良好。
刘旻青李春慧林星辛张歆蒴覃光华
关键词:AHP模糊综合评价法水资源可持续发展
基于Copula函数的川中丘陵区干旱风险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根据川中丘陵区内8个代表性站点1958—2014年月降水资料计算标准降水指数(SPI),通过游程理论识别不同类型的干旱事件,引入Copula函数计算不同类型干旱事件的联合概率以分析川中丘陵区内的干旱风险。结果表明,川中丘陵区内发生季内轻旱、跨季轻旱、跨季中旱、跨季极旱,尤其是半年以上极旱事件的风险较高;区内不同类型干旱事件的分布特征不同,内江和宜宾站所在区域是季内重旱和季内极旱的高风险区,而巴中和阆中站所在区域是半年以上干旱事件的高风险区。
景楠梁川龙贻东
关键词:川中丘陵区干旱COPULA函数
基于Copula函数的二维联合分布干旱重现期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分析川中丘陵区干旱重现期的分布特征。【方法】选取研究区8个典型观测站1960—2011年逐日气象数据,计算月平均相对湿润度指数M,并采用游程理论对干旱事件进行了定义,进而运用Copula函数构建干旱历时和干旱烈度的二维联合分布模型计算其"或"类型和"且"类型联合重现期,以及不同组合干旱事件"或"类型和"且"类型的最大重现期和最小重现期,同时探求了其在空间分布上的特征。【结果】川中丘陵区"且"类型干旱重现期大于"或"类型干旱重现期,且不同类型的最大和最小联合分布干旱重现期都随干旱历时和干旱烈度的增大而增大;"且"类型的最大和最小干旱重现期,除月内各烈度的干旱重现期中部小于其他地区以外,其余的干旱重现期都从川中丘陵区东北部向西南部显著递增;"或"类型的最大和最小干旱重现期都从中部向四周逐渐增大。【结论】只考虑单变量重现期不能够完全地反映干旱重现期的特征,需要同时综合考虑干旱历时和干旱烈度的二维联合重现期才能更好地描述干旱重现期的分布特征。
龙贻东梁川
关键词:COPULA函数川中丘陵区
论涉水工程防洪安全设计的极限洪水被引量:2
2016年
论述以下几个关键问题:1涉水工程防洪安全设计零风险理念导致极限洪水新概念;2极限洪水的四大特性;3可能极限洪水的新见解;4极限洪水和万年一遇洪水既对立又统一,不能孤立地对待;5在敲定极限洪水采用值时合理性分析至关重要。
张泽慧覃光华丁晶何清燕李深奇姚瑞虎
基于WA-GRNN模型的年径流预测被引量:19
2013年
针对传统的中长期水文预测方法由于缺乏对水文要素本身内部结构和变化特性的描述,往往导致建模过程中确定模型结构、参数等存在盲目性,而以往常用预测模型收敛速度较慢、模型结构及参数优化复杂等问题,将小波分析(WA)和GRNN神经网络联合使用,建立了中长期水文预测模型:即先应用WA揭示水文序列内部结构及变化特性,从而将原序列分为确定性成分和随机成分两部分,然后利用GRNN神经网络对确定性成分和随机成分分别进行模拟预测,最后将两部分结果叠加作为最终预测值。将该模型用于沱江中上游三皇庙水文站年径流的预测,并与传统方法进行对比。结果显示该模型预测效果较传统方法更好,能有效地揭示序列的时频结构和变化特性,对于生产应用具有较强的实际意义。
覃光华宋克超周泽江何清燕
关键词:GRNN神经网络小波分析年径流水文时间序列
排水和排涝设计暴雨重现期的异同被引量:2
2016年
针对市政系统和水利系统中设计暴雨重现期不一致的情况,提出基于年多个样法和年最大值法的次风险理念和年风险理念.指出市政系统重现期所表征的风险除特大值外还包括次大值等所引起的风险,而水利系统重现期所表征的风险仅为年最大值主宰的风险.以广州市暴雨资料为例,分析2种重现期的大小关系.研究表明,市政系统重现期小于或等于水利系统重现期的数量关系,2种重现期化异求同的关键在于统一风险理念和选样时采用年最大值法.
张泽慧丁晶覃光华姚瑞虎
基于有限差分法的扩散波沿程洪峰衰减值确定方法研究
2014年
为了使洪水波在河道中的传播规律有更明确的物理意义,将洪峰流量表示为河道位置和传播时间的复合函数,通过拉格朗日中值定理和有限差分法推导该变量对河道位置的二阶导数与对传播时间的二阶导数之间的关系,进而推导出洪峰流量沿程衰减值的有限差分表达式,并通过实例对该公式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洪峰流量衰减值公式中的洪峰流量值具有明确的传播位置及传播时间信息,能够刻画出洪峰流量的时空衰减规律,且计算结果精度较高。
马海波董晓华王伟
关键词:洪水波洪水演算中值定理复合函数
基于云模型和相对湿润度指数的干旱时空分布特征分析被引量:5
2015年
根据川中丘陵区8个典型站点1960—2011年逐月气象资料计算相对湿润度指数,并引入云模型,在年、季时间尺度上分析该研究区的干旱时空分布特性。结果表明,1994年为突变年,干旱开始呈持续加重趋势,干旱强度的时间分布较均匀且稳定;冬季干旱最严重,春季次之,冬季干旱强度的时间分布最均匀也最稳定;夏季和秋季不干旱,但夏季干旱强度的时间分布最不稳定,秋季干旱强度的时间分布最离散,且干旱呈显著加重趋势。除冬季干旱强度的空间分布的离散程度比时间分布的离散外,其余时段都比时间分布均匀,但稳定性比时间分布的小。因此,川中丘陵区主要为季节性干旱,特别应在冬季做好防旱减灾工作。
龙贻东梁川景楠王朕
关键词:云模型干旱川中丘陵区
基于云模型的江河源区降雨时空分布特征分析被引量:12
2014年
根据青藏高原江河源区7个气象站点1960—2012年的月降雨资料,基于云模型,分析了该区域降雨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长江源区平均降雨量均小于同时期黄河源区的降雨量;全年、非汛期和月的降雨量比黄河源区集中且稳定,汛期降雨虽比黄河源区集中,但不如黄河源区稳定。江河源区全年降雨比非汛期、汛期和月均降雨量最为分散且最不稳定;非汛期降雨量虽最小,但最集中且最稳定。江河源区汛期和非汛期降雨量和降雨量的熵在空间上分布相似,均表现出了从东南到西北逐渐递减的规律;降雨量的超熵在空间上规律不明显,值得注意的是沱沱河、达日和曲麻莱非汛期和汛期降雨量的超熵显示出了相反的特征。研究成果能为江河源区气候变化研究提供科学参考。
詹存梁川赵璐牛凯杰
关键词:降雨云模型稳定性
光滑粒子水动力学在水利与海洋工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5年
将光滑粒子水动力学(smoothed particle hydrodynamics,SPH)在水利及海洋工程中的应用分为纯水流模拟、流固耦合模拟、泥沙模拟和水气两相流模拟4大类问题,系统地介绍了SPH在解决这些问题时的技术手段与研究现状,指出了SPH独特的计算方法及其在处理无反射造波、进出流边界、流固界面运动、底床冲刷等问题中面临的困难,阐述了不同类型的SPH模型的优缺点,总结了SPH在过去十几年的发展特点,并提出未来SPH在水动力学领域的发展方向应该集中在开发高精度与高效率的新算法模型、成熟的紊流模型和高效的并行计算模型方面。
林鹏智刘鑫
关键词:波浪流固耦合泥沙输运两相流海洋工程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