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优势病种临床研究项目(CACMS05Y-1033) 作品数:3 被引量:39 H指数:2 相关作者: 高景华 魏戌 朱立国 谢利民 银河 更多>> 相关机构: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更多>> 发文基金: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优势病种临床研究项目 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业务建设科研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旋提手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经颅多普勒相关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2 2017年 目的观察旋提手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经颅多普勒(TCD)指标的影响,探讨TCD的临床价值。方法 195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6例)和对照组(99例)。治疗组采用旋提手法治疗,隔日1次;对照组采用牵引疗法,每日1次。于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进行TCD检查,观测双侧椎动脉和基底动脉血流量相关指标[包括收缩期血流速度峰值(Vp)、平均血流速度(Vm)、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脉动指数(PI)]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同侧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椎动脉双侧Vp、Vm、Vd水平及基底动脉Vp、Vm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与本组同侧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后双侧椎动脉Vp、PI水平降低,基底动脉Vp、Vm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0.01);对照组治疗后双侧椎动脉Vp降低、左侧PI水平升高(P<0.05或P<0.01)。治疗组治疗后基底动脉Vm水平亦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两组治疗前后基底动脉Vd、PI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旋提手法可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TCD指标,从而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TCD可作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评价指标之一。 魏戌 朱立国 高景华 杨克新 于杰 冯敏山 银河 高春雨 谢利民 李俊杰关键词:椎动脉型颈椎病 经颅多普勒 椎动脉 基底动脉 中医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研究概况 被引量:2 2010年 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gdylosis of the vertebral artery type,CSA)是脊柱专科常见病与多发病,且病程较长,反复发作,目前认为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有关。手法治疗CSA操作方便,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为了正确评价国内手法治疗CSA的研究现状,笔者选用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以及中国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CMCC)进行检索,制定文献纳入标准为:①2004年1月-2008年12月公开发表的国内期刊文献;②评价手法治疗CSA的疗效;③综合疗法中手法作为主要治疗手段; 高景华 朱立国 魏戌 金哲峰关键词:椎动脉型颈椎病 中医手法 旋提手法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颈椎活动度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6 2012年 目的:通过观察颈椎活动度治疗前后的变化,评价旋提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共计纳入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95例,随机分配到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旋提手法,对照组采用牵引疗法。应用头盔式颈椎活动仪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3、5、7、9、11、13天及治疗后1、3个月共9个时间点观测颈椎的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旋转的活动度。结果:颈椎活动度的程度比较,第3次访视起,试验组颈椎活动度计分改善较对照组明显(P<0.05);颈椎活动度的数值比较,前屈活动度改善两组无显著统计学差异,后伸活动度从第1个月随访起,左右侧屈活动度从第3次访视起,左右侧旋活动度从第7次访视起,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疗效及与时间交互作用比较,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随着治疗次数增加,试验组、对照组的颈椎活动度均有显著改善(P<0.001)。结论:旋提手法对于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颈椎活动度有效,颈椎活动度程度、数值是量化颈椎功能和评价手法疗效的重要指标。 魏戌 高景华 朱立国 罗杰 王尚全 谢利民 李俊杰关键词:椎动脉型颈椎病 颈椎活动度 旋提手法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颈椎活动度的临床观察 目的:通过观察颈椎活动度治疗前后的变化,评价旋提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共计纳入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95例,随机分配到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旋提手法,对照组采用牵引疗法。应用头盔式颈椎活动仪于治疗前和治疗... 魏戌 高景华 朱立国 罗杰 王尚全 谢利民 李俊杰关键词:椎动脉型颈椎病 颈椎活动度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