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20080311086)

作品数:7 被引量:144H指数:5
相关作者:张霞武捷范辽生靳宁王淑凤更多>>
相关机构:山西省气候中心山西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山西省气象信息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气候
  • 3篇气候变暖
  • 3篇气温
  • 3篇变暖
  • 2篇农业
  • 2篇气候变化
  • 2篇气候变暖背景
  • 2篇降水
  • 1篇冬小麦
  • 1篇影响因素
  • 1篇云量
  • 1篇日最低气温
  • 1篇山西北部
  • 1篇霜冻
  • 1篇霜期
  • 1篇霜日
  • 1篇太阳辐射
  • 1篇气候特征
  • 1篇终霜冻
  • 1篇最低气温

机构

  • 5篇山西省气候中...
  • 3篇山西省科学技...
  • 3篇山西省气象信...
  • 2篇山西省气象局
  • 1篇山西省气象台
  • 1篇杭州市气象局

作者

  • 3篇张霞
  • 2篇王淑凤
  • 2篇武捷
  • 1篇范辽生
  • 1篇靳宁
  • 1篇姚彩霞

传媒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地理学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干旱区研究
  • 1篇中国农业气象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年份

  • 2篇2013
  • 2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山西中部太阳辐射与光合有效辐射的特征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利用辐射观测站太原站1960-2003年的辐射资料和气象资料序列,探讨了计算山西中部太阳辐射和光合有效辐射的方法,并对太阳辐射和光合有效辐射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利用日照百分率建立的经验公式可以比较精确地计算山西中部的太阳辐射,其相对误差除冬、夏个别月份大于1%外,其他月份均小于1%;在3种计算方法中,选出了符合山西实际的光合有效辐射计算方法,效果较好。山西中部太阳辐射年内差异明显,呈现单峰型,5月是太阳能利用的最佳时段;从太阳辐射和光合有效辐射的空间分布看,盆地较少,丘陵和山区较多。
钱锦霞姚彩霞王振华
关键词:太阳辐射光合有效辐射
山西省冬小麦主要发育期特征及对气候变暖的响应被引量:13
2008年
基于山西省13个农业气象观测站23年以上冬小麦主要发育期观测资料,利用线性倾向估计、相关分析和积分回归等数理统计方法对其基本特征、变化趋势、影响因素及影响敏感期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从各主要发育期的多年平均情况看,各站之间以播种期差别最小、返青期差别最大;(2)南部和中部冬小麦的播种主要与降水有关,东南部则与气温关系密切;(3)越冬开始期以及冬后各发育期随纬度、海拔高度而变,纬度、海拔高度愈高,越冬开始期愈早、冬后各发育期愈晚,而且海拔高度的影响比纬度的影响明显;(4)从各发育期的变化趋势上看,拔节期和抽穗期表现为提前趋势,尤其是抽穗期的提前趋势明显,其余发育期变化趋势不明显;拔节期和抽穗期的提前趋势与冬前、冬季和春季的降水量以及日照时数关系不大,主要与冬季和春季平均气温有关;(5)不同时期的气温波动对冬小麦拔节期和抽穗期的影响不同,南部冬小麦拔节期和抽穗期的气温敏感期分别为3月上旬~中旬和4月上旬,气温每升高1℃可使拔节期和抽穗期分别提前0.6d和0.5d;中部冬小麦拔节期和抽穗期的气温敏感期分别为3月下旬~4月中旬和4月下旬~5月中旬,气温每升高1℃可使拔节期和抽穗期分别提前0.5~0.8d和1~2d;东南部冬小麦拔节期和抽穗期的气温敏感期分别为9月下旬和4月下旬~5月上旬,气温每升高1℃可使拔节期和抽穗期分别提前0.5d和1d。
钱锦霞溪玉香
关键词:发育期气候变暖冬小麦
山西北部初终霜冻日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被引量:38
2009年
霜冻是造成山西北部粮食减产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通过利用区域内12个气象站1970—2008年的逐日最低气温资料、采用现代气候统计方法研究它的发生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霜冻发生对农业的影响。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山西北部霜冻的发生与海拔高度密切相关,海拔越高初霜冻日到来越早、终霜冻日结束越晚;海拔高度对终日的影响>对初日的影响。(2)在山西北部大部分区域,初霜冻日呈现推后的趋势、终霜冻日呈现提前的趋势,但年际间变化大,前后两年相差可达30天以上。(3)山西北部初霜冻日的推后主要是从21世纪开始的;终霜冻日的年代际变化不完全同步,大多数代表站以20世纪90年代为转折点,20世纪70和80年代相对偏晚、之后相对偏早。(4)山西北部初霜冻日呈现逐渐推后的变化趋势、终霜冻日呈现逐渐提前的变化趋势使该地春玉米幼苗期、成熟后期遭受霜冻危害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为当地春玉米稳产、高产提供了有利的生长条件。
张霞钱锦霞靳宁
关键词:农业山西北部
气候变暖背景下太原市霜冻发生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被引量:54
2010年
基于太原市1951—2008年逐日最低气温资料,按轻微、中度和重度3级霜冻强度,分析了太原市霜冻发生的基本特征;采用累积滤波器法结合非参数统计检验方法分析了太原市霜冻的变化趋势;利用异常霜冻指标,分析了太原市霜冻的异常发生情况。结果表明:1)太原市轻微霜冻平均初霜冻日为10月14日、终霜冻日为4月15日,平均无霜冻期为182d。与轻微霜冻相比,中度、重度霜冻平均初霜冻日分别推后9d和23d,平均终霜冻日分别提前11d和24d,平均无霜冻期分别延长20d和47d。2)各级霜冻强度下,初霜冻日在年代际间的变化较为复杂,终霜冻日则表现为20世纪50—70年代偏晚、80年代之后偏早,无霜冻期表现为50-70年代缩短、80年代之后延长为主的变化特点。3)在d:0.05显著水平下,太原市各级霜冻的初霜冻日呈现显著的推后趋势、终霜冻日呈现显著的提前趋势以及无霜冻期呈现显著的延长趋势,以重度终霜冻日提前趋势最显著。4)太原市轻微偏早初霜冻、中度偏晚终霜冻和重度偏早初霜冻发生频率达15%以上,其余各级异常霜冻的发生频率在5%~10%;大多数异常霜冻发生在50—70年代。5)太原市轻微异常初霜冻对秋粮作物的产量影响较小,中度和重度异常初霜冻会使大白菜遭受不同程度的冻害;春播幼苗主要受到特晚终霜冻的影响;冬小麦遭受终霜冻危害的平均频率为5年一遇,尤以拔节后5d内发生的频率最大。
张霞钱锦霞
关键词:日最低气温终霜冻
近40年山西省初终霜日的变化特征被引量:60
2010年
利用山西省境内分布较为均匀的52个地面气象站1970-2009年的霜日观测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累积滤波器法结合非参数统计检验方法分析了初终霜日的基本特征及其变化趋势;利用M-K法分析了霜日的突变特征。结果表明:初霜日、终霜日的出现以及无霜期的长短与地理因素密切相关,随着纬度逐渐偏北、海拔逐渐升高,初霜日提前、终霜日推后、无霜期缩短。从全省平均情况看,初霜日呈现显著的推后趋势,无霜期呈现显著的延长趋势,而终霜日的变化则以波动为主,线性变化趋势不显著。从突变检测情况看,初霜日、终霜日和无霜期在40年间均存在一次明显突变,初霜日的突变点出现在2000年,终霜日和无霜期的突变点出现在1997年。从变化趋势的空间分布看,初霜日显著推后的区域大片集中在晋中东部、吕梁北部和忻州西部,以及分散在运城南部、临汾西北部和大同南部。终霜日显著提前的区域位于晋中东部山区、吕梁山东部和忻州西部。无霜期显著延长的区域位于西北部黄河沿岸、省境中东部和运城南段。变化趋势为初霜日提前、终霜日推后和无霜期缩短的区域未通过显著性检验。
钱锦霞张霞张建新范辽生武捷
关键词:无霜期气候特征
汾河上游流域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基于1960-2011年汾河上游流域4个气象站的气温、降水资料,采用现代气候统计方法分析了52a来汾河上游流域气温和降水的变化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水分盈亏量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汾河流域上游年平均气温呈极显著...
钱锦霞王淑凤李娜闫永刚韩普
关键词:气温降水气候变化
文献传递
大同市光能资源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4
2009年
基于大同市1960-2007年的地面太阳辐射和日照时数观测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累积滤波器以及M ann-Kendall检验等方法,分析大同市光能资源的变化特征;选择云量并结合近几年的环境监测资料,探讨引起大同市光能资源变化的可能原因。结果表明:大同市年、季太阳辐射呈减少趋势,近几年有增加的趋势,冬季较为明显。年日照时数呈减少趋势,并伴有较大幅度的波动;各季日照时数也呈减少趋势,但春季不显著,冬季日照时数的波动变化导致年日照时数的波动。大同市年、季光能资源的变化主要与空气中污染物浓度有关。采取环保措施改善大气质量是近几年大同市光能资源呈现增加趋势的主要原因。
钱锦霞李效珍武捷
关键词:光能资源气候变化云量污染物浓度
气候变暖背景下汾河上游流域气温和降水的变化及其影响分析被引量:7
2013年
基于1960~2011年汾河上游流域4个气象站的气温、降水资料,采用现代气候统计方法分析了52 a来汾河上游流域气温和降水的变化特点。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气温和降水变化对水分盈亏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汾河上游流域年平均气温呈极显著上升趋势,线性倾向率为0.203℃/10 a,并在1993年发生由冷变暖的气温突变。20世纪80年代平均气温最低,21世纪初10年最高。年降水量呈现逐渐减少的趋势,但未通过显著性检验,主要表现为年际间的波动,年代际呈现"U"字型变化。20世纪60年代,降水最为丰沛,80年代最为匮乏,之后略有增加。20世纪60~80年代,上游四季气候以冷为主、干湿相当;之后,以暖为主、略显偏湿。在气温持续升高、降水波动减少的前提下,水分盈亏量逐渐减少,与降水量的多少关系更密切。
钱锦霞王淑凤李娜闫永刚韩普
关键词:气温降水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