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清华大学自主科研计划(201010800623)

作品数:11 被引量:71H指数:6
相关作者:谢晓峰王树博王金海尚玉明杨春更多>>
相关机构:清华大学中南大学北京化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清华大学自主科研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化学工程
  • 2篇电气工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主题

  • 11篇电池
  • 11篇液流电池
  • 9篇全钒液流电池
  • 5篇氧化还原液流...
  • 5篇全钒氧化还原...
  • 5篇钒氧化还原液...
  • 4篇添加剂
  • 2篇电特性
  • 2篇新能源
  • 2篇新能源产业
  • 2篇酸处理
  • 2篇能源
  • 2篇能源产业
  • 2篇阻抗
  • 2篇稳定性
  • 2篇交流阻抗
  • 2篇放电
  • 2篇放电特性
  • 2篇复合添加剂
  • 2篇充放电

机构

  • 14篇清华大学
  • 5篇中南大学
  • 3篇北京化工大学
  • 2篇连云港出入境...
  • 1篇南华大学
  • 1篇浙江工业大学

作者

  • 11篇谢晓峰
  • 7篇王树博
  • 6篇尚玉明
  • 6篇王金海
  • 5篇杨春
  • 3篇周涛
  • 3篇吕亚非
  • 3篇李小山
  • 2篇李雷
  • 2篇刘然
  • 2篇尹跃龙
  • 2篇王要武
  • 1篇赵成明
  • 1篇唐耀庚
  • 1篇姚克俭
  • 1篇姚敦平
  • 1篇廖孝艳
  • 1篇徐敏
  • 1篇潘建欣
  • 1篇王文嫔

传媒

  • 7篇化工学报
  • 4篇化工进展

年份

  • 1篇2012
  • 13篇2011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全钒液流电池模拟与仿真研究进展被引量:14
2011年
全钒液流电池(VRB)的模拟和仿真是电池系统设计、放大、控制和优化的基础。根据VRB模型的复杂程度,本文详细介绍了VRB经验和半经验模型的研究内容,重点分析了近年来发展迅速的机理模型研究,对比分析了每个模型的优缺点,指出了VRB模拟和仿真未来的研究方向主要是建立接近真实的模型以及与实际运行控制系统联合,同时模拟仿真的实体也应从单电池向电堆、模块和电池系统发展。
潘建欣谢晓峰王金海王树博尚玉明周涛
关键词:全钒液流电池仿真
丙三醇对钒液流电池电解液影响的交流阻抗研究被引量:14
2011年
采用交流阻抗法研究了添加剂丙三醇对全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阳极电解液电极反应影响的内部作用机理。通过RS(Cd(RpW))形式的等效电路对其阻抗谱进行了较好的模拟解析,研究结果发现,随着丙三醇含量的依次增加,溶液电阻、双电层电容和极化电阻均出现最小值,浓差极化电阻出现最大值,此时添加量均为1%,说明含有一定量供电子基团结构的丙三醇能够有效结合钒离子,均匀分散于溶液中,使得溶液电阻降低,当钒离子结合丙三醇后体积增大,双电层电容距离增加,从而双电层电容降低,当钒离子结合丙三醇后更利于向电极表面吸附,提高阳极电解液的催化效率,加大了电极表面反应物浓度与本体溶液中的差值,使得浓差极化电阻增强,电极反应效率提高。
杨春王金海谢晓峰尚玉明王树博毛宗强
关键词:全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丙三醇电解液电化学阻抗谱
我国储能产业发展现状、机遇与挑战
新能源产业是新世纪的战略新兴产业之一。随着我国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产业的兴起,作为重要支撑和辅助技术的储能技术,其产业化发展备受各方重视。近年来,我国储能技术在多个领域都取得较大进步,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当前,应在深刻认...
李雷杨春谢晓峰
关键词:新能源产业储能技术
文献传递
钒液流电池变电流快速充电方法被引量:4
2012年
基于电池快速充电基本原理,采用了变电流间歇恒压充电方法,并结合正交试验方法,对自制单片钒液流电池进行了一系列的充放电测试,获得了最佳充电参数。结果表明:采用变电流间歇恒压充电方法,充电时间相比恒流恒压充电方法缩短近50%;且获得了大致相同的放电容量,放电比率为100%;多次充放电循环后,放电容量未见衰减,取得了良好充电效果。
姚敦平唐耀庚谢晓峰王金海王树博王要武
关键词:极化效应快速充电
全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复合双极板制备与性能被引量:16
2011年
采用溶液插层复合法成功地制备了以聚丙烯(PP)和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g-PP)为基体材料、鳞片石墨(GP)为导电填料的全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VRB)导电双极板。用四探针法、动电位、恒电位、循环伏安及交流阻抗考察了复合双极板的导电性、耐腐蚀性及电化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g-PP的加入可以使GP均匀地分散到高分子基体中,显著提高了导电填料与高分子基体之间的相容性,复合双极板的电导率为4 3.7 S·cm-1,1.2 V下的腐蚀电流为1.9×1 0-3A·cm-2,满足了全钒液流电池双极板的使用要求。
王文嫔王金海王树博谢晓峰吕亚非齐亮姚克俭
关键词:全钒液流电池双极板循环伏安交流阻抗
全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用石墨毡电极的稳定性被引量:3
2011年
为了探究全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用石墨毡电极的稳定性,采用循环伏安、质量分析法、SEM和充放电实验研究了石墨毡的电化学性能、质量及形貌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实验选用的石墨毡电极在实验时间内因氧化而发生失重,同时吸附电解液,使电极质量随时间变化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但是,石墨毡的电化学性能仍然保持稳定,单片电池的能量效率及库仑效率维持在80%与96%左右。
赵成明谢晓峰王金海王树博尚玉明王要武
关键词:全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电极材料
离子液体BMIMBF_4对全钒液流电池正极电解液的影响被引量:6
2011年
为提高全钒液流电池的能量密度和正极电解液稳定性,采用循环伏安、交流阻抗等方法,研究了1-丁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BMIMBF4)作为正极电解液添加剂对溶液稳定性和电化学反应活性的影响,并对其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实验结果表明,添加BMIMBF4后,正极电解液中五价钒离子的稳定性显著提高,电解液的电化学反应活性也有所提升。当添加量为1%时,电池的单位体积电容量比有所增加,并且能量效率有所提升。
李梦楠谢晓峰杨春王金海王树博尚玉明
关键词:全钒液流电池添加剂离子液体
全钒液流电池阴极电解液稳定性被引量:6
2011年
在钒硫酸溶液中加入添加剂,对钒电池阴极电解液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利用循环伏安法和交流阻抗法分别对含1%的草酸、草酸铵、乙二胺四乙酸、葡萄糖、D-果糖、α-乳糖的V(Ⅲ)硫酸溶液进行了分析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添加上述添加剂后,溶液中V(Ⅲ)的溶解度和稳定性有所提高,羧酸类化合物比羟基类化合物的效果更加明显,更适合作为阴极电解液的添加剂。当采用1%草酸的1.8mol.L-1 V(Ⅲ)硫酸溶液作为阴极电解液和2mol.L-1 VOSO4硫酸溶液作为阳极电解液组装钒电池时,电池的充放电性能表明此时钒硫酸溶液具有较高的单位体积电容量。
李小山谢晓峰吕亚非
关键词:钒电池添加剂荷电状态
全钒液流电池用多氟聚二唑芳醚阴离子交换膜的制备被引量:3
2011年
离子交换膜的钒离子渗透是制约全钒液流电池效率的因素之一。制备了一种新型的、低钒离子渗透的氟化聚芳醚阴离子交换膜。以六氟双酚A、四甲基联苯二酚、含氟单体合成了多氟聚二唑芳醚。以N-溴代丁二酰亚胺(NBS)为溴化试剂,过氧化二苯甲酰(BPO)为引发剂,将多氟聚二唑芳醚上的甲基进行溴化、功能化得到多氟聚二唑芳醚阴离子交换膜(QFOAEM)。研究了该膜的钒离子渗透率、离子传导率、吸水率、溶胀度和离子交换容量(IEC)等性能。研究结果表明:QFOAEM的钒离子渗透率为1.1×10-8 cm2.min-1,低于Nafion117的3.8×10-7 cm2.min-1,具有在全钒液流电池中应用的潜力。
徐敏尚玉明谢晓峰吕亚非
关键词:全钒液流电池阴离子交换膜
全钒液流电池石墨毡电极酸、热处理方法的对比
为提高石墨毡电极的反应活性,研究影响电极反应活性的关键因素,对石墨毡分别进行了热处理和酸处理。通过极化曲线、循环伏安和交流阻抗考察了石墨毡处理前后以及不同处理方法的抗腐蚀性和电化学性能;并采用XPS、SEM测试研究了处理...
刘然廖孝艳杨春谢晓峰周涛
关键词:全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酸处理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