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2CB211802)

作品数:5 被引量:54H指数:4
相关作者:陈岗王春忠魏英进孟醒徐晓光更多>>
相关机构:吉林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电气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电气工程
  • 3篇理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7篇电池
  • 5篇正极
  • 5篇正极材料
  • 4篇电化学
  • 3篇电化学性能
  • 3篇锂电池
  • 3篇锂离子
  • 3篇锂离子电池
  • 3篇离子
  • 3篇离子电池
  • 2篇掺杂
  • 1篇电池正极
  • 1篇电池正极材料
  • 1篇电化学性质
  • 1篇电极
  • 1篇电极材料
  • 1篇电子结构
  • 1篇多晶
  • 1篇性能研究
  • 1篇载流子

机构

  • 5篇中国科学院
  • 4篇吉林大学

作者

  • 5篇王兆翔
  • 4篇王春忠
  • 4篇黄学杰
  • 4篇陈岗
  • 3篇徐晓光
  • 3篇李泓
  • 3篇陈立泉
  • 3篇孟醒
  • 3篇魏英进
  • 2篇黄祖飞
  • 2篇刘伟
  • 1篇施思齐
  • 1篇孙春文
  • 1篇李旭
  • 1篇詹世英
  • 1篇刘建永
  • 1篇李畅
  • 1篇欧阳楚英
  • 1篇石玉

传媒

  • 2篇高等学校化学...
  • 1篇物理学报
  • 1篇物理
  • 1篇物理化学学报

年份

  • 1篇2007
  • 7篇2004
  • 1篇200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二次锂电池铬氧化物正极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本文以三氧化铬为原料,在氧气气氛下制备出高纯度的Cr3O8。采用XRD、ICP、SEM和恒流充放电技术分别表征了Cr3O8材料的结构、化学成分、颗粒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Cr3O8正极材料首次放电容量可逆容量达到34...
刘建永李泓王兆翔黄学杰
关键词:非晶态
文献传递
花状Co3O4微米球的合成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用水热法合成了由β-Co(OH)2纳米片组装成的花状微米球,以此为前驱体,经升温焙烧后得到了花状Co3O4微米球,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和X射线粉末衍射(XRD)对其形貌和结构进行了研究,并对可作为锂离子...
石玉王兆翔李泓黄学杰陈立泉
关键词:水热法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
文献传递
溶胶-凝胶法制备LiCoO_2薄膜的研究被引量:9
2004年
以 Li NO3和 Co( NO3) 2 为主要原料、采用溶胶 -凝胶旋涂法在 ( 1 1 1 )单晶硅片上制备了 Li Co O2 薄膜 . 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 ,涂液中 Li+ 离子和 Co2 + 离子的总浓度与配比可影响薄膜的成分 .薄膜的最佳烧结温度与最佳烧结时间分别为 60 0~ 70 0℃和 3 0~ 60 min.涂液中柠檬酸、聚乙烯乙二醇。
黄祖飞魏英进刘伟徐晓光王春忠孟醒陈岗
关键词:薄膜锂电池溶胶-凝胶法正极材料
多晶CeO2纳米线的合成及表征
二氧化铈(CeO2)是一种重要的陶瓷材料,它广泛地应用于汽车尾气净化三效催化剂的促进剂、氧离子传感器和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等。这些应用主要与CeO2中氧的贮藏和输运有关。从动力学和反应活性角度看,一维纳米结构材料具有显著的...
孙春文李泓王兆翔陈立泉黄学杰
关键词:CEO2NANOWIRES
文献传递
Mg,Al掺杂对LiCoO_2体系电子结构影响的第一原理研究被引量:18
2004年
为了研究Mg ,Al掺杂对锂二次电池正极材料LiCoO2 体系的电子结构的影响 ,进而揭示Mg掺杂的LiCoO2 具有高电导率的机理 ,对Li(Co ,Al)O2 和Li(Co,Mg)O2 进行了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原理研究 .通过对能带及态密度的分析 ,发现在Mg掺杂后价带出现电子态空穴 ,提高了电导 ,并且通过歧化效应 (disproportionation)改变了Co 3d电子在各能级的分布 ,而Al掺杂则没有这些作用 .O2 - 的离子性在掺杂后明显增强 .
徐晓光魏英进孟醒王春忠黄祖飞陈岗
关键词:掺杂钴酸锂电子结构密度泛函理论电池正极材料能级分布
铜掺杂五氧化二钒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质被引量:4
2007年
采用沉淀法于300和600℃制备了结晶状的Cu0.04V2O5材料.扫描电镜显示,300℃时制备的样品具有多孔特征,而600℃时制备的样品具有很高的结晶度.X射线研究表明,少量铜掺杂不会改变V2O5的正交晶体结构.红外光谱研究表明,300℃时制备的Cu0.04V2O5样品含有少量水.热失重分析确定了样品中所含水分是以吸附水的形式存在,1mol材料分子吸附水的摩尔数约为0.18mol.铜掺杂显著改善了V2O5的结构稳定性,进而提高了材料的充放电循环性能.于600℃制备的样品在C/5.6倍率下具有160mAh·g-1的可逆比容量,但提高放电倍率明显降低了材料的循环性能.于300℃制备的样品在C/5.6倍率时的循环性能不如600℃样品,但该材料在C/1.9倍率时仍具有100mAh·g-1左右的可逆比容量.两种材料在电化学性能上的差异与材料的微结构有关.低温样品在较高放电倍率时良好的循环性能得益于其多孔的微结构,而高温样品由于其较高的结晶度而表现出优异的低倍率充放电性能.
魏英进李旭王春忠詹世英陈岗
关键词:正极材料V2O5掺杂电化学性能
LiAl_yCo_(0.96-y)Mg_(0.04)O_2(y=0.3,0.7)的合成及相行为的DTA研究被引量:2
2003年
用柠檬酸配位聚合法合成了 Li Aly Co0 .96-y Mg0 .0 4O2 ( y=0 .3 ,0 .7)粉体 ,采用 DTA方法和 X射线衍射分析研究了烧结温度对不同铝含量材料相行为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 ,铝掺杂量低 ( y=0 .3 )时 ,在 60 0℃烧结就可得到具有α-Na Fe O2 结构的单相固溶体 .而铝掺杂量高 ( y=0 .7)时 ,在 60 0和 70 0℃烧结都有γ-Li Al O2 相出现 ,直到烧结温度升高到 80 0℃才得到单相固溶体 .
李畅刘伟王春忠徐晓光孟醒陈岗
关键词:相行为DTA柠檬酸电化学性能锂电池
锂离子电池中的物理问题及其研究进展被引量:22
2004年
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性能优越的新型可充放电池已经或将要在移动通信、手提式计算机和电动汽车等诸多领域获得广泛的应用 .然而与锂离子电池相关的物理问题却往往被人们忽视 .例如 ,如何从本质上来提高正极材料的体相电子电导率 ,而不是在正极活性物质中添加炭黑之类的电子导电材料 .文章将着重针对与锂离子电池相关的物理问题 ,介绍近年来的主要进展 ,以期待对锂离子电池有更深入的了解 .
施思齐欧阳楚英王兆翔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物理问题镍镉电池镍氢电池载流子输运相变
纳米表面改性提高正极材料LiCoO2的电化学性能的机理研究
纳米氧化物表面包覆可以同时显著改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CoO2电化学循环稳定性,提高其可利用容量.本文分别用X射线衍射(XRD)、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HRTEM)、气相色谱与质谱(GC-...
王兆翔黄学杰陈立泉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表面包覆电化学性能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