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2SW118)

作品数:14 被引量:168H指数:8
相关作者:李保生靳鹤龄高全洲董光荣温小浩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华南师范大学中山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天文地球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3篇地质
  • 3篇同位素
  • 3篇剖面
  • 3篇冰期
  • 2篇等时线
  • 2篇地层
  • 2篇旋回
  • 2篇萨拉乌苏河流...
  • 2篇沙尘
  • 2篇剖面记录
  • 2篇气候
  • 2篇间冰期
  • 2篇测年
  • 2篇沉积旋回
  • 1篇等时线年龄
  • 1篇地层序列
  • 1篇地层学
  • 1篇地球化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地球化学指标

机构

  • 12篇中国科学院
  • 5篇华南师范大学
  • 4篇中山大学
  • 2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香港大学

作者

  • 5篇李保生
  • 4篇高全洲
  • 4篇靳鹤龄
  • 3篇董光荣
  • 2篇余雪飞
  • 2篇安芷生
  • 2篇张巽
  • 2篇王俊新
  • 2篇彭子成
  • 2篇祝一志
  • 2篇李云卓
  • 2篇吕玉晓
  • 2篇温小浩
  • 2篇刘桂建
  • 1篇王文远
  • 1篇刘嘉麒
  • 1篇张小曳
  • 1篇费杰
  • 1篇易惟熙
  • 1篇郭正府

传媒

  • 3篇中国沙漠
  • 2篇海洋地质与第...
  • 2篇地球科学进展
  • 2篇高校地质学报
  • 2篇地学前缘
  • 1篇分析化学
  • 1篇冰川冻土
  • 1篇沉积学报

年份

  • 3篇2005
  • 5篇2004
  • 3篇2003
  • 3篇2002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土壤碳动力学同位素示踪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04年
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土壤碳动力学旨在研究土壤有机碳库的大小及更新速率。土壤有机碳库可分为3个亚碳库:"活动"、"缓慢"和"稳定"碳库。碳同位素特别是14C可作为研究土壤碳动力学的理想示踪剂;δ13C值是定量研究C3和C4植被更替历史的有效手段;14C示踪及年代测定与13C信号联合使用,可以估算土壤碳库的大小和驻留时间。碳同位素示踪应用于土壤碳动力学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是由于缺乏可靠的全球数据库和标准方法来量化土壤有机碳库,导致对土壤各亚碳库的大小和更新速率以及土壤CO2的估算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从而难以估计土壤碳库大小的变化对大气CO2浓度和全球气候变化的潜在贡献。
陶贞沈承德易惟熙高全洲
关键词:碳同位素土壤有机质全球变化
石膏裂变径迹测年研究及其存在的问题被引量:4
2003年
对石膏裂变径迹测年的可行性及研究方法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无论矿物结构特征还是铀含量与年龄关系均说明石膏可用于裂变径迹测年,其测定的年龄能较好地与古地磁、地层学、古生物学上的证据吻合,裂变径迹年龄与自发径迹密度和诱发径迹密度比值(ρs/ρi)相关分析进一步证明石膏测定的裂变径迹年龄是可信的。同时发现在中子通量相同的情况下,石膏裂变径迹年龄与铀含量并不存在特定的相关关系。为了进一步提高石膏裂变径迹测年数据的可靠性、精确度和可比性,今后研究中应加强最佳蚀刻条件、退火机制的研究和标准年龄对比法的应用。
宋友桂
关键词:石膏裂变径迹年代学测年
大别山碧溪岭榴辉岩的K-Ca同位素定年:多硅白云母含过剩氩的新证据被引量:1
2002年
40K可以进行分支衰变成40 Ar和40 Ca。在正常情况下 ,这对40 K 40 Ar或3 9Ar 40 Ar年龄与40 K 40 Ca年龄在误差范围内应该一致。测定了国家钾标样的含量、国家钾长石 (W 0 3116 )和球团矿 (W 72 0 0 )的钾钙含量、国内K Ar法标准矿物黑云母 (ZBH 2 5 )和角闪石 (ZBJ)的钾钙含量以及Tachiti标样的 (40 Ca/42 Ca)比值和含量 ,结果实测值与标称值在误差范围内一致。对大别山碧溪岭超高压变质榴辉岩的多硅白云母、绿辉石和石榴子石进行了 (40 Ca/42 Ca)和 (40 K/42 Ca)的测定。由15组数据构成的等时线斜率S =0 .12 0 8± 0 .0 4 2 3,相应的K Ca年龄为 2 2 8± 75Ma。然而多硅白云母和绿辉石的3 9Ar 40 Ar等时线年龄分别为 80 7.1± 32 .6Ma和 4 5 6 .7± 2 7.2Ma ,在误差范围内明显地高于40 K 40 Ca等时线年龄 ,这给出了前者存在过剩氩的直接证椐。此外 ,K Ca等时线的初始值 (40 Ca/42 Ca) i 为 15 1.4 2 4± 0 .0 13,相应的 ξCa为 +2 7。由于地幔岩的 ξCa≈ 0 ,所以前者表明榴辉岩的原岩具有典型的大陆地壳性质 ,这为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岩体是由大陆物质俯冲至上地幔的深度 。
彭子成王俊新李曙光刘桂建朱术云张巽
关键词:多硅白云母榴辉岩
用质谱技术对钾、钙同位素体系特征参数测定的初探被引量:1
2002年
报道了用FinniganMAT 2 62质谱技术和同位素稀释法测定了光谱纯CaO和国际二级标准Tahiti(CaCO3)的同位素40 Ca 42 Ca比值以及后者的40 Ca含量 ,RSD分别为 0 .0 2 %和 0 .1 %。对国家钾标样的测定表明 :39K、40 K和41 K同位素丰度分别为 0 .93 2 60± 0 .0 0 1 2、0 0 0 0 1 1 2 0± 0 .0 0 0 0 1 2 9和 0 .0 672 86± 0 .0 0 0 1 2 5。其中39K含量为 0 .1 2 1 72± 0 .0 0 0 2 9,与标准值在误差范围内一致。实验测定结果为在我国开展40 K 40
彭子成王俊新张巽刘桂建贺剑峰
关键词:同位素体系同位素稀释法同位素丰度
萨拉乌苏河流域第四系岩石地层及其时间界限被引量:39
2004年
根据对位于鄂尔多斯高原毛乌素沙漠东南部边缘萨拉乌苏河流域的米浪沟湾剖面岩石地层划分并结合年代测试结果,提出了如下一些看法1以组为代表的岩石地层单元的形成时间为离石组>150000aB.P.、萨拉乌苏组150000—75000aB.P.、城川组75000—10000aB.P.、大沟湾组—滴哨沟湾组10000—1000aB.P.、范家沟湾组1000aB.P.—现代.2以上岩石单元与黄土高原相同时期层系具有较好的对比关系离石组\萨拉乌苏组、萨拉乌苏组\城川组和城川组\大沟湾组在地质时代上依次与L2\S1(时限为140000aB.P.)、S1\L1(时限为80000aB.P.)和L1\S0(时限为11000—10000aB.P.)大体是等时的.3如以过去全球变化而论,则目前已经可以确切地将米浪沟湾剖面诸岩石单元与深海和大陆冰川最近地质时期的若干氧同位素阶段进行对比,以“”表示为离石组MIS6、萨拉乌苏组MIS5、城川组MIS2~MIS4、大沟湾组+滴哨沟湾组+范家沟湾组MIS1.显然,这一对比关系清楚地说明,我国沙漠万年时间尺度环境演变,与黄土的研究结果一样,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北半球冰期间冰期气候波动的影响.据此,可以按气候地层进行划分,将离石组、萨拉乌苏组、城川组、大沟湾组+滴哨沟湾组+范家沟湾组的时代分别置于里斯冰期、里斯—玉木间冰期(末次间冰期)、玉木冰期(末次冰期)和冰后期。
李保生靳鹤龄祝一志董光荣温小浩
关键词:岩石地层间冰期萨拉乌苏河流域冰后期地质时代地质时期
150kaBP以来巴丹吉林沙漠东南区域地层序列的新研究被引量:30
2005年
巴丹吉林沙漠东南部边缘查格勒布鲁剖面中更新统/上更新统下部、上更新统下部/上更新统上部和上更新统上部/全新统的地质界线依次发生在59AGS/60L、39FD/40G和9L/10FD之沉积界面上。其时限依次大致为150kaBP、75kaBP和10kaBP,该剖面记录了150kaBP以来25个旋回的沙漠与湖相等沉积交替变更的历史过程。通过该剖面粒度和SiO2、Al2O3、Fe2O3、FeO在地层中的分布特征、软体动物化石指示的古生态等综合研究表明,所述这些沉积旋回是自那时以来,在北半球冰期间冰期气候波动影响下,冬夏古季风往复更迭所导致的非季风沙区沙漠期与间沙漠期多次正逆交替演变的结果。
李保生高全洲阎满存李云卓董光荣温小浩
关键词:巴丹吉林沙漠地层序列中更新统地质界线剖面记录冰期气候
萨拉乌苏河流域末次间冰期全球变化区域响应的主元素记录被引量:26
2004年
萨拉乌苏河流域米浪沟湾剖面末次间冰期层系记录了8 5个风成的古砂丘砂与河湖相或/和古土壤构成的沉积旋回。通过对该层系主元素含量分布规律的分析,认为所述沉积旋回主要是由干湿寒暖气候旋回波动所致。研究亦表明,末次间冰期层系60LS—82S可进一步划分为5个层段,它们在时间和气候的主要阶段上与氧同位素5阶段中之5a、5b、5c、5d、5e诸亚段相近。不仅如此,若干反映冷干气候的风成砂丘砂堆积层位与末次间冰期GRIP冰芯δ18O及西太平洋暖池planktonicδ18O记录的冷凉事件,特别是与黄土高原记录的9次粉尘事件在时间上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吕玉晓李保生靳鹤龄David Dian ZHANG余雪飞
关键词:末次间冰期地层学沉积旋回年龄测定主元素
火山灰的提取及测试技术被引量:9
2003年
同一次火山爆发产生的火山灰 ,能在广阔的区域内形成等时标志层 ,成为地层定年和对比的极有价值的工具。文中介绍了提取肉眼不可见火山灰的 4种方法 :烧失法、稀碱法、重液浮选法和酸化法 ,还介绍了火山玻璃的显微镜下识别技术及电子探针测试技术。
隋淑珍刘嘉麒郭正府Valerie A.HALLChris S.M.TURNEY王文远
关键词:火山灰火山爆发酸化法电子探针
中国北方四剖面CaCO_3含量变化及其反映的古降水量被引量:16
2004年
中国北方自西向东的4个剖面,各地层CaCO3的含量呈现逐渐减少的规律。科尔沁剖面和延长剖面、西宁盘子山剖面CaCO3含量曲线表现出的特征为:在每一个古土壤单元的下部一定深度内CaCO3曲线都表现为一个明显的峰;新疆塔勒德剖面的各古土壤的CaCO3含量表现为表层比中、下部要高。利用CaCO3淀积深度恢复出来的部分区域的古降水量显示,末次间冰期期间盘子山剖面的古降水量大为352mm,延长剖面和科尔沁剖面的古降水量大约为500~550mm;末次冰期的间冰阶阶段科尔沁剖面的古降水量大致为320~360mm;延长剖面古降水量大约为443mm;全新世以来盘子山剖面的古降水量大约为306mm,延长剖面和科尔沁剖面的古降水量大约为320~380mm。这些数据可为半定量恢复地质历史时期古环境状况提供依据。
赵锦慧李东平鹿化煜张小曳李杨王丹
关键词:古降水量黄土剖面
沙尘暴形成史初步研究——中国沙漠几个典型地质学记录的实证被引量:8
2002年
以位于沙漠黄土边界带的榆林、阿羌和米浪沟湾地层剖面为典型例证 ,讨论了 110 0kaBP以来中国沙漠沙尘暴的形成、发展和演化过程。提出在过去的 110 0ka中该区总共记录了 4 2个沙尘暴时期 ,并与 4 1个间沙尘暴时期构成比较连续且交替进行的一系列沉积演化历史。其中 ,最强烈的沙暴期发生时间大致在 6 2 0kaBP和 6 80kaBP前后 ,最温暖的间沙尘暴期出现在 5 90~ 5 0 0kaBP和15 0~ 70kaBP。研究认为 ,110 0kaBP以来因沙尘暴期与间沙尘暴期交替出现而形成的沉积旋回 ,是自那时以来在冰期、间冰期气候波动影响下冬夏古代季风相互对峙。
李保生安芷生祝一志靳鹤龄周卫健董光荣高尚玉吕玉晓余雪飞高全洲
关键词:沙尘暴地质学古气候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