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8ZX10001-004)

作品数:36 被引量:282H指数:12
相关作者:邢辉李敬云阮玉华李林王哲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军事医学科学院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2篇病毒
  • 18篇耐药
  • 17篇病毒治疗
  • 15篇HIV-1
  • 14篇抗病毒
  • 14篇抗病毒治疗
  • 14篇艾滋病
  • 8篇免疫缺陷
  • 8篇HIV
  • 6篇缺陷病
  • 6篇免疫缺陷病
  • 6篇免疫缺陷病毒
  • 6篇基因
  • 5篇逆转
  • 5篇逆转录
  • 5篇耐药性
  • 5篇艾滋病患者
  • 5篇病患
  • 4篇亚型毒株
  • 4篇人免疫缺陷病...

机构

  • 16篇中国疾病预防...
  • 9篇军事医学科学...
  • 7篇河南省疾病预...
  • 5篇浙江省疾病预...
  • 3篇湖南省疾病预...
  • 3篇兰州军区乌鲁...
  • 2篇广西壮族自治...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德宏州疾病预...
  • 2篇陇川县疾病预...
  • 1篇北京市疾病预...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南开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河北省疾病预...
  • 1篇郑州大学
  • 1篇西华大学
  • 1篇中南大学
  • 1篇深圳市疾病预...

作者

  • 14篇邢辉
  • 9篇李敬云
  • 7篇阮玉华
  • 7篇李林
  • 6篇廖玲洁
  • 6篇王哲
  • 5篇刘永健
  • 5篇杨介者
  • 5篇郑锦雷
  • 5篇刘春华
  • 5篇陈琳
  • 4篇陈立力
  • 4篇崔为国
  • 4篇李韩平
  • 4篇张佳峰
  • 4篇鲍作义
  • 4篇刘思扬
  • 4篇徐云
  • 4篇庄道民
  • 3篇薛秀娟

传媒

  • 8篇中华流行病学...
  • 5篇中国艾滋病性...
  • 4篇中华预防医学...
  • 2篇军事医学科学...
  • 2篇中华检验医学...
  • 2篇病毒学报
  • 1篇疾病监测
  • 1篇传染病信息
  • 1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北京医学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现代检验医学...
  • 1篇中国感染控制...
  • 1篇中华疾病控制...
  • 1篇军事医学
  • 1篇中国病毒病杂...

年份

  • 2篇2013
  • 12篇2012
  • 13篇2011
  • 4篇2010
  • 5篇2009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HIV-1N348I耐药突变流行状况及突变模式的研究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阐明HIV-1耐药相关突变N348I在中国艾滋病患者中的流行率及突变模式。方法用RT-PCR从血浆标本中扩增614例治疗失败和619例未治疗的艾滋病患者的HIV-1po1基因蛋白酶(PR)反转录酶(RT)全长基因(2100bp)。将获得的1233条序列提交斯坦福大学HIV-1耐药数据库,根据数据库比对结果,分析N348I出现的频率及模式。结果N348I突变在抗病毒治疗失败患者中的流行率为6.5%,在未治疗患者中的流行率为0.8%。使用含齐多夫定(AZT)方案治疗的患者,N348I突变的流行率显著高于使用不含AZT方案治疗的患者(14.1%vs4.7%,x2=10.21,P〈0.01);在出现N348I突变的接受治疗的患者中,N348I均以与其他突变联合的形式出现,与胸苷类似物耐药突变(TAMs)共同发生占85.0%(34/40)、与M184V/I共同出现占52.5%。结论使用一线方案治疗失败的艾滋病患者中,N348I突变有一定流行,该突变的发生以特有突变模式出现。
李韩平韩扬朱新鹏路新利郭伟刘永健鲍作义李林庄道民刘思扬李敬云
关键词:耐药
浙江省主要地区抗病毒治疗病人HIV毒株耐药基因变异研究被引量:17
2010年
目的:调查分析浙江省主要地区(杭州、宁波和温州)的抗病毒治疗病人的耐药基因变异情况,以进一步指导抗病毒药物的选用。方法:选取三地区接受抗病毒治疗的274例患者,对病毒抑制失败(即病毒载量大于1000 IU/ml)的样本进行HIV蛋白酶(PR)全长和部分逆转录酶(RT)基因区进行RT-PCR和巢式PCR扩增并测序。使用斯坦福大学HIVdb程序在线分析耐药相关突变位点,并分析对各药物的敏感性。结果:病毒未抑制率为10.9%(30/274),最终获得29份序列用于耐药基因分析。发现蛋白酶抑制剂(PI)、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和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最主要耐药突变类型分别为M46I、M184V和Y181C/V,三类药物的耐药率分别为0.4%(1/273),7.3%(20/273)和7.7%(21/273),总耐药率为7.7%(21/273)。21个个体发生耐药,其中4.8%(1/21)的个体对PI耐药,95.2%(20/21)对NRTI耐药,所有人均对NNRTI耐药,90.5%(19/21)的个体表现对NRTI和NNRTI的双重耐药。结论:整体而言,浙江省主要地区抗病毒治疗病人中HIV毒株耐药处于较低水平,但耐药突变呈多样化,耐药个体NRTI和NNRTI双重耐药突出,但对PI药物普遍敏感,应结合实际科学合理用药。
张佳峰郭志宏潘晓红杨介者姚亚萍陈琳郑锦雷邢辉
关键词:HIV抗病毒治疗
HIV-1的基因重组:分子机制及生物学特征被引量:10
2009年
基因重组是导致HIV-1多态性不断增加的重要进化机制。重组发生在病毒基因组的逆转录过程中,通过模板选择来实现。新的重组病毒可能具有传播优势,从而成为流行重组形式(circulating recombinant forms,CRFs)。全世界现已发现43种CRFs,此数量还会不断增加。HIV-1基因重组将有利于病毒复制和传播的突变联合起来,使病毒能更快地逃避药物选择和宿主免疫压力。因此,基因重组在HIV-1的分子进化、适应宿主和逃避药物治疗等方面都是不可或缺的部分。目前对HIV-1基因重组产生和发展的机制及重组毒株的生物学特征了解得还不是很清楚。本文对HIV-1基因重组的分子机制及其对传播及致病特征的影响进行综述。
陈立力李敬云
关键词:HIV进化基因重组
20例HIV/AIDS患者耐药结果分析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对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失败的HIV/AIDS患者,进行回顾性基因型耐药检测,了解HAART过程中HIV-1耐药位点的产生,分析基因型耐药检测在HAART过程中的必要性及指导意义。方法采用Versant HIV-1RNA3.0检测病毒载量;采用TriTEST CD4FITC/CD8PE/CD3PerCP Reagent检测CD4+T淋巴细胞计数;采用Trugene HIV-1Genotyping Kit和OpenGene DNA系统进行基因型耐药检测;用Blast等分子生物学软件进行HIV-1亚型分析。结果20例患者中,17例保存有治疗前的血浆标本,其中1例在治疗前即存在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on-nucleoside reverse transcriptase inhibitors,NNRTIs)耐药相关突变。20例患者均进行了治疗后耐药检测,其中3例未检出耐药相关突变。其他17例检出耐药相关突变,其中13例出现NNRTIs耐药相关突变;突变位点主要为K103N、Y188L、Y181C、V106M和G190A;11例显示有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ucleoside/nucleotidereverse transcriptase inhibitors,NRTIs)耐药相关突变,突变位点主要为M184V、T/215Y/F、D67N、K70R以及K219E/Q;3例出现蛋白酶抑制剂(protease inhibitors,PIs)耐药相关突变,其中主突变为M46I/L、V82F/A,而次级突变中以M36I、L63P出现的频率最高。20例患者中B亚型9例(45%,9/20),CRF01_AE重组亚型5例(25%,5/20),CRF07_BC重组亚型5例(25%,5/20),CRF06_CPX1重组亚型1例(5%,1/20)。结论对治疗失败的患者进行基因型耐药检测可以帮助医生判断HAART失败的原因,并指导治疗方案的优化;亚型分析显示HIV-1病毒亚型的流行与感染途径之间存在明显的联系。
魏飞力吴昊张彤李庆刘志英王蕊焦艳梅陈德喜
关键词:HIV-1基因型耐药
北京市男男性行为者安全套使用社会规范与无保护性肛交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1
2011年
目的了解北京市男男性行为者(MSM)无保护性肛交发生情况及其与社区安全套使用社会规范的关系。方法2009年9—10月采用应答驱动抽样方法(RDS)在北京市MSM中开展调查,问卷采用计算机辅助调查员访谈式,内容包括人口学、性行为学特征及安全套使用社会规范,使用RDSAT和SAS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500名MSM平均年龄30.6岁,96.0%为汉族,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者占68.5%,72.8%未婚。61.2%最近6个月男性性伴数量〉1;42.0%的调查对象最近一次发生过无保护性肛交。多因素统计分析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包括安全套使用社会规范计分低(AOR=1.2,95%a:1.1~1-3),肛交中非主动角色(AOR=2.0,95%CI:1.3~3.2)和近12个月饮酒次数〉3次/月(AOR=1.6,95%CI:1.1~2.5)。MSM社区安全套使用社会规范量表内部一致性检验克朗巴赫系数为0.93。结论北京市MSM无保护性肛交行为发生率较高,应充分发挥MSM社区内社会规范的作用,减少无保护性肛交行为的发生。
范颂孙燕鸣卢红艳马小燕岳海陆莉贺雄马伟李雪峰萧燕阮玉华邵一鸣
关键词:男男性行为者社会规范饮酒
分泌型碱性磷酸酶示踪的TA克隆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制备具有分泌型碱性磷酸酶示踪作用和真核表达功能的TA克隆载体。方法把CMV启动子区-TA克隆位点-BGH多聚腺苷酸区序列克隆到pSEAP2-control载体中,构建成具有真核表达功能并外分泌碱性磷酸酶(SEAP)的pcDNA5AP-前T载体。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克隆到pcDNA5AP-T载体上并进行EGFP表达分析和SEAP活性检测。结果 pcDNA5AP-EGFP以400ng/孔转染6孔板293T细胞,EGFP表达率达50%,SEAP活性比对照组高20倍。结论成功构建了具有真核表达功能并外分泌碱性磷酸酶的pcDNA5AP-T载体。
张洪海计云霞孙玉张玉林乔录新崔丹陈德喜
关键词:T载体真核表达
HIV-1B′亚型毒株新型耐药相关突变位点的筛选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筛选HIV—1 B′亚型病毒株中可能存在的新型耐药相关突变位点。方法收集整理前期研究获得的451条H1V-1B′亚型pol区基因序列,序列含蛋白酶全长(1~99个密码子)和反转录酶全长(1~560个密码子),长度约1977bp。将354条来自接受抗病毒治疗艾滋病患者的(服药组)序列与97条来自未接受治疗患者的(未服药组)序列,分别与B亚型野生型pol基因共享序列进行逐个密码子比对,筛选在服药组序列中出现的频率显著高于未服药组序列的突变位点,将筛选出来的突变位点在斯坦福大学HIV-1耐药数据库中检索,根据数据库收录的情况及解释,初步分析突变与耐药的关系。结果在服药组序列中反转录酶区有6个位点7个突变的频率显著高于未服药组,分别是D123E、V292I、K366R、T369A、T369V、A371V和1375V,即前2个突变位于反转录酶的聚合酶区、后5个突变位于反转录酶的连接区。检索数据库收录情况,有7个突变均为相应位点的主要变异形式,在服药患者中出现的频率显著高于未服药患者。结论筛选出的HIV-1B′亚型病毒株7个突变可能与耐药有关。
李韩平郭伟刘永健鲍作义李林庄道民刘思扬王铮王晓林李敬云
关键词:HIV-1
云南省德宏州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后HIV耐药突变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24
2012年
目的了解云南省德宏州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后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耐药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根据WHO推荐的HIV耐药警戒线调查方法,于2009年、2010年对德宏州陇川县参加抗病毒治疗的250例艾滋病患者进行HIV耐药基因突变检测研究。结果 250例患者在2009年的监测中有11名患者出现耐药,人群总耐药率为4.4%。2009年检测没有发生耐药而2010年参加随访调查的221名患者中新发生了7例耐药,新发HIV耐药率3.2%。所有发生耐药的患者均对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on-nucleotidereverse transcriptase inhibitors,NNRTI)耐药,但没有患者对蛋白酶抑制剂(protease inhibitors,PI)耐药。2009年和2010年两年监测血浆HIV病毒载量(viral load,VL)≥1 000拷贝/ml的患者中发生耐药的比例分别为55.0%(11/20)和84.6%(11/13)。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最近1个月有饮酒史的患者HIV耐药发生率高于无饮酒史者,但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未显示两者间存在关联。此外,对两次调查中VL≥1 000拷贝/ml的全部28名患者进行HIV病毒亚型测定,共发现5个HIV病毒亚型,其中C亚型10例(35.7%)、B亚型10例(35.7%)、CRF08_BC 4例(14.3%)、CRF01_AE 3例(10.7%)、CRF29_BF 1例(3.6%)。结论德宏州接受抗病毒治疗、血浆HIV病毒载量在1 000拷贝/ml以上的艾滋病患者中HIV耐药率高,HIV耐药发生可能与患者饮酒习惯有关。
姚仕堂马艳玲许元武陈敏李艳玲濮永成杨莉王继宝罗红兵杨锦杨跃诚韩文香贾曼红何纳段松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病毒载量
HIV的起源与SIV的跨种传播
2009年
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是在全球广泛流行并导致严重危害的人类病原体,是由非人灵长类动物免疫缺陷病毒(simi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SIV)跨种传播给人类并进化而来的。本文介绍了SIV跨种传播进化为多种HIV毒株的科学发现及跨种传播病毒在新型宿主中的适应性进化,分析了这些发现的科学和公共卫生意义。
李敬云
关键词:人免疫缺陷病毒进化
我国部分地区HIV-1流行毒株亚型分布及gag基因变异特征研究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分析我国4个地区的人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主要流行毒株的亚型分布,以及在宿主免疫压力下的基因变异和抗原表位的变化情况,初步探讨这些地区HIV-1gag基因的分子进化特征。方法:从来自河南、广东、四川、北京的HIV-1感染者血浆样本中提取基因组RNA,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部分gag基因,用扩增产物直接进行测序;使用Genotyping Tool软件进行亚型分析,使用MEGA4.1软件绘制系统进化树;用Distance工具计算各个亚型序列的基因离散率;用SNAP程序分析同义替换率与非同义替换率的比值(Ks/Ka),并对各亚型中我国人群中较常见的HLA-Ⅰ型限制的CTL抗原表位的突变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这些地区HIV-1主要流行毒株gag基因亚型主要是B′、CRF07_BC、CRF01_AE、B、CRF08_BC和CRF02_AG。各亚型内的基因离散率不同,由大到小排列为CRF01_AE>B>CRF08_BC>CRF07_BC>B′,Ks/Ka为CRF01_AE>B>CRF08_BC>B′>CRF07_BC。p17区段的CTL抗原表位变异远大于p24区段。各个亚型共享序列中存在的突变位点由多到少排列为CRF01_AE>B>B′>CRF07_BC。结论:我国HIV-1流行毒株的gag基因序列中,CRF01_AE亚型受到的选择压力最大,基因离散率也最大,且CTL抗原表位的变异亦最大,其次是B和B′亚型,CRF07_BC亚型变异最小。各亚型间CTL抗原表位变异的差异明显。
陈立力刘永健李韩平鲍作义庄道民刘思扬王铮赖章丽李林李敬云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GAG基因基因型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