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8ZX10001-006)

作品数:56 被引量:331H指数:9
相关作者:吴昊李太生焦艳梅张彤谢静更多>>
相关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北京协和医院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9篇病毒
  • 22篇免疫缺陷
  • 18篇艾滋病
  • 16篇病毒治疗
  • 15篇细胞
  • 13篇缺陷综合征
  • 13篇综合征
  • 13篇免疫缺陷综合...
  • 13篇获得性
  • 13篇获得性免疫
  • 13篇获得性免疫缺...
  • 13篇获得性免疫缺...
  • 11篇HIV-1
  • 10篇缺陷病
  • 10篇免疫缺陷病
  • 10篇免疫缺陷病毒
  • 9篇人类免疫
  • 9篇人类免疫缺陷
  • 8篇人类免疫缺陷...
  • 8篇淋巴

机构

  • 26篇首都医科大学...
  • 16篇北京协和医院
  • 3篇广州市第八人...
  • 3篇郑州市第六人...
  • 3篇北京协和医学...
  • 2篇郑州大学第一...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深圳市第三人...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广州医学院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北京地坛医院
  • 1篇清华大学
  • 1篇浙江省台州医...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河南科技大学...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作者

  • 20篇吴昊
  • 18篇李太生
  • 16篇焦艳梅
  • 9篇张彤
  • 9篇谢静
  • 8篇画伟
  • 7篇李娟
  • 5篇王蕊
  • 5篇韩扬
  • 5篇计云霞
  • 5篇李宏军
  • 5篇田亚坤
  • 5篇陈德喜
  • 4篇李雁凌
  • 4篇邱志峰
  • 3篇蔡卫平
  • 3篇唐小平
  • 3篇孙伟
  • 3篇王福生
  • 3篇寇惠娟

传媒

  • 10篇中国病毒病杂...
  • 8篇首都医科大学...
  • 7篇传染病信息
  • 6篇中国艾滋病性...
  • 4篇放射学实践
  • 3篇中华内科杂志
  • 3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北京医学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中国医学计算...
  • 1篇临床超声医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现代实用医学
  • 1篇国际流行病学...
  • 1篇国际免疫学杂...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华临床感染...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3
  • 10篇2012
  • 16篇2011
  • 15篇2010
  • 9篇2009
5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北京市部分男男同性恋人群中HIV-1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被引量:23
2009年
目的了解北京市部分男男同性恋(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人群HIV-1的分子流行情况,监测该地区人群HIV毒株的最新流行情况。方法提取17例男男同性恋者HIV-1抗体阳性样本全血基因组DNA,直接进行巢式PCR扩增HIVenv基因C2-V5区及gag基因P17-P24区,对PCR产物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确定基因亚型。结果17例患者中,共存在CRF01-AE、B亚型和CRF07-BC3种亚型,其中CRF01-AE9例(52.94%),B亚型5例(29.41%),CRF07-BC3例(17.65%)。结论小样本量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北京地区部分男男同性恋人群中主要存在CRF01-AE、B和CRF07-BC3种亚型;CRF01-AE已取代B亚型而成为北京市MSM人群中HIV主要流行亚型,CRF07-BC重组亚型在北京市MSM人群中增长迅速。
刘志英李海英张彤黄晓婕魏飞力徐萌焦艳梅徐小宁陈德喜吴昊
关键词:男男同性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
哈尔滨市39例HIV-1毒株原发耐药的变异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分析哈尔滨市39例未经抗病毒治疗的HIV-1感染者原发耐药的情况,明确哈尔滨市HIV/AIDS患者原发耐药的耐药谱,为今后该市确定对于HIV/AIDS患者进行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对哈尔滨市39例未经抗病毒治疗的HIV-1感染者血浆HIVpol基因序列进行扩增,分析耐药突变位点以及对各类抗病毒药物的耐药程度。结果 39例扩增阳性的pol区基因中,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B亚型共18例(46.15%),包括泰国B′7例(17.95%),欧美B 11例(28.21%);CRF01_AE亚型15例(38.46%);07_BC亚型5例(12.82%);1例出现CRF01_AE与A亚型的重组(2.56%)。基因型耐药结果分析显示:针对蛋白酶抑制剂,未出现蛋白酶抑制剂(PI)主要耐药突变,9例出现次要耐药突变(L10I、A71T/V)。针对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和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出现3例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耐药突变(K219Q、T69N),导致对去羟肌苷(ddI)、齐多夫定(AZT)、司他夫定(d4T)的潜在低度耐药;出现10例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耐药突变(V179D/E),导致对依非韦伦(EFV)、奈韦拉平(NVP)潜在低度耐药。结论哈尔滨市未经治疗的HIV-1感染者中原发耐药的发生率出现上涨趋势,需引起足够的重视。
李文静李航王福祥李用国
关键词:HIV-1反转录酶蛋白酶
长期应用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对HIV/AIDS患者脂肪代谢的影响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探讨长期应用含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s)的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对HIV/AIDs患者脂肪代谢的影响及相关因素。方法招募118例HIV/AIDs患者,其中未治疗组40例,治疗1—2年组37例,治疗〉5年组41例,以2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临床评估是否存在脂肪代谢障碍(LD)。经双能X线骨密度吸收仪(DxA)测量全身、躯干、上肢及下肢脂肪量(FM)。结果治疗〉5年组与治疗1—2年组患者临床评估LD发生率分别为51.2%和4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应用司他夫定(d4T)出现LD发生率(63.6%)为应用齐多夫定(AZT)者(26.5%)的2.4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DXA检测显示:治疗〉5年组患者全身及四肢FM[(9778±3758)g和上肢(960±449)g,下肢(2096±1141)g]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13317±5825)g和上肢(2333±1422)g,下肢(3890±1567)g]、未治疗组[(14280±6416)g和上肢(1655±1251)g,下肢(4032±1822)g]及治疗1—2年组[(13750±5910)g和上肢(1220±634)g,下肢(3276±1890)g](P〈0.05),其躯干FM显著低于未治疗组及治疗1—2年组(P〈0.05)。治疗〉5年组中无LD患者,其全身及躯干FM亦显著低于治疗1~2年组无LD患者(P〈0.05)。全身、躯干和四肢FM与体重(r=0.140—0.568,P=0.04或〈0.01)及BMI(r=0.292—0.742,P值均〈0.01)呈正相关,四肢FM与血TG呈负相关(r=-0.240,P=0.011)。结论应用NRTIs的HIV/AIDs患者易出现LD,主要在治疗1—2年出现,应用d4T后LD发生率显著高于应用AZT。治疗1—2年组与治疗〉5年组患者LD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FM随HAART时间延长逐渐减低。DXA有助于客观定量评估FM变化,能早期发现LD并指导临床治疗。
苏元波谢静韩扬邱志峰李雁凌宋晓璟余卫李太生
关键词:司他夫定齐多夫定脂肪代谢障碍
HIV感染者CD_4^+调节性T细胞与HIV DNA呈正相关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分析CD4+调节性T细胞与艾滋病病毒(HIV)脱氧核糖核酸(DNA)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门诊病人50例,采用流式细胞仪细胞内染色技术检测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的水平,并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DNA水平,分析CD4+调节性T细胞与CD4计数、病毒载量及HIV-1DNA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在HIV感染病人CD4+调节性T细胞与HIV DNA呈正相关,与CD4计数呈正相关,与病毒载量呈负相关。结论未进行治疗的HIV病人,其CD4+调节性T细胞与HIV DNA呈正相关,说明CD4+调节性T细胞越多,HIV-1DNA越多,CD4+调节性T细胞可能对机体发挥不利的作用。
郭彩萍画伟计云霞张彤陈德喜吴昊焦艳梅
关键词:调节性T细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脱氧核糖核酸
198例中国HIV/AIDS患者接受52周HAART的安全性评价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 评价3种基于奈韦拉平(NVP)的高效联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对中国成人初治HIV/AIDS患者的安全性.方法 从我国13个研究中心的初治HIV/AIDS患者筛选出198例,随机分配至3个HAART组:A组:AZT+DDl+NVP;B组:D4T+3TC+NVP;C组:AZT+3TC+NVP,分别在基线及用药后第4、8、12、24、36、52周随访观察,比较3组方案的不良事件(AE)发生及影响因素.结果 198例患者在52周随访期共有188例发生968例次AE(发生率95.0%),第3/4级AE发生率37.4%,37例因HAART相关AE退出(18.7%).AE以肝功能异常、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皮疹等最常见,多发牛在用药12周内.含AZT方案更容易出现骨髓抑制,AZT合用DDI时更容易出现胃肠道反应,含D4T或DDI方案更容易发生外周神经炎、血脂异常.第3/4级肝毒性发生率20.7%(41例),基线CD4〉250个/mm3是引起肝毒性的危险因素(OR=2.08,95%CI:1.114~3.882,P=0.021).结论 HAART导致停药的毒副作用是肝脏毒性、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皮疹,治疗期间尤其是前3个月要严密监测AE.基线CIM>250+/mm3的患者应避免使用NVP.
李文娟戴懿韩扬邱志峰谢静左玲燕李雁凌李太生
关键词:HIV-1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AIDS抗病毒治疗的历史、现状与未来被引量:17
2009年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显著降低了HIV相关疾病的病死率,使HIV/AIDS的临床治疗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HAART不能彻底清除患者体内的病毒。长期服药带来的不良反应、病毒耐药性、患者服药依从性与经济负担等问题已成为抗病毒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本文就国内外AIDS抗病毒治疗的历史和现状进行回顾,并对抗病毒治疗的未来进行展望。
罗玲李太生
关键词:HIV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HIV-1慢性感染者CD8+T淋巴细胞CD127表达与CD8+T淋巴细胞凋亡的关系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 研究HIV-1慢性感染者CD8+T淋巴细胞表面CD127(白细胞介素-7受体α链,IL-7Rα)分子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4例HIV-1慢性感染者和12名健康人群的外周血,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用直接免疫荧光染色法标记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表面CD127表达和CD8+T淋巴细胞的自发凋亡,并对CD8+T淋巴细胞CD127的表达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HIV RNA载量以及CD8+T淋巴细胞自发凋亡作相关性分析.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Spearman评价组间相关性.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HIV-1慢性感染组中CD8+T淋巴细胞CD127的表达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4.796,P<0.01).CD8+T淋巴细胞CD127的表达与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呈显著正相关(r=0.817,P<0.01),与血浆HIV RNA载量和CD8+T淋巴细胞的自发凋亡呈显著负相关(r=-0.442和-0.688,P<0.05和<0.01).结论 HIV-1慢性感染组CD8+T淋巴细胞CD127表达进行性下降可能是导致细胞接受存活信号能力降低和发生凋亡的重要原因,提示IL-7可能是治疗HIV感染的新途径.
金磊吕吉云徐向升章树业焦艳梅吴昊汪习成张政王福生
关键词:人免疫缺陷病毒CD8+T淋巴细胞凋亡
艾滋病合并颈髓弓形虫感染的MRI表现(附3例报道)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脊髓弓形体感染的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艾滋病合并脊髓弓形体感染的影像表现,3例均经MRI颈髓平扫及增强检查,其中1例行头部及胸部MRI平扫及增强检查。结果:1例多部位,多发,2例仅颈髓单发,2例弓形虫抗体(IgA、IgG)检测阳性,1例弓形虫抗体(IgA)检测阴性,弓形虫抗体(IgG)阳性;2例治疗后复查病灶明显缩小,1例病灶消失;MRI平扫脊髓增粗肿胀,病灶呈短T1、短T2信号,周围水肿呈长带状长T1、长T2信号;增强扫描,病灶呈环状、螺旋状或靶形增强。结论:艾滋病患者脑、脊髓内多部位,多病灶,MRI增强呈环状、螺旋状或结节状增强,高度提示脑脊髓感染,影像表现具有特征性,但无特异性。MRI对脑脊髓弓形虫感染是有效的诊断方法。
李宏军吴慧凤孙捷田民赵晋齐杨一清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颈髓弓形虫感染磁共振成像
艾滋病并弓形虫脑炎31例临床分析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提高对艾滋病合并弓形虫脑炎的认识,进一步为艾滋病合并弓形虫脑炎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我院2008-01—2010-08收治的31例艾滋病合并弓形虫脑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8-01—2010-08我院共收治艾滋病患者1 402例,其中临床诊断艾滋病合并弓形虫脑炎31例,发病率2.21%,占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15.35%(31/202);同时合并2种以上病变者27例(87.1%)。外周血清或脑脊液中弓形虫抗体检测阳性5例,随访12个月死亡11例(35.48%)。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200个/mm3。结论艾滋病合并弓形虫脑炎患者临床表现复杂,确诊较困难,误诊率高,致死率高。目前国内尚缺乏有效的检测确诊手段,弓形虫抗体检测无重要临床价值,颅脑CT/MRI在诊断弓形虫脑炎中具有重要参考意义。所有病例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200个/mm3。早期预防性用药、及时正确诊断、尽早选择合适抗病毒治疗以恢复免疫功能可改善预后。
刘春礼刘旭辉关琦侯明杰樊素琴赵清霞孙燕
关键词:艾滋病弓形虫脑炎中枢神经系统病变
HIV慢性感染者CD8^+T淋巴细胞及其各亚群细胞增生、消亡情况的观察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探讨HIV-1慢性感染者(病程>12个月)CD8+T淋巴细胞及其各亚群:纯真CD8+T细胞(TN)、中心记忆CD8+T细胞(TCM)、效应记忆CD8+T细胞(TEM)和效应记忆CD8+T细胞RA(TEMRA)的增生、消亡情况。方法观察23例未经抗病毒治疗、病程大于12个月的HIV-1感染者以及16例健康对照者,通过流式细胞仪分析,根据CD45RO,CD27表达情况,CD8+T细胞分为TN(CD45RO-CD27+)、TCM(CD45RO+CD27+)、TEM(CD45RO+CD27-)和TEMRA(CD45RO-CD27-)。以Ki-67抗原的表达代表细胞的增生,AnnexinV检测阳性代表细胞的消亡,比较HIV-1慢性感染者和健康者CD8+T细胞及其各亚群增生消亡的情况;并把HIV-1慢性感染者按CD4+T细胞计数200个/mm3以及350个/mm3为观察点分成3组,比较3组间的CD8+细胞及其各亚群增生消亡的情况。结果健康组(n=16)CD8+细胞各亚群检出率为TN34.92%±12.68%、TCM25.44%±10.36%、TEM14.64%±10.58%和TEMRA25.00%±12.59%;与之相比HIV-1慢性感染组(n=23)检出率为TN17.14%±8.03%(t=5.368,P=0.000)、TCM31.40%±14.02%(t=-1.448,P=0.156)、TEM20.17%±13.17%(t=-1.393,P=0.172)和TEMRA31.48%±15.16%(t=-1.405,P=0.168)。CD8+T细胞增生率为:健康组0.15%±0.09%,感染组1.33%±0.90%(z=-4.655,P=0.000);健康组消亡率为8.74%±4.73%,感染组24.08%±13.72%(z=-4.169,P=0.000)。HIV-1慢性感染者按CD4+T细胞计数分成CD4≤200个/mm3组(A组,n=5)、CD4计数200~350个/mm3组(B组,n=12)和CD4≥350个/mm3组(C组,n=6),3组间各亚群组成比中TN所占比例在A组明显减少,而CD8+T细胞各亚群的增生率、消亡率在3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①与健康对照组相比,HIV-1慢性感染者CD8+T细胞及其各亚群消亡率增加,增生率也相应大幅增加,细胞进入高速更新的状态;②HIV-1慢性感染者CD8+TN亚群的检出率明显下降,并在CD4≤200个/mm3组降至最低,CD8+TN资源随病情进展不断耗竭。
任翊刘意李海英张彤吴昊陈新月
关键词:CD8^+T细胞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