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卫生局青年科研基金(2007Y14)
- 作品数:11 被引量:385H指数:7
- 相关作者:苑成梅黄佳方贻儒李则挚王勇更多>>
- 相关机构: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青年科研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伴焦虑症状的疗效及影响因素被引量:21
- 2012年
- 目的探讨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伴焦虑症状患者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D-17)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筛选60例抑郁症伴焦虑症状患者,并随机进行国产文拉法辛缓释片治疗(博乐欣组,n=31)或进口文拉法辛胶囊治疗(怡诺思组,n=29),治疗8周,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以及不同焦虑程度患者的疗效,分析抑郁和焦虑症状首次缓解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治疗3周后,博乐欣组和怡诺思组抑郁和焦虑症状得分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8周后,两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7.4%和65.5%。不同焦虑程度患者HAMD-17基线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3周后HAMD-17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段治疗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症状首次缓解时间与首次发作存在诱因和HAMD-17基线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HAMA基线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焦虑症状首次缓解时间与年龄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首次发作存在诱因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文拉法辛对抑郁症伴焦虑症状患者具有较好疗效。
- 黄佳彭代辉苑成梅陈俊王勇李则挚洪武吴志国易正辉胡莺燕曹岚王凌霄方贻儒
- 关键词:文拉法辛抑郁焦虑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 早年创伤与抑郁症及抑郁症患者自杀倾向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8
- 2010年
- 目的探讨早年创伤经历与抑郁症及抑郁症患者自杀倾向的相关性。方法选取441例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组)和154正常对照(对照组),采用早年创伤问卷简表评估早年创伤情况,贝克抑郁自评问卷相关条目评估自杀倾向,运用M ann-W h itney非参数检验和B inary Logistic回归分析早年创伤与抑郁症及抑郁症患者自杀倾向的相关性。结果抑郁症组与对照组情感虐待分量表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情感虐待分(β=0.410,P<0.001)和贝克抑郁自评问卷总分(β=0.134,P<0.001)进入最终的回归方程,方程的预测准确率为81.1%。结论抑郁症患者有较多早年情感虐待经历;早年情感虐待经历与抑郁症患者自杀倾向密切相关,可能增加患者自杀的风险。
- 苑成梅黄佳王振李则挚王志阳易正辉王勇洪武彭代辉陈俊胡莺燕曹岚方贻儒
- 关键词:抑郁症自杀倾向
- 中文版心境障碍问卷在心境障碍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探讨中文版心境障碍问卷(MDQ-C)筛查双相障碍的可行性,对抑郁障碍患者中有双相障碍可能的患者进行临床特征分析。方法采用MDQ-C对308例心境障碍患者进行测评,包括双相障碍134例(双相障碍组)和抑郁障碍174例(抑郁障碍组)。对抑郁障碍组中MDQ得分≥5和MDQ得分<5的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抑郁障碍组患者MDQ得分(3.90±2.92)明显低于双相障碍组(6.48±3.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74,P=0.000);抑郁障碍组MDQ得分≥5的患者比例(34.5%,60/174)也明显低于双相障碍组(64.9%,87/1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121,P=0.000)。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DQ得分≥5的抑郁障碍患者多为男性(优势比OR=0.342,P=0.004)和年龄<25岁(OR=0.952,P=0.001)患者,且首次发病存在食欲增强特征(OR=5.007,P=0.029)。结论抑郁障碍患者中未被识别的双相障碍比例较高,MDQ-C可作为筛查工具提高双相障碍的识别率。男性、年龄<25岁、首次发病存在食欲增强不典型特征的抑郁发作患者有潜在双相障碍的可能。
- 曹岚苑成梅李则挚黄佳王勇洪武彭代辉易正辉胡莺燕方贻儒
- 关键词:抑郁障碍双相障碍
- 双相障碍抑郁发作与单相抑郁症的临床特征比较被引量:22
- 2011年
- 目的从临床现象学角度分析双相障碍抑郁发作与单相抑郁症临床特征的差异。方法对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组(n=200)与单相复发抑郁组(n=563)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照研究,对与双相障碍相关的临床特征进行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组患者起病年龄早于单相复发性抑郁组(P<0.001);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组首次发病年龄<25岁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单相复发性抑郁组(P<0.01);不典型抑郁症状中,性欲亢进者的比例在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组中较高(P<0.01);双相障碍抑郁发作组中伴精神病性症状、精神运动迟滞、心境不稳定、每次抑郁发作<3个月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单相复发性抑郁组(P<0.05);双相抑郁障碍发作组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的认知障碍因子评分显著高于单相复发性抑郁组(P<0.05)。进一步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起病年龄、首次发病年龄<25岁、双相障碍家族史、性欲亢进、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精神运动迟滞、心境不稳定、每次抑郁发作<3个月、认知障碍因子分与双相障碍独立相关,优势比(OR)分别为1.54、1.50、3.25、1.99、1.89、1.48、1.63、1.63、1.42。结论双相障碍抑郁发作与单相抑郁症是两类疾病,在抑郁发作时存在显著差异的临床特征可能是双相障碍的潜在预测因素。
- 李则挚苑成梅吴志国易正辉洪武陈俊王勇胡莺燕曹岚黄佳方贻儒
- 关键词:单相抑郁症
- 5-HTTLPR基因多态与双相障碍及其情感气质类型的关联研究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探讨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启动子区域(5-HTTLPR)基因多态性与双相障碍的关联,分析其与双相障碍患者情感气质类型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共纳入305例双相障碍患者和272名正常对照。用情感气质评定量表(TEMPS-A)评估情感气质类型,运用χ2检验、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方差分析等统计学方法评估5-HTTLPR基因多态与双相障碍及其情感气质类型的相关性。结果在女性中,5-HTTLPR L/S多态与双相障碍相关(基因型χ2=6.769,P=0.034;等位基因χ2=6.028,P=0.014);5-HTTLPR L/S多态S等位基因与双相障碍患者的焦虑气质相关(t=8.248,P=0.005);5-HTTLPRrs25531 A/G多态LA等位基因与双相障碍患者的情感旺盛气质相关(Z=-2.205,P=0.027)。结论 5-HTTLPR基因多态性与女性双相障碍的患病情况相关,且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的某些情感气质。
- 苑成梅禹顺英李则挚黄佳洪武钱伊萍方贻儒
- 关键词:双相障碍
- 早年创伤与抑郁症和双相障碍的关系分析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分析早年创伤经历与抑郁症和双相障碍的关系。方法研究纳入317例抑郁症患者和124例双相障碍患者。采用自制问卷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首次发病年龄、精神疾病遗传史、总病程、发作总次数、工作情况和家庭状态);以早年创伤自评简表(包括普通创伤、躯体创伤、情感虐待和性创伤4个维度)评估早年创伤情况,并对两种疾病患者的得分情况进行非参数检验比较;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类型早年创伤与抑郁症和双相障碍发生相关因素的关系。结果双相障碍患者的普通创伤发生率及量表总分显著高于抑郁症患者(P<0.05)。在抑郁症患者中,普通创伤与患者家庭状态相关(P<0.001),躯体创伤与患者性别、家庭状态及工作情况存在显著关联(P<0.05),情感虐待与患者家庭状态和疾病总发作次数相关(P<0.05)。在双相障碍患者中,普通创伤与患者家庭状态和精神疾病遗传史存在存在显著关联(P<0.05),情感虐待与患者家庭状态存在显著关联(P<0.01),性创伤与患者性别相关(P<0.01)。结论早年创伤经历与抑郁症和双相障碍具有关联性,不同创伤类型在两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有所不同。
- 黄佳苑成梅李则挚王振陈俊王勇洪武易正辉吴志国胡莺燕曹岚王凌霄方贻儒
- 关键词:抑郁症双相障碍
- 心境障碍患者自我病耻感及相关因素研究被引量:22
- 2011年
- 目的探讨心境障碍患者自我病耻感程度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精神疾病内在病耻感量表(ISMI)对446例心境障碍患者自我病耻感进行评估,比较具有不同人口学或临床特征患者的自我病耻感水平;对384例抑郁发作患者病耻感与部分临床变量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 72.9%的患者存在自我病耻感,中、重度占24.2%;有病耻抵抗的患者比例(79.6%)最高;有歧视体验的患者比例(41.0%)最低。男性患者刻板印象认同、歧视体验和社交退缩分量表分高于女性患者(P<0.05);在职患者歧视体验分量表分低于非在职患者(P<0.05);受高等教育患者ISMI总分及价值否定、刻板印象认同、歧视体验、社交退缩分量表分低于未受高等教育者(P<0.05);抑郁症与双相障碍患者ISMI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作期患者ISMI总分、价值否定、刻板印象认同、社交退缩和病耻抵抗分量表分高于缓解期患者(P<0.05)。年龄和疾病严重程度(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总分)与抑郁发作患者ISMI总分呈显著正相关(r=0.168,P<0.01和r=0.300,P<0.01);受教育年限与ISMI总分呈显著负相关(r=-0.178,P<0.01)。结论心境障碍患者普遍存在自我病耻感,且病耻抵抗能力较差;临床上应重视具有特定社会人口学和临床特征患者的病耻感程度,从多个维度上系统评估其自我病耻感,重点帮助患者提高应对病耻感的能力。
- 吴志国苑成梅王振黄佳李则挚王勇张晨方贻儒
- 关键词:心境障碍
- 早年创伤与双相障碍相关并影响患者的应对方式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探讨早年创伤经历与双相障碍的相关性及其对患者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设计,共纳入221例双相障碍患者和154名正常对照。用早年创伤问卷简表评估早年创伤情况,特质应对方式问卷评估应对方式,运用非参数检验、Spearman相关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早年创伤与双相障碍及其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结果双相障碍患者的普通创伤(χ2=7.161,P=0.007)、情感虐待(χ2=22.079,P<0.001)和性创伤(χ2=4.603,P=0.032)3个早年创伤分量表分和总分(χ2=4.067,P=0.044)均高于对照组;躯体创伤和性创伤存在性别差异(χ2=3.946,P=0.047;χ2=16.092,P<0.001);双相障碍患者的消极应对方式分值显著高于对照组(Z=-6.890,P<0.001);情感虐待与双相障碍的发生及患者采用的应对方式相关(β=1.490,P<0.001;β=0.739,P=0.035)。结论双相障碍患者有较多的早年创伤,多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情感虐待可影响双相障碍的发生以及患者采用的应对方式。
- 苑成梅黄佳王振李则挚王志阳易正辉王勇洪武彭代辉陈俊胡莺燕曹岚方贻儒
- 关键词:双相障碍
- 双相障碍早期识别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1
- 2011年
- 双相障碍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大多数双相障碍以抑郁发作起病,易被误诊为单相抑郁症而延误治疗,影响预后,因此早期识别双相障碍十分重要。双相障碍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多个不同的领域,目前针对其特征性分子生物学指标的研究较少。该文针对双相障碍的遗传学、神经内分泌功能及神经信息传递的生化机制等领域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探讨对双相障碍具有早期诊断意义的分子生物学指标。
- 黄佳苑成梅方贻儒
- 关键词:双相障碍单相抑郁症
- 甲状腺功能水平与抑郁症的相关性探索被引量:20
- 2010年
- 目的探索甲状腺功能与抑郁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法测定38例抑郁症患者和性别匹配的38名正常对照的总三碘甲腺原氨酸(TT3),总甲状腺素(TT4),促甲状腺激素(TSH)的水平,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评定抑郁的严重程度,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患者的焦虑严重程度,社会功能大体评定量表(GAF)评估患者的社会功能状况。结果抑郁症患者的平均TT3水平为(1.03±0.58)ng/mL,平均TT4水平为(8.20±2.53)ug/dL,平均TSH水平为(2.75±1.77)uIU/mL,健康对照组的平均TT3水平为(0.69±0.30)ng/mL,平均TT4水平为(7.10±1.25)ug/dL,平均TSH水平为(3.44±2.20)uIU/mL,两组间TT3,TT4水平具有统计学差异,TSH的组间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水平。女性抑郁症患者的平均TT3水平为(1.14±0.69)ng/mL,平均TT4水平为(9.00±2.94)ug/dL,健康对照组的平均TT3水平为(0.60±0.21)ng/mL,平均TT4水平为(6.92±0.88)ug/dL,组间TT3、TT4水平具有统计学差异。男性抑郁症组,TSH水平与躯体性焦虑呈正相关(r=0.582,P=0.014),与GAF总分呈负相关(r=-0.555,P=0.021)。结论抑郁症患者甲状腺功能存在一定变化,这种变化以女性患者明显,甲状腺激素水平与抑郁症患者的一些症状存在相关性。
- 黄佳苑成梅李春波李则挚王勇洪武林治光胡莺燕曹岚方贻儒
- 关键词:抑郁症三碘甲腺原氨酸促甲状腺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