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8CB418100)

作品数:7 被引量:108H指数:5
相关作者:刘正文张小晴李伟峰张艳会谢平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首都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生物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太湖
  • 3篇水华
  • 2篇蓝藻
  • 2篇蓝藻水华
  • 2篇湖泊
  • 1篇底泥
  • 1篇渔获
  • 1篇渔获物
  • 1篇指标体系
  • 1篇溶解氧
  • 1篇神经网
  • 1篇神经网络
  • 1篇生态灾害
  • 1篇水动力
  • 1篇水动力学
  • 1篇太湖沉积物
  • 1篇太湖蓝藻
  • 1篇太湖蓝藻水华
  • 1篇土工
  • 1篇土工格室

机构

  • 4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生...
  • 2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河海大学
  • 1篇东南大学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暨南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水利部太湖流...
  • 1篇江苏省太湖渔...

作者

  • 3篇刘正文
  • 2篇张艳会
  • 2篇李伟峰
  • 2篇张小晴
  • 1篇潘纲
  • 1篇朱松泉
  • 1篇杨柳燕
  • 1篇王锋文
  • 1篇钟萍
  • 1篇高光
  • 1篇谷孝鸿
  • 1篇徐兆安
  • 1篇陈求稳
  • 1篇何俊
  • 1篇李柯
  • 1篇朱本占
  • 1篇白秀玲
  • 1篇吴庆龙
  • 1篇方磊
  • 1篇张钰

传媒

  • 1篇湖泊科学
  • 1篇岩土工程学报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生态科学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年份

  • 1篇2016
  • 3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太湖不同污染程度底泥对磷滞留能力的比较被引量:10
2010年
磷(P)是湖泊富营养化的限制性营养元素,而沉积物是湖泊营养物质的重要蓄积库,沉积物对P的滞留能力是决定湖泊自净能力的重要因素。采用室内有机玻璃圆柱装置,研究了太湖两种污染程度不同的底泥对P的滞留能力。结果表明,污染程度较轻的黄泥在实验期间对P的最大滞留量为28.365μmol·m-2,污染程度较重的黑泥最大滞留量仅为9.321μmol·m-2,两种底泥对P的滞留具有极显著的差异(P<0.01)。与实验初期相比,实验末期黄泥中总磷增加0.06%,而在黑泥中却减少0.02%,黄泥对P的滞留能力远远大于黑泥。
张雷燕李柯刘正文
关键词:底泥太湖
太湖自然渔业及其发展策略被引量:28
2009年
渔业是太湖的主要功能之一,它对改善水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但又受制于环境的影响而变化.从太湖渔业结构分析.目前太湖自然渔业整体捕捞强度过大、资源破坏严重.依据太湖多年渔获物捕捞结果,系统分析了太湖鱼类群落结构及其演变动态.通过对太湖不同生态区域渔获物产量和组成的分析,研究了太湖自然渔业特征及存在问题,提出了严格控制捕捞渔具规格和捕捞强度、合理调整开捕时间、调整放流鱼种结构和比例,合理发展湖泊渔业的思路.同时,依据太湖生物资源现状.分析了太湖自然渔业潜力,提出太湖渔业发展要加强渔业环境建设、加强渔业对水环境改善功能的研究.
谷孝鸿朱松泉吴林坤曹萍白秀玲张钰何俊
关键词:太湖渔获物群落结构
湖泊蓝藻水华生态灾害形成机理及防治的基础研究被引量:59
2008年
湖泊具有供水、渔业、旅游、维持区域生态系统平衡等功能,是支撑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但是近30年来,湖泊富营养化所导致的蓝藻水华频繁暴发,生态灾害事件频发,严重影响湖泊功能的发挥,制约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针对国家在保障区域水安全和生态安全、保护人民健康及建设和谐社会等方面的重大需求,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湖泊蓝藻水华生态灾害形成机理及防治的基础研究"于2008年7月正式立项。项目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包括:①湖泊蓝藻水华主要衍生污染物的形成机理、迁移转化规律和毒理效应;②蓝藻水华导致湖泊生态系统结构变化和功能退化的机理;③蓝藻水华生态灾害评估及调控机理。针对上述科学问题,项目以蓝藻水华污染物的产生、湖泊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响应以及生态灾害的评估与调控为研究主线,重点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①蓝藻水华衍生污染物的产生及其环境过程;②蓝藻水华衍生污染物的毒理效应与生态和健康风险;③蓝藻水华导致湖泊生态系统结构变化与功能退化的关键过程和机制;④蓝藻水华灾害治理和调控的的技术原理和途径。项目的实施和完成将为我国湖泊蓝藻水华生态灾害的预防与控制提供理论和技术原理支撑。
吴庆龙谢平杨柳燕高光刘正文潘纲朱本占
关键词:湖泊蓝藻水华生态灾害
太湖沉积物孔隙水无机氮空间变化特征
2011年
采集太湖不同生态类型湖区(草型湖区胥口湾;风浪大、水华较少的湖心区和水华较严重的梅梁湾)沉积物柱状样,研究沉积物理化性质以及孔隙水无机氮浓度垂直变化特征。结果显示,各点含水率、有机质、总氮均随深度增加而降低,而梅梁湾含量最高,湖心区最低。沉积物溶解氧随深度增加而降低,胥口湾最高,梅梁湾最低。孔隙水NH_4^+-N随深度增加而增大,NO_3^--N、NO_2^--N均随随深度增加而减小。比较表层0-5cm沉积物孔隙水和上覆水无机氮浓度,发现各湖区NO_3^--N和NO_2^--N释放风险小,胥口湾(草型湖区)和梅梁湾(藻型湖区)NH_4^+-N释放风险较大,湖心区较小。
王锋文钟萍刘正文
关键词:溶解氧太湖
土工格室降低湖泊内源释放模拟分析
2016年
湖泊富营养化与内源释放有密切的关系,降低湖泊因水动力作用引起的底泥再悬浮可大幅度减少湖泊内源污染物的释放。使用数值方法模拟水流在遇到阻碍后的流速变化,分析比较了不同规格的土工格室对湖泊流速的降低情况。结果表明:水流经过土工格室后,湖底的流速有较大程度下降;土工格室上方区域流速随格室高度增加而加快,土工格室后方底层区域流速大小随着土工格室高度的增高而降低,土工格室能将其后方大部分区域内的流速降低到"个别动"起动流速以下;增加土工格室长度对流速影响幅度有限。
施科方磊夏禹明
关键词:内源释放土工格室水动力学
不同湖泊水华发生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1年
目前,世界各地湖泊水华的暴发越来越严重,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有重大危害.本文调研了国内外典型湖泊水华的相关研究成果,从湖泊所属地理位置、气候带、受人类活动干扰强度、主要水华发生藻种和主控环境因子等不同角度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揭示了不同类型的湖泊水华特征和发生机制.最后以我国太湖为例,总结已有的研究成果,结合近几年太湖水华和水环境实测数据的分析结果,归纳了太湖水华的主要影响因子,包括Chl-a、TN、TP、COD、温度、风速六个指标,其中Chl-a、COD能指示说明水华的程度,TN、TP是营养盐状况的代表,温度和风速是水华发生的主要气象因子,并定量分析了水华程度和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为水华的预警、预测和评价提供基础和支持.
张艳会罗上李伟峰张小晴
关键词:水华太湖指标体系
基于BP人工神经网络和模糊理论的太湖蓝藻水华发生风险评价被引量:7
2011年
目前,湖泊蓝藻水华是我国乃至世界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蓝藻水华的暴发机制复杂,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以太湖为例,根据近5 a水环境和水华发生的实测数据,结合BP(Back Propagation)人工神经网络和模糊理论,建立了蓝藻水华发生风险的模糊风险评价方法。对太湖9个水环境功能区的评价结果表明:西部沿岸区、梅梁湖蓝藻水华发生风险最大,为重度蓝藻水华风险区;竺山湖、五里湖次之,为中度蓝藻水华风险区;南部沿岸区、贡湖、湖心区为轻度蓝藻水华风险区,东太湖和东部沿岸区水华发生风险最小,为轻微蓝藻水华风险区。建立的评价方法和评价结果,可为蓝藻水华的预测、预警以及风险管理提供参考和依据。
张艳会徐兆安陈求稳李伟峰张小晴
关键词:蓝藻水华太湖BP人工神经网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