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MSGL0507)

作品数:4 被引量:106H指数:4
相关作者:肖尚斌陈忠李安春蒋富清陈木宏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石油三峡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泥质
  • 4篇泥质沉积
  • 4篇陆架
  • 3篇地球化
  • 3篇地球化学
  • 3篇地球化学特征
  • 3篇东海内陆架
  • 3篇泥质沉积物
  • 3篇粒度
  • 3篇内陆架
  • 3篇化学特征
  • 1篇东亚冬季风
  • 1篇冬季风
  • 1篇沿岸
  • 1篇沿岸流
  • 1篇元素地球化学
  • 1篇元素地球化学...
  • 1篇全新世
  • 1篇稀土元素
  • 1篇稀土元素地球...

机构

  • 5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三峡大学
  • 1篇中国石油

作者

  • 5篇肖尚斌
  • 4篇李安春
  • 3篇蒋富清
  • 3篇陈忠
  • 2篇向荣
  • 2篇谢强
  • 2篇陈木宏
  • 2篇徐方建
  • 2篇郑范
  • 1篇赵家成
  • 1篇李旭东
  • 1篇陆钧
  • 1篇李铁刚
  • 1篇张国栋

传媒

  • 1篇海洋地质与第...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地球科学(中...
  • 1篇地质科技情报

年份

  • 1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近2 ka来东海内陆架泥质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
<正> 东海内陆架泥质沉积区分布在长江人海口以南、水深60 m以浅的浙闽沿岸地带,主要由源自长江的悬浮体于冬季沿岸流输送而沉积。泥质沉积区是东海陆架的现代沉积的中心,是物质的“汇”,对东海陆架物质通量和陆海相互作用的研究...
肖尚斌蒋富清李安春徐方建郑范
文献传递
近8ka东亚冬季风变化的东海内陆架泥质沉积记录被引量:65
2005年
尝试从陆架上寻找全新世高分辨率的东亚季风替代性指标和记录.通过对位于东海内陆架闽浙沿岸泥中部的PC-6孔进行AMS14C年龄测试和粒度分析,综合沉积构造、沉积层序与海平面变化讨论该孔的沉积环境,其下、中、上段分别对应于前滨、近滨和与现今环境基本一致的浅海沉积环境.因上段的沉积作用主要受控于东海冬季沿岸流,通过粒级-标准偏差分析,提取了相对应的粒度组分或粒度子体,该组分的平均粒径被用来作为研究东亚冬季风演化的替代性指标.分析表明,由此方法建立的PC-6孔上段粒径时间序列,较完整地反映了近8 ka来东亚古季风的演化.东亚冬季风的变化呈现出3个各具特点的阶段:7.6~5.1 kaB P.为中等强度的高频率波动;5.1~1.7 kaB P.以多期、较频繁的强盛活动为特点;1.7~0 kaB P.为稳定而较弱的时期.由PC-6孔指示的东亚冬季风活动的强盛期,均在不同区域和材料的记录中找到了相对应降温的证据,说明气候变化的区域性以至全球性联系.
肖尚斌李安春陈木宏刘敬圃蒋富清李铁刚谢强向荣陈忠
关键词:泥质沉积东亚冬季风沿岸流全新世
南海北部陆架柱状沉积物记录的残留沉积被引量:13
2006年
对南海北部外陆架珠江口西南的E602孔进行了粒度分析和AMS14C年龄测定,通过沉积学分析,认为该孔沉积物形成于近滨环境,时间为全新世初期。根据岩性的变化将该孔分为上下2段,下段岩性较均匀,粒度参数变化较小,主要是风暴成因的递变悬浮沉积序列,形成于近滨上部环境;上段为均匀悬浮,为近滨下部环境。该孔下段的沉积作用主要是对晚更新世低海平面时沉积物的改造和再沉积,基本没有新的陆源物质加入,属于残留沉积或准残留沉积,只是在晚期的上段沉积中才有少量以细粒物质为主的新物源加入。
肖尚斌陈木宏陆钧陈忠向荣郑范谢强陈莉
关键词:粒度AMS南海北部陆架
近2ka来东海内陆架泥质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26
2005年
对位于东海内陆架闽浙沿岸泥质区北部的DD2孔进行了粒度分析、AMS14C年龄测试和主元素、微量元素分析,讨论了各元素含量与粒度间的关系,采用R型因子分析探讨了它们间的组合关系。研究表明,近2ka来DD2孔绝大多数主元素和微量元素含量稳定;随粒径变细大部分元素的含量呈现增加的趋势,而Sr和SiO2的含量则呈现减少的趋势;CaO、Na2O、Hf、Zr和Ti等的含量与粒径相关性很差。因子分析的结果表明,DD2孔泥的化学组成可划分为4种组合类型:分别反映沉积物中元素分布的主要特点,样品未经洗盐前处理引起主元素和微量元素组合的变化,Zr、Hf和Nb元素富集于特定粒度组分(粉砂),及钙质生物组分的加入和早期成岩过程中元素的再分配性质等。初步分析表明,Rb、Cu、Ni、V、P、Sc、Fe2O3、Cr、K2O、Nb、Co、Th、Ti和Al2O3为DD2孔中相对不活动的元素,可以将它们与现代长江、黄河沉积物作对比,进行物源分析。Ti/Zr和Cr/Th比值指示该孔沉积物主要来自于花岗质物源区。
肖尚斌李安春蒋富清徐方建郑范陈忠
关键词:地球化学特征粒度东海内陆架
闽浙沿海岸泥质沉积物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8
2007年
对位于闽浙沿海岸泥质区北部的DD2孔沉积物采用激光粒度仪进行了粒度分析,采用ICP-MS进行了稀土元素质量分数测定,分析了该孔稀土元素质量分数与粒度的关系,讨论了稀土元素组成及分馏特征,并与长江、黄河沉积物进行了对比。分析表明,该孔沉积物的w(HREE)、w(LREE)均明显高于长江和黄河沉积物,并随粒度变细而增大,其中Ce的富集造成DD2孔相对更富LREE;[w(La)/w(Lu)]N、[w(La)/w(Yb)]N、[w(Gd)/w(Yb)]N的变化相对较小,且这3个参数的值略小于黄河沉积物的值,而远小于长江沉积物的值,但[w(La)/w(Sm)]N的变化大,且与长江沉积物的值更为接近。这说明该孔沉积物轻重稀土元素分馏、HREE之间的分馏均要弱于长江、黄河沉积物,特别是HREE间的分馏程度,DD2孔要弱得多;而LREE间的分馏程度,DD2孔总体上要比长江和黄河沉积物显著。DD2孔沉积物的δ(Ce)和δ(Eu)平均值分别约为0.92和0.66,即Ce为弱亏损,而Eu异常明显。黄河改道前后该区沉积物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无明显变化;从稀土元素组成特征上也难以识别出其物质来源是长江还是黄河,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黄河和长江沉积物REE的组成及其特征差别不大以及粒度的控制规律,其中[w(La)/w(Lu)]N、[w(La)/w(Yb)]N随粒径减小呈现出变小的趋势。
赵家成肖尚斌张国栋李旭东李安春
关键词:泥质沉积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粒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