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u0732003)

作品数:10 被引量:26H指数:4
相关作者:裴国献金丹江汕赵培冉王簕更多>>
相关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血管
  • 4篇血管化
  • 4篇缺损
  • 4篇骨缺损
  • 3篇血管束
  • 3篇细胞
  • 3篇骨修复
  • 3篇成骨
  • 2篇血管化组织工...
  • 2篇髓细胞
  • 2篇骨髓
  • 2篇骨髓细胞
  • 2篇骨细胞
  • 2篇骨组织
  • 2篇股骨
  • 2篇股骨缺损
  • 2篇分化
  • 2篇成骨细胞
  • 1篇蛋白
  • 1篇蛋白提取

机构

  • 9篇南方医科大学...
  • 3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广州医学院第...
  • 1篇烟台市毓璜顶...
  • 1篇石狮市医院

作者

  • 10篇裴国献
  • 8篇金丹
  • 7篇江汕
  • 6篇赵培冉
  • 5篇王簕
  • 4篇穆天旺
  • 4篇覃俊君
  • 3篇姜晓锐
  • 2篇陈思园
  • 2篇张大伟
  • 2篇魏宽海
  • 2篇张鑫鑫
  • 1篇张晓强
  • 1篇杨科跃
  • 1篇王丹
  • 1篇孟永春
  • 1篇李明东
  • 1篇范欣欣
  • 1篇陈思圆
  • 1篇吴涛

传媒

  • 6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生命科学研究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解放军医学院...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1
  • 4篇2010
  • 4篇2009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Qtracker体外标记兔成骨诱导分化后细胞的初步研究
2010年
目的探讨Qtracker体外标记兔成骨诱导分化后细胞的特点及可行性。方法抽取3个月龄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骨髓,贴壁培养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传至第3代后向成骨细胞诱导,并做鉴定。Qtracker分别以1、2、4、8、16和32nmol/10‘细胞的浓度标记成骨诱导分化后细胞,分别记为A、B、C、D、E、F组;未标记的细胞作为空白对照组(G组)。分别利用荧光显微镜计数和流式细胞术两种方法检测标记阳性率,台盼蓝拒染法检测标记后细胞存活率,甲基噻唑基四唑(MTr)法观察Qtracker染料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兔BMSCs经诱导后能向成骨细胞诱导分化。经Qtracker标记后,荧光显微镜下胞浆呈绿色荧光。随着标记浓度的增加,A、B、C、D、E、F组细胞标记阳性率逐渐增高,于8nmol/10。细胞的浓度标记时,在荧光显微镜下计数,标记率可达到(93.58±2.08)%;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其标记率为(95.24±1.31)%,经两种方法测定,D、E、F组间标记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组各时间点标记阳性率均为0。以不同浓度标记后各组细胞存活率均在96%以上,且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标记Qtracker后对细胞的增殖无影响(P〉0.05)。结论Qtracker可用于兔成骨诱导分化后细胞的体外标记,在浓度为8nmol/10^5细胞下可得到最佳的标记率,且其对成骨诱导分化后细胞的增殖无明显影响。
杨科跃范欣欣金丹江汕姜晓锐吴涛张晓强裴国献
关键词:骨髓细胞成骨细胞生物学标记
血管束、感觉神经束植入组织工程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和受体的时空分布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探讨单纯血管束、感觉神经束分别植入组织工程骨修复兔骨缺损对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及受体(CGRPR-1)表达的影响。方法54只新西兰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n=18):感觉神经束植入组(A组)、血管束植入组(B组)、单纯组织工程骨对照组(C组),于术后4、8、12周分别处死18只动物,对修复骨段行Masson染色观察骨形成与改建过程,同时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修复骨段内CGRP及CGRPR-1的表达,并提取总RNA行Real—timePCR检测CGRP及CGRPR-1的表达情况。结果各时间点A组和B组CGRP、CGRPR-1mRNA的表达均高于C组,且A组表达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时间延长,组织工程骨内CGRP及CGRPR-1mRNA呈先增高后逐渐降低趋势,8周时mRNA高于4周和12周,4周时mRNA在3个检测时间点中最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工程骨内新生骨质边缘、骨膜、血管周围均有CGRP阳性表达,分布均匀;CGRPR-1于成骨细胞周围表达较多。结论植入感觉神经束和血管束均能促进神经肽分泌,植入血管束分泌更多。
覃俊君王簕陈思圆穆天旺李明东金丹江汕赵培冉裴国献
关键词:受体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大鼠雪旺细胞对两种来源的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影响的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 研究应用雪旺细胞(SCs)对两种来源的成骨细胞(OB)的增殖与分化的影响,为构建神经化组织工程骨提供体外实验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采用股骨、胫骨髓腔冲洗法获得SD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采用胰蛋白酶消化新生鼠颅骨获得OB及采用消化后组织块法获得SCs.将BMSCs在成骨诱导液作用3周,鉴定BMSCs向OB分化.采用96孔共培养板将第2代SCs种植于上室,颅骨来源OB种植下室,共培养为实验组,无SCs干预共培养为对照组.将诱导分化的OB种植于下室,第2代SCs种植于上室,共培养为实验组,无SCs干预共培养为对照组,分别于共培养后1、3、5、7、9d采用甲基噻唑基四唑(MTT)进行增殖比较.采用6孔共培养板,实验组上室种植SCs,下室分别种植颅骨来源及BMSCs来源的OB,不加SCs的两种来源的OB作为对照组,分别共培养后于3、7 d检测两种来源OB的碱性磷酸酶、骨钙素、骨桥蛋白、骨形态发生蛋白-2 mRNA表达.结果 SCs对颅骨来源的OB在共培养3、5、7、9 d 4个时间点均有明显促增殖作用,在碱性磷酸酶、骨桥蛋白、骨形态发生蛋白-2mRNA在各个时间段均起到抑制作用.SCs对大鼠BMSCs来源的OB在共培养1、3 d无明显促增殖作用,在5、7、9 d有明显促增殖作用,在成骨培养基的环境里,SCs可促进BMSCs诱导的OB分化.结论 选择BMSCs来源的OB 与 SCs共培养更适合用于构建神经化组织工程骨.
姜晓锐张鑫鑫肖剑晖金丹江汕王丹赵培冉裴国献
关键词:骨髓细胞成骨细胞雪旺细胞分化共培养
引导骨再生技术对血管化组织工程骨修复兔股骨缺损过程中骨形态发生蛋白-2成骨及表达的影响
2010年
目的 探讨引导骨再生(GBR)技术对血管化组织工程骨修复兔股骨缺损过程中局部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的成骨量及表达的影响,以明确GBR技术在血管化组织工程骨应用中的作用. 方法 将兔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经诱导后与β-磷酸三钙材料复合,植入制备的兔股骨缺损处并在材料侧槽中植入股动静脉束,其中实验组9例,血管化组织工程骨用可吸收性GBR屏障膜包裹 对照组9例,单纯植入血管化组织工程骨,分别于术后4、8、12周通过形态学检测新生骨量,ELISA法检测骨缺损局部BMP-2的表达量. 结果 随着时间进展各组成骨量逐渐增加(实验组4、8、12周时新生骨的相对面积比分别为7.31%±0.55%,35.23%±3.07%,76.09%±3.71%,对照组4、8、12周时新生骨的相对面积比分别为17.26%±1.17%,54.50%±4.26%,82.57%±4.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且同一时间点实验组成骨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4、8、12周时实验组骨缺损局部BMP-2 OD值分别为0.334±0.012,0.245±0.008,0.172±0.009,对照组骨缺损局部BMP-2 OD值分别为0.389±0.008,0.289±0.008,0.189±0.009 术后4周时两组骨缺损内BMP-2表达量均达峰值,此后即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术后4、8、12周时骨缺损局部BMP-2表达量实验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GBR屏障膜会降低血管化组织工程骨修复兔股骨缺损局部的成骨量,并减少骨缺损过程中局部BMP-2的表达量.
张长成张大伟荆小伟赵培冉金丹魏宽海裴国献
关键词:新生血管化骨形态发生蛋白质类引导骨再生技术
血管束植入组织工程骨修复兔股骨缺损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讨血管束植入组织工程骨修复兔股骨缺损对局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兔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经诱导后与β-磷酸三钙材料复合,植入制备的兔股骨缺损处,其中实验组在材料侧槽中植入股骨的动静脉血管束,对照组则单纯植入组织工程骨,分别于术后2、4、8、12周通过形态学检测新生骨量,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新生骨中VEGF的表达量。结果随着时间进展,各组成骨量逐渐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从第4周开始实验组成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点实验组新生骨中VEGF的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4周时达到最大值。结论血管束植入组织工程骨可明显增加新生骨中VEGF的表达并能促进骨缺损的修复。
王簕覃俊君陈思园穆天旺江汕赵培冉金丹裴国献
关键词:血管化骨缺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复合环孢素同种异体骨与冻干同种异体骨移植后免疫学比较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比较复合环孢菌素同种异体骨(cyclosporine-impregnated allograft bone,CAB)与冻干同种异体骨(freeze-dried allograft bone,FDAB)移植后的免疫学反应。方法 6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材料提供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只。取材料提供组双侧髂骨制备CAB及FDAB。实验组、对照组动物制备右侧桡骨中段10 mm的骨与骨膜缺损,实验组植入CAB修复,对照组植入FDAB修复。术后2周、4周、8周、12周每组各取5只动物,进行全血及移植部位骨组织IL-2、TNF-α浓度测定。结果术后2周、4周、8周、12周血中IL-2、TNF-α浓度两组之间无差异。术后2周、4周移植部位骨组织中IL-2、TNF-α浓度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值分别为0.000、0.015),术后8周、12周移植部位骨组织中IL-2、TNF-α浓度两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B移植后不会引起全身免疫反应,其引发的移植局部免疫排斥反应弱于FDAB。
张大伟李真慧裴国献
关键词:同种异体骨移植白细胞介素-2IL-2
血管化组织工程骨修复兔股骨干骨缺损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 观察血管化组织工程骨修复兔股骨干骨缺损的成骨特点,初步探讨其修复骨缺损的机制.方法 32只新西兰大白兔均制备左侧股骨干15 mm段性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兔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复合β-磷酸三钙(β-TCP)构建组织工程骨同时联合血管柬植入骨缺损;对照组:单纯植入组织工程骨.于术后2、4、8、12周行组织学观察骨形成与改建情况,同时行免疫组织化学,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免疫印迹检测修复骨段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结果 组织学观察显示随着时间发展,两组成骨量均逐渐增加,从4周起实验组骨修复优于对照组;实验组各时间点组织工程骨中VEGF的表达量高于对照组,随着时间延长,VEGF呈先增高后降低趋势,在4周时表达量最大.结论 血管化组织工程骨可有效促进兔股骨缺损的修复,植入血管束能促进VEGF的表达,VEGF是促进骨再生和血管再生的重要因子.
王簕裴国献高梁斌江汕穆天旺陈思园覃俊君金丹娄爱菊赵培冉
关键词:生物医学工程骨缺损
兔骨组织总蛋白的提取和在免疫印迹法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09年
探讨快速有效的骨组织总蛋白提取法和利用该方法进行免疫印迹研究.采用单纯研磨法、单纯锤击法和锤击研磨法分别对兔骨组织蛋白进行提取,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蛋白进行分离,利用免疫印迹法检测骨组织中beta-actin的表达,比较3种骨组织蛋白提取法.发现3种蛋白提取法均可满足免疫印迹研究要求,但是锤击研磨法提取的蛋白含量比单纯锤击法高,并能更好的保留49kDa以下的蛋白,而且该操作法比传统的单纯研磨法更为方便、快捷,还能节省液氮用量.锤击研磨法可作为提取骨组织蛋白的一种理想方法.
王簕裴国献
关键词:骨组织蛋白提取免疫印迹肌动蛋白
增强型生物活性玻璃/胶原复合材料的促血管化作用
2011年
目的骨组织工程所使用的支架材料能否快速、有效地血管化是骨修复的关键。研究增强型生物活性玻璃/胶原复合材料对血管化的协同和促进作用,为构建血管化组织工程骨修复骨缺损寻找适宜的支架材料。方法体外分离获取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并通过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与CD34抗原鉴定,取第1代细胞用于实验。将细胞接种于增强型生物活性玻璃/胶原复合材料上,扫描电镜观察细胞黏附情况。取细胞接种于增强型生物活性玻璃/胶原复合材料作为实验组,等量细胞直接接种于培养板常规培养作为对照组,采用alarmarBlue法动态检测细胞增殖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内皮细胞相关基因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fms-related tyrosine kinase1,Fl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kinase insert domain receptor,Kdr)的mRNA表达。取SD大鼠6只,将支架材料包埋于大鼠股内侧皮下,实验组采用增强型生物活性玻璃/胶原复合材料、中央轴向植入血管束,对照组采用非增强型生物活性玻璃/胶原复合材料,分别于植入5、10d取出,行冰冻切片并HE染色动态观察支架材料内部的血管化状态。结果分离的细胞通过形态学及vWF、CD34免疫荧光鉴定为HU VECs。扫描电镜示HUVECs在支架材料上黏附较好。HUVECs在实验组支架材料上增殖明显,在第3天后细胞增殖率开始高于对照组,11d达到增殖平台期时细胞数仍多于对照组(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示,培养3d实验组VEGF、Flt-1、Kdr的mRNA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包埋大鼠皮下实验可见,实验组5、10d时植入的血管仍通畅,其周围新生血管随时间延长而增多,材料周缘可见宿主血管浸润生长,但新生血管稀疏;对照组仅有纤维组织生长,10d时材料已大部分降解,组织难以长入。结论增强型生物活性玻璃/胶原复合材料在�
张鑫鑫姜晓锐孟永春李方国江汕金丹陈晓峰裴国献
关键词:骨组织工程生物活性玻璃胶原血管化
血管束、感觉神经束植入组织工程骨修复大段骨缺损的成骨研究
2009年
目的观察血管束、感觉神经束植入组织工程骨修复兔股骨大段骨缺损的成骨特点,探讨其对骨修复的影响。方法36只新西兰大白兔均制备左侧股骨干1.5cm节段性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三组(n=12),组织工程骨组(A组):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复合β-磷酸三钙构建组织工程骨植入骨缺损;血管束植入组(B组):组织工程骨与血管束同时植入骨缺损;感觉神经束植人组(C组):组织工程骨与感觉神经束同时植入骨缺损。各组动物术后1、3、6个月行X线检查及影像学评分,同时每组各处死4只动物行大体及组织学观察。结果影像学评分显示各时间点B组与C组的成骨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间成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观察显示新生骨多出现在血管周围,成骨方式以软骨内成骨为主。结论血管束、感觉神经束植入组织工程骨的方法能更好地促进组织工程骨成骨及大段骨缺损修复。
穆天旺江汕王簕覃俊君赵培冉金丹魏宽海裴国献
关键词:骨缺损血管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