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云南农垦重点科技计划项目(2008RZ01)

作品数:9 被引量:24H指数:4
发文基金:云南农垦重点科技计划项目云南省科研院所技术开发研究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农业科学

主题

  • 7篇香蕉
  • 2篇性状
  • 2篇病情指数
  • 1篇遗传性状
  • 1篇原种
  • 1篇云南红
  • 1篇沙壤
  • 1篇食品
  • 1篇水肥
  • 1篇炭疽
  • 1篇炭疽病
  • 1篇土壤
  • 1篇土壤水
  • 1篇土壤水肥
  • 1篇种质
  • 1篇种质资源
  • 1篇资源收集
  • 1篇危害率
  • 1篇稳定性
  • 1篇香蕉褐缘灰斑...

传媒

  • 5篇热带农业科学
  • 2篇热带作物学报
  • 2篇热带农业科技

年份

  • 2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08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云南河口绿色食品香蕉生产潜力、现状及发展被引量:4
2011年
概述云南省河口无公害绿色食品香蕉的生产现状和存在问题,并对今后的发展思路进行探讨。
陈伟强李芹邓成菊
关键词:香蕉绿色食品
香蕉新品种“红研一号”44个遗传性状的变异分析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对香蕉新品种"红研一号"的44个性状进行连续3 a的检测,结果表明:无论是相同数量性状的同一年度生长季节,还是相同数量性状的不同年度的生长季节,1~3 a的所有数量性状的变异度均在1.07%~9.77%;21个质量性状连续3个生长季节的测试特征值均在同一代码内。说明"红研一号"性状遗传稳定,并具有高度的一致性。该研究结果对加快这一香蕉新品种的开发利用具有指导意义。
陈伟强赵素梅李芹刘学敏张建春张光勇邓成菊赵立兵权德才
关键词:香蕉性状稳定性
云南河口香蕉黑星病的发生危害规律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采用定点监测、分级调查法对云南河口地区香蕉黑星病的发生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降雨量及温度的异常变化对香蕉黑星病的发生危害影响最大。河口县香蕉黑星病从4月底5月初开始发病.7月份开始迅速扩散,9~10月份达到高峰值,发病率为80%~100%,且高发病率维持至12月份;不同栽培地区香蕉黑星病的危害率及病情指数差异较大,危害率依次为河口东部地区=65.5%〉中南部地区=51.44%〉西部地区:48.78%.不同海拔高度的危害率及病情指数呈现出海拔越高危害性越大的趋势。
陈伟强赵素梅胡原鸿张建春邓成菊刘学敏杨绍琼王晓燕黄绍忠李芹郑毅
关键词:香蕉黑星病危害率病情指数
香蕉新品种‘红研一号’的对比试验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在云南省河口县沙坝,将高产、优质的香蕉新品种‘红研一号’与当地生产上的主栽品种‘威廉斯8818’、‘巴西蕉’及福建省近年来推广的优质品种‘漳蕉1号’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4个品种3年的平均果实质量性状(指净重量,净重量=实际的毛重量×0.9)表现为:‘红蕉一号’(23.52kg)>‘巴西蕉’(23.06kg)>‘威廉斯8818’(22.99 kg)>‘漳蕉1号’(22.79 kg),但均未达到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试验还对其它主要性状进行了检测。综合来看,改良、选育出的矮杆、速生、丰产、优质的新品种‘红研一号’,在河口地区表现最佳,特别是茎干比较粗,山地栽培比较容易作业,抗风(倒伏)能力较强。建议,加大该品种在河口地区的栽培面积,同时,我国广东、海南、广西、福建等有台风及冬季温度相对较低的地区也可加快引种并进行适地种植。
陈伟强张光勇赵素梅李芹刘学敏张建春邓成菊赵立兵权德才
关键词:果实质量性状
云南省野生香蕉资源收集及保存被引量:4
2011年
云南省红河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2008-2010年已从滇东南、滇南、滇西南热区收集和种植保存了野生香蕉种质131份,并进行了农艺性状和育种方面的初步研究,为野生香蕉的创新利用研究打下基础。
张光勇陈伟强刘学敏唐光明
云南河口地区香蕉炭疽病的发生危害动态研究初报被引量:1
2014年
依据河口县的地形地貌特征,分东部、西部及中南部并采用定点监测、分级调查法对香蕉炭疽病的发生危害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香蕉炭疽病在河口地区1~3月基本维持较低的危害水平,4月初开始发病,8~12月中旬处于危害的高峰值,12月份后逐渐下降;全年月平均危害率达38.44%,月平均危害指数0.81,处于危害率较高的水平;西部地区与东部、中南部地区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月平均危害率西部地区(49.61%)>中南部地区(35%)>东部地区(30.72%);不同海拔对香蕉炭疽病的田间发生危害有一定影响,但未达显著水平。
陈伟强赵素梅邓成菊张建春刘学敏李芹胡原鸿杨绍琼王晓燕郑毅黄绍忠
关键词:香蕉炭疽病
河口原种矮杆香蕉收集及种质性状的双变元分析被引量:5
2008年
收集了河口优稀原种矮杆香蕉种质资源,通过筛选得到了4份自然芽变的种质,以此为材料,对其24个农艺性状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4份种质性状总体变异程度较小,具有相当的稳定性。植株高度在1.86~2.00 m、离地1 m处茎围51~53 cm、梳有果指数18.83~19.14条、果指长度22.29~23.78 cm、果指弯曲度0.41~0.44、株产质量(净重)31.15~32.5kg、固形物含量19~20之间,表现出矮杆、速生、丰产及优质的特性。种质间植株形态性状差异不明显,果实性状特别是果实质量具有高度的稳定性。随着茎围的增大,产量有所增加;叶面较宽的植株,香蕉固形物含量相应较高;叶柄过长的植株会降低果穗质量。这些研究对继续开展这一种质资源的种质改良与创新利用可能具有指导意义。
陈伟强李玉民李芹赵立兵何琨王朝
关键词:种质资源
云南河口地区香蕉褐缘灰斑病的发生规律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对云南河口地区香蕉褐缘灰斑病(BananaSigatokaLeMSpotDisease)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主要受温度和降雨量的影响;春季气温回升时开始发病,10~11月危害达到高峰值;不同地理环境危害程度有明显差异.病情指数东部地区(11.81)〉中南部地区(10.40)〉西部地区(7.94),但危害的基本规律是低海拔地区比高海拔地区先发病.且发病程度比高海拔地区严重,病情指数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
张建春邓成菊陈伟强李芹刘学敏杨绍琼王晓燕胡原鸿黄绍忠
关键词:病情指数香蕉
云南红河流域冲积沙壤土结构香蕉园土壤水肥力状况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对云南红河流域冲积沙壤土结构的香蕉园不同深度条件下土壤水肥力状况进行监测和研究,结果表明:(1)该研究区香蕉园中土壤水pH 5.4~7.4,平均值6.08,电导率47~230μS/cm,平均值101.6μS/cm,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其pH、电导率逐渐减小,整体上表现为20 cm>40 cm>80 cm;(2)土壤水中的主要营养元素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在不同时间梯度、不同纵向深度具有不同的含量及变化特征,三者的平均值分别为3.49、0.015、8.7 mg/L,说明该区域内土壤水肥力状况较低,尤其缺乏磷肥;(3)相关性分析说明,除20 cm深度土壤水中的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具有一定相关性外,其他不同纵向深度土壤水中的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不具有显著相关性,变化差异较大。
李涛李芹陈鸿洁李春周敏赵东兴杨绍琼陈伟强
关键词:香蕉土壤水肥力状况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