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SKLEG8006)
- 作品数:3 被引量:59H指数:3
- 相关作者:林文杰郑泽纯林东升吴荣华周晚春更多>>
- 相关机构:韩山师范学院中国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彩塘电镀区底泥重金属污染与释放特征被引量:5
- 2012年
- 采集了彩塘不锈钢电镀区河段9个典型底泥样品,研究了底泥重金属含量及其地球化学形态以及底泥在不同pH值下的释放特征,并探索了碱石灰对底泥重金属的固定效果.研究表明,该区域底泥中Cr、Cu、Cd、Ni、Pb、Zn大大超过了广东省土壤背景值,其中Cu、Cd、Cr、Ni超过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二级标准的4.4、3.7、1.6、5.3倍.底泥中的重金属迁移性的大小为Cd>Zn>Ni>Pb>Cu>Cr.重金属释放是长期持续过程,随着水体pH值降低,底泥重金属释放量逐渐升高.底泥中加入碱石灰能有效地降低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减少底泥重金属释放.
- 林文杰周晚春刘岱纯肖唐付翁超
- 关键词:电镀废水底泥重金属污染
- 贵屿电子垃圾处理对河流底泥及土壤重金属污染被引量:46
- 2011年
- 以广东省汕头市贵屿镇电子垃圾处理场为对象,主要研究了电子垃圾场附近河流的底泥和农田土壤中重金属形态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底泥中Cd、Cr、Cu、Pb、Zn质量分数分别为52.9-67.1、309-359、79.2-1485、391-449、37.5-111 mg.kg^-1;土壤中Cd、Cr、Cu、Pb、Zn的平均质量分数分别是54.1-57.1、278-320、93.5-116、382-415、46.2-68.1 mg.kg^-1。底泥和土壤中Cd、Cr、Cu、Pb均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二级标准,其中以Cd和Cu污染最为严重。底泥及土壤中重金属的地球化学形态分布规律基本一致。重金属具有较高迁移性,重金属的迁移性为Cd〉Cr〉Pb〉Zn〉Cu。
- 林文杰吴荣华郑泽纯林东升
- 关键词:电子垃圾重金属污染地球化学形态底泥
- 莲花山钨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与理化特征被引量:8
- 2014年
- 以莲花山钨矿区废弃地及周边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矿区土壤理化特性、重金属含量、营养元素状况及土壤酶活性的空间分异特性,为该矿区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恢复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矿区废弃地土壤电导率、总酸度和交换性酸度显著高于背景土壤,受矿区酸性废水的长期影响,矿区下游土壤出现了酸化和盐化,影响随离矿区距离有所减弱。矿区废弃地土壤Zn、Cu、Mn、Pb、Cd和As均高于背景值,其中主要污染元素为Cd和As,它们分别超过背景值的24、169倍,并导致矿区废弃地下游农田土壤Cd和As污染。采矿废弃地土壤有机质、全N及碱解N含量低于背景土壤。废弃地的总钾和总磷基本一致,但是钾和磷有效性显著降低。与土壤背景值相比,采矿废弃地、选矿废弃地及矿区农田土壤过氧化氢酶和磷酸酶显著下降,选矿废弃地土壤的尿酶和蔗糖酶显著降低。土壤尿酶活性可表征土壤退化,可有效地反映土壤酸化、高电导率及As和Cd污染。
- 林文杰
- 关键词:重金属污染土壤退化土壤酶废弃地酸性废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