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2007-hyb-001)

作品数:4 被引量:29H指数:4
相关作者:王勇蔡剑鸣王庆军马林蔡幼铨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动脉
  • 4篇颈动脉
  • 2篇动脉粥样硬化
  • 2篇血管
  • 2篇矢状
  • 2篇矢状位
  • 2篇术前
  • 2篇术前评估
  • 2篇数字减影
  • 2篇斜矢状位
  • 2篇成像
  • 2篇磁共振
  • 2篇磁共振成像
  • 1篇动脉疾病
  • 1篇动脉内
  • 1篇动脉内膜
  • 1篇动脉支架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序列对

机构

  • 4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4篇蔡幼铨
  • 4篇马林
  • 4篇王庆军
  • 4篇蔡剑鸣
  • 4篇王勇
  • 1篇王湛博
  • 1篇杨立
  • 1篇赵廷强
  • 1篇曹向宇
  • 1篇陈利峰

传媒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年份

  • 3篇2011
  • 1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颈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壁面积的测量: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与高分辨磁共振成像对比研究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通过与高分辨MRI对比分析,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定量测量颈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壁面积的准确性。方法18例无症状患者(男15,女3,平均63岁),至少一侧颈内动脉(超声多谱勒检查)诊断为50%~79%狭窄。1周内分别进行CTA和高分辨MRI检查。以颈动脉分叉为标志,将CTA图像和MR图像进行匹配。在工作站选择每名患者双侧颈动脉有斑块形成的层面分别测量动脉外界、管腔和血管壁的面积。由2名放射科医师分别进行测量,取平均值作为最后的结果。统计采用相关性分析和Bland-Altman分析评价CTA和高分辨MRI测量的相关性和差异。结果所测量的总共167层血管管径和斑块的大小各自不同。CTA与高分辨MRI测量血管外界、管腔和血管壁面积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8、0.98and0.96,呈极强的相关性;CTA与高分辨MRI测量结果的差异分别为(0.16±5.71)mm2、(4.47±1.44)mm2和(-4.31±5.73)mm2。结论作为评价粥样硬化斑块程度的指标,由CTA测量的颈动脉血管壁斑块面积与高分辨MRI测量的结果相近。CTA扫描时间更短、扫描范围更大。这样,在追随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病情变化,尤其是有MR检查禁忌证或MR检查过程中不能合作的患者,CTA可以成为高分辨MRI的一种替代检查方法。
王庆军王勇蔡剑鸣马林杨立蔡幼铨
关键词:颈动脉螺旋CT磁共振成像
MRI不同序列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分析被引量:11
2011年
目的探讨MRI不同序列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脂核、出血、钙化显示能力,以利于诊断及优化序列。方法使用3.0T MRI扫描仪对35例患者进行平扫及增强扫描,分别统计TOF、T1W、T2W、PDW及CE-T1W对斑块成分-脂核、出血、钙化显示的阳性及阴性例数,随后统计5序列显示斑块成分的阳性例数及阴性例数,并以此为标准,计算各序列显示斑块各种成分的敏感性、特异性及κ值。结果共发现74个斑块,其中68个斑块纳入分析,57个斑块中存在脂核,出血斑块30个,43个斑块有钙化。对于脂核的显示,以CE-T1W较好,敏感性、特异性及κ值分别为100%、90.9%和0.944。对于出血的显示以T1W最佳,敏感性、特异性及κ值分别为100%、92.1%和0.911。而TOF显示钙化能力最强,敏感性、特异性及κ值分别为100%、92%和0.936。结论对于脂核的显示,以CE-T1W显示最佳,有很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T1W与TOF对于判断斑块内出血的存在,与标准有极好的一致性。而TOF能够准确判断斑块表面钙化及较小钙化的存在。TOF、T1W和CE-TIW序列组合能够很好地判断斑块脂核、出血及钙化。
王勇王庆军蔡幼铨马林蔡剑鸣
关键词:颈动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斜矢状位高分辨三维黑血磁共振成像在粥样硬化颈动脉支架术前评估的应用价值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探讨斜矢状位高分辨三维黑血磁共振成像(3D-BB-MRI)在粥样硬化颈动脉支架术前评估管腔狭窄及斑块形态方面的价值。资料与方法18例患者因至少一侧的症状性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行颈动脉支架治疗。术前1周,对双侧颈总动脉远端、分叉处及颈内动脉近端进行斜矢状位高分辨二维黑血磁共振成像(2D-BB-MRI)及3D-BB-MRI扫描,同时对所有患者双侧颈动脉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由2名放射科医师分别在2D-BB-MRI、3D-BB-MRI及DSA图像上评价颈动脉(颈总动脉远端、分叉处及颈内动脉近端)管腔最大狭窄程度(Max-stenosis)、斑块横向最大厚度(Max-TPT)、斑块纵向最大范围(Max-LPE),以DSA图像为标准分别分析2D-BB-MRI和3D-BB-MRI、DSA在评价Max-stenosis方面的差异,并对照分析2D-BB-MRI和3D-BB-MRI在显示Max-TPT、Max-LPE方面的差异。结果在评估Max-stenosis方面,2D-BB-MRI和3D-BB-MRI与DS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21及P=0.849),但3D-BB-MRI的显示结果更接近于DSA(79.80%±4.06%vs80.63%±4.67%,r=0.945,P=0.001),而2D-BB-MRI与DSA的相关性略低(77.75%±5.61%vs80.63%±4.67%,r=0.516,P=0.001)。对于Max-TPT的显示,2D-BB-MRI和3D-BB-MR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50),而3D-BB-MRI所显示的Max-LPE明显大于2D-BB-MRI(16.74±5.54mmvs14.01±3.89mm,P=0.001)。结论作为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3D-BB-MRI可以客观地显示粥样硬化颈动脉管腔最大狭窄程度、斑块厚度、累及范围,对颈动脉支架治疗手术具有很好的术前评估价值。
王庆军王勇蔡剑鸣马林蔡幼铨曹向宇
关键词:颈动脉疾病磁共振成像数字减影
斜矢状位黑血MRI增强扫描对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的术前评估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斜矢状位黑血MRI增强扫描对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膜剥脱手术(CEA)的术前评估价值。方法 25例症状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26个粥样硬化颈动脉)进行了CEA。术前1周以内,对所有患者预手术侧颈总动脉远端、分叉处及颈内动脉近端进行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DSA)及斜矢状位黑血MRI增强扫描(OB-CEMRI)。由2名放射科医师分别在DSA及OB-CEMRI图像上评价颈动脉(颈总动脉远端、分叉处及颈内动脉近端)最大狭窄部位、斑块破溃情况、最大狭窄程度、斑块累及范围,并将DSA、OB-CEMRI图像与CEA术后斑块病理切片图像进行对照,分别分析DSA和OB-CEMRI在显示上述评价指标方面的差异。结果 DSA(κ=0.807)和OB-CEMRI(κ=0.812)在判断颈动脉最大狭窄部位方面与病理图像均有较好的一致性。DSA诊断斑块破溃的敏感性为40.0%、特异性为66.7%,而OB-CEMRI的敏感性为90.0%、特异性为83.3%。在评价颈动脉管腔最大狭窄度方面,虽然DSA与OB-CEMRI无显著差异([77.33±3.79)%vs(76.02±3.95)%,P=0.648],但与病理图像比较,OB-CEMRI低估了管腔狭窄程度(P=0.008)。OB-CEMRI所显示的斑块累及范围18.96±4.96 mm更接近于病理(18.13±4.57 mm,P=0.506),明显大于DSA所显示的范围(14.80±3.78 mm,P=0.004)。结论作为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OB-CEMRI可以较客观地评价粥样硬化颈动脉(颈总动脉远端、分叉处及颈内动脉近端)管腔最大狭窄部位、斑块破溃、斑块累及范围,但在评价管腔最大狭窄程度方面不如DSA准确,如果能在CEA术前联合使用OB-CEMRI和DSA对粥样硬化颈动脉进行检查,可为手术提供更加全面可靠的术前评估。
王庆军王勇蔡剑鸣赵廷强马林蔡幼铨陈利峰王湛博
关键词:颈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内膜剥脱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