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10142)

作品数:11 被引量:58H指数:5
相关作者:耿燕许泓瑜陆震鸣史劲松许正宏更多>>
相关机构:江南大学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化学工程
  • 4篇医药卫生
  • 3篇农业科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活性
  • 3篇樟芝
  • 2篇顶空
  • 2篇顶空固相微萃...
  • 2篇学成
  • 2篇质谱
  • 2篇色谱
  • 2篇气相
  • 2篇气相色谱
  • 2篇桦褐孔菌
  • 2篇相色谱
  • 2篇化学成分
  • 2篇挥发性
  • 2篇挥发性化合物
  • 2篇活性成分
  • 2篇固相微萃取
  • 2篇发酵培养
  • 2篇发酵培养基
  • 1篇地平
  • 1篇顶空固相微萃...

机构

  • 10篇江南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无锡市第二人...

作者

  • 5篇许泓瑜
  • 5篇耿燕
  • 4篇陆震鸣
  • 3篇史劲松
  • 3篇许正宏
  • 1篇郑义通
  • 1篇金艳
  • 1篇徐欣
  • 1篇徐欣
  • 1篇曹佳宁
  • 1篇李渊
  • 1篇叶新和
  • 1篇杨承建
  • 1篇王英辉
  • 1篇阳红梅
  • 1篇冯秋婷
  • 1篇陈浩
  • 1篇冯源锡
  • 1篇丁弘
  • 1篇杨生兵

传媒

  • 3篇食用菌学报
  • 3篇菌物学报
  • 1篇食品与发酵工...
  • 1篇生物工程学报
  • 1篇中药材
  • 1篇食品与生物技...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年份

  • 1篇2015
  • 5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1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ANP在大鼠高血压进展为心力衰竭中的作用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心房钠尿钛ANP在高血压心力衰竭发展过程中的变化和氨氯地平保护心肌细胞的作用。方法:对大鼠行腹主动脉结扎术,术后随机选择40只大鼠分为氨氯地平(中、高、低剂量)组以及模型组,另外选取10只健康雄性SD大鼠作为假手术组。采用ELISA方法检测各组血清ANP浓度变化。结果:随着心功能不全加重,ANP水平逐渐上升。氨氯地平用药组大鼠的心功能改善明显优于模型组,ANP明显降低,且随着氨氯地平用药量上升,心功能不断改善,ANP显著下降,P<0.05。结论:对血清ANP浓度进行测定能够反映出高血压大鼠模型心室功能不全及充血性心力衰竭严重程度。而氨氯地平能够影响机体的ANP分泌对心肌细胞起到保护作用,从而有效抑制心室重构,延缓高血压心力衰竭疾病进展。
丁弘徐欣冯秋婷陈浩冯源锡
关键词:氨氯地平ANP高血压心力衰竭心肌重构
桦褐孔菌发酵菌粉成分分析被引量:7
2011年
对桦褐孔菌(Inonotus obliquus)发酵菌粉中的各种成分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结果表明发酵菌粉中营养成分较丰富,其中粗蛋白、总氨基酸含量分别为25.73%和15.18%。菌粉中不饱和脂肪酸是优势脂肪酸,以亚油酸和油酸为主,还含有丰富的甾醇、酚类物质和多种矿质元素。用桦褐孔菌发酵菌粉提取粗多糖,得率为28.55%、多糖的分子量主要集中在2~40kDa,单糖组成为阿拉伯糖、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摩尔比为:1.3∶1.0∶20.4∶2.1,多糖产品中含有酸性多糖,糖苷键主要是α型。
徐欣杨承建郑义通曹佳宁叶新和金艳陆震鸣史劲松许正宏
关键词:桦褐孔菌化学成分活性成分
基于大孔树脂吸附的樟芝胞外总三萜的分离工艺被引量:1
2011年
以总三萜的洗脱效果为考察指标,研究了大孔树脂分离纯化的吸附性能及洗脱参数。结果表明,XAD-16大孔树脂适宜樟芝胞外总三萜的富集分离,其再生能力良好,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方程。同时获得了XAD-16大孔树脂对三萜类化合物的动态分离条件:上样发酵液的pH为6.0,吸附流速为2 mL/min,解吸附溶剂为乙醇。溶液中三萜类化合物的初始浓度为0.97 mg/mL,获得了纯度为260.54 mg/g的总三萜样品。
陆震鸣许泓瑜史劲松许正宏
关键词:大孔树脂总三萜樟芝
滇结香花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被引量:10
2013年
对产于西藏的滇结香花选取极性大小不同的正己烷、石油醚、乙酸乙酯、甲醇、水依次进行提取;建立体外α葡萄糖苷酶抑制模型,对提取物进行活性评价;选择活性较高的组分进行小鼠急性毒性及对高血糖模型小鼠降糖作用评价。结果显示,滇结香花水提物(EMW,1 000 mg/kg)对酵母和大鼠来源的α-葡萄糖苷酶均具有较好的体外抑制活性,活性高于阳性对照阿卡波糖。EMW并未发现明显的毒副作用,EMW中高剂量(每千克体重用药量)200 mg/kg和300 mg/kg给药对小鼠高血糖模型具有良好的降血糖作用。研究表明,EMW具有较好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及体内降糖活性。
耿燕阳红梅许泓瑜史劲松
关键词:Α-葡萄糖苷酶急性毒性实验降血糖
灰树花子实体与发酵菌丝体挥发性化合物分析被引量:10
2013年
分别采用固体栽培法和液体发酵法对同一灰树花菌株进行培养,获得灰树花子实体和发酵菌丝体,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技术对子实体和菌丝体的挥发性化合物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灰树花子实体和发酵菌丝体分别含有62种和94种挥发性物质,其中37种为相同物质,分别占总挥发性物质的86.81%和84.28%。灰树花子实体中含有醇(14种)、酮(13种)、醛(12种)、酸(7种)、酯(5种)等物质,主要以酯类(42.80%)、醛类(35.14%)物质为主,其中乙酸乙酯的相对含量达到了42.57%。发酵菌丝体中主要含有醛(22种)、酮(17种)、醇(16种)、酯(13种)、酸(12种)等挥发性物质,其中醛类、酯类、酸类、醇类分别占47.0%、10.90%、7.48%和5.94%。异戊醛和地衣酚的含量分别达到了23.31%、15.41%。
杨生兵陆震鸣耿燕许泓瑜徐国华史劲松许正宏
关键词:灰树花挥发性化合物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测定樟芝菌丝体中挥发性化合物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分析固体平板培养和液体深层培养的樟芝菌丝体中挥发性物质的组成。方法:利用顶空微萃取(HS-SPME)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的方法分析挥发性物质的组成。结果:分别在液体培养菌丝体和固体培养菌丝体中分析得到49种和43种化合物。其中,蘑菇醇、3-辛酮、蘑菇醇乙酸酯、乙酸辛酯和乙醇是液体培养樟芝菌丝体中主要的挥发性化合物。蘑菇醇、3-辛酮、3-甲基丁醛、γ-十二内酯、甲基-2-糠酸酯和蘑菇醇乙酸酯为固体培养樟芝菌丝体的主要挥发性化合物。结论:液体培养樟芝菌丝体和固体培养樟芝菌丝体的挥发性化合物组成相似,但各化合物的相对含量不同。
何喆陆震鸣许泓瑜史劲松许正宏
关键词:樟芝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挥发性物质
桦褐孔菌菌丝体及甾类化合物的发酵条件优化被引量:5
2012年
对桦褐孔菌深层发酵培养基进行了筛选,以菌丝体及甾类化合物产量为目标对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确定最佳发酵条件为:30g/L葡萄糖,2.5g/L黄豆粉,2.5g/L蛋白胨,3g/LKH2PO4,0.8g/LMgSO4,0.8g/LCaSO4,初始pH4.0,接种量15%,装液量100mL/500mL,转速150r/min,28℃恒温培养。此条件下培养11d,菌丝体干重达12.52g/L,甾体类化合物的产量达112.44mg/L。
黄伟陆震鸣耿燕许泓瑜史劲松许正宏
关键词:桦褐孔菌接种量
鸡枞菌液体发酵菌粉成分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对鸡枞(Termitomyces albuminosus)发酵菌粉的化学成分进行较全面的分析。结果表明:菌粉含蛋白20.39%,氨基酸12.57%,粗多糖11.80%;不饱和脂肪酸是优势脂肪酸,以亚油酸、油酸为主;菌粉中含有皂苷、多酚、多糖等生物活性成分,还含多种矿物元素;鸡枞发酵菌粉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耿燕陆震鸣许泓瑜史劲松王英燕徐国华许正宏
关键词:化学成分活性成分
微波提取法与热水浸提法提取云芝胞内糖肽效果的比较被引量:3
2013年
通过单因素试验优化云芝(Trametes versicolor)液体发酵菌丝胞内糖肽微波提取法和热水浸提法的提取条件,比较优化条件下两种方法的提取效果,考察不同干燥法制备菌丝体用于糖肽提取的效果。微波提取最佳条件为:1g云芝菌丝体干品加20倍体积的蒸馏水(液固比20∶1),时间2min,功率264W,提取2次;热水浸提最佳条件为:1g云芝菌丝体干品加30倍体积的蒸馏水(液固比30∶1),温度60℃,时间1.5h,提取2次。两种提取方法制备的胞内糖肽的理化性质和官能团特征均相似,主要成分均符合国家质量标准,其中微波提取法的得率略高。冷冻干燥法制备的菌丝体用于糖肽提取,其得率高于真空干燥和烘干干燥制备的菌丝体。
李渊耿燕许泓瑜陆震鸣
关键词:云芝微波提取热水浸提
火木层孔菌发酵菌粉及其组分对小鼠移植性肝癌H22的体内生长作用被引量:2
2013年
采用肝癌H22荷瘤小鼠的肿瘤模型,对火木层孔菌(桑黄)Phellinus igniarius发酵菌粉及其各提取物组分的体内抗肿瘤活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火木层孔菌发酵菌粉及其各提取物组分对荷瘤小鼠肝癌H22都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并能延长荷瘤小鼠生存期,其中,火木层孔菌发酵菌粉(1,000mg/kg/d)及其组分I(I多糖组分)(360mg/kg/d)具有较为显著的抗肿瘤作用,抑瘤率分别为33.5%和40.3%。组织病理学研究结果表明在菌粉及其多糖组分作用后,肿瘤细胞坏死细胞明显增多,免疫组化检测表明火木层孔菌发酵菌粉及其多糖组分能明显的降低瘤组织中Bcl-2基因蛋白的表达,提高小鼠瘤组织中的Bax基因蛋白的表达。火木层孔菌发酵菌粉及其多糖组分具有较好的体内抗肿瘤活性。
耿燕王英辉陆震鸣许泓瑜许正宏
关键词:抗肿瘤活性多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