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2011A560009)
- 作品数:4 被引量:56H指数:4
- 相关作者:汤致松张彦钧周葆春马全国冯冬冬更多>>
- 相关机构:信阳师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更多>>
- 荆门压实弱膨胀土孔隙比-含水率-吸力特征的滞回效应被引量:12
- 2013年
- 为探讨水力路径对膨胀土土水特征与体变特征影响中的滞回效应,以压实度为90%的荆门弱膨胀土为研究对象,采用轴平移技术和等压湿度控制法,开展了控制吸力条件下的脱、吸湿试验,获得了0-391000kPa吸力范围内的孔隙比一含水率一吸力关系的滞回效应规律,结论如下:(1)重力含水率一吸力关系的滞回效应显著。吸力小于10000kPa的区域,脱湿边界线与吸湿边界线间涵盖了较大范围;吸力大于10000kPa的区域,滞回效应弱化。脱湿与吸湿边界线并不平行,前者拐点处的斜率明显大于吸湿边界线的相应值。Fredlund—Xing模型能够很好描述土水特征的脱湿与吸湿边界线。脱、吸湿边界线均可分别通过2个特征点划分为:边界效应区、过渡区与残余区;残余吸力与进水值均可取为359100kPa;进气值为72kPa;出气值为lOkPa。(2)孔隙比一吸力关系呈现出显著的滞回效应。利用3参数指数函数可以很好地分别描述主脱、吸湿路径下的孔隙比一吸力关系。(3)孔隙比一重力含水率关系的滞回效应并不显著。采用2参数指数函数可较好地统一描述不同水力路径下的孔隙比一重力含水率关系。(4)饱和度一吸力关系呈现出显著的滞回效应,其脱、吸湿边界线也可用Fredlund—Xing模型分别描述。(5)体变特征的脱湿速率效应显著。
- 周葆春张彦钧汤致松马全国
- 关键词:压实膨胀土土水特征曲线
- 静力触探实验在土层划分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3
- 2013年
- 3种静力触探实验与钻孔取样的对比结果说明:根据单桥静力触探、双桥静力触探和孔压静力触探获得的实验参数,均可通过绘制各类曲线,并利用曲线特点确定各土层界面的位置,划分土层.其中,孔压静力触探实验划分土层的精度最高,且未发现错判或漏判土层的情况;双桥静力触探实验的结果优于单桥静力触探实验,但两者均存在较大的误差,且有时会出现错误判断土层的情况.考虑到钻孔取样的结果与取样的数目有很大关系,取土过程对场地有扰动等情况,建议在未来的工程实践中可更多地考虑使用静力触探实验,特别是采用孔压静力触探实验划分土层.
- 付超
- 关键词:双桥静力触探孔压静力触探
- 不同压实度荆门弱膨胀土的一维膨胀-压缩特性被引量:19
- 2014年
- 为探讨压实膨胀土的体变行为,以荆门弱膨胀土为研究对象,借助高压固结仪对6种制样压实度下的膨胀土试样进行了一维无荷载膨胀和含一次卸载-再加载循环的压缩试验。基于膨胀试验结果,构建了膨胀时程方程,通过参数分析,明确了方程参数的物理意义,并建议了膨胀时程曲线3阶段的划分方法。基于压缩试验结果,探讨了固结屈服应力、压缩指数Cc、回弹指数Cs、膨胀力与制样压实度、土体结构性、膨胀势、孔隙比的相关关系。试验结果及其分析表明,膨胀土体积变化是膨胀势与外部荷载、湿度变化的耦合作用结果,且具有强烈的水-力路径依赖性。
- 周葆春张彦钧汤致松马全国冯冬冬梁维云
- 关键词:膨胀土压实膨胀力
- 荆门非饱和压实膨胀土的吸力特征及其本构方程被引量:14
- 2013年
- 吸力与非饱和土的力学性状密切相关,为探讨非饱和膨胀土吸力变化规律,以滤纸法为研究手段,测定6种不同压实度与13种不同重力含水率组合条件下荆门弱膨胀土的总吸力与基质吸力。试验基本覆盖该膨胀土持水状态与密实状态的可能变动范围。研究表明:土体持水状态与密实状态均对压实膨胀土吸力影响显著。相同密实状态下,吸力随持水程度的增大而降低,且变动幅度较大。相同持水状态下,吸力随密实程度的增大而增大。密实度小的试样吸力变化幅度大,密实度大的试样吸力变化相对平缓。在明确吸力变化规律的基础上,构建吸力-饱和度-孔隙比关系的本构方程,数值再现结果与模型预测结果均表明该方程能够有效描述压实膨胀土在可能密实状态与持水状态范围内的吸力变化规律。
- 周葆春张彦钧冯冬冬汤致松马全国
- 关键词:非饱和土膨胀土基质吸力本构方程